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1课件:5.3 atp的主要来源 (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1课件:5.3 atp的主要来源 (共36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8-30 21:33: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节 ATP的主要来源
——细胞呼吸
根据该过程是否需氧分为两种类型:
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细胞呼吸的种类
细胞在 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 分解,产生CO2和H2O,同时释放出 的过程。
有机物
+ O2
CO2+H2O +
大量能量

场所:主要是线粒体
一.有氧呼吸:
有氧
彻底氧化
大量能量
葡萄糖的初步分解
C6H12O6

+4[H] + 能量
场所:细胞质基质

丙酮酸彻底分解

6CO2 +20[H] +能量
场所:线粒体基质

2丙酮酸
[H]的氧化

12H2O + 能量
场所:线粒体内膜

24[H] + 6O2
+6H2O
(大量)
(少量)
(少量)
2丙酮酸
有氧呼吸的过程
2ATP
2ATP
34ATP
场所
释放能量
氧气
原料与产物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细胞质基质
少量
不需
线粒体基质
不需
少量
丙酮酸 二氧化碳
水 [H]
线粒体内膜
大量
需要
[H]


葡萄糖
丙酮酸
[H]
4、下列分别属于有氧呼吸的第几阶段:
①产生CO2的阶段(  )
②产生H2O的阶段(  )
③氧气参与的阶段(  )
④产生ATP的阶段(      )
⑤产生ATP最多的阶段(  )



一、二、三

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释放能量2870kJ,1161kJ储存在ATP中,其余都以热量散失.
+ H2O
+ O2

CO2
+  H2O
(38ATP)
C6H12O6
+能量



12
为什么被雨淋湿的谷堆会发烫?
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 H2O
+ O2

CO2
+  H2O
C6H12O6
+能量



12
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贮存在ATP中
(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2丙酮酸 
+ [H]
 葡萄糖

+能量
(少量)
第二阶段:
(根据不同的生物细胞不同)
(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
丙酮酸

 酒精 + CO2
(C2H5OH)
丙酮酸

乳酸(C3H6O3)
无氧呼吸的过程
场所:细胞质基质
场所:细胞质基质
2ATP
C6H12O6
能量(少)
丙酮酸
(C3H4O3)
[H]



C3H6O3
(乳酸)
C2H5OH
+CO2
(酒精)
苹果等高等植物细胞
高等动物
高等植物的某些器官
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成为不彻底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场所:细胞质基质
二.无氧呼吸:

不彻底氧化产物 +
有机物
无氧
少量能量
C6H12O6
C6H12O6


CO2+ C2H5OH+少量能量
C3H6O3+少量能量
做面包、酿酒
酵母菌
制酸奶、泡菜
乳酸菌
1mol葡萄糖经无氧分解形成乳酸后,释放能量
196.65kJ,61.08kJ储存在ATP中,形成2个ATP分子;其余都以热量散失.
2
2
2
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葡萄糖
2丙酮酸
12H2O+6CO2+能量(大量)
2C3H6O3 +能量(少量)

