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中人
【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识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
2、正确领会作品中幽默讽刺的手法和人物描写及细节描写的运用;
【重难点】
1.重点:?了解别里科夫是怎样一个人及这个人物的典型意义。?
2.难点:?学习心理刻画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方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自学自测】
1.知人论世:阅读《非常学案》“识作者”“探背景”。
2.朗读全文。要求:(1)初读文本,读准字音,扫除文字障碍。
(2)再读文本,品味准确、生动的语言。
3.课前自测:完成《非常学案》知识梳理部分。
4整体感知:理清本文的脉络。(见《非常学案》57页)
【自研自悟】
1、你读出了别里科夫的哪些套子?
2、分析別里科夫这一人物形象:
【自练自提】
我们是不是“套中人”?如果是,如果看待“套子”?
第二课时
【自学自测】
柯瓦连科姐弟是怎样的人物形象?在小说中有何作用?
【自研自悟】
1.
作者是如何表现别里科夫的?为表现别里科夫,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
2.勾画出《套中人》中自己认为极具讽刺幽默意味的几个语段赏析,体味契诃夫小说的艺术特点。
【自练自提】
完成《非常学案》活页。
套中人答案
第一课时
【自研自悟】
1.(1)生活方面有形的套子。套鞋,雨伞,棉大衣,装怀表、小刀的套子,高高竖起的衣领,坐车支起车棚,用棉花堵耳朵眼,卧室像箱子,床上挂帐字等。(2)思想方面的套子。教古代语言,老是歌颂过去,只相信政府的告示和报纸上的文章、对不合规矩的事闷闷不乐,“千万别闹出乱子来”的口头禅等。
2.封闭、怀旧、胆小、多疑,唯政府之命是从,与周围一切事物敌对,是虚伪守旧的伪君子,成为一切害怕新生事物的人的代名词。
第二课时
【自学自测】
在小说中,华连卡姐弟是有新思想敢说敢为的年轻人,代表了一种新生的进步的力量。柯尼连科和别里科夫的冲突,展示了新旧两种思想的矛盾斗争,而且淋漓尽致地鞭笞和讽刺了别里科夫腐朽反动的本质。尽管别里科夫的死并不等于反动腐朽势力的灭亡,但华连卡姐弟的出现,却使人看到新思想的力量。
【自研自悟】
1.语言、肖像描写;环境和场景刻画。
夸张与讽刺的手法。突出表现别里科夫神经兮兮、荒唐可笑的外貌特征及内心世界;通过鲜明对照和精当的细节描写,突出表现了主人公虚弱、虚伪、自欺欺人的性格特,充分表现出契诃夫作为幽默讽刺大师炉火纯青的艺术造诣,给人以启迪的同时又给人以极大的美的享受。
夸张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夸张人物形象,像别里科夫这样整天躲在“套子”里的人,在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的;二是夸张人物的作用,说他把“整个中学”辖制了“足足十五年”,连“全城都受着他辖制”,大家什么都不敢干。这些夸张是作者对生活的高度概括,揭示了社会的本质。别里科夫是众多“套中人”的典型代表,而他对人们的压制,也是种种专制压迫的结果。
讽刺也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通过对别里科夫性格行为的夸张,嘲讽了“套中人”的丑陋和可憎;二是以戏剧化的情节,描写别里科夫可悲的下场。他生平最怕出乱子,结果乱子偏偏找上他,挺好的婚事让他自己无端搞出了“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