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2济南的冬天
课前练习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
(xiāng) /贮( )蓄/澄( )清/(wēn) 晴/安(shì)
(jī) 肤/绿(píng) /水(zǎo) /发髻( )水(mò) 画
蓝(wāng wāng)
2.《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 ,原名 ,字 , 人。他是我国现代著名的 和 。主要作品有小说《 》、《 》,话剧《 》《 》等。本文在描写山景时,按 顺序描绘了山 、山 、山 、山 。 .
课内达标
3.下列各句中所用的修辞手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
例: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A.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B.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
C.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D.这二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4.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 着(照/晒)阳光,暖和安适地 着(睡/躺),只等春风来把它们 醒(唤/摇),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5.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 北边缺着点口儿。
②他们也并不着急, 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哈还希望别的呢!
③那水呢, 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
A.但是/因为/不但
B.但是/只是/反而
C.只有/只是/反而
D.只有/因为/不但
6.“春草嫩绿夏草青,秋草枯黄冬草尽。”请给这四季的草各设一个比喻;“春雨绵绵夏雨急,秋雨凉爽冬夹雪。”请用拟人的手法为这四种雨写四句话。
比喻:
①春草:
②夏草:
③秋草:
④冬草:
拟人:
①春雨:
②夏雨:
③秋雨:
④冬雨:
7.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济南冬天的总体特点是什么 为什么要先写北平、伦敦、热带
(2)课文在描写老城时,用了哪三个动词,这三个词有什么特点 用在此处有什么作用
(3)“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个比喻扣住了济南冬天的什么特点
(4)朗读第四自然段,想想这一段是怎样写城外的远山的。
扩展阅读
(一)江南的冬景(节选)
郁达夫
①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总都知道围炉煮茗,或吃煊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宅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而躲在屋里过活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老年人不必说,就是顶喜欢活动的小孩子们,总也是个个在怀恋的,因为这中间,有萝卜、鸭儿梨等水果的闲食,还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热闹的节期。
