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导学——15 古代诗歌四首

文档属性

名称 名师导学——15 古代诗歌四首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7.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8-11 19:24: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5古代诗歌四首
课前预习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
(jié) 石/(sǒng) 峙( ) /萧瑟( )/枯(téng)
2.填空。
(1)《观沧海》一诗选自《 》,作者是 ,字 , 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与其子 、 合称为“三曹”。
(2)《次北固山下》的作者是 代诗人 。诗中“次”的意思是 。
(3)《钱塘湖春行》选自《 》,作者是 ,字 ,晚号 , 朝诗人。这首诗以 为线索,描写了西湖 的明媚春光,抒发了诗人 的感情。
(4)《天净沙秋思》的体裁为 ,作者是 代著名戏曲作家 。
课内达标
3.下列各项不是对偶的一项是 ( )
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B.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D.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4.按要求默写。
(1)《观沧海》一诗中有两句是诗人伟大抱负的写照,作者借助大海的形象抒发了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这两句诗是: , ; ,

(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即景抒情又蕴涵自然理趣的句子是: ,
;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
, ;抒发乡愁的句子是 ? 。
(3)春天,香格里拉草原野花次第开放,芳草如茵,游客骑马踏青,陶醉在优美的自然风光之中,真可谓“ , ”。(用自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诗句回答)
(4)崔颢在《黄鹤楼》中写到“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而马致远在《天净沙 秋思》中也有两句与此意境相似的句子: ,

5.下列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曹操,字孟德,是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B.《天净沙秋思》选自《全元散曲》,作者马致远。其中“天净沙”是词牌名,“秋思”是曲牌名。
C.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的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符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D.绝句与律诗均为诗体名,其中绝句定格为每首四句;律诗定格为每首八句,本单元已学过的律诗有《钱塘湖春行》和《次北固山下》。
6.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谁家新燕啄春泥(刚来的)
B.乱花渐欲迷人眼(缓慢)
C.浅草才能没马蹄(刚)
D.最爱湖东行不足(够)
7.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观沧海》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的三、四句中哪些词用得好 请谈谈你的看法。
(3)《钱塘湖春行》中的春景本是一些零散的片断,诗人如何把它们组合成一幅幅流畅的画面的
(4)“古道西风瘦马”中“瘦”字有何表达效果
扩展阅读
(一)寒塘
[唐]赵嘏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
8.诗的一、二句表现了秋水 的特点。
9.诗的三、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①,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 ①白日曛(xūn):太阳昏暗无光。曛,昏暗。
10.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词语是哪一个
11.“知己”一词双关义是什么
(三)淮上与友人别
[唐]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2.找出诗中体现情感基调的词语及诗人与友人握别后各奔前程的诗句。
13.结合诗句简析这首诗在抒情手法上的特点。
(四)题西太一宫壁二首①
[宋]王安石
其一
柳叶呜蜩绿暗②,荷花落日红酣。
三十六陂春水③,白头想见江南。
其二
三十年前此地,父兄持我东西。
今日重来白首,欲寻陈迹都迷。
[注释] ①这两首诗是王安石重游西太一官时即兴吟成,题写在墙壁上。西太一宫:在北宋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市)。 ②蜩(tiáo):蝉。 ③陂(bēi):池塘。
14.在第一首诗中,诗人是通过 和 来抒发情感的;在第二首诗中,诗人则是通过 来表达情感的。
15.诗中点明诗人重游西太一宫季节的诗句是哪句
(五)赋得暮雨送李曹①
[唐]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②,建业暮钟时③。
漠漠帆来重④,冥冥鸟去迟⑤。
海门深不见⑥,浦树远含滋⑦。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⑧。
[注释] ①赋得:古人有分题赋诗的习惯,分到什么题目,称为“赋得”。这里作者分得的题目是“暮雨”,故称“赋得暮雨”。 ②楚江:长江流经湖北的一段。 ③建业:今南京。 ④漠漠:雾气浓重的样子。 ⑤冥冥:遥远深邃的样子。 ⑥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海门县。 ⑦浦树:水边的树。浦,江边。含滋:带着水汽。滋,水汽。 ⑧散丝:雨丝,比喻流泪。
16.诗中描写了暮雨中的哪些景物
17.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六)卜算子·黄州定惠院离居作①
[宋]苏 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②。谁见幽人独往来③,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④。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释] ①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②漏断:指夜深。古代用壶滴漏计算时刻。 ③幽人:兼有幽居之人与幽囚之人双重含义,是作者自指。④省:觉察,理解。
18.“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一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品格
19.在这首词中,词人是以 为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课文知识链接
1.《观沧海》的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曹操在北征乌桓的途中登碣石山时写的。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206),鸟桓攻破幽州,俘虏汉民十余万户。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鸟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毅然北上征伐鸟桓。在这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操终于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大后方,第二年他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
我们可以看出,北征鸟桓对曹操来说是一次多么重要的战争。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始皇和汉武帝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一定会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他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借着犬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一篇优秀的作品。
2.《次北固山下》的写作背景
王湾于公元712年中进士,次年出游吴地,由洛阳沿运河南下瓜洲,后乘船东渡大江抵京口(今镇江,即北固山所在地),接着东行去苏州。这首诗当于此时写就。
3.《钱塘湖春行》的写作背景
此诗是作者在杭州任刺史时写的。钱塘湖,即杭州西湖。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4.马致远(1250~1321)
元代著名的杂剧家。汉族,大都(今北京)人。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著名的戏剧家、散曲家。青年时期仕途坎坷,中年中进士,曾任江浙行省官吏,后在大都(今北京)任工部主事。马致远晚年不满时政,隐居田园。
答案
1.碣;竦;zhì;sè;藤2.(1)《乐府诗集》;曹操;孟德;东汉末年;曹丕;曹植;(2)唐;王湾;停泊;(3)《白氏长庆集》;自居易;乐天;香山居士;唐l诗人行踪;早春;
喜悦;(4)小令;元;马致远3.D 4.(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2)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4)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B(“天净沙”是曲牌名,
“秋思”是题目)6.B 7.(1)借大海的形象反映自己博大的胸怀,表明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抒发了建功立业、统一国家的人生追求。(2)“平”、“阔”、“正”、“悬”四字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景象表现了出来,“潮平”一词又和下文的“江春”暗合。作者用词极为精当。(3)诗人立足于一个“行”字,从全湖一个标志性建筑孤山寺写起,以最爱的。白沙堤为终点,采用“游踪”的手法组织画面,诗歌结构严密。(4)“瘦”是这句词中用得最妙的字,由写马之瘦而衬出其人之瘦,其人之清贫,路途跋涉之艰辛,求功名之困,
苦,让人读之而倍感其苦,咏之而更感其心。8.清(清澈)、寒(寒冷、凉)。.9.思乡之情。l0.莫愁。11.①知心的朋友;②了解自己、器重自己的人。 12.愁(愁杀);君向潇湘我向秦f l3.这首诗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如一、二句使用“杨柳”、“杨花”
等词,借“柳”与“留”谐音,抒写了诗人与友人的惜别之情。 l4.写夏景和忆春水;今昔对比 15.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 16.楚江、帆、鸟、海门、浦树。 l7.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感。 l8.不肯随波逐流的孤傲品格。19.孤鸿。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5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