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群文阅读 《飞扬的青春》(课件+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单元群文阅读 《飞扬的青春》(课件+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8-30 19:47:16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单元群文阅读 飞扬的青春
第一单元
文学阅读与
写作(一)
?
时代潮流浩浩荡荡,造就无数英雄人物。他们以坚定的信仰和信念引领大众,
并产生超越自我的力量。我们要铭记所有为中华民族做出贡献的英雄们,崇
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先辈基因流淌在血脉中,脚下追寻着
前辈足迹,90后、00后笑着评价自己:“中国青年,生下来就是红色的。”身
处新时代,每个青年都恰逢其时、重任在肩。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我们用初心
使命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在祖国的万里长空上放飞青春理想,在复兴的壮
阔征程中激扬青春力量,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能够更好更快地实现。
群文阅读一????诗词赏读
精彩呈现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阅读导引
①辩证思维。本词以极富哲理的警句“人生易老天难老”开篇,起势突兀,气势恢宏。“人生”与“天”,一有尽,一无穷;一短促,一长久;一变化快,一变化慢。异中有同,同中有异,既对立又统一,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辉,具有极强的审美启示力。
②诗情画意、野趣哲理结合。黄花装点了战地的重阳,重阳的战地因此更显得美丽。“分外香”三字写出赏菊人此时此刻的感受。人逢喜事精神爽,胜利可喜,黄花也显得异常美丽,连它的芳香也远胜于往常。这一句有情有景,有色有香,熔诗情、画意、野趣、哲理于一炉,形成生机盎然的诗境,既歌颂了土地革命战争,又显示了诗人豪迈的情怀。
③刚健劲道之美。“劲”字,力度极强,写出秋风摧枯拉朽、驱陈除腐的凌厉威猛之势,极有刚健劲道之美。劲烈的西风、肃杀的秋气在诗人心中引起的不是哀伤,而是振奋。天朗气清,江澄水碧;满山霜叶,一望无际,铺向天边,这瑰丽的景色难道不“胜似春光”吗?
群文阅读二????散文思悟
精彩呈现
秋来更当读毛诗
毛主席诗词,是可常读常新的,但秋来更当多诵读。
因为毛主席与秋天似乎格外有缘,他的诗兴秋来更易勃发。“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在他生前发表的诗词中,
就有十来首诞生于秋天,也在秋天,他与世长辞……
“自古逢秋悲寂寥”[刘禹锡《秋词》(其一)],“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地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
的”(郁达夫《故都的秋》),正当花季的少男少女自不例外,如何疗之?诵读主席诗词,无疑是最佳的选择。主席素来不喜言愁,其诗词中有愁字者仅仅五处:《五古·挽易昌陶》“愁杀芳年友”,是哀同学之早亡;《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有“无端散出一天愁,幸被东风吹万里”,是已被纾解之愁;《西江月·秋收起义》中“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是打破愁云。其有离愁别苦而情真意切者,唯存于赠杨开慧之词中,《虞美人·枕上》有“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贺新郎·别友》虽曾“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但又决然从个人的苦痛中挣脱出来,暂时把个人情感上的牵挂抛开,“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但上述五者皆为主席早年之作,此后不复言愁,盖性格使然也。
性不言愁,是因为主席志向远大。从“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到“一唱雄鸡天下白”“换了人间”,甚至更早之前,小小年纪的他已经对父亲宣誓:“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诚如高尔基所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唯此之故,他发现“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执着“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但又能“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万水千山只等闲”“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是啊,“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先烈“敢教日月换新天”,我辈该是“中华儿女多奇志”,毛主席的诗句影响我们的绝不仅仅是立志!
性不言愁,是因为主席人脉深厚。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但恋情之感人肺腑,主席亦属罕见之人。与开慧分别,一番离愁情愫,只读得我们“热泪欲零还住”。“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人间多情唯诗人,难怪他会浪漫地想象,她牺牲时,“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蝶恋花·答李淑一》)。毛主席同样重视友情,常和友人肝胆相照,“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从汀州到长沙的路上他这样赞叹;初到陕北,“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他相信“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他坦承丁玲的到来,竟有“保安人物一时新”之效应,因为“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罗荣桓元帅逝世,他恸问:“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至于柳亚子先生偶尔“牢骚太盛”,
毛主席也诚挚地奉劝“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天若有情天亦老”,毛主席有眷眷恋情、拳拳友情,故能“唤起工农千百万”“狂飙为我从天落”“横扫千军如卷席”!