②但在江南,可又不同;冬至过后,大江以南的树叶,也不至于脱尽。寒风——西北风——间或吹来,至多也不过冷了一日两日。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像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
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
③我生长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节季,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是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④我也曾到过闽粤,在那里过冬天,和暖原极和暖,有时候到了阴历的年边,说不定还不得不拿出纱衫来着;走过野人的篱落,更还看得见许多杂七杂八的秋花!一番阵雨雷鸣过后,凉冷一点;至多也只好换上一件夹衣,在闽粤之间,皮袍棉袄是绝对用不着的;这一
种极南的气候异状,并不是我所说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国的长春,是春或秋的延长。 ,
⑤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舍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也有时候会保持得有三个月以上的生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则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东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不到岁时的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
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出。
8.根据第①段的内容,你能猜出“蛰居”一词的含义吗
9.本文题目是“江南的冬景”,却为什么从北国的冬天写起
10.第⑤段有几个动词用得很好。找找看,是哪几个,并说说为什么用得好。
11.请你也为“江南的冬景”写几句话。
(二)江南的雪
鲁 涛
①对于一位在江南住惯的人,在严寒的冬天也难得一见雪的踪影,春天下雪便是奇迹了。物以稀为贵,今年的春雪就越发显得珍贵。
②雪从正月十一下起。刚一开始,雪肆无忌惮如同撒盐般落在广袤的大地上,同时也不停地侧敲着人们的房子、窗户和雨伞,发出吱吱的声音,清脆而幽雅。走在路上的我,感觉这声音是那么的熟悉和美妙,仿佛把我带入了那个远逝的梦幻般的童真年代,在大山里小溪边,我和小伙伴们正在聆听叮叮当当的泉水声。
③一阵汹涌的雪过后,接踵而来的是芦絮般的小雪,一小片,一小片的,虽下得不大,但不久地面屋顶上白了一层,宛如覆盖了一丛白毯。树枝上,草坪闻,山尖上顶着一串串的小白花,与朦胧的天空灰白相间,很有些中国古代山水画“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的韵味。
④雪虽然下得不很大,可是整个苍茫的大地比往常宁静了许多。但也不像唐代诗人柳宗元所描绘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那样冷清。宁静之中却蕴含着蠕动:漫天的飞雪本身就是一幅时尚的动漫,它在向大地炫耀的同时,也一步一步地浇灭了人们内心的烦躁和不安;还有路上三三两两的车仍在穿梭,与飞雪的纠缠更添大地的娇媚;偶尔还有几个行人匆匆赶路,游离在这寂寥的雪国中。行人的稀少,我想到了一个原因。那可能是跟人们的爱美有关,生怕太多的行走玷污了这幅天然浑成的山水画,倒不如躲在家中偎倚在火炉旁边,一边嗑着瓜子,一边享受着雪带来的宁静和悠闲。如果是读书人的话,映雪读书也是一种不错
的选择。
