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写作系列(一)见学用19页
单元写作
高考序列
1.发挥想象,写一首诗,抒写你的青春岁月
2.注意诗歌的意象、修辞和韵律
3.展示诗作,并制作成诗集,以作青春纪念
1.选择生活中的典型事件,写一篇记叙文
2.以小组为单位,互换、互改作文,借鉴提升
3.注意意象选取与情感表达的关系
单元写作 学写诗歌
佳作赏析
亮点评析
感 谢
汪国真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
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
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撷取一枚红叶
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亲吻一朵雪花
你却给了我银色的世界
①结构美。本诗共计四节,以四季特有的景色来表达收获之丰,感激之深。每节前两句完全相同,后两句的结构也相同,结构清晰,回旋往复,引人共鸣。
②意象美。“春风”“浪花”“红叶”“雪花”意象饱满,色彩鲜明。
③用词美。“收获”“捧起”“撷取”“亲吻”四个词语都饱含着作者的深情,表达出“我”对“你”的真挚感谢之情。
[总评] 本诗对仗工整,用词准确,写尽了四季,却写不尽作者的深深感谢之情。作者将自己饱满的深情寄寓于四季最美的景色之中,借丰满真挚的语言,表达出真切动人的感激之情。
新诗的写作技巧
1.选取意象
意象是诗歌的灵魂。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寄托主观情思。写献给母亲的诗篇时,我们就可以选择和母亲身体有关的意象,如母亲的白发、眼睛等;也可以选择母亲劳作时使用的工具,比如锄头、镰刀等。无论选取哪种意象,都要蕴含自己的情感。
2.运用修辞
诗歌要高度地概括生活,就需要用精练的语言去刻画鲜明的艺术形象;诗歌要抒发强烈的感情,就需要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强化感情。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对比、夸张、对偶、拟人、反复等。采用不同的修辞手法会有不同的表达效果。给母亲写诗,可以运用比喻。我们可以把母亲比喻成“大地”,哺育并呵护我们;也可以把母亲比喻成“春蚕”“蜡烛”等,生命不息,关爱不止。赞颂母爱,可以运用排比。如:母爱是什么?母爱是孤寂的深夜里一杯温暖的牛奶。母爱是什么?母爱是放学时等待在路口的身影。母爱是什么?母爱是在我成功时那含着泪花的欣慰笑容。排比句的运用,可以把对母爱的那份赞颂之情真挚地表达出来,从而更好地打动读者。
3.重视韵律
一首成功的诗歌,韵律是不可或缺的。韵脚是诗歌的方向盘,诗歌靠着它把握前进的方向。诗句的末字韵母相同或相近,吟诵起来会有一种动人的音韵美。
1.选择往事中令你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或一个人),捕捉动情点,写一首诗,抒写你的青春岁月。注意借鉴本单元诗歌在意象选择、语言锤炼方面的手法,写出“诗味”。
[例文]
想你的时刻
当我在想你的时刻
你出现在我的脑海
如鱼群在大海中遨游
活泼可爱 自由自在
当我在想你的时刻
你飘浮在我的眼前
像朦胧的月色
似有非有 似无非无
为什么
我的脑海里总有你的身影
因为
那是我在想你
2.同学们互换诗作,以小组为单位,选出优秀诗作上台展示,并制作成诗集,以作青春纪念。
答案 略。
【教师专用·活动组织提示】 ①明确目标。渴望理解、渴望沟通、渴望知识、渴望创造、渴望成功是青春的特点。描绘努力拼搏的场景,追忆携手奋进的画面,感悟亲情友情的珍贵,明白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可写的很多,精心选择自己最熟悉、感悟最深的角度写。②合理分组。以每班50人为例,分成五组,每组10人,选出正副组长,进行有效分工。③查阅资料,寻找灵感。从图书馆、网络找一些名人青春诗作,感悟他们的青春情怀,结合自己的体会,进行初步写作。注意选取角度,调动意象,运用比喻、拟人、对偶、象征等手法,语言凝练、含蓄。④小组展示,合作完善。每人在小组内都展示自己的诗作,组内互相批改,相互商讨,共同提高。⑤班级展示,每个小组把自己组内的优秀作品放到班级展示栏,班级共同欣赏。
高考序列 借助意象,生动传情
(2017课标全国Ⅱ,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鲁迅)
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佳作赏析
亮点评析
心里有光
一缕阳光,从云翳后透出,在秋风中明亮,在手掌里温暖。更似一泓秋水,洗濯心灵的疲惫,但我心底对于那片阴云依然难以释怀。
那是高三开学不久后的一个星期天,金秋送爽。但一场考试过后,我的心情糟透了!
