日期
周次
课时 /
课题 4.4 能量的获得
教材 解读 目标 1.知道细胞呼吸的含义,懂得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是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来源。知道呼吸作用为人体内能量的利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2.列举人体及植物进行无氧呼吸的实例,通过比较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异同,说出有氧呼吸时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3.了解不同动物多样的呼吸器官,联系生活实例,说明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的动物获得氧气的方式不同。
4.了解人类应用微生物发酵进行生产的例子。
重点 1.知道细胞呼吸的含义,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点。
2.呼吸这样的实质。
难点 1.知道细胞呼吸的含义,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点。
2.呼吸这样的实质
学情 本节内容包括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以及多样的呼吸器官等内容。乘上食物与营养及消化与吸收,学生知道食物含各种营养素,但不清楚各种食物怎样为人体提供所需的能量;学生科学地认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启下为后面代谢的多样性及生物的演化打下基础。本节在内容上联系如下:动物有多样的呼吸器官,不同的获取氧气的方法,获取的氧气主要用于细胞进行呼吸作用,即有氧呼吸获得能量,当然呼吸作用的另一种方式是无氧呼吸,在生活中应用接触也十分广泛,所以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通过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明确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是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来源,从而明确本节主题能量的获得。
教学 准备 课件。
环节 师生活动 占用时间
教学
过程
设计
一、引入:
复习
思考:在组织器官中的营养物质,经历怎样的变化后转变成代谢废物的?
讲述:
1、呼吸作用
1.概念:生物体内的糖类、脂肪、蛋白质等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CO2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能量的过程。
2.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思考:呼吸作用、呼吸运动和呼吸一样吗?
呼吸: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吸入O2 、呼出CO2)的过程。
呼吸运动: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的过程。
3.分类:呼吸作用我们也称之为细胞呼吸。
(一)有氧呼吸
1.概念: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2. 有氧呼吸反应式:
人体活动所需的能量大多数来源于糖类,一小部分来源于脂肪,极少数来源于蛋白质。
思考:有氧呼吸与燃烧有什么异同点?
思考:当你全速奔跑几百米后,你的两条腿会有什么感觉?
肌肉酸胀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人体在剧烈运动时,肌肉细胞急需大量能量的供应。
这时,虽然呼吸运动和血液循环都大大增加了,但仍不能满足肌肉组织对氧的需求。
以致肌肉处于暂时相对缺氧的状态,于是细胞就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并产生少量的能量。酸胀感觉就是乳酸过多所致。
(二)无氧呼吸
1.概念:细胞在无O2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无氧呼吸是机体对能量需求的一种暂时补充。
思考:为什么生物存在无氧呼吸?
在地球形成初期,地球的大气中没有氧,那时的生物在无氧的条件下生活,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来自无氧呼吸。
2.实例:①人的肌肉暂时缺氧状况。
思考:经过一段休息后,为什么酸胀感会消失?
血液中的乳酸会被肝脏利用而逐渐减少,肌肉的酸胀感觉也就逐渐消失。
②高等植物在水淹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短时间的无氧呼吸。
水稻等植物长期淹水后,容易出现“烂根”现象,你能解释这一现象吗?
水稻长期淹水后,根部细胞因长期缺氧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酒精在植物细胞内的过多积累会对细胞产生毒害作用,从而出现烂根现象。
③微生物的无氧呼吸被称为发酵。
如人们可利用乳酸菌的发酵作用生产泡菜、酸奶等食品。
读图:葡萄为什么会变成酒?酒桶为什么要密封?酿酒过程发生的主要变化是什么?
微生物发酵按产物的不同,有乳酸发酵和酒精发酵等常见类型。
思考:你还知道哪些人类利用微生物发酵进行生产的例子?
酵母菌在有氧情况下进行有氧呼吸,在无氧情况下则能进行无氧呼吸。
人们利用酵母菌的这一特点,分别用于制作面包和酿酒等。
人们利用微生物发酵,用于醋、酱、味精等调料食品生产。
(三)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
思考:大多数动、植物都将有氧呼吸作为呼吸作用的主要方式,为什么?
有氧呼吸能将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释放出大量的能量。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具有更高的效率。有氧呼吸是生物呼吸的主要方式。
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的动物,获取氧气的方式也不同。
2、多样的呼吸器官
1.低等无脊椎动物
如草履虫、变形虫等,它们只靠体表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
蚯蚓生活在阴暗、潮湿、疏松、富含腐殖质的土壤里,靠湿润的体表进行呼吸。
2.较高等的无脊椎动物
出现了专门具有呼吸功能的器官。
如对虾用鳃呼吸、蝗虫用气管呼吸。
思考:一只蝗虫头部浸没水中,另一只蝗虫胸腹部浸没水中,哪一只先死亡?为什么?
3.脊椎动物鱼类在水中用鳃进行呼吸
虽然水中的氧气含量很低,但由于水流不断通过布满血管的鳃,鱼类还是能获得足够的氧气的。
4.陆生脊椎动物的体内已经有专门的呼吸器官——肺
两栖动物的肺较简单,青蛙的肺仅是一层薄壁的囊,需皮肤辅助。
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肺中出现了肺泡。
鸟的肺结构十分致密并与特殊的气囊相通,使得它可以为鸟类的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
鸟类在呼吸的时候,吸入的空气先通过肺内,其中部分还没有来得及和血液进行气体交换而直接进入气囊。在呼气时,气囊中的空气会被压出体外,但必须先通过肺,于是又顺便在肺中补行一次气体交换。这样,鸟类每作一次呼吸活动,肺内就会发生两次气体交换,这种现象称为双重呼吸。
三、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自主小结,并逐步完善和形成概念图。
当堂
检测 1.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为什么食量要大一些?
从事体力劳动,要消耗比一般状态下多的能量。能量最终来自于食物,所以体力劳动者每天进食量大。
蒸熟的馒头、烤制的面包里面有很多小孔?
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受热时在馒头内受热膨胀,在逸出时在馒头内钻出了许多小孔。
3.动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多种不同的呼吸方式和呼吸器官,如蝗虫的呼吸器官是_____,鱼的呼吸器官是____,青蛙的呼吸器官是_________,鸟类的肺与特殊的____ 相通。
4.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相比,有氧呼吸的特点是
A.彻底分解有机物 ( )
B.必须在酶的催化下才能进行
C.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D.反应过程有部分能量以热的形式散失
5.四川的泡菜在全国都是非常有名的一种风味小菜。制作泡菜时要用特殊的坛子,坛口必须加水密封。密封坛口的目的是-----------( )
A、隔绝空气,抑制细菌的繁殖
B、阻止尘埃
C、造成缺氧的环境,利于乳酸发酵
D、防止气体对流,利于醋酸菌进行无氧呼吸
培优 扶差
作业 1.作业本 4.4 能量的获得
板书 设计 4.4 能量的获得
教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