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初中科学2020年中考真题分类汇编
物质的性质
知识点梳理: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描述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①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②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的变化。
(2)区别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是否生成新分子)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主要包括状态、颜色、气味、密度、熔点、沸点、导电性、比热、溶解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主要包括:可燃性、助燃性、毒性、氧化性、还原性等等。
3.物质的密度
(1)知道物体有质量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概述物质密度的含义
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概述密度所反映的物质属性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固有属性,与质量的多少、体积的大小无关,但当温度、状态等发生改变时,物质的密度也将发生改变。同种物质的密度相等,可以根据密度来鉴别物质,并可用于计算物质的质量或体积。
应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①密度公式ρ=____m/v__(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②密度的单位有:__克/厘米3_或千克/米3,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
a利用公式ρ=m/V计算某种物质的密度或鉴别物质。
b利用公式m=ρV计算体积为V的某种物质的质量。
c利用公式V=m/ρ计算质量为m的某种物质的体积。
使用常用工具测定固体或液体的密度
①主要仪器:___托盘天平____、_____量筒____(或量杯)。
②固体密度的测定:用天平称出物体的质量m,用量筒(或量杯)测出物体的体积V(形状规则的物体可直接用刻度尺测量后计算出体积;不规则的物体通常用排水法),然后运用公式计算出物体的密度ρ。
③测量液体密度的方法:①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m1;②将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测出其体积为V;③用天平测量剩余液体和烧杯的质量为m2;④则液体的密度为:ρ液=__________
4.熔化和凝固
(1)识别熔化和凝固
①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__熔化____
②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__凝固____
绘制晶体熔化图线
晶体熔化图像(以硫代硫酸钠为代表)纵坐标表示温度,横坐标表示时间。
(3)描绘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特点、知道熔化和凝固过程伴随吸热与放热
a晶体熔化过程的特点:
①晶体熔化时,要从外界___吸收_____热量。
②晶体在一定的温度下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保持不变_____。
b晶体凝固过程的特点:
①晶体凝固时,会_向外界放出热量___。
②晶体在一定的温度下开始凝固,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5.汽化和液化
(1)知道蒸发、沸腾的概念
汽化分为两种方式:__蒸发_、__沸腾__;
①蒸发:在__任何温度_下都能进行的汽化现象。蒸发只在液体的表面进行,并且不剧烈。
②沸腾:在__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___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蒸发的致冷作用
a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①液体温度的高低;
②液体的表面积的大小;
③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快慢;
④对于不同的液体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b.由于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吸收热量,使周围温度降低,因此液体蒸发有__制冷效果____
描述液体沸腾过程中的特点
沸腾是在液体的内部和表面___同时___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在沸腾时虽然继续吸热,但__温度保持不变___
(4)知道液化的概念和方法
①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②方法:①___降低温度___;②__压缩体积___。
③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6.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
(1)区别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①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_饱和溶液_,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__不饱和溶液_。
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一般情况下可相互转化。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列举影响物质溶解性的一些因素
影响溶解性的因素有:①溶质、溶剂自身的性质;②_溶质、溶剂的种类_;③温度;④气体的溶解度还受__压强__的影响
说出物质的溶解度的含义(不要求溶解度的计算)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中,溶质在__100g_水中达到___饱和__状态时所溶
解的克数,就称作为该温度下某物质的__溶解度__
一、选择题
1.(2020
衢州)一杯热硝酸钾溶液放在桌面上,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底部有少量的晶体析出,如图所示。忽略水的蒸发,下列关于硝酸钾及其溶液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溶液质量不变?????????????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C.硝酸钾的溶解度变大??????????D.原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答案】
B
【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解析】A.降温后,有少量晶体析出,说明溶质的质量减小,即溶液的质量也减小,故A错误;
B.降温后,溶质的质量减小,但是溶剂的质量不变,根据可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B正确;
C.当温度降低后,硝酸钾有晶体析出,说明原来是不饱和溶液,现在是饱和溶液,那么它的溶解度变小了,故C错误;
D.原来的溶液并没有晶体析出,因此它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D错误。
第1题图
第2题图
2.(2020
金华
丽水)现有编号为①、②、③的三个烧杯中均分别盛有100克水,20℃时向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36克、56克、76克的同种物质,充分溶解,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①中所得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②③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若②中溶液升温到30℃,溶液的质量一定不变??