我回到房间,打开窗,立在窗口,觉得自己很无助,任秋风吹打我的脸庞。想起我日夜的努力,妈妈每天的陪伴,爸爸的辛苦辗转,而我却考了这么低的分数,心里又惭愧又难受。突然想到,“心”上搁个“秋”,不就是“愁”吗?
一枚落叶如蝶,从窗口飞进,栖落在书桌上一本摊开的《老人与海》书上。我有点儿怜惜地打量它:枯黄,叶面早已消尽颜色,叶边也破损得不成样子。也许受不了我打量的眼神,它瘦弱的身子继续向桌下飘坠。我心中一悸,将它摁住,想将它收藏起来,但又觉得这本爸爸寄回来的书,收不下这冰冷可怜的枯叶。
叶如枯蝶。我也明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道理,但我心里就是不好受。
慢慢地翻开这本书,目光触到夹在书中的一张枫叶书签,见到那粗犷熟悉的字迹,脑海中出现父亲那张坚毅的脸庞:“你爱枫叶吗?它从不屈服于秋风,疾风扫落叶的时候,它将自己烧得火红,给枯败的秋点缀上比二月花还要鲜艳的色彩。”读着这火热的文字,我心里顿时炽热起来。妈妈下岗后,爸爸为了一家人的生活,毅然选择了南下打工,他一个人漂泊在外,再大的压力他都能承受,我这点儿小挫折又算得了什么呢?
我拿着这火红的枫叶书签,和桌上这枯萎的落叶对比着看,突然觉得这枯叶变得可憎,不知自己为什么会有将这东西收藏起来的欲想。我的脸变得火辣辣的!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父亲常对我说,第一流的人不言败、有信念,“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人要敢于担当。我将桌上这枚枯叶坚定地扔出窗外,也将我的怯懦和气馁扔出了窗外,任它们随秋风飘去,而将这枚火红的枫叶书签重新放进书中,也放进了心里。
我心底铭记着海明威老人的这些文字:“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摧毁,却不能被击败”。
“一艘船越过世界的尽头,驶向未知的大海,船头上悬挂着一面虽然饱经风雨剥蚀却依旧艳丽无比的旗帜,旗帜上舞动着闪闪发光的四个字——超越极限!”
天空中,阴云已败退,一片阳光射向大地,照亮我的心扉。原来“心”上搁个“秋”,并不尽是“愁”!
晚上,父亲打来电话说:按时看日出,做个心里有光的人!
①巧选意象。文章巧妙地选取“枯叶”与“红叶”两个不同的意象,赋予了不同心情的象征意义,展现心情的变化,含蓄而富有感染力。
②妙设道具。作者将《老人与海》这本书作为道具,是为自己的坚韧做暗示,也为后面的引用张本。
③首尾呼应。作者以“心里有光”作为标题,结尾的“一片阳光”与开头“一缕阳光”呼应,表达通过名言汲取力量走出失败的阴影的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古人曾写过这样的诗句:“一种春声浑难忘,最是长安课归时。”表现了对放学之后那欢快、嬉闹之声的深深怀恋。今天,我们周围的声音多得让人应接不暇,可是,哪一种才真正牵动了你的内心深处呢?是校园的钟声,还是窗外的风雨声?是过年的爆竹声,还是梦中的短笛声?或者,是……
请认真阅读上面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要求写记叙类的作文。
[写作指导] ①一定要有具体的声音:叫卖声、叮咛声、乐器声、钟声、鸟鸣、流水声等。
②这种声音是要能牵动内心深处的,联系材料的感情倾向,准确地说应该是喜爱、向往、眷恋的,引起震撼的亦可。
③题目是材料作文,它提供作文的范围和感情倾向,但并没有提供立意,选择某种具体的声音,就有某种相关的立意,因此选取的声音要是你有真切感受的或有文化内涵的或方便展开的。
④材料中已经提供的几种声音可以用来立意,但脱离开这些,联想到其他类似的声音更容易出新出彩。
⑤必须写记叙文。
[例文]
父亲的笛声
依稀记得,已有几年未踏上这一条洒满月光的小路了。小路是父亲亲手用鹅卵石铺成的,在月下泛着柔和的光。路的那头,连着那河边的小屋,连着我的父亲。父亲呵,你是否依然执着地坐在岸边,哀怨地吹着笛子,等待儿子的归来?
