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周次
课时
/
课题
3.3
能量转化的量度(第2课时)
教材解读
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功的概念,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理解功率的概念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重点
判断做功与否。
难点
功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能量转化的量度:功、功率。
学情
功的概念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之一,其概念及应用贯穿于整章。通过本节的学习,应使学生初步建立功的概念,并学会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为本章以后的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本节的另一个知识点是需讲明功率的概念,阐明其为比较物体快慢的物理量,通过类比讲明什么是功率,功率的计算公式及单位。
教学准备
板书和PPT
环节
师生活动
占用时间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复习思考:为了支援学校建设,同学们参加了义务劳动。下图为甲乙两位同学分别将一百块砖搬到二楼时的情景,图中两位同学谁对砖块做的功多?由a、c图可知,两位同学都把一百块砖搬到了二楼,所以对砖块做的功多一样多。那么甲乙两位同学做功的快慢一样吗?比一比谁做功快?师:为了比较做功的快慢,我们引入新的物理量——功率(P)讲述:做功的快慢——功率1、功率1.物理意义
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2.定义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3.定义公式
4.功率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它是为了纪念英国发明家瓦特而命名的。常用的功率单位还有千瓦、兆瓦。思考:电风扇的功率是60瓦”表示什么意思?某电风扇的功率为60瓦,即60焦/秒,它表示该风扇1秒钟时间内做功60焦耳。5.功率的计算练习:思考:两个质量相同的人走上同一幢楼的三楼,第一个人上楼用时25
秒,第二个人上楼用时35
秒,哪个人做功多?哪个人的功率大些?为什么?两个人做功一样多。第一个人的功率大。6.人和部分交通工具的功率。人步行:数十瓦人快速运动:可达1千瓦小汽车:50~100千瓦动车组:7200千瓦喷气式客机:约11万千瓦师:功率是机器的主要技术指标之一。思考:是不是机器的功率越大越好?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功率合适的机器。功率选择过大,会造成机器的浪费,功率选择过小,会毁坏机器。7.公式变形与推导2、思考:如果让你测出你上楼的功率,你需要测哪些物理量?
1.从物理学角度考虑,你认为人上楼的功率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并说出你需要哪些器材?
三、课堂小结:引导学生自主小结,并逐步完善和形成概念图。
当堂检测
1.某机器的功率为1000瓦特,这句话的正确含义是--------------(
)
A.机器能做1000焦的功
B.机器每分钟做1000瓦特的功
C.机器每秒钟做1000焦的功
D.机器每做1焦的功,所需时间为1000秒2.王小虎同学一口气从一楼跑到三楼,所用时间为10秒。那么他上楼过程中,克服自己重力做功的功率最接近下面哪个值-------------------(
)
A.
3W
B.
30W
C.
300W
D.
3000W3.甲乙两个同学体重之比是4:5,都从一楼走到三楼,甲和乙所用时间之比为7:8,那么甲、乙做功之比为
,功率之比为
。4:5
32:35
培优扶差
作业
1.作业本
2.3
能量转化的量度(第2课时)
板书设计
3.3
能量转化的量度(第2课时)
教学反思日期
周次
课时
/
课题
3.3
能量转化的量度(第1课时)
教材解读
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向上搬运巨石和向前推动巨石过程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功的含义。通过一些实际例子的分析和学生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能学会判断做功的方法。过程与方法?在情境化模式下,学生通过对事例的分析和情境活动,认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主探究做功与否,激发学生的兴趣,开拓了学生们的创新意识。
重点
判断做功与否。
难点
功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能量转化的量度:功、功率。
学情
本节内容着重安排了对功的认识和功的计算的学习。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如何正确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以及做功的计算问题。而这节课中,我们所讲的功是机械功。
教学准备
板书和PPT
环节
师生活动
占用时间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思考: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时,能量形式是如何转化的?思考:起重机提升重物时能量又是如何转化的?思考:在上述例子中,有多少能量转化了?为了度量能量转化的多少,我们引入新的物理量——
功(W)讲述:做功的含义及功的计算1、做功的含义1.当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时,运动员对杠铃做功吗?尽管用很大的力,但此时运动员并没有对杠铃做功。做功需要什么条件?读图(1)下列图示是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做功的实例。想一想,在这两个实例中有什么共同特点?共同的特点:货物和小车都受到了力的作用,都在力的方向上运动了一段距离。(2)下列图示是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没有做功的实例。想一想,有什么共同特点?共同的特点:石头和书包都受到了力的作用,都没有在力的方向上运动了一段距离。概念(1)功
在科学上,如果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且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思考:做功跟我们日常所说的“做工”或“
工作”一样吗?不一样。“做工”更多是指从事体力劳动。体力劳动中,人可能做功,也可能没有做功。如建筑工人搬运重物在水平路面行走,是在“做工”,但没有做功。“工作”可以指体力劳动,也可以是脑力劳动,脑力劳动没有做功。思考:塔式起重机下挂着重物
,在重物静止不动、匀速向上运动、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三种情形中,钢索的拉力是否都对重物做了功?重物静止不动时,钢索的拉力对重物不做功。匀速向上运动时,钢索的拉力对重物做功。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时,钢索的拉力对重物不做功。(3)不做功的三种情况:(a)有力缺距离(b)缺力有距离(c)有力有距离,但距离与力方向垂直。思考:那么功的大小和做功两个必要因素有何关系呢?叉车抬起的货物越重,作用的力越大,它做的功就越多;叉车把货物从地面上抬升的高度越高,它做的功也越多。2、功的计算1.功的定义
科学上规定: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2.定义公式
3.功的单位
阅读:焦
耳思考:1焦耳有多大呢?思考:结合举重等事例,谈谈能量的转化与做功的关系。举重运动员具有能量才能对杠铃做功,做功时消耗的能量转化为杠铃的重力势能。做功的过程实质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力对物体做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了转化。5.功的实质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是因为它具有能。做功的实质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力对物体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转化。因此,可以用功来量度能量转化的多少。能量的单位和功一样,也是焦耳。我们可以把能比作一个人的能力,功比作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一个人要为社会作贡献(功),必须具有一定的能力。有能才能做功。一个人能力(能)高,不一定为社会做的贡献(功)大。人生价值在于奉献,有多大能力(能),就要尽力为社会多做贡献(功)。思考:1焦耳有多大呢?把2只鸡蛋举高1米,做的功大约是1
焦。4.功的计算先审题,后公式,再计算①.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②.物体朝哪个方向移动?移动距离多少?③.哪个力做了功?哪个力没有做功?④.根据功的定义公式计算。先公式后代入。⑤.注意各个物理量的单位。三、课堂小结:引导学生自主小结,并逐步完善和形成概念图。
当堂检测
对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在图的四种情境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A.提着水桶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
B.扛着米袋慢慢爬上楼梯
C.用力推汽车,汽车没动
D.举着杠铃原地不动3.小刚把重为1000牛的箱子沿着水平地面拖动1米,小刚对箱子做的功为--(
)
A
1000焦耳
B100焦耳
C
0焦耳
D无法确定4.某同学在水平方向用25牛的力,将100牛的物体沿水平推动,结果向前推动了20米。在推物体的过程中,人对物体所做的功为(
)
A、750焦
B、500焦
C、250焦
D、0焦5.运动员用50牛的力把重为6牛的足球踢出去
20米,运动员对球做的功为(
)
A、1000焦
B、880焦
C、1120焦
D、缺少条件,无法计算
培优扶差
作业
1.作业本
2.3
能量转化的量度(第1课时)
板书设计
3.3
能量转化的量度(第1课时)一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