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回忆我的母亲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佃农(diàn) 支撑(chēng)
劳碌(lù) 妯娌(yóu)
B.勉强(qiáng) 迁徙(xǐ)
周济(jì) 慰勉(wèi)
C.溺爱(lì) 衙门(yá)
榨油(zhà) 差役(chāi)
D.韶关(sháo) 庚子(ɡēnɡ)
和蔼(ǎi) 横蛮(hè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私塾 耕种 碗豆 无可奈何
B.和睦 辍学 聊叙 为富不仁
C.同盟 祖藉 威胁 勤劳检朴
D.豪绅 高梁 鼓励 节衣缩食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妈妈总是任劳任怨地为我们做这做那,头上的白发日渐增多。
B.有些生意人为富不仁,靠坑蒙拐骗,制造假冒伪劣产品来发财致富,实在可恶。
C.他看着孩子们恋恋不舍地玩着游戏,无可奈何地走出了屋子。
D.为了瘦身,李婷婷节衣缩食,结果上午第一节课就昏倒了。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成都等全球10个城市荣获“201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习型城市奖”的称号。
B.通过阅读朱德先生的《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使我们深切感受到一位伟大母亲的爱子之情。
C.我们不能否认做一个真正幸福的人应该关注自身的精神生活,培养高雅的兴趣爱好。
D.党中央审时度势,纵览全局,践行并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5.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
②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20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③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④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
⑤我十四岁(其实只有12岁零两三个月)就离开她了。
A.①③②④⑤B.①④③⑤②
C.⑤②③①④D.①⑤②④③
6.请参照画线部分,在横线上续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母爱是迷航的灯塔,指引着前进的方向;母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母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文“我应该感谢母亲”至文末,回答问题。
7.简要概括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这句话中的“创造了”和“创造着”能不能互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说说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这句话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文章的主题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母亲的刺绣时光
宫 佳
①母亲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一针一线,在她灵巧的手里,会变化出生动形象的图样。母亲不懂什么叫刺绣艺术,她只知道忙完了家务,捏起银针在变化无穷的图样里诠释着勤劳。
②刺绣又称女红①,是闺阁中的女孩子需要掌握的一项技能。唐代罗隐有诗曰:“一片丝罗轻似水,洞房西室女工劳。”讲述的是古代女子用纤纤玉指做手工刺绣的场景。可惜到了我这一代,我并没有继承母亲的刺绣手艺。小时候,只记得母亲的银针一穿一拉地在毛衣上、鞋面上忙活,不久,美丽的图案就成型了。那些刺绣出来的小动物、小花朵,点缀着我们的枯燥的生活。
③我稍微大一点,母亲就说,女孩子要学习女红,一个不会针线的女孩子是要被人笑话的。可愚笨的我并没有遗传母亲的心灵手巧。我捏起银针笨拙地如同握着一个大棒槌,不是让银针刺破了手,就是针脚歪歪扭扭。我自我解嘲,宁可写几篇字,也不握这银针,我就不是握银针的料。
④母亲也不勉强我,银针在穿梭,流年在变幻。
⑤结了婚,每次回母亲家,总看到母亲在捏着银针刺绣,母亲老了,戴着老花镜执着地绣出一花一叶。我常常对母亲发牢骚,闲着没事出去遛遛弯,天天和这些针线较什么劲?享享清福多好?母亲说,你不懂。我就有点恼火,现在,谁还穿自己做的衣服?商场什么样的衣服没有?母亲头都没抬,继续她的刺绣时光。
⑥后来,我去外地谋生,母亲默默地递给我一摞做工精美的鞋垫,母亲说,丫头,遇到闹心的事就做做女红,忙活着,烦心事就没影了。
⑦我接过那一摞鞋垫,一双双看下去,有一双鞋垫赫然绣着四个字“一路平安”,还有一双鞋垫绣着“万事如意”,忽然感觉鼻尖酸酸的,母亲把她对我的祝福绣在一针一线中,伴我走过万水千山。我忽然理解了母亲,那些做工精美的绣品,是母亲用心在歌唱,这是母亲的一个爱好,母亲从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是,她把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理解,通过千变万化的刺绣表达出来,一针一线里,母亲绣出的是一寸一寸深沉的光阴。
⑧远离家乡的日子,磕磕碰碰,母亲的绣品却在我心中生了根。终于,我拿起了笔,拾掇起荒废了很多年的文字。白天,看人,体味世事变迁;晚上,看书,浸润油墨书香。有了爱好,生活在平淡如水中浸润了精致,活色生香起来,即便是面对惊涛骇浪,也如母亲一样在勤劳里沉淀成沉稳。虽然,我到如今也不会像母亲一样静坐一隅,在花花绿绿的针线里绣出种种鲜活,可我却以笔代银针,以墨代丝线,一笔一画里写出或柔美或磅礴的画卷。我又何尝不是在刺绣自己的时光呢?