性不言愁,也因为主席精于和自然互动。看到一只小小的青蛙,年轻的他就能托物言志道:“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看山,“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他想“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登山,他的气概不输杜甫,“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他更善于利用大山经营革命事业,“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
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临水,他和孔子一样慨叹,“起宏图”要使“天堑变通途”“高峡出平湖”……“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这江山养育了毛主席伟岸的身躯,滋润了他绚烂的诗笔。读他的诗,我们的心灵和美丽交融,我们的人生会因此变得更加豪迈。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少成若天生,习惯成自然,常找时间诵读毛主席诗词,你将会当时得利,终身受益。
阅读导引
①开头巧妙入题。本文开头语言简洁,一句话独立成段;迅速点题,作者在认可毛主席诗词“常读常新”的基础上,迅速转到“秋来更当多诵读”。开头段总领全文,领起下文对“秋来更当多诵读”毛主席诗词的阐述。
②层次清晰。本文主体部分采用中心句领起的并列式结构,层次清晰。用三个中心句各领起一段,使文章内容清晰,并列式结构层次鲜明。
群文阅读三????小说赏析
精彩呈现
东藏记(节选)


昆明的天,非常非常的蓝。
这是一种不可名状的蓝,只要有一小块这样的颜色,就会令人赞叹不已了。而天空是无边无际的,好像九天之外,也是这样蓝着。蓝得丰富,蓝得慷慨,蓝得澄澈而光亮,蓝得让人每抬头看一眼,都要惊一下,哦!有这样蓝的天!
一九三八年九月二十八日日寇飞机首次袭击昆明,玷污了纯净的蓝天和瑰丽的白云。
空袭威胁着昆明。跑警报已经成为昆明人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像吃饭睡觉一样占一定的时间。有一阵空袭格外频繁,人们早早起身,烧好一天饭食,不等放警报便出城去,到黄昏才回家。有一阵空袭稍稀,人们醒来后最先想到的还是今天会不会有警报。如果有几天没有,人们会在菜市上说点废话:“日本鬼子轰炸没有后劲,飞机给打下来了。”“几架?”“十多架。”“我听说二十多架!”说完这些无可追究的话,哈哈一笑走散。
日本空军大概在养精蓄锐。让昆明人享受了几天平安之后,又一次大举轰炸了昆明。随着警报声响,明仑大学的师生都向郊外走去。他们都可谓训练有素了,不少人提着马扎,到城外好继续上课。一个小山头两边坡上,很快成为两个课堂,一边是历史系孟樾(字弗之)讲授宋史,一边是数学系梁明时讲授
数论。孟樾讲到周濂溪的《太极图说》。梁明时讲到第一位对数论做出巨大贡献的欧洲人费马。“现在说到无限下推法:形如4n+1的一个质数可能而且只能以一种方式表达为两个平方数之和……”这些玄妙的话传入历史系学生的耳鼓。数学系学生则听见“太极图说‘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两位先生有力的声音碰撞着,大家听得都笑起来。
紧急警报响了,讲课依然进行,没有人移动。传来了飞机的隆隆声,仍然没有人移动。空中出现了轰炸机,排成两个正方形,黑压压的,向头顶飞来。愈来愈强的马达声淹没了讲课的声音。两位先生同时停止了,示意学生隐蔽。
“升空了,我们的飞机升空了!”学生们兴奋地大喊。只见我们的飞机只有
两架,正勇敢地升空迎战。下面高射炮也开始射击,但究竟火力太小,敌机仍然从容地飞,开始按着次序俯冲投弹了。一声声爆炸,震得地面都在跳动。“新校舍起火了!”好几个学生同时叫。只见新校舍上空浓烟滚滚,是中了炸弹。
“卣辰!卣辰在实验室!”弗之猛然想到,里一惊,恨不得走过去看个明白。庄卣辰本来已经接受劝说,不守实验室,参加跑警报。近来因为学校购买了两件珍贵仪器——光谱仪和墙式电流器,他总觉得走开不放心。几次空袭都没有飞机来,他认为跑出去实在浪费时间,不如留着看书思考问题,倒是清静。光谱仪的核心是光栅,体积不大,可以拆下带走,但卣辰觉得带出去不安全,总之是不如守着。
他坐在实验桌前,读一本新到的物理杂志,那是1938年春剑桥大学出版
的。四周很静。他解开长衫领扣,读得专心,没有听见远处的隆隆声。及至飞机轰鸣直追头顶,他才猛然意识到敌机来了。
窗外红光一闪,巨大的爆炸声震得他跳起来。眼看着一排排校舍倒塌下来,洋铁皮屋顶落下时发出金属的声音。“这样近!”他想,下意识地取出光栅掩在衣襟中,又把值夜的棉被盖住电流器,才走至门外。敌机飞得很低,似乎对准了他,机舱中的人清晰可见。又是一声天塌地陷般的巨响,他什么也不知道了。
庄卣辰醒来时,发现自己好好站着。他倒不了,因为半截身子埋在土中。他仍紧紧抱着光栅。光栅完好无损!这时还没有放解除警报,人们纷纷回到新校舍
来救护。人们跑过来时,见庄先生如一尊泥像,立在废墟上,眼泪将脸上泥土冲开
两条小沟。庄先生在哭!人们最初以为他是被吓成这样了,很快明白了他哭是因为高兴,为光栅的平安而高兴!
