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三课(听赏)瑶族舞曲 湘艺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三课(听赏)瑶族舞曲 湘艺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艺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08-31 11:29: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听赏)瑶族舞曲
教学目标
1.能专心欣赏《瑶族乐曲》,听辨并说出乐曲三个部分力度、速度和不同音乐的情绪。
2.能背唱乐曲第一部分的音乐主题,能在教师启发下自编声势动作随乐参与表现。
重点难点
1.熟悉本乐曲第一、二音乐主题。
2.说出乐曲的结构以及音乐要素的变化,自编声势动作随乐参与表现。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检查学生课余搜集《瑶族乐曲》资料情况。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本组搜集的资料,并向大家简单的介绍。
2.观看短片,听老师讲解。
(二)初步感受
1.
初听音乐
师:瑶族既有优美的风景、朴实热情的民风,还有好听的乐曲和优美的舞蹈。瑶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有音无影”是瑶族舞蹈的最大特点,音乐家都是根据音乐创编出来的。那么如此美妙动听的旋律又是怎样创造出来的呢?
让学生带着疑问,欣赏介绍《瑶族乐曲》的创作背景及曲作家刘铁山的视频短片。(背景音乐是《瑶族乐曲》。)
2.复听音乐。
师:乐曲描绘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场面?表达瑶族人民怎样的心情?全曲分为几个部分?
乐曲描绘了瑶族人民在参加节日是载歌载舞的场景,全曲分为三个部分。
聆听讲述,了解瑶族音乐背景文化学生讨论,回答老师问题。
(三)分段聆听
1.师:刚才,我们一同初步感受了乐曲,接下来我们进一步来欣赏这三段美妙的旋律。
引子部分:(x
xx
x
xx
x
xx
x
xx)
是什么声音呢?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2.欣赏第一部分抒情主题。
师:接下来老师播放第一部分,谁能说一说,主题出现了几次?第一主题出现了几次?每次出现时在什么方面有变化?(主题出现了三次,每次出现时在音乐的速度和力度上有变化,这些变化表现了越来越多的瑶族人民加入了音乐的行列。)
师:如果我把第一主题的第一次出现想象成为一位美丽姑娘的翩翩舞姿,那么,再次出现时多种乐器的齐奏和力度的渐强,有表现了什么情景呢
(年轻男子带着长鼓加入晚会)
师:那我们一起来唱唱主题的旋律吧。
3.欣赏第一部分欢快主题。
师:接下来,我们听一听第一部分的第二主题,请同学们注意一下,这个主题共出现了两次,两次在音调的高低上有什么变化?(一次比一次高)
师:速度和乐曲的情绪和第一主题比较有什么不同?(快速,粗犷豪放)
师:如果第一主题表现的是姑娘们在跳舞,那么,第二主题表现的又是什么?(小伙子们双手猛击着长鼓,加入了舞蹈的行列。)
师:同学们,第二主题表现了欢乐的舞蹈场面,请你们小组讨论,用自己的方式为第二主题伴奏。(学生讨论击打长鼓的声势动作,创编歌词,用自制乐器击打节奏等。)
4.欣赏第二部分
师:请同学们静心聆听第二部分音乐,回答知识闯关题目,比一比那一小组更优秀。
(1)第二部分的主题变成了什么拍子?(三拍子。)
(2)速度,力度与之前有什么变化?(中速,较弱。)
(3)表现了什么样的场景?(就像人们在亲切的交谈。)
5.欣赏第三部分
师:乐曲的第三部分同哪部分相像
(是第一部分的再现。)那与第一部分有什么变化呢?(速度加快。)
师;我们一起用下面几种方式来表现吧!
(1)加声势。
(2)用衬词伴奏:跺脚,拍手(X
XX);恰
特啦……
(3)感受速度(加快)。
音响越来越高涨,在高潮中结束全曲。示意学生看教师手势结束。
尾声部分示意学生看指挥图示。
聆听音乐,用声势动作和衬词为音乐伴奏,看教师手势做声音调整。
(四)全曲聆听
播放《瑶族舞曲》视频,学生聆听全曲,完整地感知乐章。
(五)情感升华
在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有五十
六朵娇艳欲滴的花朵,今天我们只采摘了其中一朵,《瑶族舞曲》这首广为流传的艺术奇葩,带我们走进了古老的瑶家山寨,让我们领略了这一民族的的动人魅力。今后,我们将继续领略其他民族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