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达标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达标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8-30 12:17: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单元达标检测卷
[检测内容:第三单元 检测时间:100分钟 满分:120分]
姓名: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32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确凿(záo)   褪色(tuì)   蝉蜕(duì)   觅食(mì)
B. 锡箔(bó) 论语(lùn) 搓捻(cuō) 秕谷(bǐ)
C. 收敛(liǎn) 攒成(cuán) 狼狈(bèi) 须臾(yú)
D. 倜傥(tì) 渊博(yuān) 书塾(shú) 截然(jí)
2.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3分)
A. 人声顶沸 恍然大悟 花团锦簇 疲倦不堪
B. 油然而生 混为一团 博学笃志 威风凛凛
C. 不求胜解 温故知新 人迹罕至 高枕而卧
D. 小心翼翼 四平八稳 持之以恒 感慨万分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 秋天的果园里,苹果挂满枝头,果农们美不胜收。
B. 他恍然大悟道:“原来这么简单。”
C. 世博园内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喜庆的锣鼓激昂高亢,迎元宵锣鼓赛正在激情上演。
D. 勘探队队员经常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工作。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的程度。
B. 记者又采访了张老师的许多事迹。
C. 通过中国男足的表现,使我们认识到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D. 几个学校的校长参加了这次会议。
5.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朝花夕拾》
B. 海伦﹒凯勒———英国女作家———《再塑生命的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C. 孔子———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论语?十二章》———《论语译注》
6. 古诗文默写。(6分)
(1)正是江南好风景,   。
(2)遥怜故园菊,   。
(3)回乐烽前沙似雪,   。
(4)   ,影入平羌江水流。
(5)七(1)班在年级篮球赛中输掉了第一场比赛,队员们垂头丧气,队长用《?论语?十二章》中的“   ,   ”鼓励队友,要大家坚定信心,迎接下一场挑战。
7. 阅读下面的名著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甲】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乙】“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1)以上两段文字都出自鲁迅的作品   ,这两段文字所属的篇名分别是【甲】   ,【乙】   。(3分)
(2)请用一句话写出你读这部作品的感受。(2分)
 
8. 近日,某中学开展“诵读名家进校园”活动,邀请本市的诵读名家来校进行诵读示范和指导。请你完成下列任务。(6分)
【诵读我宣传】
(1)为营造活动氛围,动员师生积极参与,请你为此次活动写一条宣传标语。(要求句式对称,有感召力,20字以内。)(2分)
 
 
【节目我主持】
(2)活动现场,首先由学校朗诵队朗诵了朱自清的《春》,接着,著名播音员陈老师将朗诵冰心的散文诗《荷叶﹒母亲》,请你给这两个节目写一段串讲词。(要求:衔接自然,富有感染力。)(2分)
 
 
 
 
 
【活动策划】
(3)在名家诵读感染下,你班决定持续开展诵读活动。请你设计两种与诵读有关的活动,写出活动的名称。(2分)
活动一: 
活动二: 

二、阅读理解(38分)
(一)《论语》十二章(节选)(12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9. 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3分)
(1)不亦说乎  说: 
(2)四十而不惑  惑: 
(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1. 在孔子看来,君子应该具有“人不知而不愠”的风范,你认为君子还应具有哪些风范?(2分)
 
 
12. 根据选文,你认为《论语》这部书会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影响?(3分)
 
 
 