D.若③中溶液恒温蒸发,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答案】
B
【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
【解析】A.①中物质全部溶解,因此①可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故A错误;
B.②和③中都有未溶的物质出现,那么它们都是该物质在相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因为溶解度相同,所以它们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故B正确;
C.若②中溶液升温到30℃,那么该物质的溶解度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那么溶质的质量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所以溶液的质量可能发生变化,故C错误;
D.
若③中溶液恒温蒸发,
那么蒸发后的溶液依然是相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因此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故D错误。
3.(2020
嘉兴)某兴趣小组分别用加溶质和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实验过程中,硝酸钾溶解度的变化情况分别是(
?)
A.变大
?
不变???B.变大
?
变小????C.不变
?
变大???D.不变??
不变
【答案】D
【考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固体溶解度的大小只与溶液的温度高低有关,如果溶液温度不变,那么硝酸钾的溶解度保持不变,故D正确,而A、B、C错误。
4.(2020
嘉兴)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均与气压有关,
其中一个利用的原理与另外三个不同的是(
?)
A.吸饮料
B.拔火罐
C.高压锅煮饭
D.吸盘紧贴在墙面
【答案】
C
【考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吸饮料时,吸管中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饮料被压入口中;拔火罐时,其中的棉花燃烧消耗氧气,使罐内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强的作用下,罐被压在皮肤上;吸盘能够紧贴在墙面上,是因为大气压强的作用;高压锅煮饭,利用是液体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的原理,因此与其它三个原理不同的是C。
5.(2020
杭州)小金在配硝酸钾溶液时得到下表数据,据此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序号
温度/℃
水的质量/克
加入硝酸钾的质量/克
所得溶液的质量/克
①
10
100
40
120.9
②
60
100
40
140
A.10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0克
B.②所得溶液一定是6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C.若通过加热将①中剩余硝酸钾全部溶解,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加热前保持一致
D.若将②所得溶液降温至10℃,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
【答案】
D
【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
【解析】A.根据①可知,硝酸钾溶解的质量为:120.9g-100g=20.9g,因此1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20.9g,因此此时它的溶解度为20.9g,故A错误;
B.根据②中数据可知,此时硝酸钾全部溶解,没有任何信息能够说明此时溶液不能再继续溶解硝酸钾,因此无法确定溶液是否饱和,故B错误;
C.若通过加热将①中剩余硝酸钾全部溶解,那么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增大了,根据可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加热前变大了,故C错误;
D.若将②所得溶液降温至10℃,溶质的质量会由40g变为20.9g,根据可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故D正确。
6.(2020
衢州)将稀盐酸分别滴入NaOH溶液和NaCl溶液中,充分混合后均无明显现象。混合后相关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为(
?)
A.物质间均未发生化学反应????????B.变化中都有新物质产生
C.混合后溶液酸碱性都不变????????D.图甲可表示酸碱反应的实质
【答案】
D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AB、根据甲图可知,反应后有新物质H2O生成,因此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发生了反应;根据乙图可知,反应前后离子的种类相同,没有新物质生成,即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故A、B错误;
C、在甲中,反应前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反应后生成氯化钠和水,溶液呈中性,故C错误;
D、图甲中,氢氧化钠为碱,稀盐酸为酸,二者反应生成水和氯化钠,可以表示酸碱反应的本质,故D正确。
7.(2020
衢州)基本仪器的规范使用很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倾倒试剂????B.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C.加热液体?????D.?点燃酒精灯
【答案】
A
【考点】常见实验操作,天平的使用及读数
【解析】A.倾倒试剂时,试管口略微倾斜,试剂瓶口紧挨试管口,让试剂缓慢流入试管,且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故A正确;
B.氢氧化钠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因此称量时要放在玻璃瓶内,不能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故B错误;
C.加热液体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液体不能超过试管总容积的
,
试管夹要夹在距离试管口的处,故C错误;
D.在点燃酒精灯时,绝对不能用另一只燃烧的酒精灯点燃,否则很容易造成酒精流出发生燃烧事故,故D错误。
二、填空题
8.(2020
台州)台州甘蔗制糖有着悠久的历史。甘蔗制糖的部分环节为:清洗甘蔗→压榨甘蔗→分离渣汁
→蒸发浓缩→……
(1)甘蔗在压榨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属于________。
(2)渣汁的分离与图中的________(选填“A”、“B”或“C”)实验原理相同。
(3)糖汁在蒸发浓缩过程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怎么变化?
