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三课时
《分糖果》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具体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体验有余数的平均分。
2.经历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总结、归纳的思维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将物体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
感受如何将数目较多、不能一次分完的物体进行平均分,体验有余数的平均分。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填一填
(1)一共有8个苹果,平均分成2,每份是( )个。
(2)一共有8个苹果,每4个为一份,有( )份。
2.分一分
(1)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 )个。
(2)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 )个。
(3)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 )个。
(4)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人分( )个。
探究新知
1.说一说
(1)大家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2)说一说,可以怎样分?
①可以( )块( )块地分,也可以( )块( )块地分。
②这么多,可以( )块( )块地分。
(3)还可以怎样分?
2.下面是笑笑和淘气做的记录,你能看懂他们是怎样分的吗?
(1)说一说
笑笑前两次每次( )块( )块地分,后( )次每次( )块( )块地分,还剩( )块。
淘气( )块( )块地分了( )次,( )块( )块地分了( )次,还剩( )块。
(2)你认为这两种分法哪种最简便呢?
我发现:当分的数量比较多的时候,第一次尽可能( )分一些,使剩下的尽量( )一些。(填“多”或“少”)
用表格记录的方法好在哪里?
好处:这样能把分的过程( )。
(4)通过分糖果,大家还有什么发现吗?
我发现:平均分有两种情况,一种是( )分完,二是种有( ),并且剩余的个数( )每份的个数。
3.你是怎样分的?利用附页4填一填。
三、随堂检测
1.把25个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分一分,把分的过程记录下来。
生1 生2 生3
第 次
第 次
第 次
第 次
每人分( )个,还剩( )个。
2.想一想,可以怎么分?
生1 生2 生3 生4 生5
第 次
第 次
第 次
第 次
每人分( )个,还剩( )个。
3.有11个桃子,每人分2个,可以分给( )个人,还剩( )个。
4.爸爸拿了14个梨,小红想把这些梨平均分给家中5口人,平均吗,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
【答案】
答案不唯一
生1 生2 生3
第 1 次 5 5 5
第 2 次 1 1 1
第 3 次 1 1 1
第 4 次 1 1 1
每人分8个,还剩1个。
2.答案不唯一
生1 生2 生3 生4 生5
第 1 次 2 2 2 2 2
第 2 次 2 2 2 2 2
第 次
第 次
每人分4个,还剩4个。
3.5 1
4.2 4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