(二)我的第一场戏(13分)
周星驰
①记忆中总有一些让我们心动落泪的东西,在岁月的荡涤中,它们都变成晶莹璀璨的琥珀。
②母亲与父亲离异那一年,我才7岁。我和姐姐周文姬、妹妹周星霞一同被判给了母亲凌宝儿。在1968年的香港,母亲带着我们三个孩子讨生活,其艰难可想而知。为了维持生活,母亲一人打了两份工。我们几个都特别乖巧懂事,这让母亲很宽慰。尤其是我,由于成绩十分优秀,最得母亲宠爱。
③那时我们三个孩子都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所以不管多么困难,每个星期,母亲都要称点肉或买尾鱼给我们加餐。每当吃这些丰盛的“大餐”,菜一上桌,我就把菜端到自己的身边,专挑好的吃。姐姐妹妹却懂事得很,从不和我争。但是我的饭量很小,吃了两块就吃不下去了。然后,我就开始胡闹,总还要拣两块,放到嘴里嚼两下,再吐到碟子里。我嚼过了的,姐姐妹妹哪还肯吃啊!这让母亲非常烦心。
④为了不浪费,母亲只好自己吃。为这事母亲没少批评我,但是一点作用都没有。好在我别的方面表现都很好,日子久了,母亲就由着我了———小孩子嘛,哪有不顽皮的呢?
⑤可是有一次,母亲真的生气了,狠狠地教训了我一顿。那一次,母亲两个月没发工资了,好不容易从娘家弄来了一点钱,买了几只鸡腿,烧得金黄喷香。菜刚上桌,我就小猴似的爬上桌,用手抓起一只鸡腿就啃,还一边冲着姐姐妹妹做鬼脸,一不小心,手一滑,鸡腿掉地上了,沾满了尘土,落在了一堆鸡屎旁边。
⑥母亲又是生气又是心疼,买这几只鸡腿容易吗?再想想我平时的顽皮表现,母亲决定这次要好好教训我,她取过一根桑树条,狠狠地抽了我十几下:“让你顽皮,让你不知珍惜!”直到姐姐妹妹扑过来把我护在身体下面,母亲才放下桑树条,接着我们三个抱头痛哭。
⑦哭了好一会儿,才开始吃饭。母亲把鸡腿捡了起来,用开水冲洗一下,舍不得扔就自己吃了,那天晚上,母亲抚着我身上的伤痕问:“还疼吗?”“不疼了。”“下次还调皮吗?”黑暗中,我眨着亮晶晶的眼睛,并嘻嘻地笑着:“睡吧,妈,明天我还要上课呢。”
⑧2001年,我和母亲做客凤凰卫视时,说起了这件往事。
⑨“是的,那时他可真顽皮啊!全不知道,这饭菜来得多不容易,一点也不珍惜。”母亲笑容慈祥。
⑩“不,妈妈,我懂得珍惜,”我接过话茬,声音开始哽咽,“您想想,要不是我把鸡腿弄到地上,您会舍得吃吗?那几年里,有什么好吃的,您全给了我们姐弟,您成天就吃咸菜啊!于是我们才想出这办法,我把几块肉嚼得不像样后,我们就有借口不吃了,只有这样,您才会吃啊!”
?听着这话,母亲情绪变得激动起来:“其实,我早该想到,你样样乖巧懂事,怎么偏偏吃饭这么顽皮呢?”母亲哽咽着掏出手绢擦眼睛。
?我挂着两行泪水,满面微笑,在亿万电视观众面前,我们母子抱在了一起。无数的观众也在这一刻,流下泪来。
?虽然我演戏无数,精品众多,但是我要说,我最好的戏,是在7岁那年,演绎的是一份血浓于水、骨肉连心的挚爱亲情,唯一的观众,是我的母亲。
13. 请对第①段画线句子作简要赏析。(3分)
 
 
 
14. 结合语境,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不,妈妈,我懂得珍惜,”我接过话茬,声音开始哽咽。
 
 
(2)母亲哽咽着掏出手绢擦眼睛。
 
 
15. 第⑧段中“这件往事”具体指什么?请简要概括。(3分)
 
 
16. 文章哪些地方用了伏笔,暗示这是一场“戏”?请简要回答。(3分)
 
 
 
 
 
(三)我的“奇葩”老师(13分)
胡珺
①王老师是个奇怪的好老师。第一天给我们上课,就走错了好几个班。走到我们班,一直不敢进,站在门口看了好长时间班号,过了一会儿,才憨憨地自言自语:“这次应该走对了。”走进教室,我们才发现,这不是个一般的老头,因为他的眼睛从不看我们,一直看着天花板。我们心里有点气愤———这不是不把我们当回事吗。隔了一会儿,王老师终于开口了,第一句话就是:“对不起,同学们,我的眼睛有点小问题,我天天这样,不是不尊重你们。”说着,就把眼镜儿摘了下来,向我们打招呼。我们这才注意到他的眼睛白多黑少,再看那眼镜儿,上面一圈一圈的螺纹。
②王老师看上去好像“目空一切”,其实对学术上的问题很严谨。有一次给我们上课,遇到一道题目,解着解着,突然卡住了。王老师转过来很有礼貌地跟我们打了个招呼,说:“对不起,这道题有点蹊跷,让我慢慢来解。”然后转过身自顾自地解起来。只听黑板上沙沙沙地响。过了好久,王老师回过头来,慢条斯理地对我们说:“不好意思,这是一道错题,这是我的责任,耽误大家时间了。”话音刚落,大家都使劲憋着,课堂里嗤嗤声此起彼伏。
③我们经常在杂志上看到他的论文,知道他是个学者型的老师。可是老师却很谦虚,穿着也很朴素。在我们印象中,他好像就一件外套,连换的衣服都没有。不仅穿着朴素,在学问上也一点不张扬。我见过他最张扬的一次,还是在班上,还是解一道题。所有同学都解不出来。这下王老师火了,声调提高了八度,说:“让我来,我就不相信,还有我解不出的题目。”此话一出,全班肃静,我们还从来没看到王老师发这么大的“火”。那一节课,王老师安排我们自己做试卷,他拿着个题目,慢慢算起来。一节课过去了,铃声叮叮叮响了。几乎是同时,王老师一拍桌子,大喊:“好嘛,终于啃下了你这个硬骨头。”———那道题被解出来。后来我们才知道,那是一道一直有争议的题目,他竟然解出来了,引起了一场全市的学术大讨论。
④这些都是小事,还有更奇葩的事情呢。上一次王老师把我们几个外地的学生约到他家里吃饭。席间师娘跟我们讲了个王老师的轶事,笑得我们喷饭:师娘看王老师工作太认真,就经常陪他散散心。有一次,王老师和师娘在公园里散步。散着散着,王老师说,我去一下厕所。这一去,就等不到人了。后来实在没办法,王师娘就走到厕所边,冲里面喊。喊了半天,里面没人。王师娘问看厕所的大妈。大妈说:“是有这么个人,早就出来了。”王师娘又找了半天,还是看不见人。只好自己回去。到家一看,王老师已经在家。你猜他干吗———一个人趴在那里写东西。王师娘问:“你怎么一个人回来了。”王老师慢悠悠地说:“对不起,在厕所里想起来一道题目,太经典了,赶紧回来写下来,怕时间长忘了。”为了赶时间,那天王老师甚至叫了一辆出租车回家,这是他破天荒第一次打的。
17. 第①段说“王老师是个奇怪的好老师”,从本段看,“奇怪”在哪里?(3分)
 
