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耳定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理解焦耳定律,记住焦耳定律的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了解电流热效应的广泛性,知道改变电热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的热效应跟电阻大小的关系,学习控制变量法,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
(2)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的热效应跟电流大小的关系,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的多样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电流的热效应跟电阻、电流、时间的关系,认识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2)通过了解电热的利用和防止,认识科学的应用价值。体会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主动运用于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焦耳定律。
2.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电流的热效应跟电阻、电流、时间的关系。
【教学器材】
学生电源、滑动变阻器、开关、电流表、自制电热切割器、导线(若干)、泡沫、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功能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我们生活中的电器设备有好多是电能转化内能的,我们把电能转化为内能的现象叫电流的热效应。本节课我们就共同来学习电流的热效应。(板书:电流的热效应)
2.请学生列举一引起生活中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电器。
3.教师引出探究课题:同学们说得都非常好。老师这也有一个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工具——电热切割器,它的主要结构就是一段阻值较大的电热丝。那么,你们知道电流通过电热丝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吗?
学生举例:白炽灯、电热器、电暖气
学生猜想:可能跟 I、R、t有关。
二、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分析、总结电流热效应的决定因素
二、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分析、总结电流热效应的决定因素
1.探究Q、R的关系 1.现在,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在探究Q与R的关系时我们需要几个电阻?阻值相同吗?同时,实验时还要保证 I、t 相同。这里,应用到了那种物理方法?
2.老师已经提前帮大家串联好了两个阻值不同的电热丝,请同学们拿起桌面上串联的电热丝,银白色的是阻值较大的镍镉合金丝,另一根金黄色的是与它同长度、同横截面积但阻值较小的铜丝。同学们只需要把它们直接挂在切割器的两端就可以了。
提示学生:(1)学生电源电压12 V;(2)实验时电流不能超过2 A ,否则电热丝会因过热而冒烟,污染环境;(3)实验操作时电热丝温度很高,小心烫伤;(4)实验时可以通过看切割泡沫的难易程度来比较电热的大小。
3.教师巡视、指导。
4.引导学生分享实验成果。 1.学生回答:控制变量法。
2.学生设计电路。
3.学生做实验。
4.学生派小组代表分享实验成果。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2.探究Q、I的关系
2.探究Q、I的关系 1.教师巡视、指导。继续探究Q与I的关系,即应该保证R、t不变改变电流的大小。那如何改变电流的大小呢?
2.教师巡视、指导。
3.引导学生分享实验成果。 1.学生思考后回答: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
2.学生画出电路图并做实验。
3.学生派小组代表分享实验成果。
3. Q、t的关系 对于时间对电热的影响,根据生活经验我们就能够知道:通电时间越长,产生的电热越多。
4.总结归纳 我们通过实验探究出了Q与I、R、t之间的关系。早在1840年,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就已经精确地计算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即焦耳定律。(板书:Q=I2Rt)
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5.拓展延伸 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展示课本94页“实验探究 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实验。
拓展思维。
三、电热的应用及危害 1.出示学生熟悉的图片,了解电热的应用。
2.(1)利用视频展示电热的危害以及如何减小电热的危害。如:加散热窗、小电扇增加散热等。
(2)再从本堂课所学的焦耳定律的角度考虑,当I、t一定时,减小导体电阻,可以减少产生的电热(例如利用超导体达到减少输电线上的热损失的目的)。 学生举例,生活中电热的利用。 拓展视野,增长课外知识的同时,培养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 (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2)本节课你印象最深刻的内容是什么?
(3)在本节课的学习活动中,你最满意的表现是什么? 让学生对自己本节课进行自我评价,发现自己在实验探究中的收获,体验成功的喜悦。
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