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描写陶罐、铁罐的神态和语言的语句,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角色不同的性格,?读懂寓言故事。?
2.明白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并能联
系生活实际用道理反思自己的生活。?
教学重点:?
1.结合描写陶罐、铁罐的神态和语言的语句,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角色不同的性格,读懂寓言故事。?
2.明白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并能联系生活实际用道理反思自己的生活。?
教学难点:?
明白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并能联系生活实际用道理反思自己的生活。?
教学准备:PPT课件、“傲慢”等词卡、铁罐和陶罐头饰。?
教学时间: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孩子们,前边我们一起初学了《陶罐和铁罐》这个寓言故事,现在老师要看看大家的词语学会了没有。请大家拿出学习单,准备听写。?
(一)听写词语。?
老师念、学生写词语:骄傲?????谦虚?
写完后投影集中点评,再由同桌按要求互相修改、评价。?
(二)送词归位。?
提问:那这两个词应该分别送给故事中的谁呢?(骄傲送给铁罐,谦虚送给陶罐。)?小结:看来孩子们对故事中的角色有一定的了解,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进一步去了解它们。?
读中比较,明白道理?
聚焦特征,感悟性格?
1.理解“奚落”,走进人物。?
过渡:谁来读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第一段。读完后师相机评价。?
(1)指导学生理解词语“奚落”。?
师:这段话里有一个新鲜词语,它是——奚落。??“奚落”是什么意思呢?谁来猜猜??预设:嘲笑、讥笑……????
?师:哦,你用近义词来理解了它的意思。那你被别人嘲笑过吗?别人嘲笑你时都有些什么表现呢?(说一些难听的话,做一些神态)?
师小结:看来大家一般会用话语或神态来嘲笑别人。?
(2)联系上下文理解“奚落”。?
过渡:那故事中的铁罐说了哪些话和怎样的神态来嘲笑陶罐呢?请孩子们自读课文第2-9自然段,请孩子读自读要求。?
PPT出示自读要求:?
自由读课文第2-9自然段,用“----”勾出铁罐说的话,用“……”圈出铁罐说话时的神态。?读完后指名交流语言的句子:?
你来说说,铁罐说了哪些话来奚落陶罐??交流中相机订正。?交流神态的词语:?
傲慢、轻蔑、恼怒(学生做样子理解)?“轻蔑”借助表情图片来让孩子学一学。?
补充提示语:老师注意到,铁罐第四次奚落陶罐时,提示语中没有神态的描写,你能补充吗??
预设:愤怒、火冒三丈,气急败坏……?
小结:瞧,铁罐就是用这些难听的话和这些神态来嘲笑陶罐,想让陶罐难堪,这就叫——奚落。?
读对话,感悟性格。?
(1)感悟铁罐的骄傲。?
过渡:孩子们,现在咱们来练习一下铁罐说的话吧。大家边读边想象铁罐说话时的神态、动作,把你自己就当成是那只骄傲的铁罐,加上动作、神态读一读。老师相信大家能行的!开始吧!?
学生自由练习读,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读完后展示,教师相机点拨?
怎样才能读出铁罐骄傲的样子呢?(声音还应该大一点,动作还要大方一点。)?孩子读得还不够,就请其他的孩子挑战读,或老师示范读,直到读出铁罐的骄傲为止。?点拨:老师还发现,他读的声音开始的时候比平时高一点点,读第二句的时候稍微低一点,后来越读——越高,速度——越读越快。孩子,你来把你声音的变化摆一摆吧。(学生摆完后回座位。)?
学生按照这样的语气变化齐读铁罐的话。?铁罐真的很过分,你认为它凭什么奚落陶罐呢??
预设:铁罐认为自己很坚硬,而陶罐很容易碎,它只看到自己的长处,所以看不起陶罐。(相机板书“坚硬”,“易碎”)?
(2)感悟陶罐的谦虚。?
过渡:面对铁罐一次又一次的奚落,陶罐怎样对待的呢?谁来给大家读一读陶罐的话。?读前教师提示:?
读的孩子:想象陶罐的动作、神态、语气,把自己当成陶罐,加上动作、神态来读它的话。?听的孩子:你们要仔细看,认真听。看看他是不是你想象中的那只陶罐。?学生读完后交流:他读得很好,读出了陶罐的谦虚。?提问: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陶罐谦虚的??预设:我从陶罐叫铁罐的兄弟看出他谦虚。?预设:从提示语中的“谦虚”一词。?预设:他的语气一直都很温和。?让孩子摆出他的语气变化图。?
全班孩子按这样的语气变化读一读陶罐说的话。?
(3)角色朗读,读出性格。?
过渡:孩子们,咱们把铁罐的话和陶罐的话合起来,就更能表现出他们的不同,咱们试试吧!?
请同桌商量好角色,一人当铁罐,一人当陶罐,开始练习吧!?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读完后,展示分角色读。(指名上台表演读。师给他们戴上头饰。)?评价分角色朗读。?
小结:抓住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和语气,不光可以帮助我们把人物说的话读好,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体会人物说话时的心情以及人物的性格、品质等。今后,同学们要多关注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和语气,以帮助自己更好地阅读、理解。?
比较结局,明白寓意???
1.读课文,关注结局。?
过渡:这两个性格完全相反的罐子结果会怎样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第10-17自然段,找出与陶罐和铁罐结局有关的词语。?
生读完后回答。师相机板书“文物”、“消失”。?铁罐为什么不见了??(简单介绍氧化)?
引导学生说出铁罐的易氧化的短处和陶罐耐腐蚀的长处。
?2.关注板书,明白道理。??
过渡:哦,看来他们的结局不同。请大家看看黑板再比较一下,他们还有哪些不同呢??预设:性格不同,神态不同,说话的语气不同等。?师:那你比较之后明白了什么道理呢?指名学生说一说。?
小结:坚硬的铁罐也有易氧化的短处,易碎陶罐却有保存千年而不腐的长处。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正视自己的短处。?
联系文本,映照生活?
?关联文本,比较阅读?
1.读《北风和太阳》的故事?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学的寓言故事是我国的作家黄瑞云写的,在国外,也有一个跟《陶罐和铁罐》很相似的寓言故事,大家想看吗?那么,请大家翻到课后的《北风和太阳》的故事,快读一读吧。?
2、比较相同,明白道理?
师:你发现北风和太阳有哪些相似之处呢??
学生思考后交流。?
预设:他们都很骄傲。
?预设:他们都自以为是。?
预设:他们都没有好结果。?
北风????????铁罐???
假如铁罐又复活了,此时,铁罐会对北风说什么呢?指名说。
?预设1:铁罐会告诉它,不要骄傲,要谦虚一点。?
预设2:可能铁罐会给它讲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
预设3:要看到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
(二)?映照生活,理解道理?
师:看来,铁罐改正了自己的错误,相信它以后能好好的和陶罐相处。那你能比较一下你的生活中,有像铁罐和北风这样的时候吗??
指名2个学生说说自己生活中的例子,学了课文后知道应该怎么做。?
总结:大家说得真好,其实寓言就是生活的一面镜子,以后我们可以去读读《伊索寓言》等寓言故事,就能明白更多的道理,生活就更美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