【答案】(1)物理变化
(2)B
(3)变大(或“先变大后不变”)
【考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1)甘蔗在压榨过程中,只是它的形状和存在状态发生改变,而没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属于物理变化;
(2)渣汁的分离其实就是将液态的糖汁和固态的渣子分离,因此与过滤操作原理相同,故选图B;
(3)糖汁在蒸发浓缩过程中,当没有饱和时,没有晶体析出,溶质质量不变但溶剂质量减少,根据可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当达到饱和后,会不断析出晶体,但是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第8题图
第10题图
9.(2020
湖州)水循环是指地球上不同水体进行水分交换的过程。通过水循环,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了密切的联系。
(1)陆地和海洋中的水以蒸发的形式转化为大气水,其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温度和________等因素有关。
(2)水体在陆地和海洋之间输送的环节主要是水汽输送和________。
【答案】(1)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
(2)径流(或“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考点】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1)陆地和海洋中的水以蒸发的形式转化为大气水,其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温度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等因素有关。
(2)水体在陆地和海洋之间输送的环节主要是水汽输送和径流(或“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10.(2020
宁波)科学进步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科学技术也在影响我们的生活。
(1)电能的广泛采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要注意用电安全。如果我们发现有人发生触电事故,应先________,再报警和施救。
(2)电磁继电器能实现用低电压控制高电压、弱电流控制强电流。如图所示的电路,a、b处接电动机或指示灯。当低压控制电路断开时,指示灯亮:当低压控制电路闭合时,电动机工作。则a处接的是________。
(3)线上学习时,同学们注视屏幕,眨眼频率降低,这时泪液会过度__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使眼睑与眼球之间的摩擦増大,眼睛会有干涩和异物感。如果连续学习时间过长,睫状肌会疲劳。为了保护眼睛,课间要休息或远眺。
【答案】(1)切断电源
(2)指示灯
(3)汽化(或蒸发)
【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电磁铁的其他应用,安全用电原则
【解析】(1)电能的广泛采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要注意用电安全。如果我们发现有人发生触电事故,应先切断电源,再报警和施救。
(2)根据图片可知,当低压控制电路断开时,电磁铁磁性消失,衔铁被弹簧拉起来,接通a所在的电路,因为此时指示灯亮,所以指示灯应该接在a处;
(3)上学习时,同学们注视屏幕,眨眼频率降低,这时泪液会过度汽化,使眼睑与眼球之间的摩擦増大,眼睛会有干涩和异物感。
11.(2020
绍兴)下表是A、B、C三种固体物质在不同温度下(t1温度(℃)
t1
t2
t3
物质A(克)
36.0
36.2
37.3
物质B(克)
31.6
36.2
110.0
物质C(克)
0.165
0.135
0.076
(1)________℃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2)t1℃时,分别取等量的B、C饱和溶液于试管甲、乙中(如图)。将试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硝酸铵(不考虑试管中水的变化),有固体析出的试管为________(选填“甲”或“乙”)。
(3)t2℃时,将10克A固体放入40克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答案】(1)t2
(2)甲
(3)20%
【考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解析】(1)由表格中可知,A、B在
t2
℃时,溶解度都是36.2g;
(2)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物质B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物质C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B物质的溶解度降低,所以试管甲中有物质析出;
(3)t2℃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36.0g,所以40g溶剂可以溶解A的质量为:所以10gA能够完全溶解在40g水中;其溶质质量分数为。
12.(2020
杭州)医用消毒酒精为75%的乙醇溶液,化工生产中可用A(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CgH3)作原料,经以下流程制取乙醇:
(1)步骤①的转化属于________(选填“化学”或“物理”变化)
(2)步骤②是乙烯和含两种元素的化合物B发生化合反应,则B中所含元素是________
【答案】(1)化学
(2)氢、氧元素(或H,O)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1)A的成分为
CgH3
,乙烯的化学式为C2H4
,
