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
–全国领先的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2020中考真题分类汇编
生命活动的调节、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一、单选题
1.(2020
衢州)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下列有关认识或做法合理的是(
?)
A.为了保持良好的体形,长期不吃早餐
B.女孩出现月经、男孩出现遗精,属于不正常的生理现象
C.性意识的萌动、对异性产生好感,属于不正常的心理现象
D.对烟酒、不健康的书刊和网络游戏的诱惑保持警惕,更要远离毒品
2.(2020
衢州)小科无意中被碎玻璃扎破食指,立即缩手,却没有感觉到痛。如图所示,甲、乙、丙、丁表示神经系统部分结构,箭头表示信息传导的方向。小科受损伤的结构可能是(
?)
A.甲????
?B.乙??????C.丙???????D.丁
第2题图
第4题图
3.(2020
湖州)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寒冷时,皮肤血管舒张,散热减少????
B.运动时,心率加快,氧气供应增加
C.进食后,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含量下降?
D.青春期,性激素分泌增加,第二性征出现
4.(2020
宁波)如图为气温上升时,人体的体温调节示意图。
以下关于人体各效应与其产生的主要结果,判断错误的是(
?)
A.效应①可使散热增加???????????B.效应②可使产热减少
C.效应③可使产热减少???????????D.效应④可使产热减少
5.(2020
温州)图甲表示人缩手反射的过程,图乙是反射弧各组成部分的关系示意图。图甲中“e”对应图乙中的(
?)
A.①???????B.②???????C.④???????D.⑤
6.(2020
嘉兴)小到细胞大到生态系统,从物理运动到化学变化,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如你在剧烈运动后就会汗流浃背,
此时大量流汗主要为了维持人体的(
?)
A.体温平衡?????B.血糖平衡??????C.氧气平衡?????D.水分平衡
7.(2020
杭州)健康人的正常体温调节过程如下:环境温度高于体温→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效应器→调节活动X。下列关于活动X的说明,合理的是(
?)
A.皮肤血管收缩???B.汗液分泌增加???C.浑身肌肉颤抖??D.适当增添衣裤
8.(2020
杭州)分类是根据研究对象的共性和差异,按一定的标准将研究对象区分为若干个不同种类的科学方法。下列分类的标准与其结果对应的是(
?)
A.依据物体运动路线的曲直,将其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B.依据物质是否由同种元素组成将其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
C.依据地球上的水体是否含盐,将其分为海洋水和陆地水
D.依据受精过程是否在体内进行,将动物的生殖分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二、填空题
9.(2020
台州)台州某地的沿海滩涂上种植了上千亩秋茄林。秋茄的果实(如图甲)还长在树上时.里面的种子就已经开始萌发。当果实成熟落地时,种子能快速生根扎地,防止被潮水带走。
(1)秋茄的这种繁殖方式为________生殖。
(2)图乙为秋茄的花,其花蕊的结构示意如图丙,其中________发育成果实。
(3)秋茄种子这种特殊的发育方式是对滩涂环境的________。
第9题图
第10题图
10.(2020
宁波)2020年初,世界多地遭受蝗灾。
(1)蝗虫掠食性强、繁殖速度快。蝗虫的这些性状都是山________决定的。
(2)蝗虫生长发育有如图所示的三个阶段,这种发育类型称为________(填“完全变态”或“不完全变态”)发育。
(3)我国有非常成功的防治蝗灾经验。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是常用的防治方法。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相对于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的优点是________。(写出一点)
11.(2020
舟山)如图是上世纪30年代在普陀山上发现的普陀鹅耳枥,它是当时世界上仅有的一株野生普陀鹅耳枥。普陀鹅耳枥是雌雄同株,因它的雌花和雄花不同时成熟,授粉几率很低,即便成功结果,种子也很难萌发。
(1)从2000年开始,有关部门对该树种的繁育进行了持续研究,采用扦插、嫁接等______生殖方式,使子代规模不断扩大。从生态学角度分析,目前普陀山上所有的普陀鹅耳枥属于一个_______。
(2)2011年,科学家将普陀鹅耳枥的种子放进了“天宫一号”,对其进行太空育种试验,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诱变作用,使种子细胞中的基因发生_______,再返回地面培育。
第11题图
第12题图
第13题图
12.(2020
温州)西瓜味甘汁多,清爽解渴,是盛夏佳果。
(1)西瓜籽属于植物的生殖器官,由花中的________发育而来。
(2)如图是植物细胞模式图,可口的西瓜汁主要来自________结构。(填相应字母)
13.(2020
杭州)历史上蘑菇等真菌曾被归于植物界,后来由于其在营养方式和细胞结构等方面的独特性,被单独归为真菌界。最近,科学家发现真菌的遗传物质与动物遗传物质的相似性超过了植物。
(1)如图所示酵母菌的生殖方式为________;从同化作用的角度看,酵母菌的营养方式是________.
