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
●教学目标
1.能用简单的话表达自己的看法,能认真倾听别人发表意见。
2.说话时仪态大方,音量适中。
3.使学生明白应该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1.播放视频《城市不文明现象》。
2.生交流:你们在视频中看到了哪些不文明现象?
3.师小结:是的,同学们,我们的身边每天都在发生各种各样的“小事”,每件小事都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一说“身边的小事”。
(板书:身边的小事)学生齐读。
二、互动交流
1.出示书本前两幅插图。问:同学们,你们看这两幅图分别描绘的是我们身边的哪些“小事”?这些小事做得对吗?为什么?
2.出示书本后两幅插图。问:同学们,这两幅图又描绘的是什么?这些小事做得对吗?为什么?
3.同学们讨论得真热烈!那你的身边还有哪些类似这样的“小事”?和同桌交流交流。
三、小组交流
1.同学们前后位组合,和小组同学交流你发现的不文明的行为,或是令人感到温暖的行为,再谈谈你对这些行为的看法。
出示小组合作要求:
小组成员轮流讲一讲身边的“小事”,用简要的话表达自己的看法。
讲话要清楚,声音要洪亮,条理要清晰,想好内容再讲。
学会倾听,不要打断同伴讲话,有要补充的必须等同伴讲完再说。
2.小组内自由交流,选出优秀选手。
四、全班交流
1.每组推荐一个代表,汇总小组同学谈到的“小事”,和其他小组交流。每组代表竞争最佳总结奖。最佳总结奖的获奖标准:
声音洪亮,仪态大方
吐字清楚,讲普通话。
条理清晰,能尽可能反映小组每个人的想法。
做文明听众。
不懂可以提问,但必须等同学说完。
提问时要把话讲清楚,而且要有礼貌。
若自己想补充,必须等同学说完。
2.请评委准备好。邀请老师或者其他同学做最佳总结奖的评委。
3.宣布竞赛开始。各小组代表依次上台发言。
4.颁奖。请评委宣布最佳总结奖的获得者。奖励小红旗或者其他奖励。
五、课堂小结
1.通过今天的交流,你有什么收获想和大家分享吗?我们平时应该如何做呢?
2.诵读儿歌,小结活动。
咱们从小讲礼貌
春风吹,阳光照,红领巾,胸前飘,小朋友呀欢欢喜喜进学校。
见了老师敬个礼,见了同学问声好,老师您好!同学你早!
团结友爱心一条,团结友爱心一条。
好儿童,志气高,讲文明,讲礼貌,小朋友呀咱们一定要记牢。
不骂人来不打架,果皮纸屑不乱抛,纪律要遵守,卫生要做到,
咱们从小讲文明,咱们从小讲礼貌。
同学们,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在我们身边不文明的行为或是令人感动的事无处不在,就请让我们人人贡献出一点自己的一点爱,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那么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六、拓展延伸
课余绘制身边文明礼仪手抄报。
习作:我有一个想法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从而发展学生在想象中激发自己的创新思维。
2.通过想象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并表达出自己的一个想法。
3.能够语言较通顺、内容较具体地进行习作。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先让你们见个人。(出示课件1:牛顿图片)
他是谁?(牛顿)看到这张照片你想到了什么?是的,牛顿从苹果落地的现象受到启发,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发现了万有引力。
2.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想法吗?(有!)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同学们完成习作《我的一个想法》。
二、明确要求
1.引导学生自读。
学生自读习作要求,指名一生说习作要求的重点是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随机指导。
(出示课件2)习作要求:(1)写自己的想法。(2)想法要贴合实际。(3)把内容写具体。(4)写完后与大家交流。
师:明确了本次习作要求,那就让我们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世界吧!
2.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内容。
(1)习作要求写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大家看看课文中的两个例子,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
(2)师引导:都是先说出自己发现的( ),再说出这种现象的( ),最后提出自己的( )
(3)生自由说。
(4)师小结板书: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三、开拓思路
1.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和问题引起了你的关注?
这些发现可能是关于自然现象的,如风霜雨雷电等;可能是关于事物的,如蚂蚁认路、向日葵向阳等;也可能是关于人的,如妈妈迷上锻炼了、奶奶最近不吃鸡蛋等。
2.学生自由发言。
3.能就这些现象和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吗?
教师要提两个要求:(1)说的同学声音洪亮,把事情说具体。(2)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给他提出意见或建议,使他的想法更完美。
4.同桌互相交流,指名汇报,师生评价,生生评价。
5.师:说了这么多,同学们一定感觉意犹未尽,那就让我们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吧。
(1)你打算给自己的作文定什么题目呢?
