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曹操其人其文;
2、体会诗人抒发的人生短暂和求贤若渴、建功立业的矛盾复杂情感。
(二)过程和方法:
通过诵读和分析讨论,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三)情感与价值:
树立有担当、时不我待、及时建功立业的积极昂扬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人抒发的人生短暂和求贤若渴、建立功业的矛盾复杂情感。
【教具运用】PPT课件、视频、黑板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探究法、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说到三国英雄,人们往往首先想到孙权、周瑜、诸葛亮等人。诸葛亮、周瑜等人固然称得上英雄,但人们却忽略了一个重要人物—曹操。
曹操曾是中国北方的实际统治者,是一个在当时叱咤风云的人物。有的人认为他是英雄,有的人认为他是奸雄。请同学们结合初中学过曹操的《观沧海》、《龟虽寿》作品,来谈一下在你心中,曹操是什么形象?
今天,我们将学习曹操的《短歌行》,看一下在这个作品中,曹操又是什么形象。(PPT展示:补充曹操的其他知识。)
二、文题理解
“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短歌行》是一首乐府诗,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的名称。乐府诗有“长歌”“短歌”之分。一般是根据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一般来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三、进入新课
(一)标记生字音,初读诗歌,把握诗歌节奏及情感
1、学生齐读诗歌,读准字音和把握节奏
2、学生代表个读,注意节奏和情感
3、播放《三国演义》电视剧中朗诵片段,奠定情感基调
提问:这首诗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
明确:感情基调——慷慨激昂
(二)再读诗歌,品鉴诗歌内容及情感
学生朗读,找出本诗的“诗眼”?
明确:
诗眼——“忧”
2、知人论世,为何而“忧”?你从哪些诗句中可以看出这种情感?
明确:一忧人生短暂;二忧贤才难得;三忧功业未就
3、品味鉴赏,何以写“忧”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提问:朝露的含义是什么?杜康能解愁吗?
明确:①运用“朝露”为喻,表达年华易失的感慨。②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联想。
(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提问:子衿、鹿鸣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运用典故,同时又以“子衿”“鹿鸣”起兴,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已,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3)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提问:明月寓意是什么?
明确: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而在这还没有实现的情况下,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这四句诗仍是写“忧”,从情感上照应第一节。“越陌度阡”四句句意呼应第二节,仍是想象贤才归已时的欢快场面。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提示:用典表达了诗人的什么志向?
明确:①以生动的乌鹊南飞的形象比喻当时贤士四处奔走,流露出诗人惟恐贤者不来归附的焦虑。
②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化用名句,以山高水深比喻招纳人才的阔大胸怀,意在表明诗人以开阔的胸怀接纳贤才,唯才是举,多多益善。
③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用典,以周公自比,表明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
(三)理解诗人之“忧”
提问:诗人忧人生短暂,忧贤才难得,忧功业未就,而且有借酒消愁之意。但全诗的基调却不是消极、低沉的,而是慷慨激昂的,那你如何看待诗人的“忧”?
【明确】从表面看,曹操的人生态度是消极的。其实不然,作者的这种忧思,正是源于内心的焦急和渴求——正因人生短暂,才更渴望招纳贤才、为己所用;才更迫切地希望实现一统天下的宏伟壮志。因此,这是远大理想还没实现时产生的“忧”,是一种积极的情感。
四、总结本诗的艺术特色,归纳主旨,学生齐读《短歌行》。
五、课堂小结
《短歌行》这首诗的着眼点是忧,诗人忧人生短暂、忧贤才难得、忧功业未就,但他的情感却是慷慨激昂的,正所谓“诗言志”,此诗的落脚点就是志——一统天下。
六、课外拓展
假如你有机会成为一个团队的领导,你希望得到什么样的人才?你将如何对待人才?
温馨提示:待遇、环境、平台等方面。
七、作业布置
1、背诵、默写《短歌行》;
2、请你结合《短歌行》中诗人的形象,以“曹公,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练笔。
八、课堂活动
通过希沃白板设置《短歌行》游戏活动,请两位同学进行知识PK,回顾课堂学过的知识,调动学生积极性。
九、板书设计
一忧人生短暂
忧
二忧贤才难得
三忧功业未就(共15张PPT)
短
歌
行
曹
操
学习目标
1、了解曹操其人及与《短歌行》有关的知识
2、感知诗歌,探究曹操为何而“忧”,何以写“忧”,理解曹操“忧”的内涵
3、体会诗人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情感
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人。三国魏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作为军事家:指挥了官渡之战,以弱胜强,理论上著有《孙子略解》《兵书要接》。
作为文学家:精通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风格苍劲悲凉。
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写景的《观沧海》,抒情诗《龟虽寿》等。他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招集当时的许多著名文人,集中在邺下,公讌唱和,形成了一个文学集团,促进了建安文学的繁荣。
‖关于曹操
‖解题
《乐府题解》根据《古诗》“长歌已激烈”,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认为长歌、短歌是根据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
一般来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pì
jīn
wèi
yōu
duō
qì
mò
zā
bǔ
‖正音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找出本诗的“诗眼”
‖感知诗歌
忧
‖问题探究
1、为何而“忧”
2、何以写“忧”
3、理解诗人之“忧”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相传最早造酒的人,借代:代酒
‖品味鉴赏,何以写“忧”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提问: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品味鉴赏,何以写“忧”
①以乌鹊南飞的形象,比喻当时贤士四处奔走,流露出诗人惟恐贤者不来归附的焦虑。
②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化用名句,以山高海深比喻招纳人才的阔大胸怀,意在表明诗人以开阔的胸怀接纳贤才,唯才是举,多多益善。
③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用典,以周公自比,表明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
‖理解诗人之“忧”
正因人生短暂,才更渴望招纳贤才、为己所用;才更迫切地希望实现一统天下的宏伟壮志。
因此,这是远大理想还没实现时产生的“忧”,是一种积极的情感。
‖艺术特色
1、借代
2、用典
3、起兴
4、比喻
‖主旨
这首诗感慨光阴易逝,功业难成,抒发了作者求贤若渴,共图大业的急切心情。表现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假如你有机会成为一个团队的领导,
你希望得到什么样的人才?
你将如何对待人才?
‖课外拓展
背诵、默写《短歌行》
请你结合《短歌行》中诗人的形象,以“曹公,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练笔。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