⑥3.4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第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⑥3.4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第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1-08-12 16:42: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科目 化学 课题 ⑥3.4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第2课时)
时间 2011年 月 日 主备教师 范老师 评价等级
学生姓名 年级 九年级 班别 小组
【复习】
元素是 总称;元素符号的意义:(1) (2)
【目标】
1.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
2.运用元素概念认识并识别单质、化合物、氧化物;
3.运用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预习】课本90—92页
1.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元 素 原 子
联 系
区 别 只讲 不讲 既讲 又讲
使 用范 围 用于描述 物质的组成 用于描述 微粒(分子)的结构
举例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1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2.元素周期表。
把一百多种元素按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科学有序的排列起来,叫元素周期表。
①每—格: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种元素均占据一格.对于每一格,均包括 、
、 、 等内容。此外在周期表中,还用不同的颜色对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做了区分。
②周期表每一横行叫做—个 。 ③周期表每一纵行叫做—个 。
3.纯净物的分类
概念 举例 区别 相同点
单质 元素组成
化合物 元素组成
单质包括 和 两种。
如果化合物仅由 组成且其中一种是 ,则此种化合物称为 。4. 总结物质、元素、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原 子 分 子
元 素
物 质
【展示】
元素与原子的比较;2. 元素周期表;3. 单质、化合物、氧化物;
4. 物质、元素、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5.物质的分类。
【反馈】
1、今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质:①液氧、②氧气、③水、④空气、⑤二氧化碳、⑥氯酸钾、⑦水泥、⑧高锰酸钾、⑨铁、⑩纯净的矿泉水,请你指出:
(1)属于金属单质的是 ,属于非金属单质的是 。
(2)属于化合物的是 ,(3)属于混合物的是 。
2、臭氧(O3)这种物质属于(  )
 A.纯净物    B.混合物    C.单质     D.化合物
3、右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磷元素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磷元素符号为“P” B.磷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5
C.磷元素为金属元素 D.磷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0.97
4.某物质经化验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最肯定的说法是
A.一种化合物 B.一种单质
C.化合物与单质的混合物 D.即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几种单质的混合物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水是由一个氧元素和2个氢元素组成 B.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C.水是由2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D.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6.(2011山东济南中考) 下列各组三种物质都是氧化物的是( )
A. KClO3、O2、MnO2 B. SO3 、CaO、P2O5
C. NaOH、H2SO4、CuO D. H2O、MgO、C2H6O
【反思与收获】
既讲 ,又讲
用于描述物质的
构成。
构 成

一类原子总称
相同核电荷数
构 成


只讲 ,不讲
用于描述物质的
组成。
组 成
15
磷 P
3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