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1.1 秒的认识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1.1 秒的认识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0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8-31 06:04: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课时 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分与秒的关系,初步建立秒的时间概念。2.通过观察与操作,体验时间在生活中的价值。
3.借助生活实例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遵守、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难点: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内容 对应教材第2、3页内容、第4页“做一做”和第6页“练习一”的第1、2题。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PPT课件、钟表
2.学具准备:钟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二次备课
回顾旧知 引入新课
(6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钟面上整时和半时的认、读、写的方法。
认一认,读一读,写一写。
2.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出示教材第2页第一幅主题图,请同学们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做什么。
(答:在春节联欢晚会上,主持人和观众们都在期待着新年钟声的敲响。他们正在倒计时: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提问:人们倒计时时喊的“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中,每两个数字之间经历多长时间?(答:1秒。)
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秒”。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3分钟)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3分钟) 1.引导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
(1)课件出示第3页第一幅图,请同学们观察,你能从钟面上发现什么?
学生独立观察,然后汇报交流观察结果:我发现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还有秒针;有12个数字,有12个大格,还有一些小格。
教师说明:同学们说得很正确,钟表上最细最长的针就是秒针。
(2)在钟面上怎样表示1秒呢?
(答:秒针走一小格就是1秒。)续2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3分钟用课件演示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的动作。让学生仔细观察。
(3)引导学生感受1秒的时长,并讨论1秒钟能做什么?
学生回答:眨一下眼是1秒,钟表滴答一声是1秒,脉搏跳动一次是1秒,数一个数是1秒,呼吸一次是1秒,……
(4)引导学生认识计量“秒”的工具。
组织学生讨论,教师总结计量“秒”的工具:①电子表;②有秒针的钟表;③秒表。
2.引导学生认识秒与分的关系。
让学生继续观察课件中的钟表,教师演示秒针走一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总结发现:秒针走一圈是60秒,分针也在走,并且分针走了一小格,分针走一格是1分,所以1分=60秒。
小结:1分=60秒。
3.出示有秒针的实物钟表,让学生感受1分钟有多长。
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答:1分钟比1秒钟长,但1分钟也过得很快。)

课堂练习 巩固提高
(7分钟) 1.完成教材第4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1题。
3.完成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2题。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4分钟) 1.(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
2.布置作业。
见配套练习题。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联系学生生活经验,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常常用到时间,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一些数学活动引导学生体验秒、分的实际长短,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