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配中的学问
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掌握搭配的方法,体会有序思考的价值。
让学生通过摆一摆、画一画、连一连、写一写等活动探索搭配的方法与结果,体验分类、分步计数及数形结合的方法。
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感受符号化思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衣服和裤子的卡片教具。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搭配的方法,体会有序思考的价值。
教学难点:能够有序的进行思考,用适当方式表达出搭配的过程与结果。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快要到了,小红代表我们学校要去参加县里面举办的歌唱比赛,为此妈妈为她新买了几件衣服,我们看(ppt),如果一件上装只搭配一件下装的话,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搭配中的学问(板书)。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掌握搭配的方法。
学生在作业纸上用连线的方式找出所有的搭配方法。
学生汇报。
生汇报后教师追问:这位同学说的好吗?好在那里?
用学具动手摆一摆。
生边摆边说,固定黄色上装去搭配不同的下装有3种,固定红色上装搭配不同的下装也有3种,一共2个3种就是6种。
教师适时总结:这种方法就是固定上装法。
提问:你还有不同的搭配方法吗?
固定下装法。
“有序”
同学们用固定上装法和固定下装法不重复、不遗漏地找到了所有的搭配方法,我们称为“有序”思考。板书:有序。
体会符号的简洁
学生记录6中搭配方法。
投影展示学生作品。
用数字、字母、图形等进行表示。
提问:你喜欢哪个表示方式,说一说你的想法。
总结:用符号表示,其中名符号包括数字、图形和字母,既简洁又明确。
练习巩固
第102页“做一做”第2题。
同桌有序说一说搭配的方法。
学生用最简洁的方式表示出所有的搭配。
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简单的搭配》教学设计
【学情与教材分析】
“搭配中的学问”是“数学好玩”领域的内容,是一节实践活动课。本节课教材安排
了“搭配服装”这一主题活动,主要目的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
的能力,感受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基于“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
经验和已有认知水平出发”的认识,以学生比较熟悉而感兴趣的“搭配服装”等内容作为
主要的数学活动,以真性的学习任务驱动学生主动探究。
【教学目标】
1、结合“搭配服装”等现实情境,探索并掌握简单的搭配方法,能用适当
的方式表示各种搭配方法。
2.在尝试、展示、交流过程中,逐步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思考和解决问题。
3.在探索用不同方式表示搭配方法的过程中,初步培养符号意识。
【教学重点】
联系实际,通过“搭配服装”等现实情境,训练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掌握搭配的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会搭配中蕴涵的规律,感受符号的魅力。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每人一袋服装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听说数学很好玩呀,马戏团的一位朋友他也迫不及待的想来海岛和我们一起玩一玩,让我们来看看吧!
小丑:大家好!我是马戏团的的小丑奇奇,旅游旺季到了,我又可以去美丽的海岛表演了!我可得好好准备一下,先来看看我的演出服,这可是我最喜欢的2顶帽子和3条裤子,可是我只想选一顶!帽子和一条裤子,一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呢?猜猜看
二、自主探学
活动一:实物搭配
1.审题:
听明白了吗?你明白什么了?(强调:每次只可以选一顶帽子和一条裤子,一共有几种搭配方法)很会倾听!
2.猜想:
你能猜出来吗?可是齐齐这样摆放演出服,不太好猜,怎么办?(帽子和帽子放一起,裤子和裤子放一起)这样按顺序摆看起来清楚多了,现在能猜出来一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不急,咱们可不能瞎猜,先在头脑里摆一摆才行!一顶帽子、一条裤子。
3.验证:
(1)出示导学问题。学生独立操作、独立思考。
(2)小组汇报,展示自己的搭配过程。
活动三:营养搭配
1.引入:
其实生活中搭配问题处处可见,瞧,奇奇在餐厅里又遇到搭配问题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看懂了吗(指读题)
2.猜测:
3.验证:
想到了吗?下面咱们就动笔写一写画一画,用最简洁合理的方法验证一下我们猜的对不对。然后再与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搭配的?
4.展示:指二人投影展示
5.拓展:再添加一种主食,又有几种方法呢?你是怎么想的?
6.总结
符号表示等方法学会了生活中搭配的学问,其实,数学奥秘无穷无尽,还有更快的搭配方案呢,想看看吗?
三、巩固练习(活动四:去动物园的路线)
四、回忆总结。
1.小结:
这节课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呀?遇到搭配的问题,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大胆猜测、细心验证,就一定会发现更多的奥秘——
板书设计:
搭配中的学问《搭配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有序搭配的方法与策略。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从众多表示组合的方法中体验数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具有初步的符号感和数学思考。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找出简单事物的搭配方法。
教学难点:有序搭配。
教学准备
课件
学具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选2名女生和4名男生上台,学校六一文艺汇演节目主持人要从这6名学生中选取,要求1名女生和1名男生一起主持,有几种不同的选择(搭配)(板书:搭配问题)
2
课件出示主题图:
教师:能根据这组信息,你会怎样搭配?