⑨刺绣时光,是两代人的精神相融,勤劳里,我们的内心柔软,眼界辽阔。风风雨雨中,有爱好相伴,生活就有了小欢喜,这足以磨炼我的意志,即便是身处困境中,也能心如磐石,攫取到欢乐的浪花。
(选自《中山日报》,有删改)
【注释】①女红(gōng):旧时指女子所做的纺织、缝纫、刺绣等工作和这些工作的成品。也作女工。
11.围绕刺绣,“我”和母亲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请结合文章第②~⑦段的内容概括。
人生
阶段
小时候
稍微
大一点
结了婚
后来去
谋生
主要
事件
“我”常见母亲忙活刺绣,绣品装点我们的生活
(1)
(2)
(3)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结合语境,品析第⑤段画线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联系全文,分析标题中“刺绣时光”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中,作者以饱蘸着情感的文字,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深的敬爱、感激及怀念之情。请你试着写一个小片段,来表达自己对亲人或师友的感激之情。(1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人文艺术类节目《信中国》开播以来刷爆朋友圈。阅读与其相关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信中国》节目以“信”为载体,节目组从建党以来收录的2000多封共产党员书信中精心挑选出来50组,这些书信中的文字无不展现着鲜活的共产党员形象。
【材料二】唯家中有两位母亲,生我养我的均在,均已八十,尚康健。但因年荒,今岁乏食,恐不能度过此年,又不能告贷。我十数年实无一钱,即使将来亦如是。我以好友关系向你募贰佰元中币,速寄家中朱理书收。此款我亦不能还你,请作捐助吧。望你做到复我。此候近安。
——朱德写给好友戴与龄的信
【材料一】说“这些书信中的文字无不展现着鲜活的共产党员形象”,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作为共产党员的朱德具有怎样的优秀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B 3.D 4.C 5.D 6.(示例)冬日的阳光,温暖着赤子的心灵 尽职的卫士,保护着幼小的生命
7.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 8.不能。前者表示已经过去,后者表示现在和未来,这之间存在一个时间先后的顺序,不能互换。 9.这句话饱含着失去母亲的哀痛之情,与文章开头呼应,使全文笼罩在沉痛悼念的气氛之中。 10.议论。抒发了作者对母亲的沉痛悼念之情,表达了其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作用:由爱母亲推广到爱劳动人民,由赞美母亲到赞颂劳动人民,使文章主题得到进一步升华。
11.(1)母亲让“我”学刺绣,“我”很笨拙,母亲并不勉强
(2)年迈的母亲依然天天在刺绣,令“我”不解 (3)母亲送“我”刺绣鞋垫,“我”理解了母亲 12.“捏着”写出母亲刺绣时拿针的动作,“执着”写出母亲刺绣时的耐心、坚持。这两个词表现了母亲的沉稳专注,心灵手巧,也表达出“我”对母亲的疼惜之情。 13.“刺绣时光”指母亲把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理解融入千变万化的刺绣中;“刺绣时光”也指“我”以笔墨为针线,绣出活色生香的生活。 “刺绣时光”是两代人精神的相融。勤劳日子里,“我”与母亲拥有了柔软的内心,辽阔的眼界;人生风雨中,生活有了小欢喜,让“我”即便身处困境,也能找到快乐。
14.(示例)我应该感谢父亲,他教给我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父亲一生境遇坎坷,经历了很多常人所未经历过的苦难,然而他始终没有颓丧绝望过。无论生活给他以怎样的打击,他总能为自己找到出口,并努力地活出另一番精彩来。在他的濡染下,我亦变得格外积极乐观,从不肯轻易服输,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也要拼尽全力去试一试。
15.孝顺、廉洁、坦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