“发现两个人!恐怕已经死了!”救火的人跑过来报告。很快有学生认出,两位死者是化学系学生,参加步行团由长沙到昆明的。他们像千百万青年一样,有热血,有头脑,有抱负,原是要为国为民做出一番事业的,可怜刹那间便做了异地望乡之鬼!
火场上飘过来白烟,似要遮住一切。孟弗之和梁明时,还有其他人等都肃立,良久不语,一任浓烟缠绕。只有那蓝天依旧,蓝得宁静,蓝得光亮。它没有留下一点敌机破坏的痕迹,它这样宽阔,这样深邃,连妖魔鬼怪也都能融成美丽的蓝。
(有删改)
群文阅读四????时文精选
精彩呈现
用青春力量托举一个更加美好的中国


“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1935年12月9日,“一二·九”爱国运动开始,这句满含血泪的话从无数的青年口中喊出,他们坚决捍卫民族利益,维护国家尊严。八十多年前,那场声势浩大的爱国运动以古都北平为原点,以救亡图存的理想为半径,在神州大地上画了一个圈。青年学生发出了抗日救国、救亡图存的时代强音,一批又一批先进青年,怀揣着革命热情和斗争理想,从学校奔向
革命前线,投身爱国运动。国难当头,振臂高呼,他们在烽火狼烟中砥砺前行。他们或战于沙场,或游于敌后,每一股细微的力量凝聚之后,总会以它的炽热和光明,给每一个角落带来希望。
岁月行走,或许我们已经看不见枪林弹雨中前赴后继的身影,也看不见硝烟弥漫中高高飘扬的旗帜。但时代转轮的指针已落在这一代青年身上,国家的命运即青年的命运,青年的命运即国家的命运,担负起这一使命,青年责无旁贷。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但同样也是一个机遇与诱惑并存的时代。90后开始踏入社会,却也有一些青年人似乎看破滚滚红尘,早已“累觉不爱”;阔步奔走的00后,也有人调侃着“矮穷丑”和“土肥圆”,艳羡着“高富帅”和“白富美”……社会也给一些青年群体贴上诸如“丧”“佛系”等标签。
马克思说:“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年代表的性格。”1939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庆贺模范青年大会上发表讲话,标题就是“永久奋斗”。2018年5月2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永久奋斗》中的话语。他号召中国当代青年:在
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今天的青年与八十多年前的青年血肉相连,精神赓续。无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光辉征途,还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都热切呼唤新时代新青年的敢于担当,敢于作为。自南国北疆、去五湖四海,与寥廓山河同歌,和千秋伟业共舞,作为复兴一代的新青年,当以强国富民、民族复兴为己任,用青春力量托举一个更加美好的中国。
(有删改)
阅读导引
①从结构来看,文章从回溯历史到寄语当下,条分缕析,逐层深入,思想纵横,开合有度。
②从语言来看,四字短语、对偶句交错其间,整句、散句错落有致,典雅华美之中又不失亲和力。
③取材具有生活化、典型性等特点,包含的内容广泛。单元群文阅读 飞扬的青春
时代潮流浩浩荡荡,造就无数英雄人物。他们以坚定的信仰和信念引领大众,并产生超越自我的力量。我们要铭记所有为中华民族做出贡献的英雄们,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先辈基因流淌在血脉中,脚下追寻着前辈足迹,90后、00后笑着评价自己:“中国青年,生下来就是红色的。”身处新时代,每个青年都恰逢其时、重任在肩。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我们用初心使命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在祖国的万里长空上放飞青春理想,在复兴的壮阔征程中激扬青春力量,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能够更好更快地实现。
群文阅读一 诗词赏读
精彩呈现
阅读导引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①辩证思维。本词以极富哲理的警句“人生易老天难老”开篇,起势突兀,气势恢宏。“人生”与“天”,一有尽,一无穷;一短促,一长久;一变化快,一变化慢。异中有同,同中有异,既对立又统一,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辉,具有极强的审美启示力。
②诗情画意、野趣哲理结合。黄花装点了战地的重阳,重阳的战地因此更显得美丽。“分外香”三字写出赏菊人此时此刻的感受。人逢喜事精神爽,胜利可喜,黄花也显得异常美丽,连它的芳香也远胜于往常。这一句有情有景,有色有香,熔诗情、画意、野趣、哲理于一炉,形成生机盎然的诗境,既歌颂了土地革命战争,又显示了诗人豪迈的情怀。
