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伶官传序》学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8-31 20:21: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伶官传序
【学习目标】
1.积累重要的文言知识点,能较熟练地翻译课文。
2.理清全文思路,分析论证方法。
3.理解文章主旨,把握作者总结的历史教训。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自学自测】
一、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
,晚号
,谥号
,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与唐






合称“唐宋八大家”,与


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政治上,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文学上,欧阳修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主要反对以西昆体为代表的浮靡文风,要求文学反映现实。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
二、解题
《伶官传序》就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短序。《伶官传》是一篇合传,写敬新磨、景进、史彦琼、郭从谦四个伶人。伶,乐工,艺人。伶官,乐工做了官。后唐庄宗喜好音乐戏曲,宠爱伶人,封许多伶人做了官,这些伶人作威作福,使朝政日坏,后发生暴乱,伶官郭从谦带人围困庄宗并将他乱箭射死,晋王李克用嫡亲子孙全被诛杀。本文就是基于这样的史实而写的序。
序,是文体的一种,有

之分,序也称叙、引、前言等,它的内容或是提纲契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帮助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可放在前面,也可放在后面,如《兰亭集序》。赠序是临别赠言,内容多赞许、推重、勉励之辞,如《送东阳马生序》。
三、作品背景
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北宋王朝建立以后,生产得到了恢复与发展,社会得到了暂时的相对稳定。然而紧接着,统治者日益荒淫腐化,社会矛盾日益扩大。到了仁宗庆历初年,以王伦、李海等为首的人民暴动接踵而至,西夏又侵扰西北边境,屡败宋军。欧阳修,范仲淹等人针对当时的弊政,力图实行政治改革,以挽救北宋王朝的危机,却接二连三的遭到当权派的打击。在这种情况下,欧阳修忧心忡忡,很担心五代惨痛历史即将重演。而宋太祖时薛居正奉命主编的《旧五代史》又“繁猥失实”,无助于劝善惩恶。于是他自己动手,撰成了七十四卷的《新五代史》:通过对五代政治与历史人物的记述、描写和批判,表现了他对北宋王朝的忧虑,表现了他对当时弊政和当权派的不满。
四、完成《同步练习册》中“基础·巩固·训练”部分。
【自研自悟】
本文的论点是什么呢?
作者立论的依据是什么?(用课文的原话回答)
【自练自题】
完成《同步练习册》中“知能·达标”1-7题。
第二课时
【自学自测】
解释下列字词,翻译句子。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
以一少牢告庙
少牢:
太牢: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函梁君臣之首
系:
组:
函:
④抑本其成败之际
抑:
本:
⑤逸豫可以亡身
逸豫:
⑥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译文:
【自研自悟】
本文是怎样围绕庄宗的事例来论证论点的?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本文是欧阳修为《伶官传》作序,却很少直接写到伶官们的事,是否显得有些文不对题?
【自练自提】
1.得天下与失天下的例子很多,你还可以举几个?请根据下列句式简要描述,至少写出两句,形成排比。
开元君王唐玄宗,开创盛世,却因专宠贵妃,导致盛唐衰落;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却因_________,导致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却因_________,导致__________。
2.我的收获:
答案:
伶官传序
【学习目标】
1.积累重要的文言知识点,能较熟练地翻译课文。
2.理清全文思路,分析论证方法。
3.理解文章主旨,把握作者总结的历史教训。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自学自测】
一、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与唐韩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政治上,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文学上,欧阳修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主要反对以西昆体为代表的浮靡文风,要求文学反映现实。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