父亲爱好吹笛。小的时候,父亲的笛声载满了我童年的乐趣,像那条丝带一样的小河,牵引着我在父亲爱的港湾里游荡。父亲很疼爱我,老喜欢用粗糙的双手揉我的脸,不顾我疼得哭起来,还兀自傻呵呵地笑着。每天日暮时分,父亲带我到河边的草地上放牛。他常常放开绳子让牛自己吃草,自己从背后的草篓里摸出笛子,鼓起腮,吹出世间最美妙的音乐。我就坐在父亲身边,看着天边的夕阳将父亲的头发染上点点金色。我爱父亲,父亲的笛声最美。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讨厌父亲:讨厌他满嘴烟味,讨厌他的黄牙;讨厌他背个草篓到学校找我,还从窗外傻傻地盯着我看;我还讨厌他没有本事,只知侍弄几亩薄地,连我的学费也攒不够。我和父亲之间逐渐出现了隔膜。在被我吼了几次后,父亲不再打着赤脚去学校看我,不再唠叨着让我好好学习。他开始沉默,而打破沉默的唯一方式就是吹笛,笛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而在我看来,这只不过是不务正业而已。
我要到外地去上学了。离开家的前一天晚上,我踏上那条熟悉的小路,感觉到一丝眷恋与不舍。路像是月光在地上划过的痕,也划过了我的心。在外求学那几年,我没回过一次家。母亲在电话里告诉我,我走后,父亲整日像掉了魂似的,茶饭不思,只知道去河边吹笛子。最终,我禁不住母亲的劝说回了次家。到家时已是夜晚,月刚升起,当我怀着满腹的思绪在小路上行走时,遇到了等我的父亲。我一下子哭了出来,紧紧抱住了父亲。我请求父亲给我吹笛,父亲答应了。悠扬的笛声又在耳畔响起,响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响在我的心田。我感受到父亲的拳拳爱子之情。父亲爱我,他为我吹了十多年的笛子,而我此刻才发现它和我的心竟能产生如此强烈的共鸣!