③刚健劲道之美。“劲”字,力度极强,写出秋风摧枯拉朽、驱陈除腐的凌厉威猛之势,极有刚健劲道之美。劲烈的西风、肃杀的秋气在诗人心中引起的不是哀伤,而是振奋。天朗气清,江澄水碧;满山霜叶,一望无际,铺向天边,这瑰丽的景色难道不“胜似春光”吗?
?
?
?
?
?
?
?
?
?
?
?
群文阅读二 散文思悟
精彩呈现
阅读导引
秋来更当读毛诗
毛主席诗词,是可常读常新的,但秋来更当多诵读。
因为毛主席与秋天似乎格外有缘,他的诗兴秋来更易勃发。“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在他生前发表的诗词中,就有十来首诞生于秋天,也在秋天,他与世长辞……
“自古逢秋悲寂寥”[刘禹锡《秋词》(其一)],“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地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郁达夫《故都的秋》),正当花季的少男少女自不例外,如何疗之?诵读主席诗词,无疑是最佳的选择。主席素来不喜言愁,其诗词中有愁字者仅仅五处:《五古·挽易昌陶》“愁杀芳年友”,是哀同学之早亡;《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有“无端散出一天愁,幸被东风吹万里”,是已被纾解之愁;《西江月·秋收起义》中“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是打破愁云。其有离愁别苦而情真意切者,唯存于赠杨开慧之词中,《虞美人·枕上》有“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贺新郎·别友》虽曾“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但又决然从个人的苦痛中挣脱出来,暂时把个人情感上的牵挂抛开,“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但上述五者皆为主席早年之作,此后不复言愁,盖性格使然也。
性不言愁,是因为主席志向远大。从“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到“一唱雄鸡天下白”“换了人间”,甚至更早之前,小小年纪的他已经对父亲宣誓:“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诚如高尔基所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唯此之故,他发现“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执着“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但又能“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万水千山只等闲”“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是啊,“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先烈“敢教日月换新天”,我辈该是“中华儿女多奇志”,毛主席的诗句影响我们的绝不仅仅是立志!
性不言愁,是因为主席人脉深厚。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但恋情之感人肺腑,主席亦属罕见之人。与开慧分别,一番离愁情愫,只读得我们“热泪欲零还住”。“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人间多情唯诗人,难怪他会浪漫地想象,她牺牲时,“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蝶恋花·答李淑一》)。毛主席同样重视友情,常和友人肝胆相照,“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从汀州到长沙的路上他这样赞叹;初到陕北,“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他相信“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他坦承丁玲的到来,竟有“保安人物一时新”之效应,因为“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罗荣桓元帅逝世,他恸问:“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至于柳亚子先生偶尔“牢骚太盛”,毛主席也诚挚地奉劝“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天若有情天亦老”,毛主席有眷眷恋情、拳拳友情,故能“唤起工农千百万”“狂飙为我从天落”“横扫千军如卷席”!
