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张PPT)
教学课件
爬山虎的脚
人教部编版
小学语文
四年级上册
叶圣陶
新
课
导
入
第一节
新课导入
——
启发谈话
刚看到课文题目,你或许认为爬山虎是一只老虎,其实爬山虎是是一种攀援植物,它不用像葡萄或葫芦等植物那样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0课《爬山虎的脚》,就能找到答案了。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
体
感
知
第二节
整体感知——
学习目标
1.认识“均、蜗”等5个生字,会写“操、嫩”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均匀、重叠、空隙”等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课文结构,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3.通过对“描写爬山虎叶子”的学习,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
作家作品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品《隔膜》《线下》《倪焕之》《脚步集》《西川集》《稻草人》。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
初步感知
自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
1.读准字音,圈出生字新词
2.读通句子,读不通顺的句子多读几遍
3.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jūn
bǐng
qǔ
wěi
整体感知——
我会读
均
匀
手
柄
曲
子
萎
缩
读准节奏和字音。
蜗
牛
wō
jiāo
蛟
龙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弯
曲
qū
曲
整体感知——
我会写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虎
顺
均
操
占
嫩
隙
叠
整体感知——
我会写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茎
固
柄
萎
瞧
形容植物的枯萎、凋谢。
中间空着的地方。
分布或分配在各部分的数量相同;时间的间隔相等。
(相同的东西)一层层堆叠。
残存的迹象。
荡漾起微小的波浪。漾,水面微微动荡。课文是指爬满墙壁的爬山虎的叶子被风吹动,好似波浪一样在荡漾。
整体感知——
理解词语
萎:
空隙:
均匀:
重叠:
痕迹:
漾起波纹: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听课文朗读,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先写了爬山虎生长的位置,再写了爬山虎的叶子,最后写了爬山虎的脚。
2.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怎样划分?
整体感知——
听课文朗读,整体把握课文朗读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
听课文朗读,整体把握课文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爬山虎的脚》课文朗读
理清文章结构
整体感知
爬山虎的
。(第1自然段)
爬山虎的
。(第2自然段)
爬山虎的
。(第3~5自然段)
爬山虎的脚
生长位置
叶子
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
入
探
究
第三节
深入探究
读第1自然段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先提到学校操场北边的爬山虎,而不直接从自己家的爬山虎写起?
说明作者已经观察爬山虎很长时间了,对爬山虎很感兴趣。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
读第2自然段思考: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的?
(1)请找出描写爬山虎的叶子的词语,读一读。
(2)你认为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让人仿佛感受到风的轻柔,叶子娇嫩,给人一种和谐的美感。
又多又密
美
绿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
作者为什么能够把叶子写得这么美呢?
作者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养成了良好的观察习惯。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
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会这样生机勃勃铺满墙,跟它的脚关系密切,它的脚到底是怎样的呢?从第3、4、5自然段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观察爬山虎的脚?
脚生长的位置
爬山虎的脚
叶子及颜色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
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
比喻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爬山虎脚的样子。
深入探究
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茎上伸出六七根细丝→(巴住墙)→(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
爬山虎的脚贴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成小圆片触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巴在墙上。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讨论:和原句对比读,哪句话给你印象更为深刻?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第二句话给我们印象更为深刻。因为这些动作前后之间的联系都是非常紧密的,而且是有序的。?
深入探究
为什么用“一脚一脚”而不用“一步一步”?换成“一步一步”行不行?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不能换成“一步一步”。“一步一步”是用脚交替着爬。而“一脚一脚”的爬是指长一只脚就巴住墙,再爬,必须再长出一只新脚再巴住墙。
深入探究
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又怎么样呢?朗读5自然段,小组合作找出描写爬山虎的脚变化的句子。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对比
爬山虎的脚对墙有依赖关系。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
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还说明了这种关系呢?
第1自然段也说明了这种关系。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
第1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是什么关系?这样有写什么好处?
首尾照应关系。作者运用了首尾照应的方法,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完整。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
课文是介绍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还要描写它的叶子?
首先叶和脚是一个整体,相辅相成,叶不可能脱离脚单独存在,脚也不会脱离叶单独存在,两者都是爬山虎的一部分。另外,欣赏完爬山虎的叶子,会激起我们强烈的探究兴趣。爬山虎的叶子这么美?它的脚会是什么样子呢?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
*我们要像叶圣陶爷爷那样留心并细致入微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品味语言
本文的语言特点:
用词精准
简洁凝练
平实质朴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写作借鉴
1.抓住事物的特点,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
2.采用首尾呼应、动静结合,运用比喻等写作手法;
3.各部分内容联系紧密,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语言生动、形象。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课
堂
小
结
第四节
课堂小结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课外让我们去找一找爬山虎这种植物,去看看爬山虎是不是真的像叶圣陶爷爷写的那样,也学着叶圣陶爷爷一样用一双慧眼,去观察,去发现,好吗?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拓
展
延
伸
第五节
拓展延伸---爬山虎与垂直绿化
垂直绿化又称攀缘绿化,是利用攀缘植物向建筑物或棚架攀附生长的一种绿化方式。种植的时间长了,密集的绿叶覆盖了建筑物的外墙,就像穿上了绿装。春天,爬山虎长得郁郁葱葱;夏天,开黄绿色小花;秋天,爬山虎的叶子变成橙黄色;这就使得建筑物的色彩富于变化。除爬山虎之外,牵牛花、紫藤等也可供垂直绿化。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拓展延伸--关于观察发现的名言
1.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
--宋帆
2.细节在于观察,成功在于积累。--爱默生
3.观察,观察,再观察。--巴甫洛夫
4.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中得来。--伽利略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板
书
设
计
第六节
板书设计
爬山虎的脚
位置
样子
颜色
怎么爬
变
化
触→巴→拉→贴
没触着墙的
萎了
叶子
鲜绿
均匀
好看
脚
触着墙的
牢固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布
置
作
业
第七节
布置作业——当堂作业
一、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触:A.接触;碰;撞
B.触动;感动
1.看了《西游记》,我感触很深。(
)
2.他不小心触了电。(
)
3.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
)
B
A
A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二、按要求写句子。
1.茎上长叶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改写成比喻句)
2.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改为反问句)
布置作业——当堂作业
茎上长叶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难道还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吗?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课后作业
展开想象,请以爬山虎的口吻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本领。
(提示:大家好:我是爬山虎,我的本领可大了……)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课后作业
仿照《爬山虎的脚》观察方法观察一种植物。
要求: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注意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具体地写出来,语言要通顺。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谢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