(2)真菌与绿色植物在营养方式上的差异,主要原因是真菌细胞缺乏________(填写细胞结构)。
(3)根据上述材料可初步推测,真菌与________(选填“植物”或“动物”)的亲缘关系更近。
三、实验探究题
14.(2020
宁波)小科发现,校园内的绣球与公园里同一品种绣球的花色不同。针对这一发现,小科思考:同品种绣球的花色是否与土壤条件有关?小科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猜想】绣球花色可能与土壤溶液的酸碱性有关。
【实验过程】
选择30株品种相同,栽种于相同条件下,生长状况相近,均处于花蕾期的绣球,随机均分为三组。在花开之前,用等量的不同酸碱性的溶液浇灌,每周一次,直至花开(其他种植条件相同)。花开后观察并记录花色,如下表:
编号
溶液
每株每次浇灌量/mL
绣球花色
1
0.1%的醋酸溶液
200
全部蓝色
2
0.1%的碳酸钠溶液
200
全部红色
3
清水
200
全部紫色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浇灌的溶液浓度过高会使根毛细胞________(填“吸水”或“失水”),而造成绣球植
株损伤甚至死亡。
(2)实验中,除控制土壤溶液酸碱性不同,其他种植条件要保持相同,例如:________。(写出两个)
(3)确定绣球花色与土壤溶液的酸碱性有关后,小科思考:实验中的花色变异是否可以遗传?为
了继续探究这一问题,他用扦插的方法获得实验样本,这种繁殖方式属于________(填“有性”或“无性”)生殖。
四、解答题
15.(2020
湖州)6500万年前恐龙突然灭绝后,哺乳动物开始兴起,其中一支就是有袋类动物。它们在以前的大洋洲、非洲、南极洲等地繁衍生长,如图甲。后来大陆逐渐分离开,直到现在的位置,如图乙。
现在,有袋类动物是大洋洲特有的哺乳动物。它的胎儿在发育不完全时就“早产”,之后幼体在母体的育儿袋中继续发育:
(1)人类等哺乳动物的子宫内具有连接母体和胚胎的________,而有袋类动物没有这一完整的结构,所以“早产”。
(2)现今大洋洲的形成,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是板块________的结果。
(3)在非洲、南极洲等地曾经出现有袋类动物的最可靠证据是________。
(4)为什么古老的有袋类动物能在大洋洲生活至今?请谈谈你的看法。
16.(2020
绍兴)竹生长快,适应性强,又有广泛的用途,更是一种重要的森林资源。
(1)下图表示竹的不同结构,其中属于器官的是________?。
(2)竹可以采用移鞭繁殖,选2~4年生的健壮竹鞭,埋于土下10~15厘米,一段时间后可长出新竹,该生殖方式属于________(选填“无性生殖“或”有性生殖“)。
(3)研究氮肥施加量对竹材产量的影响,科学家选取三块土壤、朝向和种类等条件相同的竹林,分别施加不同量的同种氮肥,测出竹材产量。实验连续进行三年,结果如图所示:
根据实验结果,在实验生产中,施加氮肥最合理的量为________kg/m3
,
理由是________。
17.(2020
衢州)2020年2月,一场历史罕见的由沙漠蝗虫引起的灾害,席卷东非和亚欧大陆。
(1)某地区的所有沙漠蝗虫属于一个________(选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
(2)如图,蝗虫具有以绿色和褐色为主的保护色,咀嚼式口器,活动、繁殖能力强等特征。这些适应环境的特征是长期________的结果。
(3)资料显示:①蝗虫必须在植被覆盖率低于50%的土地上产卵繁衍;②鸟类、螳螂、蛙等生物是蝗虫的天敌。根据以上两项资料分别提出一条防治蝗灾的措施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全国领先的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2020中考真题分类汇编
生命活动的调节、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一、单选题
1.(2020
衢州)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下列有关认识或做法合理的是(
?)