路很美,很美,是月划过的痕。月是路的魂,而父亲的笛声则是我的心魂。
[点评] 作者以笛声为线索行文,而又把父爱熔铸于笛声之中:年少时爱父亲,其笛声最美;年龄稍长时厌父亲,吹笛被看作“不务正业”;到外地求学时复苏了爱父亲的情感,其笛声与“我”的心产生强烈的共鸣。笛声始终牵动着“我”的内心,是“我”的心魂。这笛声,其实已经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笛声了,而是如山般伟大的父爱的象征。
细节描写生动传神、耐人寻味,是本文的突出特点。作者仅用“用粗糙的双手揉我的脸,不顾我疼得哭起来,还兀自傻呵呵地笑着”“讨厌他满嘴烟味,讨厌他的黄牙;讨厌他背个草篓到学校找我,还从窗外傻傻地盯着我看”等几个细节,便把父亲的质朴、憨厚、隐忍的形象勾勒出来了。
全文结构严谨,语言清新,意境优美,感情真挚。掩卷思之,令人回味无穷。(共26张PPT)
单元写作系列(一)
第一单元
文学阅读与写作(一)
单元写作
高考序列
1.发挥想象,写一首诗,抒写你的青春岁月
2.注意诗歌的意象、修辞和韵律
3.展示诗作,并制作成诗集,以作青春纪念
1.选择生活中的典型事件,写一篇记叙文
2.以小组为单位,互换、互改作文,借鉴提升
3.注意意象选取与情感表达的关系
单元写作 学写诗歌
典例赏析
佳作赏析
感 谢
汪国真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
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
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撷取一枚红叶
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亲吻一朵雪花
你却给了我银色的世界
亮点评析
①结构美。本诗共计四节,以四季特有的景色来表达收获之丰,感激之深。每节前两句完全相同,后两句的结构也相同,结构清晰,回旋往复,引人共鸣。
②意象美。“春风”“浪花”“红叶”“雪花”意象饱满,色彩鲜明。
③用词美。“收获”“捧起”“撷取”“亲吻”四个词语都饱含着作者的深
情,表达出“我”对“你”的真挚感谢之情。
[总评] 本诗对仗工整,用词准确,写尽了四季,却写不尽作者的深深感谢之情。作者将自己饱满的深情寄寓于四季最美的景色之中,借丰满真挚的语言,表达出真切动人的感激之情。
技法指导
新诗的写作技巧
1.选取意象
意象是诗歌的灵魂。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寄托主观情思。写献给母
亲的诗篇时,我们就可以选择和母亲身体有关的意象,如母亲的白发、眼睛
等;也可以选择母亲劳作时使用的工具,比如锄头、镰刀等。无论选取哪种意
象,都要蕴含自己的情感。
2.运用修辞
诗歌要高度地概括生活,就需要用精练的语言去刻画鲜明的艺术形象;诗歌
要抒发强烈的感情,就需要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强化感情。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
有:比喻、对比、夸张、对偶、拟人、反复等。采用不同的修辞手法会有不
同的表达效果。给母亲写诗,可以运用比喻。我们可以把母亲比喻成“大
地”,哺育并呵护我们;也可以把母亲比喻成“春蚕”“蜡烛”等,生命不息,
关爱不止。赞颂母爱,可以运用排比。如:母爱是什么?母爱是孤寂的深夜里
一杯温暖的牛奶。母爱是什么?母爱是放学时等待在路口的身影。母爱是什
么?母爱是在我成功时那含着泪花的欣慰笑容。排比句的运用,可以把对母
爱的那份赞颂之情真挚地表达出来,从而更好地打动读者。
3.重视韵律
一首成功的诗歌,韵律是不可或缺的。韵脚是诗歌的方向盘,诗歌靠着它把握
前进的方向。诗句的末字韵母相同或相近,吟诵起来会有一种动人的音韵
美。
实践活动
1.选择往事中令你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或一个人),捕捉动情点,写一首诗,抒写
你的青春岁月。注意借鉴本单元诗歌在意象选择、语言锤炼方面的手法,写
出“诗味”。
[例文]
想你的时刻
当我在想你的时刻
你出现在我的脑海
如鱼群在大海中遨游
活泼可爱 自由自在
当我在想你的时刻
你飘浮在我的眼前
像朦胧的月色
似有非有 似无非无
为什么
我的脑海里总有你的身影
因为
那是我在想你
答案 略。
【教师专用·活动组织提示】????①明确目标。渴望理解、渴望沟通、渴望知
识、渴望创造、渴望成功是青春的特点。描绘努力拼搏的场景,追忆携手奋
进的画面,感悟亲情友情的珍贵,明白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可写的很多,精心选择自己最熟悉、感悟最深的角度写。②合理分组。以每班50人为例,分成五组,
2.同学们互换诗作,以小组为单位,选出优秀诗作上台展示,并制作成诗集,以
作青春纪念。
每组10人,选出正副组长,进行有效分工。③查阅资料,寻找灵感。从图书馆、网络找一些名人青春诗作,感悟他们的青春情怀,结合自己的体会,进行初步写作。注意选取角度,调动意象,运用比喻、拟人、对偶、象征等手法,语言凝
练、含蓄。④小组展示,合作完善。每人在小组内都展示自己的诗作,组内互
相批改,相互商讨,共同提高。⑤班级展示,每个小组把自己组内的优秀作品
放到班级展示栏,班级共同欣赏。
高考序列 借助意象,生动传情
(2017课标全国Ⅱ,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鲁迅)
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典例赏析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
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
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佳作赏析
心里有光
一缕阳光,从云翳后透出,在秋风中明亮,在手掌里温暖。更似一泓秋水,洗濯心灵的疲惫,但我心底对于那片阴云依然难以释怀。
那是高三开学不久后的一个星期天,金秋送爽。但一场考试过后,我的心情糟透了!