氧 酶
无氧 酶
2C2H5OH +2CO2+能量(少量)
线粒体
细胞质基质
小结
项 目
类 型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不 同
条 件
场 所
氧化产物
能量变化
相 同
联 系
本 质
主要在线粒体内
细胞质基质
CO2和水
CO2和酒精 或乳酸
较多
较少
需要酶和O2的参与
需酶不需O2的参与
呼吸阶段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
都是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发酵——微生物的无氧呼吸
发酵的种类
酒精发酵
乳酸发酵
——产生酒精
——产生乳酸
三.发酵:
P95 旁栏思考:
一般来说会有害。酵母菌在无氧以及其他条件适合的情况下,随着发酵产物(如酒精)的增多,营养物质的减少以及pH发生变化等的影响,它的繁殖速率逐渐下降,死亡率逐渐上升,酒精发酵最终就会停止。 其他的例子:用乳酸杆菌使牛奶发酵形成酸牛奶,最终情况也是这样 。
P91 实验
1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有氧,无氧均可呼吸)
2 装置A有氧, 装置B无氧
3 实验所用的培养液是5%的葡萄糖溶液是为了保证酵母菌正常生活
4 CO2的鉴定:①使澄清石灰水变浊
②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蓝 绿 黄)
5 酒精的鉴定: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橙 灰绿)
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资料分析1.
既为伤口敷上了药物,又为伤口创造了疏松透气的环境、避免厌氧病原菌的繁殖,从而有利于伤口的痊愈。
资料分析2.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 在适宜的通气、温度和pH等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并大量繁殖;
在无氧条件下则进行酒精发酵。
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醋酸杆菌是一种好氧细菌。 在氧气充足和具有酒精底物的条件下,醋酸杆菌大量繁殖并将酒精氧化分解成醋酸。
资料分析2.
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谷氨酸棒状杆菌是一种厌氧细菌。 在无氧条件下,谷氨酸棒状杆菌能将葡萄糖和含氮物质合成为谷氨酸。
谷氨酸经过人们的进一步加工,就成为谷氨酸钠──味精。
资料分析2.
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对于板结的土壤及时进行松土透气,可以使根细胞进行充分的有氧呼吸, 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对无机盐的吸收。此外,松土透气还有利于土壤中好氧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促使它们对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从而有利于植物对无机盐的吸收。
资料分析3.
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资料分析4.
如果稻田中的氧气不足,水稻根的细胞就会进行酒精发酵,时间长了,酒精就会对根细胞产生毒害作用,使根系变黑、腐烂。
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肌细胞因氧不足,要靠乳酸发酵来获取能量。因为乳酸能够刺激肌细胞周围的神经末梢,所以人会有肌肉酸胀乏力的感觉。
资料分析6.
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2、应当将蔬菜瓜果放入冰箱等较冷的地方储藏,可以降低细胞呼吸的速率,减少细胞内有机物的损耗
呼吸作用原理的利用
胖人通过适量的运动,细胞呼吸的速率会加快,细胞内有机物的分 解会增加,体重就会下降
习 题 P91
C B
3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第一个阶段完全相同:①不需要氧,②都与线粒体无关。
联想到地球的早期以及原核细胞的结构,可以作出这样的推测:在生物进化史上先出现无氧呼吸而后才出现有氧呼吸,即有氧呼吸是由无氧呼吸发展变化而形成的。先出现原核细胞而后出现真核细胞,即真核细胞是由原核细胞进化而来的。
4 不能。因为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也能形成ATP
习题 P96
拓展题
人与鸟类和哺乳类维持体温的能量来源都是细胞呼吸。在这些生物的细胞呼吸过程中,葡萄糖等分子中稳定的化学能释放出来:除一部分储存在ATP中外其作的则转化成热能可以直接提升体温;ATP水解释放出的能量,除了维持各项生命活动外,有一部分也能转化成热能用于提升体温。而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还需复杂的调节机制。
1.甲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乙
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消耗等
量的葡萄糖,则它们产生的ATP
的量之比是( )
A 1∶19 B 10∶1
C 1∶10 D 19∶1
产生的CO2的量是( )
A 2∶3      B 3∶2
C 3∶1      D 1∶3
C
D
2.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和分解的主要有机物分别是:
( )
A.叶绿体;淀粉
B.线粒体;葡萄糖
C.线粒体;淀粉
D.细胞质基质;葡萄糖
B
3.与有氧呼吸相比,无氧呼吸最主要的特点是(  )  
A、分解有机物 B、释放能量
C、需要酶催化 D、有机物分解不彻底

4.在剧烈运动时,肌肉处于暂时相对缺氧状态,葡萄糖的消耗量剧增,但产生的ATP增加不很多,这是因为(  )
A.大量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了
B.大量能量在酒精中未释放出来
C.大量能量在乳酸中未释放出来
D.大量能量随汗流失了

5.下列关于呼吸作用产物的叙述
中,只适用于有氧呼吸的是:
(   )
A.产生ATP   B.产生丙酮酸
C.产生水     D.产生二氧化碳 

6.植物在以葡萄糖为原料进行有氧呼吸过程中,释放的CO2中的氧元素,其来源为:(   )
A.全部来自H2O   B.部分来自O2
C.全部来自葡萄糖  D.部分来自葡萄糖
D
7.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光合作用都有的是:(   )
A.最终合成有机物  B.气体交换 
C.最终分解有机物  D.能量转换

巩固练习:
1.在整个有氧呼吸过程中,O2 是第___阶段
参与反应的;CO2是第______阶段生成;O2中
的O最后进入____
2.有氧呼吸中需O2和产生能量最多的阶段是__
场所是______
第一、二阶段的共同产物是:_______
三个阶段均有的产物是:______



H2O

线粒体内膜
[H],
ATP
ATP
外膜
内膜

线粒体结构
线粒体基质
(有许多种酶)
(有许多种酶)
动物和人等
绿色植物
ADP + Pi + 能量 酶 ATP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
ADP转化为ATP时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细胞在 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 分解,产生CO2和H2O,同时释放出 的过程。
有氧
彻底氧化
大量能量
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成为不彻底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