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 2.7有理数的乘方 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
[教材分析]
本科内容是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有理数重的内容。课程标准在的要求是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以内为主)。在实际的考察中,对学生的混合运算考察的比较多。并且也为后期的科学计数法和幂的运算做了铺垫,是有理数运算中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
[学情分析]
小学阶段学生的计算都是整数,并且对分数和小数的计算都保留在2到3步,所以说对于有理数的乘方,第一大难点就是增加了负数和分数的乘方,对学生的计算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多从定义出发,利用法则和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熟练掌握有理数的乘方,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7 有理数的乘方
教学目标 1.知道乘方运算与乘方运算的关系,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2.知道底数、指数和幂的概念,会求有理数的正整数指数幂
3.经历从乘法到乘方的推广过程,感受化归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并且能够正确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教学过程(教师) 学生活动 设计思路
情景引入 棋盘上的麦粒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有理数的乘方,还记得开学第一课给你们讲的“棋盘上的麦粒吗” ?
你能列出第64格有多少粒麦粒吗?
观察这些数,你能得出什么特点? 回顾棋盘上的麦粒是怎么摆放的.
第一格 1粒
第二格 2粒
第三格 4粒
其实4=2×2=22,
第四格 8粒
其实8=2×2×2=23,
…… ……
特点:几个2相乘,也就是几个相同的因数相乘.
引入乘方的方法很多,用“棋盘上的麦粒”引入,一是有趣,易接受,而是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分析问题.
学生仿照写出16=24……这样学生能够更快更顺利的接受an这个形式.
新知讲授 1.乘方的定义:求几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问:这个几个指什么?这个相同因数又是指什么?
回忆:已经学过了哪些运算,他们各自对应的结果又叫做什么?
2.一般地,记作an,读作“a的n次方”(作为过程),或者“a的n次幂”(作为结果).
你还能举出类似的实例吗?
2×2×2×2×2×2记作26,读作“2的6次方”;
7×7×7可记作73;读作“7的3次方”.
26、73也可以看做是乘方运算的结果,这时它们表示数,分别读作“2的6次幂”、“7的3次幂”,其中2、7叫做底数,6、3叫做指数.
练一练:
以下乘方的意义,并指出其中的底数和指数:
74,;
补充说明:2次方又叫平方,3次方又叫立方;
算一算以下乘方:
(-4)2; (2) -42; (3) (-3)2 ; (4) -32;
通过这个算一算,强调书写格式:
①负数的乘方,连同符号,用括号括起来;
②分数的乘方,用括号将整个分数括起来. 运算
加法
减法
乘法
除法
乘方
结果
和
差
积
商
幂
形成并理解乘方、幂、指数、底数的概念,理解乘方运算和乘法运算的关系.
学生模仿老师说出,,51,的意义,指出其中的底数和指数.
学生解答
通过定义来写出式子,以更清晰地理解和比较底数,并且总结出分数和负数的乘方写法.
运用几个具有相同特征的算式,引出乘方的概念,同时揭示乘方和乘法的关系.
类似于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运算,乘法是比加法高一级的运算,乘方是求几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乘方是比乘法高一级的运算.
及时巩固对乘方有关概念的理解,当底数是分数和负数时,底数应放在括号内.
例题讲解 例1:计算
(1)34; (2)73; (3)(-3)4; (4)(-4)3;
解:(1)34=3×3×3×3=81;
(2)73=7×7×7=343;
(3)(-3)4=(-3)×(-3)×(-3)×(-3)=81;
(4)(-4)3=(-4)×(-4)×(-4)= - 64.
例2:计算
解:
任何数都可以看成它本身的1次幂(可以省略). 强调:
①双重符号要套括号,所以所有负数先套括号;
②先确定符号.
强调分数的乘方,底数要套括号.
请学生适当总结分数的乘方运算:分子分母分别相乘. 例1和例2都是根据乘方的意义进行计算,由于学生不熟悉乘方运算的表示方式,因此在教学中要多关注学生对算式意义的理解,可以让学生在表述各个算式意义之后再进行计算.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有理数乘方运算一般先确定符号,再确定绝对值.
新知讲授 观察例1和例2的结果正负情况,再结合以下题目,试猜想乘方的符号规律.
(1) 22___0 23___0
(-2)2__0 (-3)4___0
(-2)1 __0 (-3)3___0
(-1)4 0 (-1)5 0
0 0
3.乘方的符号法则: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负数的奇数次幂是负数,
负数的偶数次幂是正数.
学生接龙,快速填空,并通过观察结果,找到乘方的符号法则.
在运算的时候帮助学生形成先考虑符号的习惯,以方便今后的运算.
小试牛刀: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发现规律:1的任何次幂都等于1
=____ =___
=___ =___
发现规律:-1的奇数次幂等于-1, -1的偶数次幂等于1. 根据上一题的提示,学生已经形成了先确定符号,再确定绝对值,因此跃跃欲试。寻找1和-1的乘方符号规律. 学生自己找到乘方的规律体验成功的快乐,并且也发现数学中的美.
下列运算正确吗? A 23=2×3=6;
B
C 63=36;
D
课堂小测试
(1)底数是___指数是___,=_____
(2) 表示___个___ 相乘
(3) =______
(4) =
(5)=______
课堂测验,独立完成,课堂交流.
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四、小结 1、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2、底数、指数和幂的概念,会求有理数的正整数指数幂.
乘方的符号法则: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负数的奇数次幂是负数,
负数的偶数次幂是正数.
1的任何次幂都等于1
-1的奇数次幂等于-1,
-1的偶数次幂等于1.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从知识和方法两个层面进行总结.
归纳知识体系,提炼思想和方法.
板书:
[教学反思]
一、做得比较好的地方:
1.引入较好,一个棋盘的故事,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2.例题设计合理,有梯度,便于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
3.整节课有高潮,有气氛,实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合作性。学生通过自己解题,并且发现其中的规律,实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也让他们体验了成功。
二、不好的方面
1.学生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因此在发现规律的时候,有些同学反应很快, 但是有些同学却不能够及时跟上节奏,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很好的照顾到每一位学生。
2.例题练习量较大,对部分学生要求过高。
3.在讲负数或者分数的乘方一定要加括号时,在讲授的过程中,强调得不够,因此在作业中发现不少学生仍有漏括号或者漏乘的情况。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