根据学生回答,老师随机板书:《我的一个想法》《污水工程快点结束》《爷爷你能别再抽烟了吗?》……
(2)俗话说:好题文一半,同学们定好了题目,我想作文内容一定也很丰富吧!这篇作文的内容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写你的梦想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个梦想;二是写你的梦想实现后会做些什么,怎么做。
四、指导写法
师引导列举例子:最近发现我们街道上在搞污水处理工程,到处都被挖得乱七八糟,一下雨街道上全是泥,让人无处下脚,一不小心就变成泥人;天一晴,街道上又全是灰尘,过一趟车,后面就烟尘滚滚,呛得人出不过气来,衣服头发很快就脏了,老百姓怨声载道。我希望这个工程快点结束,还我们一个干净整洁的街道。
五、自主习作
1.引导学生构思作文,指定一两名同学进行口头作文。
2.学生动笔写作,老师相机指导。
语文园地七
●教学目标
1.联系自己的学习习惯,说一说你是如何积累好词好句,如何摘抄的。
2.学会如何正确使用“得”。
3.学会句子接龙,了解简单的顶针。
4.知道写字时撇和捺要怎样写才规范,并能够正确书写。
5.积累古诗《采莲曲》,感受大自然的美。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联系自己的学习习惯,说一说你是如何积累好词好句,如何摘抄的呢。
2.通过词句段运用,学会如何正确使用“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同学们,大家喜不喜欢出去旅游啊?你都去过哪些地方旅游?能不能说给大家听一听。
2.学生汇报。
3.小结:旅游啊,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它能够让我们放松心情,增长见识,还能品尝到很多很多美食,这样的好事谁不喜欢?那么,出去旅游的时候,你是怎样记录这些美好瞬间的呢?(拍照、写日记。)
4.师:美景可以用相机留住,美食可以用嘴巴品尝,那么美文我们可以怎样记住呢?平时大家都爱看书,书中的好词好句总是让我们大家感觉到意犹未尽,怎样才能让这些美好的句子住进我们的心里,在以后学以致用呢?对,就是摘抄。你会摘抄吗?你是怎样摘抄的?可不可以将你的方法分享给大家?
5.学生展示自己的摘抄作品,并结合自己平时的摘抄习惯说说自己的方法。
6.教师根据学生摘抄方法进行小结:摘抄作为一种读书笔记的方法,可以收集到许多相关的资料,在摘抄的时候,我们可以简单的分分类,比如说将描写风景的分为一组,把描写心情的分为另一组,再或者是好词为一组,好句另外一组等等。除了大家刚刚说到的这些方法啊,书中还有几位小朋友也给我们介绍了一些好的摘抄方法,让我们也来学习一下吧。
7.课件出示书本内容,师生共同学习。
二、词句段运用
1.课件出示:
(1)小家伙摔得还挺重。
(2)王老师急得直跺脚。
(3)他跑得像兔子一样快。
教师提问:小家伙摔得怎么样?王老师急得怎样了?他跑步时是什么样子的?
2.学生回答。
3.师:通过刚才三个句子啊,你有没有发现什么?
4.生:我发现每个句子中如果要说什么东西在动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都用得是双人得。
5.师:你真不错,是啊,当我们要表示一种状态的时候,通常都是用的双人得。“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
6.让我们试着来填一填吧。
妈妈累得____________。
______得____________。
你还能试着说一说这样的句子么?
你还记得“的”和“地”吗?让我们再来做几个练习吧。
小鸟自由自在( )在天空中飞。 (的 地)
我家门前有一棵高大( )树。 (的 地)
同学们完成的真好,那么,为什么要这样做,谁来跟老师说一说呢?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小结:的+名词(表示名称的词),地+动词,动词后面要用“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词句段的运用,学会句子接龙,了解简单的顶针。
2.通过书写提示让学生发现写字时撇和捺要怎样写才规范,并能够正确书写。
3.积累古诗《采莲曲》,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过程
一、词句段运用?
1.复习“得”的用法,完成下面练习。
妹妹玩得________。
他的作业写得________。
2.课件出示:
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
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
读读上面两个句子,仔细观察并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3.生:我发现每个句子中都是前一句话的结尾变成了下一句话的开头。
4.师:真棒,好像是这样的,你能不能试着给第二个句子再补充一句?
5.生自由回答。
6.师:今天啊,我们又掌握了一种写句子的方法,这样写句子,使句子更加有意思啦,你能不能试着也说上一句这样的话呢?
7.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点评。
二、书写提示
1.观察书中的八个字,看看他们都有哪些笔画,他们相同的笔画有哪些?
2.指名说,指导学生仔细听。
3.教师指导学生看田字格旁边的气泡,告诉学生撇和捺要写得舒展,字形就优美一些,并讲解撇和捺应该如何书写。撇的写法:侧落笔,稍顿,然后向左下撇出,逐渐提笔出锋。捺的写法;下笔较轻(轻落笔),向右下由轻到重行笔,行至捺脚处重按笔,然后向右水平方向由重到轻提笔拖出,收笔要出尖。
4.教师示范,学生临摹、书写。注意提醒写字姿势。
5.展评,评出优秀作品。
三、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古诗《采莲曲》。
2.学生自由读。
3.教师有感情地示范朗读。
4.引导学生划出古诗的节奏停顿,再试着读一读。
5.教师讲讲诗意,学生谈谈对这首诗的理解,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6.学生熟读并背诵古诗。
7.欣赏音乐《采莲曲》。
8.课外延伸:我们还学过哪些写莲花或者是荷花的古诗呢?《池上》《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