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认识毫升 调整与反思
教学目标 在观察、操作中感受并认识容量单位毫升、初步形成1毫升的容量观念,知道升和毫升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换算。感受小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2.感受升和毫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升和毫升的关系,对1毫升的正确感知。
难点: 利用升和毫升的进率,进行简单换算。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调整与反思
一、口算:口算测(5分钟) 二、复习导入 (1分钟)
三、出示学习目标(1分钟)
四、出示自学指导(1分钟)
五、学习新知,合作交流(15分钟)
六、巩固提高(10分钟)
七、课堂小结:(3分钟)
八、布置作业:P7 10
九、思维训练 一、口算:口算测(5分钟)
二、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2分钟)
1、复习旧知
提问:我们已经认识的容量单位是什么?你能举例子吗?课件。说明:生活中较大的物体的容量通常用“升”作单位。
2、找出“升与毫升”作为单位的不同之处。
请同学们观察课件上的不同容器,并看看它们的容量各是多少?互相交流观察情况
提问:这些容器的容量与我们前面接触的容器的容量相比,有什么不同?
3、揭示课题:毫升(板书)
像计量比较少的液体时,常用“毫升”作为单位。可用字母ml表示;让学生读写“毫升ml”
三、出示学习目标(3分钟)
四、出示自学指导
1、哪些物品的容量是用毫升做单位的?
2.1升=()毫升 8000毫升=( )
五、学习新知,合作交流(15分钟)
1、认识1毫升
(1)、操作实验,感受毫升。
(2)、介绍生活中的容器及容量:
2、看书并认识看刻度
学生独立看书后交流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知识,计量比较少的液体,常用毫升作单位; 看量杯上的刻度时,要看贴着刻度的水面高度,不能看水面中间,因为这个图是立体的。
体验更大的毫升数及升与毫升的进率。
(1)(拿着量杯)提问:如果想又快又准确地量出50毫升的水,把50毫升的水倒到什么位置?100毫升呢?250毫升呢?500毫升呢?
(2)试一试(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出示课件
3升 =( )毫升5升=( )毫升
4000毫升 =( )升 8000毫升=( )升
六、巩固提高 (10分钟)
1、课件 2、课本P4练一练、练习一11、12
七、课堂小结:(3分钟)
八、布置作业:P7 10
九、思维训练
甲乙两个容器一共可以盛水900毫升,已知甲的容量是乙的8倍。甲、乙两个容器的容器各是多少?
课件演示:
准备好一个25毫升的量筒;用滴管吸入水后,将水一滴一滴地滴入量筒。当水面与1毫升刻度线持平时,量筒里面的水是1毫升。大约滴入20滴水为1毫升,即1ml。
小瓶橙汁饮料大约是500ml;平常洗头用的大桶洗发露大约是750ml;喝的瓶装酸奶大约是250ml,饮水机的水桶大约是……练习一4、6、7
结论:升是比较大的容量单位,1升=1000毫升。
作业 设计 布置作业:P7 10
板书 设计 升与毫升
1升=1000毫升或1L=1000ml。
教
学
反
思 围绕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成功与不足……进行反思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