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版《项脊轩志》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鲁人版《项脊轩志》学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8-31 20:19: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项脊轩志
【教学目标】
1.了解归有光的生平及其作品的独特风格,理解归有光作品的价值。
2.深刻理会作品通过细节描写表达内心深沉情感的技巧。
3.背诵全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作者对家道衰落的伤感和对故居亲人的眷恋深情。
2.研习重点段落,体味“多可喜亦多可悲”的内涵。
3.通过细节描写感悟作者在叙事中营造出来的抒情氛围。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自学自测】
1.知人论世:阅读《非常学案》“识作者”“探背景”“知常识“部分
2.朗读全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
(2)用自己的话翻译全文
3.课前自测:完成《非常学案》知识梳理部分。
4.请以“一二三”为点概括文章内容。
【自研自悟】
1.这间书斋有何魔力,让他欢喜让他忧,指出可喜和可悲之事。
2.围绕项脊轩发生的这些事有没有共同的特点。
【自练自提】
完成《非常学案》相关题目。
第二课时
【自学自测】
林纾:琐琐细细均家常之语,乃至百读不厌。请概括归有光写了哪些琐细的事。
【自研自悟】
1.有人评价此文“事事关情,语语动情”,找出相关片段,体味人物语言和动作中蕴含的深情。
【自练自提】
情景默写。
1.在《项脊轩志》中,作者通过描写妻子当年亲手种植的枇杷树如今已长得枝繁叶茂来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项脊轩志》中,作者的感情基调由“喜”转“悲”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项脊轩志》中,描写项脊轩的大小和面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项脊轩庭阶上时不时有小鸟前来觅食,人来了也不会被吓飞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在明月之夜,项脊轩附近桂树的影子落在半墙上随着夜风的吹拂而不断移动的一片可爱的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项脊轩里面有书香之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项脊轩志》中,作者归有光写到自己对旧项脊轩的改造,首先对屋顶进行了修复,其目的是:“___________”,接着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得房间的亮度大增,采光极好。
8.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作者这个大家庭的叔父辈分家自立门户后门墙增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作者这个大家庭的叔父辈分家自立门户后鸡狗横行、人员杂乱的一篇萧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项脊轩志》中,点明老妪对作者家中的巨大贡献以及作者母亲对其十分关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在《项脊轩志》中,通过描写作者妻子归宁后转述其小妹的话语从而表达作者对亡妻的思念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完成课时作业
项脊轩志答案
第一课时
【自学自测】
一间书斋(项脊轩)、两种情感(悲、喜)三个女人(先大母、先妣、爱妻)
【自研自悟】
喜——轩陋情怡;悲—老妪忆母、祖母期盼、夫妻永别(物是人非)
琐碎、平常——深情尽在细节中(重点品读2、4、5段)
补充:黄宗羲:“予读震川文之为女妇者,一往情深,每以一二细事见之,使人欲涕。盖古今来事无巨细,唯此可歌可泣之精神,长留天壤。”
林纾:琐琐细细均家常之语,乃至百读不厌。
第二课时
【自研自悟】
㈠先妣: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
㈡先大母:
“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顷之,持一象笏至。
㈢爱妻: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1、写先妣——突出“慈爱关怀”
作者共记叙了母亲两件琐事:一是语言“儿寒乎?欲食乎?”的关切话语,把母亲在世时对孩子关心爱护、问寒问饥的神情形神毕肖地表现出来;二是动作“扣”。走到门前轻轻敲一下门怕惊动孩子,写活了母爱。

林纾先生“震川之述老妪语,至琐细,至无关紧要,然自幼失母之儿读之,匪不流涕矣。”)
2、写先大母——突出“殷切期望”
对这位自幼丧母的孙子,祖母自然是格外关切,语言描写格外生动,如“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话语中既含疼宠之情,又有赞许之意。“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他日,汝当用之”----寄以祖母无限期望,希望他能重振门楣,光宗耀祖,但如今功名未成,有负祖母殷切期望,怎能“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补充作者生平: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号震川,明代昆山人。他自幼苦读,9岁能文,但仕途不利,35岁才中举人,后连续8次考进士不第。于是迁居至嘉定安亭江上,在那里读书讲学二十余年。他的学生很多,称他为“震川先生”。到60岁才中进士,授县令职,一生郁郁不得志。)
3、写爱妻:——突出“恩爱情深”
正面写情:“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侧面写情:“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重点赏析“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改写:而今庭院寂寂如故,然吾妻香魂飞散已无觅处,每念至此,不禁涕泗横流矣,悲乎,痛哉!
文章结尾,贵有余味。这篇课文的结尾,可说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看到“亭亭如盖”的树,就似乎看到妻子的音容笑貌,自然就会联想到当年亭亭玉立之人。可如今,睹物思人,物是人非,树尤如此,人何以堪?
小结:作者善于从生活中捕捉平凡的琐事,看似简简单单的一个动作,平平淡淡的一句话语,母亲的慈爱、祖母的期盼、夫妻的恩爱都如在眼前了,让我们穿越时空与归有光牵手,悲伤着他的悲伤,幸福着他的幸福。
【自练自提】
1.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2.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3.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4.而庭堦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5.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6.借书满架,偃仰啸歌
7.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
8.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9.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10.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11.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