 
18. 指出第③段画线句的人物描写方法及作用。(3分)
 
 
19. 说说第③段两个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那是一道一直有争议的题目,他竟然解出来了,引起了一场全市的学术大讨论。
 
 
 
20. 第④段记述了一件怎样的事?表现了王老师是个怎样的人?(4分)
 
 
 
三、写作(50分)
21. 从小到大,我们接触过很多老师。是老师教给我们知识,启发我们思考,哺育我们成长。在你记忆的深处,总有老师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请以“我最    的老师”为题,写篇作文。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填“尊敬”“爱戴”“难忘”等。
②要有人物描写,事件真实,感情真挚。
③不少于500字。
参 考 答 案
1. C 2. D 3. A 4. A 5. B
6. (1)落花时节又逢君
(2)应傍战场开
(3)受降城外月如霜
(4)峨眉山月半轮秋
(5)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7. (1)《朝花夕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五猖会》
(2)读鲁迅的《朝花夕拾》,让我感受到了作品的温馨和理性。
8. (1)示例一:名家示范入耳,经典作品润心。示例二:学名家诵读,赏经典魅力。
(2)示例:在朗诵队同学们清纯甜美的声音里,我们仿佛嗅到了百花的芳香,看见了放飞的风筝,感受到春的勃勃生机。冰心的散文诗《荷叶·母亲》则借雨中荷叶护红莲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由衷的感激与爱恋。下面有请著名播音员陈老师引领我们重温经典。
(3)示例:诵读技巧分享会 古典诗词朗诵会
9. (1)同“悦”,愉快
(2)迷惑,疑惑
(3)以……为快乐
10. (1)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便顺从意愿而不越过法度。
(2)懂得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的人。
11. 示例:应该具有高尚的道德,宽广的胸襟,善良的心地。
12. 示例:主要是有关学习、修身等方面的内容。尽管今天的情形与孔子所处的时代并不相同,但我们可以吸取前人思想精华中有益于自己思想品德修养的部分,借鉴前人学习、生活中成功的经验,做到古为今用。
13. 示例一: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记忆中有些东西”比作“晶莹璀璨的琥珀”。突出了它的珍贵。示例二:这句话中“荡涤”用得好,“荡涤”是洗涤、除去的意思,表明“我的第一场戏”是经历了漫长岁月的淘洗后留下来的宝贵记忆。
14. (1)妈妈误解了我的“戏”,我些许的委屈和对妈妈深深的感激交织,情绪激动而说不出话来。
(2)自己的孩子7岁就那么懂事,妈妈却一直错怪他,知晓真相后,妈妈百感交集,说不出话来。
15. 母亲从娘家弄来点钱,买了几只鸡腿,烧给我们吃,我却把鸡腿掉在地上。
16. ①我们几个都特别乖巧懂事,这让母亲很宽慰;②“我”挑好的吃,但姐姐妹妹从不和“我”争;③正是长身体时,但我的饭量却很小,吃了两块就吃不下去了;④“我”一边抓鸡腿,一边冲姐姐妹妹做鬼脸;⑤母亲用桑树条打“我”,姐姐妹妹扑过来保护“我”;⑥母亲问“我”还调不调皮,“我”却岔话说明天还要上课。(答出三点即可)
17. 第一天给我们上课就走错了好几个班;他的眼睛从不看我们,一直看着天花板;眼睛白多黑少,眼镜上面有一圈一圈的螺纹。
18. 运用动作、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王老师解好这道难题时喜形于色、兴奋快乐的心情。
19. “有争议”说明这题目很难,“竟然”是意想不到的意思,这两个词语很有说服力地表现了王老师深厚的知识功底和才华,回应了上文的“学者型的老师”。
20. 上厕所想起一道题的解法,直接打的回家;表现了王老师是一个心里始终装着本职工作和学术,爱业,乐业,敬业的人,也是个有趣而可爱的老师。
21. 略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