因此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步骤①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2)根据乙醇的化学式C2H6O可知,乙醇由C、H和O三种元素组成;和乙烯的化学式C2H4对比可知,反应前后碳原子的个数相同,因此B中肯定不含碳元素。由于B含有两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它所含的元素肯定是氢、氧元素。
三、实验探究题
13.(2020
湖州)小明在实验室做镁条和稀盐酸反应的实验时,发现试管中产生大量气体、试管壁发烫。放置较长时间后,管底部有沉淀生成。针对这一现象,小明进行了探究:
(1)小明最初认为试管底部的沉淀可能是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大量的MgCl2不能完全溶于水所致。但随后小明通过实验证实了沉淀不是MgCl2。你认为小明的实验操作是
________。
(2)小明查阅资料知道镁与水在加热的条件下能生成氢氧化镁(难溶性物质)和氢气。于是,他进行了实验验证:将去除氧化膜的镁条和水放在试管中加热,发现镁条表面有少量气泡生成。停止加热后,却始终没有观察到沉淀。请对“没有观察到沉淀”这一结果作出合理的解释。________。
(3)镁与水反应没有观察到沉淀,而镁与稀盐酸混合却有沉淀。小明经过思考,认为沉淀的产生与氯离子有关。后来查阅资料得知,沉淀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可溶于稀硝酸,并生成氯化镁、硝酸镁和水的碱式氯化镁[Mg(OH)Cl]。请你设计实验验证沉淀中含有氯元素。________。
【答案】(1)取少量沉淀于试管中,加入水。
(2)镁和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镁覆盖在镁条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行。
(3)取沉淀洗涤干净后,加稀硝酸溶解,再加硝酸银,若有白色沉淀则证明沉淀中含有氯元素。
【考点】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现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解析】(1)氯化镁可溶,所以要证明固体是否为氯化镁,可取少量沉淀加水,看是否溶解即可;(2)镁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会覆盖在镁表面阻止反应进行,所以可能观察不到沉淀产生;
(3)验证氯元素要利用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
沉淀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可溶于稀硝酸的物质,要证明其中含氯元素,可先用硝酸溶解,然后向溶液中加硝酸银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含有氯元素。
四、解答题
14.(2020
湖州)一水硫酸四氨合铜的化学式为[Cu(NH3)4]SO4·H2O,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杀菌剂。它在以氧化铜为主要原料合成该物质,他设计的合成路线如图乙所示:
(1)溶液A中一定存在的溶质为________。
(2)溶液B中含硫酸四氨合铜,“一系列操作”是指向溶液B中加入适量________、过滤、洗涤、干燥等。
(3)得到的产物是一种晶体,与非晶体相比,晶体具有一定的________和特定的形状。
【答案】(1)CuSO4
(2)乙醇
(3)熔化温度(熔点)
【考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晶体与非晶体
【解析】(1)氧化铜与硫酸反应会产生硫酸铜和水,所以溶液A中一定存在生成的硫酸铜;
(2)由图甲可知,硫酸四氨合铜随乙醇的体积分数的增大溶解度减小,所以要从B溶液中析出
硫酸四氨合铜,可向溶液B中加入适量乙醇,再过滤、洗涤、干燥;
(3)晶体具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和特定的形状。
15.(2020
金华
丽水)科学创新小组设计并制作了一个能将水温调控在48℃左右的自动控温杯,结构示意图如图甲,其夹层填充物为海波晶体(熔点为48℃)。小组同学为检测该自动控温杯控温功能,做了如下测试:①在杯中装满100℃的水,盖紧杯盖,摇动杯子,水温下降到48℃并稳定在此温度一段时间;②t2时,将杯内的水倒掉,迅速加入20℃的水,盖紧杯盖,摇动杯子,水温上升到48℃并保持。上述检测过程中水温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请用所学知识解释图乙中ac段水温变化的原因。(提示:图乙中de段不必作答)
【答案】
①根据乙图可知,当水温高于48℃时,海波不断从水中吸热,因此水位不断的下降,即ab段;
②当水温达到48℃时,海波和水的温度相同,二者之间不存在热传递,因此水温保持不变,即bc段。在此过程中,海波已经熔化;
③当加入20℃
的水后,由于水温低于48℃,所以水会从海波中吸热,因此温度升高,直到48℃保持不变。在此过程中,海波不断放出热量发生凝固现象,即de段。
【考点】熔化与熔化现象,凝固与凝固现象,晶体与非晶体
【解析】①根据乙图可知,当水温高于48℃时,海波不断从水中吸热,因此水位不断的下降,即ab段;
②当水温达到48℃时,海波和水的温度相同,二者之间不存在热传递,因此水温保持不变,即bc段。在此过程中,海波已经熔化;
③当加入20℃
的水后,由于水温低于48℃,所以水会从海波中吸热,因此温度升高,直到48℃保持不变。在此过程中,海波不断放出热量发生凝固现象,即de段。
16.(2020
温州)英国物理学家斯特林于1816年发明了“斯特林发动机”。斯特林发动机气缸内工作介质易汽化、易液化,该介质经过吸热膨胀、冷却压缩的循环过程输出动力,因此又被称为热气机。某工程师按照“斯特林发动机”原理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模型机,工作过程中飞轮持续旋转如图乙。请结合所学知识解释飞轮能持续转动的工作原理。
【答案】
酒精灯加热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热气缸中的工作介质吸热汽化膨胀,推动活塞A向右运动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由于飞轮具有惯性,带动活塞A向左运动,活塞A将热气缸中的工作介质推入冷气缸并液化,活塞B又将介质推回热气缸。如此反复。