⑤雪除了给人们带来宁静外,还给人们带来极高的兴致和美好的希望。记得《世说新语》里有一篇《王子猷居山阴》的文章,文章说:“王予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日:‘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我在纳闷,何以使这位鼎鼎大名的书法家而又自命清高的魏晋名士乘兴而行呢 聪明的人一眼就会发现,那就是雪。可见,雪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调剂品”和“开心果”。有了雪,文人就妙笔生花;有雪,农夫就信心百倍;有了雪,咱们老百姓就真高兴!
⑥江南的雪虽韵味十足,意兴盎然。但也有它先天的不足:相比北国的雪,它显得不够刚毅,不够坚强,不够浑厚,娇气、羞涩、短暂也就在所难免了。北京的雪我是见过的,但并不像李白诗“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那么夸张。如果真要把江南的雪和北
国的雪作个比喻的话,我想:北国的雪就好比北方的汉子,豪放,洒脱,洋洋洒洒;而江南的雪如同小家碧玉,娇气,细腻,缠缠绵绵。法国著名思想家孟德斯鸠认为地理与气候决定人的精神气质。从南北方的雪的形态特征来看,孟德斯鸠的理论确实有道理。
⑦雪下了整整一天一夜,到正月十二下午停了。可我的心间却没有停止对雪的眷恋,我不仅眷恋雪的洁白,眷恋雪的晶莹剔透,更眷恋雪的那种不夹带一丝丝杂质的纯正。这让我想起了为人处世,人如果能够像雪一样坦坦荡荡,纯正洁白,世间就没有了那么多的恩恩怨怨了,人类也就可以和谐幸福地生活。而人们常常把雪当做“天使”,当做“棉被”,当做好事情的预兆,也就是因为雪代表了人们内心的追求:自然、纯洁、洒脱。虽然有时候人们达不到洁白无瑕的那种境界,但向往本身也是一件美好的事物。这就是为什么大家都喜欢雪,赞赏雪的原因。
⑧这场春雪已经融化了,但它播撒在人们心间的希望种子是不会融化的,到了秋天的时候还会丰收。
12.文章第②③两段是从哪些角度来写江南的雪的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
13.第⑥段中作者忽然说江南的雪“也有它先天的不足”,并拿它与北国的雪相比较,指出它的“不够刚毅,不够浑厚”的特点这样写你觉得好吗
14.第④段中加点的词语很有特点,请任选一词进行简要赏析。
它在向大地炫耀的同时,也一步一步地浇灭了人们内心的烦躁和不安;还有路上三三两两的车仍在穿梭,与飞雪的纠缠更添大地的娇媚;偶尔还有几个行人匆匆赶路,游离在这寂寥的雪国中。
15.文章最后说“播撤在人们心间的希望种子是不会融化的”,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说你的想法。
(三)冬日香山
梁 衡
①要不是有公务,谁会在这天寒地冻的时节来香山呢 可话又说回来,要不是恰在这时来,香山性格的那一面,我又哪能知道呢
②开三天会,就住在公园内的别墅里。偌大个公园为我们独享,也是一种满足。早晨一爬起来我便去逛山。这里,我春天时来过,是花的世界;夏天时来过,是浓阴的世界;秋天时来过,是红叶的世界。而这三季都游客满山,说到底是人的世界。形形色色的服装,南腔北调的话音,随处抛撒果皮、罐头盒,手提录音机里的迪斯科音乐,这一切将山路林间都塞满了。现在可好,无花,无叶,无红,无绿,更没有人,好一座空落落的香山,好一个清净的世界。
③过去来时,路边是夹道的丁香,厚绿的圆形叶片,白的或紫色的小花;现在只剩下灰褐色的劲枝,头挑着些已弹去种籽的空壳。过去来时,山坡上是些层层片片的灌木,扑闪着自己霜红的叶片,如一团团的火苗,在秋风中翻腾;现在远望灰蒙蒙的一片。其身其形和石和土几乎溶在一起,很难觅到它的音容。过去来时,林间树下是厚厚的绿齿,绒绒地由山脚铺到山顶;现在它们或枯萎在石缝间,或被风扫卷着聚缠在树根下。如果说秋是水落石出,冬则是草木去而山石显了。在山下一望山顶的鬼见愁,黑森森的石崖,蜿蜒的石路,历历在目。连路边的巨石也都像是突然奔来眼前,过去从未相见似的。可以想见,当秋气初收,冬雪欲降之时,这山感到三季的重负将去,便迎着寒风将阔肩一抖,抖掉那些攀附在身的柔枝软叶;又将山门一闭,推出那些没完没了的闲客;然后正襟危坐,巍巍然俯视大千,静静地享受安宁。我现在就正步入这个虚静世界,神清气朗如在真空。