二、解题
《伶官传序》就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短序。《伶官传》是一篇合传,写敬新磨、景进、史彦琼、郭从谦四个伶人。伶,乐工,艺人。伶官,乐工做了官。后唐庄宗喜好音乐戏曲,宠爱伶人,封许多伶人做了官,这些伶人作威作福,使朝政日坏,后发生暴乱,伶官郭从谦带人围困庄宗并将他乱箭射死,晋王李克用嫡亲子孙全被诛杀。本文就是基于这样的史实而写的序。
序,是文体的一种,有书(文)序和
赠序
之分,序也称叙、引、前言等,它的内容或是提纲契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帮助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可放在前面,也可放在后面,如《兰亭集序》。赠序是临别赠言,内容多赞许、推重、勉励之辞,如《送东阳马生序》。
三、作品背景
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北宋王朝建立以后,生产得到了恢复与发展,社会得到了暂时的相对稳定。然而紧接着,统治者日益荒淫腐化,社会矛盾日益扩大。到了仁宗庆历初年,以王伦、李海等为首的人民暴动接踵而至,西夏又侵扰西北边境,屡败宋军。欧阳修,范仲淹等人针对当时的弊政,力图实行政治改革,以挽救北宋王朝的危机,却接二连三的遭到当权派的打击。在这种情况下,欧阳修忧心忡忡,很担心五代惨痛历史即将重演。而宋太祖时薛居正奉命主编的《旧五代史》又“繁猥失实”,无助于劝善惩恶。于是他自己动手,撰成了七十四卷的《新五代史》:通过对五代政治与历史人物的记述、描写和批判,表现了他对北宋王朝的忧虑,表现了他对当时弊政和当权派的不满。
四、完成《同步练习册》中“基础·巩固·训练”部分。
【自研自悟】
本文的论点是什么呢?
作者立论的依据是什么?(用课文的原话回答)
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依据:“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这一“得”一“失”,与论点中的一“盛”一“衰”相应,并领起下文。
【自练自题】
完成《同步练习册》中“知能·达标”1-7题。
第二课时
【自学自测】
解释划线字词,翻译句子。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名词作动词,推究,追本究源。
以一少牢告庙
少牢:古代祭品,用一猪一羊。
太牢:古代祭品,豕、羊、牛三牲全备。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函梁君臣之首
系:捆绑。
组:组练,丝编的绳索。
函:名词作动词,用木匣封装。
抑本其成败之际
抑:或者。
本:名词作动词,考究原因。
⑤逸豫可以亡身
逸豫:安逸舒适,此指庄宗喜好音乐戏曲,宠爱伶人。
⑥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译文:那些祸患常常是由一点一滴极小的错误积累而酿成的,聪明有才能和英勇果断的英雄,也多半沉溺于某种嗜好之中,沉迷而不能自拔,难道仅仅只是溺爱伶人有这种结果吗?
【自研自悟】
本文是怎样围绕庄宗的事例来论证论点的?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1.例证法。本文属于史论,写史论一般都要使用例证法,以论带史,以史证论。运用这种方法,关键在于准确地选择典型事例。本文第一段就提出以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史实为论据,但在具体选材上,却以“晋王三矢”这一不能确定为史实的传说作为事例,并加以详述,体现了作者精于选材的匠心。文章并没有写庄宗如何“逸豫”,但通过“晋王三矢”这一典型的、生动的事例,充分地体现了庄宗的“忧劳”,突出了“人事”的作用,再辅之以评论庄宗盛衰时所涉及的点滴史实,就使人对于庄宗的由“盛”而“衰”、由“忧劳”到“逸豫”不言而明,达到了以材料论证观点的目的,起到了以古鉴今、举一反三的作用。
2.对比论证法。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盛衰之理,由于人事。这一论点本身就是一个既正反对立又合而为一的命题。全文以“盛衰”二字贯穿始终,从“盛”“衰”两个方面,围绕着“人事”进行层层深入的对比论述。本文的对比论证在总体上着眼于“盛”“衰”与“忧劳”“逸豫”的因果关系,从中心论点到论据,从论证过程到结论,不论是所用的事例或史实,还是作者抒发的感慨和议论,都是对比性的。通过正反两方面的鲜明对比,既突出了中心论点,使说理深刻、透彻,也使文章一气贯通,前后呼应,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2.本文是欧阳修为《伶官传》作序,却很少直接写到伶官们的事,是否显得有些文不对题?
实际上两者有内在联系。首先,因为伶官的事迹在传内已作了详细叙述,不必重复。其次,庄宗的衰败正是由伶官所引起,作者以历史为鉴,就伶官乱政误国之事评述国家兴亡盛衰之理,以史论事,内容联系很紧密,重点落在庄宗盛衰的史实和评论上。
最后,文章也提到“数十伶人困之”的事实,使伶人的作乱和后唐的盛衰直接联系起来,这样扣住了题意,突出了中心。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