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桥、流水、森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能用合适的词语表达自己欣赏作品后的感受;
2、过程方法:通过聆听音乐,感受画家优美的艺术风格,比较不同作品的艺术特色;
3、情感态度:感受艺术作品的美,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体验“优美”的艺术情趣,感受画家如何表现景象,传递个人情感;学会运用适当的词汇表达自己欣赏作品后的感受。
教学难点:
探索教学中美术与音乐、文学、诗歌等艺术形式的融合点;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地表达和审美意境的升华。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有三大部分(导语、欣赏.感受和实践),此课为“优美”的主题下的作品欣赏。
学生分析:
本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色彩、线条知识,并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前准备:
相关欣赏素材的收集;教学课件;候选词汇;铅笔、设计好的图画纸;
作业要求:
用适当的词汇表达自己欣赏后的感受;尝试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创作一幅风景画。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古往今来,有很多文人墨客书写过有关小桥流水的诗句,我们先来读读这样一首词(出示配有古琴伴奏的诗词课件)――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今天这节课,我们将会以“小桥、流水、森林”为主题,结合古今中外的优秀音乐和绘画作品,感受一下来自大自然的美。
二、新授:欣赏、感受。
《松林的早晨》
1、? 聆听音乐《维也纳森林故事圆舞曲》,猜一猜这首圆舞曲里表现的,是小桥、流水还是森林?
2、?你对这首圆舞曲的感觉是怎样的呢?(选择适当的词语形容;学生未必能够听出音乐表现的是什么,但音乐里欢快的气氛却是能够明显感受到的。)
3、? 欣赏作品《松林的早晨》,同桌尝试描述作品。(如梦初醒的森林早晨,几只可爱的小黑熊给作品带来了快乐的气氛,仿佛耳边响起了欢快、抒情的轻音乐)
尝试用一个词语概括作品给你的感觉(写在书本作品旁边)。
《松林的早晨》是希施金的代表作之一。它揭示了森林中神秘和幽深的意境,使人身临其境,心旷神怡。这幅油画,把我们带入一种非常优美的诗意般的境界中:早晨的大森林,朝雾弥漫,金色的阳光透过朝雾射向林间,清新潮润的空气浸润着密林,在这安谧寂静的环境中,动物世界也充满人性和人情意味,几只活泼可爱的小熊在母熊的带领下,来到林中嬉戏玩耍,它们攀援在一根折断的腐朽的老树上,相互引逗,似乎在练习独立生活的本领。母熊慈爱地看着小熊。它揭示了宇宙万物生生不息的规律。
5、? 再次欣赏《维也纳森林故事圆舞曲》,结合画面,想像松林的早晨。
《深渊》
1、《深渊》也是一幅非常写实的作品。请告诉同桌,试试用一段话描述一下画面?(幽幽的一片树林,天边那斜阳的余韵,一抹残阳的紫云和彤辉、漫天彩霞、幽静的湖面,近乎凄清,诱惑的金色占据了湖心,在画面中央位置,是色彩最突出的三根巨大的剥了皮的圆木。
2、尝试用一个词语概括作品给你的感觉(写在书本作品旁边)。
3、分享不同学生对作品的感受。当然,每个学生都可以有自己于在不同的感受。但当年画家列维坦在描绘这幅作品时的感受又是如何的呢?我们听一听关于这幅作品的故事就知道了。
4、这幅优美的风景画为什么起名叫做《深渊》呢?那是因为一个凄美的传说……(讲故事时间,配合气氛,播放凄美的纯音乐作品)《深渊》(又名:夏天的傍晚)取材于民间故事:故事讲的是一个磨坊主的女儿与一青年农民相爱,而女儿的父亲坚决反对。设法买通征兵局,结果青年给抓去当了兵。(旧时俄国的兵役制是终身的)姑娘闻讯深感绝望,便从该桥跳入水潭。
5、好了,听完故事后,我们再来欣赏这幅作品,你对它的感觉是否改变了呢?请用一个词汇把你的新感觉概括出来,写在作品的旁边。
《蛙声十里出山泉》
1、 一九五二年,齐白石已是九十二岁的高龄了,仍然经常坚持作画。有一天,作家老舍来拜访他,请他以“蛙声十里出山泉”为题画一幅画。
2、? (同桌讨论后)思考:蛙声仅仅是一种声音,怎样把一种声音用画面表现出来呢?请学生尝试把大画家齐白石解决这个难题。
3、? 另外两个难题:怎样表现“十里”这么远的距离呢?怎样表现“出山泉”中的“出”字呢?
4、? 欣赏作品《蛙声十里出山泉》,看看大画家是怎样解决这些难题的?请学生小组讨论后,在画中,尝试寻找上述三个难题的答案。(在该图中,画而上没有蛙,而观众有如闻蛙声之感。而这蛙声也非是即时可“听”见的,而是在数周后的,十里山泉出山的溪水中。这是绝妙之至的构思。)
?5、我们班有同学听说过这个故事,想听吗?
6、? 白石老人说:“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能够画出看不见的意境,才是中国画最高的境界。
《蛙声十里出山泉》是齐白石老人的一幅重要作品。一次,老舍先生到齐白石先生家做客,他从案头拿起一本书,随手翻到清代诗人查慎行一首诗,有意从诗中选取一句‘蛙声十里出山泉’,想请齐白石先生用画去表现听觉器官感受到的东西。这确实有一定的难度。而对这样的考验,白石老人凭借自己几十年的艺术修养,经过深思熟虑,终于完成了任务,把‘蛙声’这一可闻而不可视的特定现象,通过酣畅的笔墨表现出来。当老舍先生打开齐白石的画看完之后,高兴得拍案叫绝。只见老人用简略的笔墨在一远山的映衬下,从山涧的乱石中泻出一道急流,六只蝌蚪在急流中摇曳着小尾巴顺流而下,它们不知道已离开了青蛙妈妈,还活泼地戏水玩耍。人们可以从那稚嫩的蝌蚪联想到画外的蛙妈妈,因为失去蝌蚪,它们还在大声鸣叫。虽然画面上不见一只青蛙,都使人隐隐如闻远处的蛙声正和着奔腾的泉水声,演奏出一首悦耳的乐章,连成蛙声一片的效果。白石老人把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准确地表现了诗中的内涵,达到了中国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高境界。”
三、思考讨论,交流,小组完成练习。
《松林的早晨》 《蛙声十里出山泉》
画法 油画 中国画
材料 油画颜料、油画笔 墨、毛笔、宣纸
表现风格 具象(写实,笔触细腻,情景交融,在视觉上再现景物的自然美) 抽象(概括,把丰富的色彩世界凝聚成墨色的浓淡变化,不在于物象准确与否,观赏笔迹游走、墨韵轻重的节奏美和精神上的意境美)
美感 自然美 意境美
1、生拿出师预先发下的练习纸,四人小组讨论后填写。(注:1、3大组和2、4大组的填写内容正好互补)
2、分组汇报。
四、表现:自由创作练习。(两个作业任选其一,在优美的音乐背景下完成)
A、? 在抒情优美的音乐背景中,尝试描绘一幅风景画。(音乐:《班得瑞》)
B、? 在这三幅作品里面,你最喜欢哪一幅呢?请用一小段文字,说说这幅作品的特点,以及你对它的感受;
五、评价与延伸。(生出作品后,个别的展示可以原位上拿起给其他同学参看。)
总结:大自然为画家们提供了天然的优美平台,所以我们不要随意摘花折草,不乱扔垃圾,珍惜保护地球仅存的绿色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