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第四单元 文言文(3)
14 鸿门宴
xiǎnɡ
jī
zōu
yāo
kuài
zhī
xì
lù
shèng
chēn
jì
zǔ
sháo
zhì
dàn
jué
zì
shēnɡ
jǐ
2.通假字
①距关,毋内诸侯 (“距”通“拒”,把守;“内”通
“纳”,接纳)
②张良出,要项伯 (
)
③秋豪不敢有所近 (“豪”通“毫”,细毛)
④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违背)
)
⑤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
⑥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通“隙”,隔阂)
⑦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参”通“骖”)
“要”通“邀”,邀请
“蚤”通“早”
3.古今异义
①沛公居山东时
古义:崤山之东。 今义:山东省。
②约为婚姻
古义:结成亲家。 今义: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③所以遣将守关者
古义: 。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
.
.
.
.
……原因
.
④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 。
今义:十分,极。
⑤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古义:鱼和肉,指被欺凌的对象。
今义:鱼的肉。
⑥再拜献大王足下
古义:两次。 今义:又一次。
意外的变故
.
.
.
.
.
4.一词多义
驻扎,动词
与……交好
取道,动词
比得上
道歉
5.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项伯乃夜 驰之沛公军 (连夜)
②吾得兄事之 (
③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 (
)
)
④常以身翼蔽沛公 (像鸟的翅膀一样)
(2)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①沛公军霸上 (驻扎)
②沛公欲王关中 (
)
向上
像对待兄长一样
称王
.
.
.
.
.
.
③籍吏民 (登记)
④范增数目项王 (
⑤若入前为寿 (上前)
⑥道芷阳间行 (取道)
⑦素善留侯张良 (与……交好)
⑧毫毛不敢有所近 (
)
)
(3)使动用法
①项伯杀人,臣活之 (使……活)
②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
)
.
.
.
.
.
.
.
.
接近,接触
以目示意,使眼色
使……跟从,带领
(4)形容词作名词
①此其志不在小 (小处,小的地方)
②今事有急 (危急的事)
6.特殊句式
(1)判断句
①此天子气也
②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③此亡秦之续耳
④亚父者,范增也
⑤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
.
⑥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⑦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2)省略句
①为(省略“吾”)击破沛公军
②欲呼张良与(省略“之”)俱去
③毋从(省略“之”)俱死也
④旦日(省略主语“沛公”)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⑤沛公奉卮酒为(省略“之”)寿
⑥将军战(省略“于”)河北,臣战(省略“于”)河南
⑦加彘肩(省略“于其”)上
⑧(省略“沛公”)还军霸上
⑨竖子不足与(省略“之”)谋
(3)被动句
①若属皆且为所虏 (“为”表被动)
②吾属今为之虏矣 (“为”表被动)
③珍宝尽有之 (被占有)
(4)宾语前置句
①不然,籍何以至此 (“何以”即“以何”)
②大王来何操 (“何操”即“操何”)
③沛公安在 (“安在”即“在安”)
(5)状语后置句
①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
②具告以事
③得复见将军于此
④因击沛公于坐
7.词语积累
①秋毫无犯:形容军队纪律严明,丝毫不侵犯群众的利益。
②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说话或行动虽然表面上另有
名目,其真实意图却在于对某人某事进行威胁或攻击。
③劳苦功高:做事勤苦,功劳很大。
④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比喻别人掌握生杀大权,自己处
于被宰割的地位。
1.知人论世
司马迁(约前145或前135-?)
作者简介 字子长,夏阳人,西汉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元封三年任太史令,后因替李陵辩护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完成所著史籍。
代表作品 《史记》
司马迁作《史记》时坚持“实录”精神,在选取人物
文学 时,并不是根据其官职或社会地位,而是以其实际行
成就 为为标准。首创了以人载事,始终叙述一个人生平事
迹的写法。对后世史学有深远的影响。
2.《史记》
《史记》是我国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我国第一部
纪传体通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
史之首。原名《太史公记》。共 130 篇,包括本纪 12 篇,世家
30 篇,列传 70 篇,书 8 篇,年表 10 篇。该书是中国古代最著
名的古典典籍之一,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
《
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 122 年)间共 3000 多年的历史。与后来
的《汉书》、 后汉书》、 三国志》合称“前四史”。鲁迅对《史
记》的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要点一:鉴赏作品的形象
请分析刘邦与项羽、范增与张良、项庄与樊哙这三组人物
形象。
【探究整理】刘邦——圆滑机警,能言善辩,多谋善断,
知人善用。
项羽——光明磊落,有妇人之仁;刚愎自用,乏政治远见;
沽名钓誉,致轻敌失计;寡谋轻信,失判断能力。
范增——项羽亚父,老谋深算,有政治远见,知道夺项王
天下者必为沛公。但项羽未听取其意见,致使他的谋略失败。
张良——刘邦得力的谋士,忠诚不二,老练多谋。刘邦对
他言听计从,配合默契,使刘邦变被动为主动,脱离险境,逃
归营地。
项庄——项羽手下武士,按照范增意图欲刺杀沛公,由于
项伯阻挠未得逞。
樊哙——沛公手下武士,按照张良意护沛公,临危不惧,
挺身而出,使沛公转危为安。
要点二:学习本文的艺术手法
1.本文主要运用什么方法塑造人物形象?
