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堂优化训练》2011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文言文(3) 17 游褒禅山记课件 粤教版必修5

文档属性

名称 《随堂优化训练》2011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文言文(3) 17 游褒禅山记课件 粤教版必修5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4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8-11 14:51: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17
游褒禅山记

bāo
zhǒng
miù
yǎo
dài
jiù
xiàng
shēng
2.古今异义

比好游者尚不能
十一


古义:

今义:数词。

世之奇伟、瑰怪、
非常


之观
古义:不平常。
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

此所以
学者


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

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十分之一
泛指求学的人
3.一词多义
( )
4.词类活用
(1)
名词活用为动词




于其址
(
)



之曰褒禅
(
)
(2)
名词作状语
有泉



(
从侧面
)
(3)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问其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
深度
)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
险远


(
险远的地方
)
居住
命名,称呼
(4)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好游者不能



(
)

火尚足以



(
)
(5)
动词活用为名词

而其


愈奇
(
见到的景象
)

盖其又深,则其


又加少矣
(
到达的人
)
(6)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后世之



传而莫能名者
(
使
……
弄错
)
穷尽,走到头
照明
5.特殊句式
(1)判断句
①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②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③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④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⑤此予之所得也
(2)省略句
①有志与力,而又不随(省略“之”)以怠
②余于仆碑,又以(省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
(3)状语后置句
①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②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6.固定句式
《游褒禅山记》记述王安石和几位同伴游褒禅山的经过,
并借此生发议论,说明无论是治学还是处事,除了要有一定的
物质条件外,更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要有“深思
而慎取”的态度,而不可浅尝辄止,人云亦云,才能取得成功。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记游山所见的景物和经过,是文章的记叙
部分。
第二部分(3~4),写游山的心得。这是文章的议论部分。
第三部分(5~6),补叙同游者的籍贯、姓名、注明作记时间
及作者。这是游记常用的格式。
王安石(1021-1086)
作者简介 字介甫,晚号半山,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临川人。政治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主要作品 《临川先生文集》
知人论世
文学成就
王安石的散文,雄健简练,奇崛峭拔。这些文
章针对时政或社会问题,观点鲜明,分析深刻,
长篇则横铺而不力单,短篇则纡折而不味薄。
王安石前期的诗歌,长于说理,倾向性十分鲜
明,涉及许多重大而尖锐的社会问题,注意到
下层人民的痛苦,替他们发出了不平之声。王
安石后期的隐居生活,带来了他诗歌创作上的
变化。他流连、陶醉于山水田园中,题材内容
比较狭窄,大量的写景诗、咏物诗取代了前期
政治诗的位置,抒发一种闲适的情趣。但艺术
表现上却臻于圆熟,“雅丽精绝,脱去流俗,
每讽咏之,便觉沆瀣生牙颊间”。
要点一:分析课文内容,挖掘课文主题
1.本文通过游山所见,阐发了什么道理?
【倾心点拨】学会筛选信息,归纳作者的观点态度,作者
阐发道理的语句集中在第三、四段。
【探究整理】①世上神奇雄伟、美丽壮观的景色,常常在
艰险、遥远的地方,必须不避艰险,“尽吾志”以赴之,
才能于己无悔,不为人讥。这里虽然是说游山,实际是以游山
做比喻,说明不论研求高深的学问,还是创建宏伟的事业,都
必须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去完成自己的意愿。②由于古代文献的
散失,后代以讹传讹,求学的人们对于学问必须“深思慎取”。
【探究整理】“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一
句是全文主旨的概括。
2.古人在游记中写感受常用一句话来概括全文的主旨,例
如《醉翁亭记》末段“太守之乐其乐”“醉能同其乐”二语便
是该文的主旨。试参照此例说说本文的主旨可用哪一句话来概
括。
要点二:学习本文的艺术手法
本文的艺术手法有哪些?
本文前面记游山,后面谈道理,因事见理,前面的事和后面的
理紧密相扣,把深刻抽象的道理谈得具体生动,浅显易懂。文章一
开始介绍褒禅山时,就特别说明“褒禅山亦谓之华山”。记仆碑情
况又突出“花山”二字,为后面的议论作铺垫。记游山,不记别的,
只记游山洞。前洞略写,指出路近、地平、游者众,为后面议论作
铺垫(“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后洞详写,突出路远、奇险、深
寒、游者少,和前洞对比,并交代退出情况,为后文议论作了有力
的铺垫。
【探究整理】①因事说理。
②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本文的主旨在于阐述要“有志”、“尽吾志”的观点,另外也
涉及“深思而慎取”的观点,因此,文章的选材、详略无一不经过
精心裁定,紧扣这两个观点。记游部分就写景来看似乎平淡无奇,
实际上是深思熟虑、刻意安排的。第一段介绍褒禅山概况从略;第
二段记游华山洞经过从详。前者又详记仆碑文字,其余从略;后者
又记前洞和后洞概况从略,记游后洞经过颇详。记前洞和后洞概况,
又前洞略,后洞详;记游后洞,又写经过略,补叙经过、写心情之
“悔”详。议论部分对应记叙部分,也有侧重。议游华山洞的心得
甚详,借仆碑抒发感慨从略。议游华山洞的心得,又议“志”较详,
议“力”、“物”从略。
【即学即用】
学习本课的写作技法,写一篇小作文,注意要先写一
件事,然后写从这件事中你获得哪些感悟。写这篇作文时,重
点在于“议”,所以在记事时,可以简单些,把笔墨重点放在
“议”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楼 主 王安石认为,“志”、“力”、“物”三者,是我们
成功的三大因素。有远大的志向,有足够的精力,还
得有外物辅助;要想舒舒服服取得成绩,不流汗就登
上事业的顶峰,那是不可能的。你认为取得成功的最
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第 1 楼 成大事最重要的是要有志。正如苏轼所言:“古之立
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做任何事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如果没有坚忍不拔之志,
就容易半途而废。
【探究主题】志、力与物
第 2 楼 健康的身体是成就事业、获得成功的基础,即
“力”是最重要的。若不能投入足够的精力,即便
有“志”与“物”也无法获得成功。
第 3 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