A.为了保持良好的体形,长期不吃早餐
B.女孩出现月经、男孩出现遗精,属于不正常的生理现象
C.性意识的萌动、对异性产生好感,属于不正常的心理现象
D.对烟酒、不健康的书刊和网络游戏的诱惑保持警惕,更要远离毒品
【答案】
D
【考点】人的发育、衰老和死亡
【解析】A、青春期要保证全面、丰富的营养,不能为了保持良好的体形,长期不吃早餐,A错误;
B、女孩出现月经、男孩出现遗精,是正常的生理现象,B错误;
C、性意识的萌动、对异性产生好感,是正常的心理现象,C错误;
D、对烟酒、不健康的书刊和网络游戏的诱惑保持警惕,更要远离毒品,做法合理,D正确。
2.(2020
衢州)小科无意中被碎玻璃扎破食指,立即缩手,却没有感觉到痛。如图所示,甲、乙、丙、丁表示神经系统部分结构,箭头表示信息传导的方向。小科受损伤的结构可能是(
?)
A.甲????
?B.乙??????C.丙???????D.丁
【答案】
A
【考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根据题中信息“
小科无意中被碎玻璃扎破食指,立即缩手,却没有感觉到痛
”,说明非条件反射能完成,以脊髓为神经中枢的反射弧结构是正常的,所以乙、丙、丁结构正常。感是大脑形成的,应该是图示中脊髓中的上行传导索甲出现了损伤,刺激无法传到大脑估不能形成感觉,A选项正确。
第2题图
第4题图
3.(2020
湖州)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寒冷时,皮肤血管舒张,散热减少????
B.运动时,心率加快,氧气供应增加
C.进食后,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含量下降?
D.青春期,性激素分泌增加,第二性征出现
【答案】
A
【考点】器官和系统,胰岛素与血糖含量,体温的控制,人的发育、衰老和死亡
【解析】A、寒冷时,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散热减少,叙述错误,A正确;
B、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运动时,心率加快,氧气供应增加
,叙述正确,B错误;
C、正常人能维持血糖浓度的稳定,进食后,
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含量下降,叙述正确,C错误;
D、青春期,性激素
能刺激第二性征的出现,叙述正确,D错误。
4.(2020
宁波)如图为气温上升时,人体的体温调节示意图。
以下关于人体各效应与其产生的主要结果,判断错误的是(
?)
A.效应①可使散热增加???????????B.效应②可使产热减少
C.效应③可使产热减少???????????D.效应④可使产热减少
【答案】
B
【考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A、效应①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可使散热增加,判断正确,A错误;
B、效应②汗液分泌增加,汗液蒸发能带走热量,有利于散热,但不可使产热减少,判断错误,B正确;
C、效应③骨骼肌收缩减少后,可使产热减少,判断正确,C错误;
D、效应④甲状腺和肾上腺素都能促进人体产热,激素减少后可使产热减少,判断正确,D错误。
5.(2020
温州)图甲表示人缩手反射的过程,图乙是反射弧各组成部分的关系示意图。图甲中“e”对应图乙中的(
?)
A.①???????B.②???????C.④???????D.⑤
【答案】A
【考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由图可知,甲中完成反射的过程是:手部热感受器e→传入神经b→脊髓处的神经中枢
c→传出神经d→手部肌肉a,完成缩手反射。所以e应该是指感受器。由图乙反射弧中箭头的方向可知,
①是反射弧的起点应该表示的是感受器,所以e与
①对应,A选项正确。
6.(2020
嘉兴)小到细胞大到生态系统,从物理运动到化学变化,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如你在剧烈运动后就会汗流浃背,
此时大量流汗主要为了维持人体的(
?)
A.体温平衡?????B.血糖平衡??????C.氧气平衡?????D.水分平衡
【答案】A
【考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根据体温调节的知识可知,流汗可带走热量,主要是维持人体的体积平衡,A选项正确。B、C、D错误。
7.(2020
杭州)健康人的正常体温调节过程如下:环境温度高于体温→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效应器→调节活动X。下列关于活动X的说明,合理的是(
?)
