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6张PPT)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小学语文
三年级(上)
RJ
4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山
行
【唐】杜牧
资料推送
作者简介
杜牧
(803—852),字牧之。
晚唐杰出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主要作品:《阿房宫赋》《泊秦淮》《过华清宫》等。
生字导学
jìnɡ
径
朗读课文,扫清障碍。
1.会认字
xié
斜
2.会写字
笔画
结构
12画
上下
寒冷
寒风
贫寒
天寒地冻
组词
hán
笔画
结构
11画
左右
路径
曲径
半径
独辟蹊径
组词
jìnɡ
笔画
结构
11画
左右
倾斜
斜坡
歪斜
目不斜视
组词
xié
笔画
结构
17画
上下
霜冻
霜花
霜降
冷若冰霜
组词
shuānɡ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生】产生、生出。
【坐】因为。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精读课文
倾斜
石径
弯曲、绵长
白云生处有人家。
产生,生出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因为
霜叶红于二月花。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结构导图
秋景迷人
流连忘返
山行
远景:寒山、石径、
白云霄、人家
近景:枫林、霜叶
赠刘景文
【宋】苏轼
作者简介
苏轼
(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人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主要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等。
资料推送
生字导学
zènɡ
赠
朗读课文,扫清障碍。
1.会认字
liú
刘
cán
残
yóu
犹
ào
傲
jūn
君
chénɡ
橙
jú
橘
2.会写字
笔画
结构
zènɡ
16画
左右
赠送
赠言
赠予
馈赠
组词
笔画
结构
liú
6画
左右
刘海
姓刘
组词
笔画
结构
ɡài
11画
上下
瓶盖
盖章
锅盖
铺天盖地
组词
笔画
结构
jú
11画
上下
菊花
赏菊
墨菊
春兰秋菊
组词
笔画
结构
cán
9画
左右
残余
残冬
残缺
苟延残喘
组词
笔画
结构
jūn
7画
半包围
君主
君王
君臣
正人君子
组词
笔画
结构
chénɡ
16画
左右
橙子
橙色
甜橙
橙黄橘绿
组词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生】产生、生出。
【坐】因为。
荷尽已无擎雨盖
精读课文
落尽,没有
菊残犹有傲霜枝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一年/好景/君需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赠刘景文
勉励
结构导图
写景—荷尽菊残
议景—橙黄橘绿
第二课时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作者简介
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南宋诗人。诗以七言绝句最佳。主要作品:《游园不值》《嘉兴界》《四朝闻见录》等。
资料推送
生字导学
tiǎo
挑
朗读课文,扫清障碍。
1.会认字
2.会写字
笔画
结构
sònɡ
9画
半包围
送信
送报
运送
秋风送爽
组词
笔画
结构
tiǎo
9画
左右
挑战
挑动
挑明
挑灯夜读
组词
3.多音字
tiǎo
挑
挑战
挑拨
运用:他自信满满地挑(tiāo)选了一个具有挑(tiǎo)战性的比赛项目。
tiāo
挑选
挑食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桐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箫萧】这里形容风吹梧桐叶发出的声音。
【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弄。
【促织】蟋蟀,也叫蛐蛐。
【篱落】篱笆。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精读课文
风声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逗引
蟋蟀
《夜书所见》诗人在瑟瑟秋风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夜书所见》诗人通过对秋风落叶、小孩捉蟋蟀、篱笆下的灯火等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在秋夜思念家乡的感情。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三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些地方发现的?
这三首诗写的都是秋季的景色。
山居秋暝
【唐】
王维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课后扩展
孤独郁闷-秋风吹动秋思
夜书所见
结构导图
远处
近处
梧叶送寒声
秋风动客情
亲切之感-灯火唤起乡情
儿童挑促织
篱落一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