【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
【解析】酒精灯加热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热气缸中的工作介质吸热汽化膨胀,推动活塞A向右运动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由于飞轮具有惯性,带动活塞A向左运动,活塞A将热气缸中的工作介质推入冷气缸并液化,活塞B又将介质推回热气缸。如此反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初中科学2020年中考真题分类汇编
物质的性质
知识点梳理: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描述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①物理变化:没有生成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
②化学变化:________________新物质的变化。
(2)区别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微观上:是否生成新分子)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________________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主要包括状态、颜色、气味、密度、熔点、沸点、导电性、比热、溶解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________________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主要包括:可燃性、助燃性、毒性、氧化性、还原性等等。
3.物质的密度
(1)知道物体有质量
物体所含________________的多少叫质量
(2)概述物质密度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概述密度所反映的物质属性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________________,与质量的多少、体积的大小________________,但当温度、状态等发生改变时,物质的密度也将发生改变。同种物质的密度相等,可以根据密度来鉴别物质,并可用于计算物质的质量或体积。
应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①密度公式ρ=________________(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②密度的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或千克/米3,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
a利用公式ρ=m/V计算某种物质的密度或鉴别物质。
b利用公式m=ρV计算体积为V的某种物质的质量。
c利用公式V=m/ρ计算质量为m的某种物质的体积。
使用常用工具测定固体或液体的密度
①主要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量杯)。
②固体密度的测定:用天平称出物体的质量m,用量筒(或量杯)测出物体的体积V(形状规则的物体可直接用刻度尺测量后计算出体积;不规则的物体通常用排水法),然后运用公式计算出物体的密度ρ。
③测量液体密度的方法:①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m1;②将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测出其体积为V;③用天平测量剩余液体和烧杯的质量为m2;④则液体的密度为:ρ液=____________________
4.熔化和凝固
(1)识别熔化和凝固
①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________________
②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________________
绘制晶体熔化图线
晶体熔化图像(以硫代硫酸钠为代表)纵坐标表示温度,横坐标表示时间。
(3)描绘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特点、知道熔化和凝固过程伴随吸热与放热
a晶体熔化过程的特点:
①晶体熔化时,要从外界________________热量。
②晶体在一定的温度下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__________。
b晶体凝固过程的特点:
①晶体凝固时,会________________。
②晶体在一定的温度下开始凝固,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5.汽化和液化
(1)知道蒸发、沸腾的概念
汽化分为两种方式:________、________;
①蒸发:在________________下都能进行的汽化现象。蒸发只在液体的表面进行,并且不剧烈。
②沸腾:在________________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蒸发的致冷作用
a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①液体温度的高低;
②液体的表面积的大小;
③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快慢;
④对于不同的液体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b.由于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吸收热量,使周围温度降低,因此液体蒸发有________________
描述液体沸腾过程中的特点
沸腾是在液体的内部和表面________________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在沸腾时虽然继续吸热,但________________