A.皮肤血管收缩???B.汗液分泌增加???C.浑身肌肉颤抖??D.适当增添衣裤
【答案】
B
【考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由题意可知,当环境温度高于体温感受器时,血液温度升至高于37℃,刺激下丘脑中的热受体,通过增加汗液的分泌及使皮肤的血管舒张以增加散热,血温降低回到正常的血温。所以B汗液分泌增加正确,B选项正确,A、C、D错误。
8.(2020
杭州)分类是根据研究对象的共性和差异,按一定的标准将研究对象区分为若干个不同种类的科学方法。下列分类的标准与其结果对应的是(
?)
A.依据物体运动路线的曲直,将其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B.依据物质是否由同种元素组成将其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
C.依据地球上的水体是否含盐,将其分为海洋水和陆地水
D.依据受精过程是否在体内进行,将动物的生殖分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答案】
A
【考点】水体的分类和比例,物质分类的方法,动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机械运动的分类
【解析】A、依据物体运动路线的曲直,将其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标准与结果对应,A正确;
B、依据物质是否由同种元素组成将其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错误,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分类依据是组成物质的种类。同种元素可以组成纯净物也可以组成混合物,B错误;
C、依据地球上的水体是否含盐,将其分为海洋水和陆地水
,错误,可分为咸水和淡水,C错误;
D、依据受精过程是否在体内进行,将动物的生殖分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错误,可分为体外受精和体内受精两类,D错误。
二、填空题
9.(2020
台州)台州某地的沿海滩涂上种植了上千亩秋茄林。秋茄的果实(如图甲)还长在树上时.里面的种子就已经开始萌发。当果实成熟落地时,种子能快速生根扎地,防止被潮水带走。
(1)秋茄的这种繁殖方式为________生殖。
(2)图乙为秋茄的花,其花蕊的结构示意如图丙,其中________发育成果实。
(3)秋茄种子这种特殊的发育方式是对滩涂环境的________。
【答案】(1)有性
(2)子房
(3)适应
【考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花的结构,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1)种子是植物的花经过受精作用后发育形成的,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有性生殖;
(2)果实是由花的子房部分发育形成的;
(3)茄的果实还长在树上时,里面的种子就已经开始萌发。当果实成熟落地时,种子能快速生根扎地,防止被潮水带走,这是秋茄对滩涂环境的适应。
第9题图
第10题图
10.(2020
宁波)2020年初,世界多地遭受蝗灾。
(1)蝗虫掠食性强、繁殖速度快。蝗虫的这些性状都是山________决定的。
(2)蝗虫生长发育有如图所示的三个阶段,这种发育类型称为________(填“完全变态”或“不完全变态”)发育。
(3)我国有非常成功的防治蝗灾经验。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是常用的防治方法。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相对于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的优点是________。(写出一点)
【答案】(1)基因
(2)不完全变态
(3)减少环境污染(减少农药使用)
【考点】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动物的生长时期,遗传和变异现象
【解析】(1)
蝗虫掠食性强、繁殖速度快。蝗虫的这些性状都是由基因决定的;
(2)根据图中蝗虫生长发育的三个阶段可知,
这种发育类型称为
不完全变态发育;
(3)由分析可知,生物防治是利用一种生物对付另外一种生物的方法,优点是
减少环境污染(减少农药使用)
。
11.(2020
舟山)如图是上世纪30年代在普陀山上发现的普陀鹅耳枥,它是当时世界上仅有的一株野生普陀鹅耳枥。普陀鹅耳枥是雌雄同株,因它的雌花和雄花不同时成熟,授粉几率很低,即便成功结果,种子也很难萌发。
(1)从2000年开始,有关部门对该树种的繁育进行了持续研究,采用扦插、嫁接等______生殖方式,使子代规模不断扩大。从生态学角度分析,目前普陀山上所有的普陀鹅耳枥属于一个_______。
(2)2011年,科学家将普陀鹅耳枥的种子放进了“天宫一号”,对其进行太空育种试验,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诱变作用,使种子细胞中的基因发生_______,再返回地面培育。
【答案】
(1)无性;种群
(2)突变
【考点】种群的概念,植物的无性生殖,育种与优生
【解析】(1)
从2000年开始,有关部门对该树种的繁育进行了持续研究,采用扦插、嫁接等无性(或营养)生殖方式。“普陀山上所有的普陀鹅耳枥
”符合种群的概念,所以属于一个种群;
(2)由太空育种的概念可知,太空育种试验,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诱变作用,使种子细胞中的基因发生
突变,再返回地面培育。
第11题图
第12题图
第13题图
12.(2020
温州)西瓜味甘汁多,清爽解渴,是盛夏佳果。
(1)西瓜籽属于植物的生殖器官,由花中的________发育而来。
(2)如图是植物细胞模式图,可口的西瓜汁主要来自________结构。(填相应字母)
【答案】(1)胚珠
(2)B
【考点】细胞的结构,花的结构
【解析】(1)西瓜籽是种子主要是由花中的胚珠发育而来;
(2)可口的西瓜汁主要来自液泡B结构。
13.(2020
杭州)历史上蘑菇等真菌曾被归于植物界,后来由于其在营养方式和细胞结构等方面的独特性,被单独归为真菌界。最近,科学家发现真菌的遗传物质与动物遗传物质的相似性超过了植物。
(1)如图所示酵母菌的生殖方式为________;从同化作用的角度看,酵母菌的营养方式是________.