性不言愁,也因为主席精于和自然互动。看到一只小小的青蛙,年轻的他就能托物言志道:“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看山,“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他想“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登山,他的气概不输杜甫,“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他更善于利用大山经营革命事业,“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临水,他和孔子一样慨叹,“起宏图”要使“天堑变通途”“高峡出平湖”……“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这江山养育了毛主席伟岸的身躯,滋润了他绚烂的诗笔。读他的诗,我们的心灵和美丽交融,我们的人生会因此变得更加豪迈。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少成若天生,习惯成自然,常找时间诵读毛主席诗词,你将会当时得利,终身受益。
①开头巧妙入题。本文开头语言简洁,一句话独立成段;迅速点题,作者在认可毛主席诗词“常读常新”的基础上,迅速转到“秋来更当多诵读”。开头段总领全文,领起下文对“秋来更当多诵读”毛主席诗词的阐述。
②层次清晰。本文主体部分采用中心句领起的并列式结构,层次清晰。用三个中心句各领起一段,使文章内容清晰,并列式结构层次鲜明。
批注心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群文阅读三 小说赏析
精彩呈现
阅读导引
东藏记(节选)


昆明的天,非常非常的蓝。
这是一种不可名状的蓝,只要有一小块这样的颜色,就会令人赞叹不已了。而天空是无边无际的,好像九天之外,也是这样蓝着。蓝得丰富,蓝得慷慨,蓝得澄澈而光亮,蓝得让人每抬头看一眼,都要惊一下,哦!有这样蓝的天!
一九三八年九月二十八日日寇飞机首次袭击昆明,玷污了纯净的蓝天和瑰丽的白云。
空袭威胁着昆明。跑警报已经成为昆明人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像吃饭睡觉一样占一定的时间。有一阵空袭格外频繁,人们早早起身,烧好一天饭食,不等放警报便出城去,到黄昏才回家。有一阵空袭稍稀,人们醒来后最先想到的还是今天会不会有警报。如果有几天没有,人们会在菜市上说点废话:“日本鬼子轰炸没有后劲,飞机给打下来了。”“几架?”“十多架。”“我听说二十多架!”说完这些无可追究的话,哈哈一笑走散。
日本空军大概在养精蓄锐。让昆明人享受了几天平安之后,又一次大举轰炸了昆明。随着警报声响,明仑大学的师生都向郊外走去。他们都可谓训练有素了,不少人提着马扎,到城外好继续上课。一个小山头两边坡上,很快成为两个课堂,一边是历史系孟樾(字弗之)讲授宋史,一边是数学系梁明时讲授数论。孟樾讲到周濂溪的《太极图说》。梁明时讲到第一位对数论做出巨大贡献的欧洲人费马。“现在说到无限下推法:形如4n+1的一个质数可能而且只能以一种方式表达为两个平方数之和……”这些玄妙的话传入历史系学生的耳鼓。数学系学生则听见“太极图说‘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两位先生有力的声音碰撞着,大家听得都笑起来。
紧急警报响了,讲课依然进行,没有人移动。传来了飞机的隆隆声,仍然没有人移动。空中出现了轰炸机,排成两个正方形,黑压压的,向头顶飞来。愈来愈强的马达声淹没了讲课的声音。两位先生同时停止了,示意学生隐蔽。
“升空了,我们的飞机升空了!”学生们兴奋地大喊。只见我们的飞机只有两架,正勇敢地升空迎战。下面高射炮也开始射击,但究竟火力太小,敌机仍然从容地飞,开始按着次序俯冲投弹了。一声声爆炸,震得地面都在跳动。“新校舍起火了!”好几个学生同时叫。只见新校舍上空浓烟滚滚,是中了炸弹。
“卣辰!卣辰在实验室!”弗之猛然想到,心里一惊,恨不得走过去看个明白。庄卣辰本来已经接受劝说,不守实验室,参加跑警报。近来因为学校购买了两件珍贵仪器——光谱仪和墙式电流器,他总觉得走开不放心。几次空袭都没有飞机来,他认为跑出去实在浪费时间,不如留着看书思考问题,倒是清静。光谱仪的核心是光栅,体积不大,可以拆下带走,但卣辰觉得带出去不安全,总之是不如守着。
他坐在实验桌前,读一本新到的物理杂志,那是1938年春剑桥大学出版的。四周很静。他解开长衫领扣,读得专心,没有听见远处的隆隆声。及至飞机轰鸣直追头顶,他才猛然意识到敌机来了。
窗外红光一闪,巨大的爆炸声震得他跳起来。眼看着一排排校舍倒塌下来,洋铁皮屋顶落下时发出金属的声音。“这样近!”他想,下意识地取出光栅掩在衣襟中,又把值夜的棉被盖住电流器,才走至门外。敌机飞得很低,似乎对准了他,机舱中的人清晰可见。又是一声天塌地陷般的巨响,他什么也不知道了。
庄卣辰醒来时,发现自己好好站着。他倒不了,因为半截身子埋在土中。他仍紧紧抱着光栅。光栅完好无损!这时还没有放解除警报,人们纷纷回到新校舍来救护。人们跑过来时,见庄先生如一尊泥像,立在废墟上,眼泪将脸上泥土冲开两条小沟。庄先生在哭!人们最初以为他是被吓成这样了,很快明白了他哭是因为高兴,为光栅的平安而高兴!
