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1.2 时间的计算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1.2 时间的计算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8-31 06:06: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时 时间的计算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2.根据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能正确换算时间,掌握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
3.培养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和计算经过的时间。
难点:时、分、秒之间的换算。
教学内容 对应教材第4~5页例1、例2、“做一做”和第6~7页“练习一”的第4、8题。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PPT课件、钟表
2.学具准备:钟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二次备课
回顾旧知 引入新课
(6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时、分、秒之间的进率和钟面上时间的表示方法。
完成下面填空。
(1)分针走1小格是( )分,走1圈是( )分,即( )时。
秒针走1小格是( )秒,走1圈是( )秒,即( )分。
(2)写出钟面上的时间。
2.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我们学习过时、分、秒,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有关时间的计算。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2分钟)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2分钟) 1.课件出示例1,引导学生探究时、分之间的单位换算。
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汇报结果:
(1)60+60=120分
(2)2时就是2个60分,即2时=120分。
(3)钟面上时针走了两大格,分针就会走两圈,就是120分。
教师板书:2时=(120)分
小结:每相邻的两个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60。时化成分,几时就是几个60分相加;分化成秒,几分就是几个60秒相加。
2.课件出示例2。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教师拨7时30分到7时45分之间的时间,让学生观察时间的变化。
(2)引导学生探究计算经过的时间的方法。
续2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2分钟提问: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呢?
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经过的时间的方法:
方法一:7:30时,分针指向6;7:45时,分针指向9,数一数钟面上的小格,发现从7:30到7:45分针走了15个小格,即15分钟。
方法二:时针始终在7和8之间,整时数没有变化,而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每大格是5分钟,共5×3=15(分钟)。
方法三:由于离家与到校的时间都是7时多,所以求小明从家走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直接用45-30算出用了15分钟。
小结:计算经过的时间可以用数小格或数大格的方法,也可以用结束的时间减去开始的时间。

课堂练习 巩固提高
(8分钟) 1.完成教材第4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
3.完成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4题。
4.完成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8题。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4分钟) 1.(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
2.布置作业。
见配套练习题。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并学会了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时间观念。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掌握了时、分、秒的正确书写格式以及怎样计算经过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