我回到房间,打开窗,立在窗口,觉得自己很无助,任秋风吹打我的脸庞。想起我日夜的努力,妈妈每天的陪伴,爸爸的辛苦辗转,而我却考了这么低的分数,心里又惭愧又难受。突然想到,“心”上搁个“秋”,不就是“愁”吗?
一枚落叶如蝶,从窗口飞进,栖落在书桌上一本摊开的《老人与海》书上。我有点儿怜惜地打量它:枯黄,叶面早已消尽颜色,叶边也破损得不成样子。也许受不了我打量的眼神,它瘦弱的身子继续向桌下飘坠。我心中一悸,将它摁住,想将它收藏起来,但又觉得这本爸爸寄回来的书,收不下这冰冷可怜的枯叶。
叶如枯蝶。我也明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道理,但我心里就是不好受。
慢慢地翻开这本书,目光触到夹在书中的一张枫叶书签,见到那粗犷熟悉的字迹,脑海中出现父亲那张坚毅的脸庞:“你爱枫叶吗?它从不屈服于秋风,疾风扫落叶的时候,它将自己烧得火红,给枯败的秋点缀上比二月花还要鲜艳的色彩。”读着这火热的文字,我心里顿时炽热起来。妈妈下岗后,爸爸为了一家人的生活,毅然选择了南下打工,他一个人漂泊在外,再大的压力他都能承受,我这点儿小挫折又算得了什么呢?
我拿着这火红的枫叶书签,和桌上这枯萎的落叶对比着看,突然觉得这枯叶变得可憎,不知自己为什么会有将这东西收藏起来的欲想。我的脸变得火辣辣的!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父亲常对我说,第一流的人不言败、有信念,“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人要敢于担当。我将桌上这枚枯叶坚定地扔出窗外,也将我的怯懦和气馁扔出了窗外,任它们随秋风飘去,而将这枚火红的枫叶书签重新放进书中,也放进了心里。
我心底铭记着海明威老人的这些文字:“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摧毁,却不能被击败”。
“一艘船越过世界的尽头,驶向未知的大海,船头上悬挂着一面虽然饱经风雨剥蚀却依旧艳丽无比的旗帜,旗帜上舞动着闪闪发光的四个字——超越极限!”
天空中,阴云已败退,一片阳光射向大地,照亮我的心扉。原来“心”上搁个“秋”,并不尽是“愁”!
晚上,父亲打来电话说:按时看日出,做个心里有光的人!
亮点评析
①巧选意象。文章巧妙地选取“枯叶”与“红叶”两个不同的意象,赋予了不同心情的象征意义,展现心情的变化,含蓄而富有感染力。
②妙设道具。作者将《老人与海》这本书作为道具,是为自己的坚韧做暗示,也为后面的引用张本。
③首尾呼应。作者以“心里有光”作为标题,结尾的“一片阳光”与开头“一缕阳光”呼应,表达通过名言汲取力量走出失败的阴影的主题。
技法指导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古人曾写过这样的诗句:“一种春声浑难忘,最是长安课归时。”表现了对放
学之后那欢快、嬉闹之声的深深怀恋。今天,我们周围的声音多得让人应接
不暇,可是,哪一种才真正牵动了你的内心深处呢?是校园的钟声,还是窗外的
风雨声?是过年的爆竹声,还是梦中的短笛声?或者,是……
请认真阅读上面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文体要求写记叙类的作文。
写作达标
[写作指导] ①一定要有具体的声音:叫卖声、叮咛声、乐器声、钟声、鸟
鸣、流水声等。
②这种声音是要能牵动内心深处的,联系材料的感情倾向,准确地说应该是喜
爱、向往、眷恋的,引起震撼的亦可。
③题目是材料作文,它提供作文的范围和感情倾向,但并没有提供立意,选择
某种具体的声音,就有某种相关的立意,因此选取的声音要是你有真切感受的
或有文化内涵的或方便展开的。
④材料中已经提供的几种声音可以用来立意,但脱离开这些,联想到其他类似
的声音更容易出新出彩。
⑤必须写记叙文。
写作达标
[例文]
父亲的笛声
依稀记得,已有几年未踏上这一条洒满月光的小路了。小路是父亲亲手用鹅卵石铺成的,在月下泛着柔和的光。路的那头,连着那河边的小屋,连着我的父亲。父亲呵,你是否依然执着地坐在岸边,哀怨地吹着笛子,等待儿子的归来?