④与春夏相比,这山上不变的是松柏。一出别墅的后门就有十几株两抱之粗的苍松直通天穹。树干粗粗壮壮,溜光挺直,直到树梢尽头才伸出几根虬劲的枝,枝上持着束束松针,该怎样绿还是怎样绿。树皮在寒风中成紫红色,像壮汉羞脸。这时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走到松枝间却寂然不动了。我徘徊于树下又斜倚在石上,看着这红日绿松,心中澄静安闲如在涅榘,觉得胸若虚谷,头悬明镜,人山一体。此时我只感到山的巍峨与松的伟岸,冬日香山就只剩下这两样了。苍松之外,还有一些松,栽在路旁,冒出油绿的针叶,好像全然不知外面的季节。与松做伴的还有柏树与翠竹。柏树或矗立路旁,或伸出于石岩,森森然,与松呼应。翠竹则在房檐下山脚旁,挺着秀气的枝,伸出绿绿的叶,远远地作一些铺垫。你看他们身下那些形容萎琐的衰草败枝,你看他们头上的红日蓝天,你看那被山风打扫得干干净净的石板路,你就会明白松树的骄傲。他不因风寒而笼袖缩脖,不因人少而自卑自惭。我奇怪人们的好奇心那么强,可怎么没有想到在秋敛冬凝之后再来香山看看松柏的形象。
⑤当我登上山顶时回望远处,烟霭茫茫,亭台隐隐,脚下山石奔突,松柏连理,无花无草,一色灰褐。好一幅天然焦墨山水图。焦墨笔法者舍色而用墨,不要掩饰只留本质。你看这山,她借着季节相助舍掉了丁香的香味,芳草的倩影,枫树的火红,还有游客的捧场。只留下这长青的松柏来做自己的山魂。山路寂寂,阒然无人。我边走边想,比较着几次来香山的收获。春天来时我看她的妩媚,夏天来时我看她的丰腴,秋天来时我看她的绰约,冬天来时却有幸窥见她的骨气。她在回顾与思考之后,毅然收起了那些过眼繁华,只留下这铮铮硬骨与浩浩正气。靠着这骨气,她会争得来年更好的花,更好的叶,和永远的香气。
⑥香山,这个神清气朗的冬日。
16.整体感知全文,具体说说春天、夏天、秋天的香山各有怎样的特点,再用原文中的一句话说出它们共同的特点。
17.冬日的香山有着怎样的性格 这一性格是由什么体现出来的
18.第③段在写作上采用了什么手法 在修辞上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 写出了什么
19.第四段中写道“你就会明白松树的骄傲”,“骄傲”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联系上下文,你认为松树为什么而骄傲
(四)白马湖之冬(节选)
夏丐尊
①在我过去四十余年的生涯中,冬的情味尝得最深刻的,要算十年前初移居白马湖的时候了。十年以来,白马湖已成了一个小村落,当我移居的时候,还是一片荒野。眷晖中学的新建筑巍然矗立于湖的那一面,湖的这一面的山脚下是小小的几间新平屋,住着我和刘君心两家。此外两三里内没有人烟。一家人于阴历十一月下旬从热闹的杭州移居这荒凉的山野,宛如投身于极地中。
②那里的风,差不多日日有的,呼呼作响,好像虎吼。屋宇虽系新建,构造却板粗率,风从门窗隙缝中来,分外尖削,把门缝窗隙厚厚地用纸糊了,椽缝中却仍有透入。风刮得厉害的时候,天未夜就把大门关上,全家吃毕夜饭即睡入被窝里,静听寒风的怒号,湖水的澎湃。靠山的小后轩,算是我的书斋,在全屋子中风最小的一间,我常把头上的罗宋帽拉得低低地,在洋灯下工作至夜深。松涛如吼,霜月当窗,饥鼠吱吱在屋檐上
奔窜。我于这种时候深感到萧瑟的诗趣,常独自拔划着炉灰,不肯就睡,把自己拟诸山水画中的人物,作种种幽邈的遐想。
③现在白马湖到处都是树林了,当时尚一株树木都未种。月亮与太阳都是整个儿的,从上山起直要照到下山为止,太阳好的时候。只要不刮风,那真和暖得不像冬天。一家人都坐在庭间曝日,甚至于吃午饭也在屋外,像夏天的晚饭一样。日光晒到哪里,就把椅凳移到哪里,忽然寒风来了,只好逃难似地各自带了椅凳逃入室中,急急把门关上。在平常的日子,风来大概在下午快要傍晚的时候,半夜即息。至于大风寒,那是整日夜狂吼,要二三日才止的。最严寒的几天,泥地看去惨白如水门汀,山色冻得发紫而黯,湖波泛深蓝色。
④下雪原是我所不憎厌的,下雪的日子,室内外分外明亮,晚上差不多不用燃灯,远山积雪足供半个月的观看,举头即可从窗中望见。可是究竟是南方,每冬下雪不过一二次。我在那里所日常领略的冬的情味,几乎都从风来。白马湖之所以多风,可以说有着地理上的原因。那里环湖都是山,而北首却有一个半里阔的空隙,好似故意张了袋口欢迎风来的样子。白马湖的山水和普通的风景地相差不远,唯有风却与别的地方不同。风的多和大,凡是到过那里的人都知道的。风在冬季的感觉中,自古占着重要的因素,而白马湖的风尤其特别。
⑤现在,一家僦(jìu,租)居上海多日了,偶然于夜深人静时听到风声,大家就要提起白马湖来,说“白马湖不知今夜又刮得怎样厉害哩”!