预设:①短袖配短裙;②长袖配裤子;③长袖配长裙;……
教师:根据这些信息,到底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
教师:同学们有不同的想法,究竟能搭配成几套呢?看来,在衣服的搭配中还大有学问呢。【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亲身经历,获取数学信息,提取本课的教学素材,找到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衣服搭配的问题,这种取材于学生生活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亲切、真实,有利于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探索新知。
操作感悟,自主搭配
1.学具操作,摆一摆。
同桌合作,学具操作。
让学生拿出衣服卡片和同桌摆一摆,看看一共能摆出几种不同的方法。
教师巡视,及时收集学生摆卡片过程中出现的情况:(1)摆放有序和无序;(2)方法多样和唯一;(3)记录无序。
2.汇报展示,说一说。
请学生板演,展示搭配的过程。
3.师生交流,议一议。
预设一:无序表述,方法不全面。
预设二:只会表达其中一件上衣配一件下装,或者两件上衣配两件下装。
预设三:能说出所有的六种方法。
感悟有序,体会简洁
教师:有的同学有两种,有的同学有三种,还有的同学有六种搭配的方法,请他们与大家分享是如何进行搭配的?
1.对比感知,有序思考。
请表述不完整的同学先汇报自己的操作过程,可能出现:一件上衣配一件下装,或者两件上衣配两件下装,引发学生产生不同的想法,建立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方式,进行讨论补充,初步建立有序思考的思维方式。
预设方法一:
一件上衣配一件下装,可以配2套。
预设方法二:
一件上衣配一件下装,另一件上衣配两条裙子,有3种搭配的方法。
预设方法三:
固定上衣,用一件上衣去搭配3件下装,再用另一件上衣去搭配3件下装,两件上衣就有6种搭配方法。
对于第三种方法全班进行分析讨论,怎样才能搭配全面,提炼总结出:“有序思考,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并板书。
教师追问:谁能说一说怎样搭配才能做到不遗漏不重复?
学生交流。
小结:只要有顺序地思考,就可以不遗漏、不重复地找出所有的方案。
教师设疑:除了从上衣考虑可以搭配什么下装的方法,还有其他的方法吗?今天我们带了服装的学具,进行模拟搭配,如果没有这些学具,我们可以怎样思考?
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同桌交流,再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搭配的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感知从无序到有序,从片面到全面的思考过程。最初学生搭配的方法不一定全面,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错误资源,进行对比、交流。不断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利用学生之间的互动方式进行补充,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寻求找到解决问题策略的渴望,为本课数学思想的渗透做好铺垫。
2.方法呈现,比较优化。
汇报交流,课件展示学生的作品。善于捕捉学生生成资源,进行交流讨论,从而完善。
预设方法一:固定下装,用长裤去搭配两件上衣,再用花裙去搭配两件上衣,最后用长裙去搭配两件上衣,一共有6种方法。
预设方法二:教材中女孩的方式,课件出示:
预设方法三:教材中男孩的方式,课件出示:
3.符号意识,简洁有序。
分析讨论方法四和方法五。先分别请两位同学说说自己方法。
教师设疑:这样的方法有什么优点?
全班交流,得出:有序思考,分类整理,简洁明晰,便于记录。
教师追问:如果是你,你会采用哪种简洁的方式呢?
学生交流汇报,可能会说用数字,图形、符号等方式进行记录。
4.列式计算,发现规律。
提出问题:每种方式都有6种搭配方法,可以怎样列算式?
同桌讨论,汇报交流。
预设:一件上衣有3种搭配方法,两件上衣就有2个3种,可以列式:3+3=6(种)或者3×2=6(种)。
请学生说出算式中“3”“2”“6”各表示什么意义。突出“2件上衣”和“3件下装”。
5.变式练习,巩固运用。
教师追问:如果3件上衣和3件下装,共有多少种搭配方式呢?
课件出示:
学生猜测,按照一件上衣可以搭配3件下装,三件上衣搭配3+3+3=9(种),或者3×3=9(种)。
实际验证,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表示。汇报分析,图示验证,展示方法。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摆一摆、连一连、画一画、写一写各种方法表示服装之间的搭配关系。体现了学生创造力和智慧。在这环节中,比较优化,既巩固了有序搭配的方法,又让学生经历符号化、数学化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符号的简洁美,帮助学生由具体到抽象,逐步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
巩固提升,解决问题
1.联系生活,吃早餐。
课件出示,
阅读信息,食品分类,猜测搭配数量,进行连线,验证猜想,列式计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掌握有序思考,用不同策略搭配的过程中,初步感知两类不同事物可以用乘法算式来求解。通过在操作中验证,可以使学生感受有序思考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并将学生的眼光引向生活,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课堂练习:1、课本102页做一做
2、课时练78页1、2、4、5题
全课小结,深化认知
结合板书:“有序思考,不重复,不遗漏,加法计算,乘法计算”进行全课总结。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