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镜 笑哈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折叠”与“添加”的方法,感受粗浅的“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
能用“点、线、面、色”表现人物和装饰画面。
二、过程与方法:
在尝试探索中掌握“折叠和添加”的方法;
在“大胆表现”中运用点、线、面、色画出人物并进行装饰。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对身边事物引起兴趣和好奇;
大胆自由地把所感所想表达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学习者分析:
一年级学生活泼童真、好奇心强,以同伴的猜图游戏引入适合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通过直观的手段,引导学生感受、尝试哈哈镜的奇妙,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纸哈哈画的奥妙:“折叠、添加、连接“的方法,掌握知识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横折、竖折和添加、连接”的方法,做出一张会变形的哈哈画。
教学难点:创造新的“折法”如斜折法等并感受粗浅的“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范画。学具准备:油画棒、油性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课件出示同学的哈哈镜变形照片,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1、猜猜他是谁?
2、教师提问:猜猜他是谁?他的样子有什么不同了?
在生活中有一种镜子,可以让我们变高变瘦、变矮变胖,象变形金刚一样奇妙,它就是哈哈镜。
3、感受哈哈镜的乐趣,解决哈哈镜的原理,灌输一些科学知识:
(1)想不想照哈哈镜:请大家拿起勺子,边照边慢慢地上下左右移动勺子,观察不断变形的自己。
(2)摸一摸勺子,为什么勺子照得我们都变形啦?而镜子不会变形?(科学知识的渗透)
(学生回答:镜子是平的,可以清楚的照见我们,勺子是弯曲的,照到了变形的我们。)
小结:哈哈镜是凹凸不平的,所以照出来的样子就变形啦!小朋友看见哈哈镜里的人变样了,都会哈哈大笑,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哈哈镜,笑哈哈》。
二、新授课:揭示课题《哈哈镜,笑哈哈》????????
课件出示课本20页图片:
1、画家的作品:
小男孩的表情笑得好开心啊,他发现了什么开心事?(他发现在哈哈镜里,自己变得好奇怪、好有趣。)
2、哈哈镜里的小女孩哪里变得最夸张?(腿变得好长啊)
三、尝试与创新:
1、激趣:老师也能用纸做哈哈镜,使所画的东西变形,很神奇吧?
老师说“超级”,你们说“变变变”:(画纸里的小女孩瞬间变胖了),老师叫它做“哈哈画”。
2、请大家拿着手上的“哈哈画”,自由的找小伙伴欣赏、讨论:(在交流中探究难点)
(1)你手上的“哈哈画”画了什么?哪些部分出现变形了?
(2)“哈哈画”是怎样使所画的东西变形的?秘密在哪里?
(学生回答:原来关键是要把纸折叠,使它像哈哈镜一样凹凸不平)
这一环节体现“小班教学”的特色:百分百的交流,体现沟通的自主和自由度。
3、谁来做小老师,展示“哈哈画”的秘密?(请学生演示折纸的方法)
“折”是“哈哈画”制作的关键,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自己去寻找答案,培养沟通、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师示范:(小恐龙变长颈龙)
1、折纸(板书“折”) - 画在有折叠线那一面 (板书“画”)- 画小恐龙 - 脖子要变长,一定要把脖子画在折叠线上。
课件图文:要变形,一定要把变形的部位画在折叠线上。
2、问题:画好 — 展开纸 - 哎呀,小恐龙的脖子分开了 (板书“连接”)— 谁来帮帮小恐龙啊?
(学生讨论后,请小老师出来帮忙 :把断开的部分用线连接起来——小恐龙变成长颈龙了)
“连接”也是本课的难点,把难点交给学生探究、演示,鼓励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培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为长颈龙添加“点、线、面、色”(板书“添加”)
4、对比“横拉法”“竖拉法”的不同效果(知识点:通过直观的效果演示,使学生弄懂哈哈画变化的方法)
展示范画:同样的两张汽车: “横拉法”使车子变长了,“竖拉法”使车子变成了“双层巴”。
五、判断游戏:巩固“要变形,一定要把变形的部位画在折叠线上”的知识点
课件出示没有拉开变形的“哈哈画”:判断:“折叠线在哪里?哪部分会变形?会变高了还是会变胖了?”
课件出示:哈哈画变形的关键:小结“横拉法、竖拉法"的不同效果
六、作业:用折纸-连接-添画的方法,画出会变形的人或者变形的动植物。
七、评价:画面变形、夸张、有趣
学生分批自由的展示自己的作品,师生、生生之间进行评价。
评价方式体现“小班”百分百展示的理念,鼓励学生大胆自信的展示自己,学会评价自己和他人,提高美术素养。
八、课后延伸: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设计师利用变形的美,创作了许多富有创意的变形物品。(课件出示变形屋、变形杯子椅子等等创意无限的设计)
课后,我们也可以尝试不同的折纸方法,看看哈哈画会出现怎样有趣的变形?
(老师展示不同折法的“哈哈画”)
教学反思:
本节课较顺利地完成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让学生充分参与,开展探究活动,注重启发、调动学生的思维。以哈哈镜的原理探究为“美术与科技”的切入点,使学生明白哈哈镜凹凸面能使物体“变形”的科学现象,通过欣赏、探究“哈哈画”,制作一张会变形的画的活动,培养了学生探究、沟通、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的教学,我根据一年级学生好动、好奇心强、感知事物很直观的特点,采用问题法、讨论法、实验法,启发、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与思考”,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培养创新的思维,给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