【倾心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分析文本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这
是一篇故事性很强的文章,项羽和刘邦的形象栩栩如生,作者是通
过矛盾斗争和对比、烘托的手法生动地展现出这两人的形象的,这
些塑造人物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探究整理】①善于通过激烈的矛盾斗争刻画人物性格。鸿门
宴自始至终充满矛盾斗争,开始项羽要攻打刘邦,刘邦拉拢项伯,
让项伯替自己求情;在宴会上,范增屡次暗示项羽杀刘邦,刘邦危
险万分,但项羽自大轻敌,优柔寡断,没有听从范增的建议,而刘
邦在宴会上委曲求全,最后逃出险境。在这些矛盾中充分展示出人
物不同的性格。
②运用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形象。本文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使人物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突出。文中写了四组人物:主帅项
羽和刘邦,谋士范增与张良,部将项庄与樊哙,内奸项伯与曹
无伤,这几组人物除了各自的言行表现出自身的性格外,也在
相互的对比之中,使各自的形象更加鲜明。
③运用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例如,项羽一句“旦日飨
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凸现了他的骄横气盛,不可一世;刘
邦的“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
秦”,体现了他的胸有成竹,口是心非!张良的胸有成竹、老
练透辟,樊哙的坦荡率直、豪壮威严……无不通过极具个性的
语言表现出来。
④运用动作、神态描写人物。如项羽乍见樊哙,不禁“按
剑而跽”,这一微妙的动作,将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不由自主
的震动、惊惶、警戒泄露出来,寥寥几笔,人物就呼之欲出,
跃然纸上。
2.本文叙事波澜起伏,试结合文章加以分析。
【探究整理】波澜起伏的情节是这篇文章很重要的特点。
文章情节波澜起伏,紧张中有舒缓,动荡中有闲逸,使得全文
摇曳多姿。一开始项王下令“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战云密布,形势紧张到了极点,但项伯泄密,柳暗花明;
项伯说项羽,愿化干戈为玉帛,气氛顿时缓解了下来。鸿门宴
一开始觥筹交错,欢喜和平;突然高潮迭起,波澜横生,项庄
舞剑,沛公命如悬丝,樊哙闯宴,项王“按剑而跽”,情势一
触即发,一场血光之灾似乎已经不可避免;可是项羽却对樊哙
的无礼并不计较,反而相当欣赏,于是有惊无险。刘邦寻机逃
席脱身,终于化险为夷。
【即学即用】
文如看山不喜平,波澜起伏的情节才能吸引读者的眼球,
请学习本文情节安排的方法,以“意外”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或小说。(下面只写出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主题】品评项羽
项羽是一个有浓厚悲剧色彩的英雄。对于其失败的原
因,人们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因为他任人唯亲,有
人认为是因为他缺少智谋,有人认为是因为他的对手
楼 太狡猾,还有人说是他的分封诸侯的做法已过时……
主 但也有人认为他的失败是他的性格造成的:自矜功伐
使他听不进正确的意见,重义气使他任人唯亲,胸无
城府使他自毁优势,妇人之仁使他错失良机……我们
应如何看待项羽呢?
第 1 楼 项羽是一个过于追求完美的英雄,所以他有时会表现出不必要
的妇人之仁,像鸿门宴时,关键时刻没表现出“无毒不丈夫”
的魄力。置之死地而后生,不屑于卑鄙手段,项羽是真英雄,
真豪杰,而决非一个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的政治家。
第 2 楼 鸿门宴项羽错在优柔寡断,错在妇人之仁。想他一介武夫,性
格豪爽,血气方刚,容易激动,千斤重担压在身上,唯恐一失
足成千古恨。项羽本不是狡猾奸诈之人。他重义,项伯为一己
之私坏他大事,他不可能无动于衷。然血浓于水,到底没有责
怪项伯。项羽不像历代帝王,能为帝王之位不惜牺牲一切亲情、友情、义气。由此观之,项羽属有血有肉之人。
第 3 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