(4)知道液化的概念和方法
①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②方法: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③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6.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
(1)区别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①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________________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________________,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________________。
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一般情况下可相互转化。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列举影响物质溶解性的一些因素
影响溶解性的因素有:①溶质、溶剂自身的性质;②________________;③气体的溶解度还受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
说出物质的溶解度的含义(不要求溶解度的计算)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中,溶质在________________水中达到________________状态时所溶
解的克数,就称作为该温度下某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2020
衢州)一杯热硝酸钾溶液放在桌面上,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底部有少量的晶体析出,如图所示。忽略水的蒸发,下列关于硝酸钾及其溶液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溶液质量不变?????????????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C.硝酸钾的溶解度变大??????????D.原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第1题图
第2题图
2.(2020
金华
丽水)现有编号为①、②、③的三个烧杯中均分别盛有100克水,20℃时向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36克、56克、76克的同种物质,充分溶解,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①中所得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②③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若②中溶液升温到30℃,溶液的质量一定不变??
D.若③中溶液恒温蒸发,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3.(2020
嘉兴)某兴趣小组分别用加溶质和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实验过程中,硝酸钾溶解度的变化情况分别是(
?)
A.变大
?
不变???B.变大
?
变小????C.不变
?
变大???D.不变??
不变
4.(2020
嘉兴)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均与气压有关,
其中一个利用的原理与另外三个不同的是(
?)
A.吸饮料
B.拔火罐
C.高压锅煮饭
D.吸盘紧贴在墙面
5.(2020
杭州)小金在配硝酸钾溶液时得到下表数据,据此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序号
温度/℃
水的质量/克
加入硝酸钾的质量/克
所得溶液的质量/克
①
10
100
40
120.9
②
60
100
40
140
A.10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0克
B.②所得溶液一定是6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C.若通过加热将①中剩余硝酸钾全部溶解,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加热前保持一致
D.若将②所得溶液降温至10℃,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
6.(2020
衢州)将稀盐酸分别滴入NaOH溶液和NaCl溶液中,充分混合后均无明显现象。混合后相关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为(
?)
A.物质间均未发生化学反应????????B.变化中都有新物质产生
C.混合后溶液酸碱性都不变????????D.图甲可表示酸碱反应的实质
7.(2020
衢州)基本仪器的规范使用很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倾倒试剂????B.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C.加热液体?????D.?点燃酒精灯
二、填空题
8.(2020
台州)台州甘蔗制糖有着悠久的历史。甘蔗制糖的部分环节为:清洗甘蔗→压榨甘蔗→分离渣汁
→蒸发浓缩→……
(1)甘蔗在压榨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属于________。
(2)渣汁的分离与图中的________(选填“A”、“B”或“C”)实验原理相同。
(3)糖汁在蒸发浓缩过程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怎么变化?