(2)真菌与绿色植物在营养方式上的差异,主要原因是真菌细胞缺乏________(填写细胞结构)。
(3)根据上述材料可初步推测,真菌与________(选填“植物”或“动物”)的亲缘关系更近。
【答案】(1)出芽繁殖;异养
(2)叶绿体
(3)动物
【考点】代谢的多样性,真菌
【解析】(1)图中的酵母菌从母体中长出一个芽体,成熟后脱落形成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为出芽生殖;从同化作用的角度看,酵母菌主要依靠现成有机物生活所以是异养。
(2)真菌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绿色植物的细胞中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可填叶绿体。
(3)由题中信息“最近,科学家发现真菌的遗传物质与动物遗传物质的相似性超过了植物”可知,基因相似度大的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近,所以真菌与动物的亲缘关系更近。
三、实验探究题
14.(2020
宁波)小科发现,校园内的绣球与公园里同一品种绣球的花色不同。针对这一发现,小科思考:同品种绣球的花色是否与土壤条件有关?小科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猜想】绣球花色可能与土壤溶液的酸碱性有关。
【实验过程】
选择30株品种相同,栽种于相同条件下,生长状况相近,均处于花蕾期的绣球,随机均分为三组。在花开之前,用等量的不同酸碱性的溶液浇灌,每周一次,直至花开(其他种植条件相同)。花开后观察并记录花色,如下表:
编号
溶液
每株每次浇灌量/mL
绣球花色
1
0.1%的醋酸溶液
200
全部蓝色
2
0.1%的碳酸钠溶液
200
全部红色
3
清水
200
全部紫色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浇灌的溶液浓度过高会使根毛细胞________(填“吸水”或“失水”),而造成绣球植
株损伤甚至死亡。
(2)实验中,除控制土壤溶液酸碱性不同,其他种植条件要保持相同,例如:________。(写出两个)
(3)确定绣球花色与土壤溶液的酸碱性有关后,小科思考:实验中的花色变异是否可以遗传?为
了继续探究这一问题,他用扦插的方法获得实验样本,这种繁殖方式属于________(填“有性”或“无性”)生殖。
【答案】(1)失水
(2)光照、温度(合理即可)
(3)无性
【考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1)实验中浇灌的溶液浓度过高时,会使根毛细胞会失水,
而造成绣球植株损伤甚至死亡;
(2)实验中,除控制土壤溶液酸碱性不同,其他种植条件要保持相同,例如:光照、温度;
(3)扦插是利于植物的茎长成新的植株,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
四、解答题
15.(2020
湖州)6500万年前恐龙突然灭绝后,哺乳动物开始兴起,其中一支就是有袋类动物。它们在以前的大洋洲、非洲、南极洲等地繁衍生长,如图甲。后来大陆逐渐分离开,直到现在的位置,如图乙。
现在,有袋类动物是大洋洲特有的哺乳动物。它的胎儿在发育不完全时就“早产”,之后幼体在母体的育儿袋中继续发育:
(1)人类等哺乳动物的子宫内具有连接母体和胚胎的________,而有袋类动物没有这一完整的结构,所以“早产”。
(2)现今大洋洲的形成,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是板块________的结果。
(3)在非洲、南极洲等地曾经出现有袋类动物的最可靠证据是________。
(4)为什么古老的有袋类动物能在大洋洲生活至今?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胎盘
(2)张裂
(3)化石
(4)大洋洲的自然环境适合有袋类动物繁衍生长;有袋类动物在生存斗争中占优势;缺少更高等的哺乳动物(或“缺少天敌”);大洋洲的环境变化不大;有袋类动物进化缓慢等(合理即可)
