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9.2整理与复习 数的世界(二)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9.2整理与复习 数的世界(二)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8-31 12:26: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数的世界(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顺序正确进行计算;能由实际条件提出相应的问题,能灵活应用解决问题的策略,正确解答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 数量间联系,加深理解解决问题的策略及其运用过程,积累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提高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认真解决问题的习惯;体验数学知识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发展应用意识,提高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 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用,理解数量间的关系。
一、引入
数的世界精彩纷呈,而它又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身边的数学。
二、新授
1、四则混合运算
谈话:每周二下午最后一节课我们学校都有兴趣小组,你参加什么兴趣小组?请你看看这些小朋友参加兴趣小组活动的情况。
课件出示:航模组有男生8人,女生6人。美术组的人数是航模组的2倍。合唱组有84人,合唱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倍?
分析:条件多而且条件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可以怎样想?(从问题想起)根据问题你能说出怎样的数量关系?美术组的人数我们可以从哪里找?数量关系是?最后解决谁?
列式:你会列综合算式吗?学生在练习纸上自主列式84÷[ ( 6+8) ×2]
交流:先算什么?代表什么意思?再算什么?代表?接着……
辨析运算顺序:84÷( 6+8) ×2,84÷6 + 8 ×2
小结:在用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算顺序十分重要,我们要合理运用中括号和小括号来确保运算的顺序
提问:谁能完整地说一说混合运算的顺序?(没有括号时,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此计算,不同级运算先乘除再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有小括号和中括号,先算小括号,再算中括号。)
学生快速判断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24×18-540÷45
(45+15×40)÷15
(91-18)×(18+22)
[200-(63+72)]×13
2、两积(商)之和(差)实际问题
(1)两积之和(差)实际问题
谈话:掌握了总结算式的运算顺序,今天我们就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出示:茄子每行12棵,番茄每行10棵,萝卜每行20棵,白菜有11行,番茄有15行,茄子有17行。
学生读题。
分析:这里的条件的条件比较多,为了更加清晰地分析条件之间的联系,我们可以怎么办?(整理条件)整理那些内容?(蔬菜种类、每行几棵,有几行)蔬菜种类有哪些?
填表:你能把表格填写完整吗?学生练习纸上自主填写。
交流:你的结果是?为什么有两个空着?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1:茄子有多少棵?番茄有多少棵?(学生提问后口头列式)
预设2:茄子和番茄一共有多少棵?茄子比番茄多多少棵?(具体分析)
分析:像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怎么分析?(从问题想起)那根据问题你能说出数量关系吗?怎么样列式?运算顺序是?这一步代表什么?
对比:“茄子和番茄一共有多少棵?”和“茄子比番茄多多少棵?”这两题,他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同桌探讨后集体交流:相同点,都可以从问题想起分析解决,都是先用乘法算两边的茄子和番茄;不同点:最后一步一个是求和,一个是求差。
小结: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对条件进行必要的梳理,能够更清晰地发现条件之间的联系。
(2)两商之和(差)实际问题
谈话:现在我们一起跟王老师去商店看一看。
课件出示:王老师去体育用品商店购买了5个篮球,6个足球,4个排球,买足球用去180元,买篮球用去200元,买排球用去80元,每个足球比每个篮球便宜多少元?
学生读题。
分析:像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怎么着手?(从问题想起)接着要?(根据问题说数量关系)问题中“便宜”是什么意思?你能说数量关系吗?在这里条件又多又咋,所以我们在做之前可以?(整理条件)
整理并列式:请你在练习纸上整理一下并列式计算。
投影点评:
预设1:文字整理,适当分析。
预设2:表格整理,适当分析。
预设3:整理条件时省略排球。提问:为什么你不整理排球的条件?(从问题看并不需要用到排球的条件,所以整理条件时可以省略)
继续分析列式:计算顺序?这一步代表?