第8题图
第10题图
9.(2020
湖州)水循环是指地球上不同水体进行水分交换的过程。通过水循环,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了密切的联系。
(1)陆地和海洋中的水以蒸发的形式转化为大气水,其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温度和________等因素有关。
(2)水体在陆地和海洋之间输送的环节主要是水汽输送和________。
10.(2020
宁波)科学进步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科学技术也在影响我们的生活。
(1)电能的广泛采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要注意用电安全。如果我们发现有人发生触电事故,应先________,再报警和施救。
(2)电磁继电器能实现用低电压控制高电压、弱电流控制强电流。如图所示的电路,a、b处接电动机或指示灯。当低压控制电路断开时,指示灯亮:当低压控制电路闭合时,电动机工作。则a处接的是________。
(3)线上学习时,同学们注视屏幕,眨眼频率降低,这时泪液会过度__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使眼睑与眼球之间的摩擦増大,眼睛会有干涩和异物感。如果连续学习时间过长,睫状肌会疲劳。为了保护眼睛,课间要休息或远眺。
11.(2020
绍兴)下表是A、B、C三种固体物质在不同温度下(t1温度(℃)
t1
t2
t3
物质A(克)
36.0
36.2
37.3
物质B(克)
31.6
36.2
110.0
物质C(克)
0.165
0.135
0.076
(1)________℃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2)t1℃时,分别取等量的B、C饱和溶液于试管甲、乙中(如图)。将试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硝酸铵(不考虑试管中水的变化),有固体析出的试管为________(选填“甲”或“乙”)。
(3)t2℃时,将10克A固体放入40克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12.(2020
杭州)医用消毒酒精为75%的乙醇溶液,化工生产中可用A(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CgH3)作原料,经以下流程制取乙醇:
(1)步骤①的转化属于________(选填“化学”或“物理”变化)
(2)步骤②是乙烯和含两种元素的化合物B发生化合反应,则B中所含元素是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13.(2020
湖州)小明在实验室做镁条和稀盐酸反应的实验时,发现试管中产生大量气体、试管壁发烫。放置较长时间后,管底部有沉淀生成。针对这一现象,小明进行了探究:
(1)小明最初认为试管底部的沉淀可能是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大量的MgCl2不能完全溶于水所致。但随后小明通过实验证实了沉淀不是MgCl2。你认为小明的实验操作是
________。
(2)小明查阅资料知道镁与水在加热的条件下能生成氢氧化镁(难溶性物质)和氢气。于是,他进行了实验验证:将去除氧化膜的镁条和水放在试管中加热,发现镁条表面有少量气泡生成。停止加热后,却始终没有观察到沉淀。请对“没有观察到沉淀”这一结果作出合理的解释。________。
(3)镁与水反应没有观察到沉淀,而镁与稀盐酸混合却有沉淀。小明经过思考,认为沉淀的产生与氯离子有关。后来查阅资料得知,沉淀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可溶于稀硝酸,并生成氯化镁、硝酸镁和水的碱式氯化镁[Mg(OH)Cl]。请你设计实验验证沉淀中含有氯元素。________。
四、解答题
14.(2020
湖州)一水硫酸四氨合铜的化学式为[Cu(NH3)4]SO4·H2O,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杀菌剂。它在以氧化铜为主要原料合成该物质,他设计的合成路线如图乙所示:
(1)溶液A中一定存在的溶质为________。
(2)溶液B中含硫酸四氨合铜,“一系列操作”是指向溶液B中加入适量________、过滤、洗涤、干燥等。
(3)得到的产物是一种晶体,与非晶体相比,晶体具有一定的________和特定的形状。
15.(2020
金华
丽水)科学创新小组设计并制作了一个能将水温调控在48℃左右的自动控温杯,结构示意图如图甲,其夹层填充物为海波晶体(熔点为48℃)。小组同学为检测该自动控温杯控温功能,做了如下测试:①在杯中装满100℃的水,盖紧杯盖,摇动杯子,水温下降到48℃并稳定在此温度一段时间;②t2时,将杯内的水倒掉,迅速加入20℃的水,盖紧杯盖,摇动杯子,水温上升到48℃并保持。上述检测过程中水温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请用所学知识解释图乙中ac段水温变化的原因。(提示:图乙中de段不必作答)
16.(2020
温州)英国物理学家斯特林于1816年发明了“斯特林发动机”。斯特林发动机气缸内工作介质易汽化、易液化,该介质经过吸热膨胀、冷却压缩的循环过程输出动力,因此又被称为热气机。某工程师按照“斯特林发动机”原理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模型机,工作过程中飞轮持续旋转如图乙。请结合所学知识解释飞轮能持续转动的工作原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