【考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化石,生物进化的理论
【解析】(1)人类等哺乳动物的子宫内具有连接母体和胚胎的
胎盘,
而有袋类动物没有这一完整的结构,所以“早产”;
(2)现今大洋洲的形成,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是板块
张裂的结果;
(3)在非洲、南极洲等地曾经出现有袋类动物的最可靠证据是
化石;
(4)从达尔文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角度,可进行如下的回答:大洋洲的自然环境适合有袋类动物繁衍生长;有袋类动物在生存斗争中占优势;缺少更高等的哺乳动物(或“缺少天敌”);大洋洲的环境变化不大;有袋类动物进化缓慢等。
16.(2020
绍兴)竹生长快,适应性强,又有广泛的用途,更是一种重要的森林资源。
(1)下图表示竹的不同结构,其中属于器官的是________?。
(2)竹可以采用移鞭繁殖,选2~4年生的健壮竹鞭,埋于土下10~15厘米,一段时间后可长出新竹,该生殖方式属于________(选填“无性生殖“或”有性生殖“)。
(3)研究氮肥施加量对竹材产量的影响,科学家选取三块土壤、朝向和种类等条件相同的竹林,分别施加不同量的同种氮肥,测出竹材产量。实验连续进行三年,结果如图所示:
根据实验结果,在实验生产中,施加氮肥最合理的量为________kg/m3
,
理由是________。
【答案】(1)丙
(2)无性生殖
(3)0.01;从竹材产量分析,施加氮肥比不施肥有明显增加;施加0.04kg/m2的氮肥,竹材产量比0.01Kg/m2增幅较小甚至下降,面且施肥过多容易引起土壤板结
【考点】盐与化肥,结构与层次,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1)甲是细胞;乙是组织;丙是器官;丁是个体;
(2)移鞭繁殖过程中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所以该生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
(3)由第一年的图可知,施肥后竹材产量有明显增加,而对比第2、3年的竹材含量可知,施肥0.01kg/m3,比施肥0.04kg/m3竹材反而更高,且施肥过多溶液破坏土壤结构;所以施肥0.01kg/m3更合理。
17.(2020
衢州)2020年2月,一场历史罕见的由沙漠蝗虫引起的灾害,席卷东非和亚欧大陆。
(1)某地区的所有沙漠蝗虫属于一个________(选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
(2)如图,蝗虫具有以绿色和褐色为主的保护色,咀嚼式口器,活动、繁殖能力强等特征。这些适应环境的特征是长期________的结果。
(3)资料显示:①蝗虫必须在植被覆盖率低于50%的土地上产卵繁衍;②鸟类、螳螂、蛙等生物是蝗虫的天敌。根据以上两项资料分别提出一条防治蝗灾的措施________。
【答案】(1)种群
(2)自然选择或进化
(3)①保护植被(植树种草,禁止乱砍滥伐、过度放牧等);②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鸟类、螳螂、蛙等);利用蝗虫的天敌进行防治。
【考点】种群的概念,生物进化的理论
【解析】(1)某地区的所有沙漠蝗虫?符合种群的定义,所以属于一个种群;
(2)如图,蝗虫具有以绿色和褐色为主的保护色,咀嚼式口器,活动、繁殖能力强等特征。这些适应环境的特征是长期
自然选择或进化的结果;
(3)根据提示的资料”
①蝗虫必须在植被覆盖率低于50%的土地上产卵繁衍;②鸟类、螳螂、蛙等生物是蝗虫的天敌
“可知,防治蝗灾的措施有:
①保护植被(植树种草,禁止乱砍滥伐、过度放牧等);②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鸟类、螳螂、蛙等);利用蝗虫的天敌进行防治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