“发现两个人!恐怕已经死了!”救火的人跑过来报告。很快有学生认出,两位死者是化学系学生,参加步行团由长沙到昆明的。他们像千百万青年一样,有热血,有头脑,有抱负,原是要为国为民做出一番事业的,可怜刹那间便做了异地望乡之鬼!
火场上飘过来白烟,似要遮住一切。孟弗之和梁明时,还有其他人等都肃立,良久不语,一任浓烟缠绕。只有那蓝天依旧,蓝得宁静,蓝得光亮。它没有留下一点敌机破坏的痕迹,它这样宽阔,这样深邃,连妖魔鬼怪也都能融成美丽的蓝。
(有删改)
  文中多次写蓝天的用意:
①作者写了纯净的蓝天被战争玷污,但蓝天的美丽不会因为战争而改变,既交代了时代背景(战争环境),又蕴含了作者对侵略者的愤懑。
②蓝天象征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人性,含蓄地表现了在残酷的战争中,师生依然教书读书做学问,彼此间的情谊和关爱未改变,保持了人格的高贵与尊严。
③运用排比的修辞突出了蓝天的美,美丽的蓝天与空袭的敌机形成对比,体现了战争的残酷。散文化的写法突显了小说的诗性,雅致隽永。
批注心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群文阅读四 时文精选
精彩呈现
阅读导引
用青春力量托举一个更加美好的中国


“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1935年12月9日,“一二·九”爱国运动开始,这句满含血泪的话从无数的青年口中喊出,他们坚决捍卫民族利益,维护国家尊严。八十多年前,那场声势浩大的爱国运动以古都北平为原点,以救亡图存的理想为半径,在神州大地上画了一个圈。青年学生发出了抗日救国、救亡图存的时代强音,一批又一批先进青年,怀揣着革命热情和斗争理想,从学校奔向革命前线,投身爱国运动。国难当头,振臂高呼,他们在烽火狼烟中砥砺前行。他们或战于沙场,或游于敌后,每一股细微的力量凝聚之后,总会以它的炽热和光明,给每一个角落带来希望。
岁月行走,或许我们已经看不见枪林弹雨中前赴后继的身影,也看不见硝烟弥漫中高高飘扬的旗帜。但时代转轮的指针已落在这一代青年身上,国家的命运即青年的命运,青年的命运即国家的命运,担负起这一使命,青年责无旁贷。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但同样也是一个机遇与诱惑并存的时代。90后开始踏入社会,却也有一些青年人似乎看破滚滚红尘,早已“累觉不爱”;阔步奔走的00后,也有人调侃着“矮穷丑”和“土肥圆”,艳羡着“高富帅”和“白富美”……社会也给一些青年群体贴上诸如“丧”“佛系”等标签。
马克思说:“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年代表的性格。”1939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庆贺模范青年大会上发表讲话,标题就是“永久奋斗”。2018年5月2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永久奋斗》中的话语。他号召中国当代青年: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今天的青年与八十多年前的青年血肉相连,精神赓续。无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光辉征途,还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都热切呼唤新时代新青年的敢于担当,敢于作为。自南国北疆、去五湖四海,与寥廓山河同歌,和千秋伟业共舞,作为复兴一代的新青年,当以强国富民、民族复兴为己任,用青春力量托举一个更加美好的中国。
(有删改)
①从结构来看,文章从回溯历史到寄语当下,条分缕析,逐层深入,思想纵横,开合有度。
②从语言来看,四字短语、对偶句交错其间,整句、散句错落有致,典雅华美之中又不失亲和力。
③取材具有生活化、典型性等特点,包含的内容广泛。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