父亲爱好吹笛。小的时候,父亲的笛声载满了我童年的乐趣,像那条丝带一样的小河,牵引着我在父亲爱的港湾里游荡。父亲很疼爱我,老喜欢用粗糙的双
手揉我的脸,不顾我疼得哭起来,还兀自傻呵呵地笑着。每天日暮时分,父亲
带我到河边的草地上放牛。他常常放开绳子让牛自己吃草,自己从背后的草
篓里摸出笛子,鼓起腮,吹出世间最美妙的音乐。我就坐在父亲身边,看着天
边的夕阳将父亲的头发染上点点金色。我爱父亲,父亲的笛声最美。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讨厌父亲:讨厌他满嘴烟味,讨厌他的黄牙;讨厌他背
个草篓到学校找我,还从窗外傻傻地盯着我看;我还讨厌他没有本事,只知侍
弄几亩薄地,连我的学费也攒不够。我和父亲之间逐渐出现了隔膜。在被我
吼了几次后,父亲不再打着赤脚去学校看我,不再唠叨着让我好好学习。他开始沉默,而打破沉默的唯一方式就是吹笛,笛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而在我
看来,这只不过是不务正业而已。
我要到外地去上学了。离开家的前一天晚上,我踏上那条熟悉的小路,感觉到
一丝眷恋与不舍。路像是月光在地上划过的痕,也划过了我的心。在外求学
那几年,我没回过一次家。母亲在电话里告诉我,我走后,父亲整日像掉了魂
似的,茶饭不思,只知道去河边吹笛子。最终,我禁不住母亲的劝说回了次
家。到家时已是夜晚,月刚升起,当我怀着满腹的思绪在小路上行走时,遇到
了等我的父亲。我一下子哭了出来,紧紧抱住了父亲。我请求父亲给我吹笛,
父亲答应了。悠扬的笛声又在耳畔响起,响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响在我的心
田。我感受到父亲的拳拳爱子之情。父亲爱我,他为我吹了十多年的笛子,而
我此刻才发现它和我的心竟能产生如此强烈的共鸣!
路很美,很美,是月划过的痕。月是路的魂,而父亲的笛声则是我的心魂。
[点评]????作者以笛声为线索行文,而又把父爱熔铸于笛声之中:年少时爱父亲,
其笛声最美;年龄稍长时厌父亲,吹笛被看作“不务正业”;到外地求学时复
苏了爱父亲的情感,其笛声与“我”的心产生强烈的共鸣。笛声始终牵动着
“我”的内心,是“我”的心魂。这笛声,其实已经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笛声
了,而是如山般伟大的父爱的象征。
细节描写生动传神、耐人寻味,是本文的突出特点。作者仅用“用粗糙的双手揉我的脸,不顾我疼得哭起来,还兀自傻呵呵地笑着”“讨厌他满嘴烟味,
讨厌他的黄牙;讨厌他背个草篓到学校找我,还从窗外傻傻地盯着我看”等几
个细节,便把父亲的质朴、憨厚、隐忍的形象勾勒出来了。
全文结构严谨,语言清新,意境优美,感情真挚。掩卷思之,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