20.选文题目为“白马湖之冬”,但实际上主要写的是
21.从第②段中,可以看出白马湖冬天的风有什么特点 哪些词句可以体现这些特点
22.请用不超过l0个字的语言概述白马湖多风的地理原因。
23.最后一段中画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课文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现代著名作家,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
“老舍”这一笔名,是他在1926年发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时首次使用的。老舍的一生总是在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他自己说:“我终年是在拼命地写,发表也好,不发表也好,我要天天摸一摸笔。”正因为如此,他勤奋笔耕,创作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龙须沟》等大量的文学作品,赢得了“人民艺术家”的崇高赞誉。
2.咏冬名句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东晋 谢灵运《岁暮》
※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唐 李白《冬日归旧山》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唐 杜甫《对雪》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 柳宗元《江雪》
※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乐府古辞《孔雀东南飞》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唐 李白《北风行》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唐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唐 高适《别董大》
答案
1.镶;zhù;chéng;温;适;肌;萍;藻;m黑;汪汪2.老舍;舒庆春;舍予;北京;作家;戏剧家;《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龙须沟》;空间;上;尖;坡;腰。3.A(A项是比喻,其余各句中所用的是拟人手法)4.晒;睡;唤5.D 6.示例:比喻:①嫩草像绿宝石一般发出悦目的光彩。②一眼望去,牧场上一色青翠的酥油草,无边的平展,就像风平浪静的海洋。③大地上枯黄的野草,像喝醉了的老汉,东倒西歪地摇晃着。④土地裸露,一些折断了的枯草,像没娘的孩子,被风吹得到处乱滚。拟人:①那雨丝儿,步履轻盈地来到人问,滋润着久别的大地。②大雨,在雷公的助威下,疯狂地向人间袭来。③秋雨那开朗的性格让你从心里感到舒服,远离烦躁。④冬天的雨是不愿孤独的,总要约上雪这个好朋友一起出门。 7.(1)温晴;为了与济南作对比,突出济南冬天无风声、无浓雾、无毒日,从而突出“温晴”的特点,赞美济南是个“宝地”,为下文作铺垫。(2)晒、睡、醒;“老城”本是无情物,作者却说它们“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还能被春风“唤醒”,赋予老城’以人的灵性,把老城写活了,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流露出作者对济南冬天的
无限喜爱与眷恋之情。(3)扣住“晴”字,因为晴,天空无云,才“空灵”;因为晴,天空蓝汪汪的,才像块“蓝水晶”。(4)用城内的“狭窄”反衬城外的“宽敞”,用两个“卧”字,传神、形象地照应了上文“暖和安适地睡着”。用“唐代名手画的小水墨画”比喻城外的远山。三笔两笔就勾画了济南冬天城外远山的特点。8.呆在家里不出fl。9.以北国的冬天与江南的冬景作比较,能更加突出江南冬景的特点。 10.示例:“含得住热气”的“含”字用拟人手法把江南地质润泽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 ll.略l2.从听觉(声音)的角度来写下雪,“吱吱”的,清脆而幽雅,写出雪的急骤;从视觉(颜色和形状)的角度来写下雪过后一片白色.像覆盖了一丛白毯(形状:芦絮般,一小片一小片)。作用:写出雪的洁白与韵味。 l3.好。通过比较更突出地表现了江南雪的特点。 14.炫耀、浇灭:用拟人的手法,写出雪的大和毫无顾忌,很有生气,极富动感。纠缠:写出雪的密和行人在雪中奋勇前行的姿态。游离:写出行人在雪中缓慢移动的情态,具有水墨画的美感。 15.瑞雪兆丰年,农夫因这场雪而有了丰收景象的憧憬。雪留下了一片洁白.使人们更加向往和谐幸福的生活,树立起纯洁洒脱的生活信念。这些憧憬和向往将永存心间,不会消失。l6.春天的香山是花的世界,她是妩媚的;夏天的香山是浓荫的世界,她是丰腴的;秋天的香山是红叶的世界,她是绰约的。它们共同的特点是:这三季都游客满山,说到底是人的世界。 l7.冬日的香山有着铮铮硬骨和浩浩正气。这性格是由山的巍峨和松的伟岸体现出来的。l8.对比;拟人;冬El香山的特点。l9.“骄傲”这里是“自豪”的意思。和那些“容萎琐的衰草败枝”“被山风打扫地千干净净的石板路”相比,松树为t9己“不因风寒而笼袖缩脖,不因人少而自卑自惭”而骄傲。20.白马湖冬天的风。 21.风多,风大;风
多:那里的风,差不多日日有的;风大:风从门窗隙缝中来,分外尖削,把门缝窗隙厚厚地用纸糊了,椽缝中却仍有透入。 22.环湖皆山,北有空隙。 23.对自马湖生活的思念之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8 页 (共 8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