小结:整理条件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清晰地分析条件之间的联系,但有时根据问题选择并整理条件会更简单,所以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灵活地运用条件和问题。
3、连除问题
(1)连乘复习
谈话:水是我们的生命之源,节约用水应该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
课件出示:四(8)班有52人,如果每人每天节约用水4升,一星期全班可以节约多少升水?
学生读题。
分析:这道题我们可以?(从条件想起)有哪些条件?为了方便我们表上序号。哪些条件之间是有联系的?根据这两个条件我们可以先求出什么?再根据——?怎样列出综合算式?还有哪些条件有直接联系?可以先求?再求?列式?
小结:像这类连乘的问题我们可以从条件想起,找出有联系的条件,看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连除问题1
谈话:刚才我们已知每人每天的量要求总数,现在反过来,我们已知总量,要求每人每天的量了。
课件出示:少年宫举办“我们爱科学”夏令营活动,时间6天。光明小学有13名同学报名参加,共缴纳伙食费936元,平均每人每天的伙食费是多少元?
学生读题。
分析:从什么想起?哪几个条件?也标一标序号。请像刚才那样分析分析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列式?
小结:像这样的连除问题,我们也可以从条件想起。
(3)连除问题2
谈话:像这类题目你能自己解决吗?
出示题目:今年共收了648筐苹果,一共有6行苹果树,每行12课。平均每棵苹果树收苹果多少筐?
自主练习:学生在练习纸上列式计算。
投影分析:预设两种方法,请两位小朋友上来自己分析自己是怎样想怎样做的。
小结:像这类题我们都可以从条件想起,要明确每一步的意义。
(4)巩固练习
学生齐读后直接列出综合算式(随机问问每一步的意义)
①把360本书平均分给6个年级,每个年级有3个班,每个班可以分得多少本?
②20个小朋友3小时一共做花240朵,平均每人每小时做多少朵花?
③一盒钢笔有10支,每支4元,买5盒这样的钢笔要多少元?
④一辆汽车行驶180千米用了3小时,照这样计算,4小时可以行驶多少米?(不同类型,用来引出下一类题型)
4、归一(总)问题
(1)归一问题
课件出示:一辆汽车行驶180千米用了3小时,照这样计算,4小时可以行驶多少米?
出示表格:你能根据表格列出综合算式吗?180÷3代表?当行驶4小时要求一共行驶多少千米怎么列式?5小时呢?6小时呢?时间越长,路程也越长。
追问:这道题中有一个特别的量,你有没有发现?(速度不变)题目是怎么告诉我们的?(照这样计算)
所以我们先用除法求出不变的速度。
(2)归总问题
课件出示:一辆汽车从上海开往南京,行驶情况如下:(表格)
分析:根据表格我们知道了什么?你会列式吗?每一步代表什么意思?如果每小时行驶60千米,要行驶多少小时?每小时75千米呢?每小时100千米呢?速度越快,时间越短,实际生活中有限速,速度不能无限制增加。
追问:这道题也有一个特别的量是什么?(路程不变)你怎么知道的?(从上海开往南京,起点和终点不变,路程不变)
所以我们先用乘法求出不变的路程。
(3)对比(1)和(2)两题
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同桌交流)
交流:不同点:第(1)题速度不变,第(2)题路程不变;相同点:两题都有一个不变量。
小结:归一问题,归总问题,都是先找不变量。
(4)巩固练习
学生齐读后找出不变量,列式,判断是归一问题还是归总问题
①学校买光盘,每张6元,一共买了20张。如果用这些钱买每张5元的光盘,可以买多少张?
②4支青蛙16条腿,21支青蛙几条腿?
③赵阿姨从12只河蚌里剖出432颗珍珠,照这样计算,赵阿姨从26只河蚌里能剖出多少颗珍珠?
④同学们表演团体操,原来排成24行,每行有20人。队形变化以后,排成30行,每行有多少人?
三、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