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 
 
NO.1 课前检测 
2 
一: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 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3 
二:机械运动 
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4. 分类:曲线运动、直线运动(据运动路线分类) 
4 
二:机械运动 
5 
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2.速度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例:人步行速度约1.1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1秒中运动1.1m。 
计算公式:v=s/t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运输中单位km/h。 
换算:1m/s=3.6km/h 
图象: 
二:机械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2.平均速度: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 
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 
平均速度的测量: 
原理:v=s/t 
 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从斜面上加速滑下的小车。 
设上半段,下半段,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1、v2、v 则v2>v>v1。 
常识:人步行速度1.1m/s ,自行车速度5m/s ,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 
客运火车速度140 km/h,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h,光速和无线电波 3×108m/s。 
6 
课前检测 
选择题每题2分,填空题每空1分,限时15分钟,共计10分。 
1.小红在路上骑自行车,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 
A. 迎面走来的行人 B. 路旁的树木 
C. 小红骑的自行车 D. 从身边驶过的汽车 
2.2012年6月16日18时56分,执行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上太空.如图为“神舟九号”发射升空过程中,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固定在舱内的情景。在“神舟九号”发射升空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 
?B. 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是运动的????????????? 
?C. 以“神舟九号”为参照物,航天员是运动的????????????? 
?D. 以刘洋为参照物,景海鹏是运动的???? 
7 
课前检测 
3.在南北走向的平直公路上,有a、b、c三辆汽车。a车上的人看到b车匀速向南运动,c车上的人看到a车匀速向北运动,b车上的人看到路旁的建筑物匀速向南运动,这三辆车相对地面可能静止的是(?? ??) 
A. 只有a车?????????????B. 只有b车?????????????C. 只有c车?????????????D. a车和c车?? 
8 
课前检测 
4.如图所示,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小强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突然,他觉得自己乘坐的列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但是,“驶过”了旁边列车的车尾才发现,实际上他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强感觉自己乘坐的列车前进了是以站台为参照物????????????? 
?B. 小强发现自己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是以坐在旁边的小红为参照物????????????? 
?C. 小强发现自己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是以旁边列车的车尾为参照物????????????? 
?D. 小明先后不同的感觉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不同而造成的?????????? 
9 
课前检测 
5.奥运圣火传递活动中,现场某记者拍下了固定在地面上随风飘动的旗帜和附近的甲、乙两火炬照片,如图所示,根据它们的飘动方向,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火炬一定静止????????????? 
B. 乙火炬一定向左运动????????????? 
C. 乙火炬一定静止????????????? 
D. 甲火炬一定向右运动 
10 
课前检测 
6.在电视剧《西游记》里,常常有孙悟空“腾云驾雾”的镜头,这通常是采用“背景拍摄法”:让“孙悟空”站在平台上,做着飞行的动作,在他的背后展现蓝天和飘动的白云,同时加上烟雾效果,摄影师把人物动作和白云及下面的烟雾等一起摄入镜头。放映时,我们就会感觉孙悟空在腾云驾雾。这里,我们所选的参照物是(????) 
A. “孙悟空”?????????????B. 平台?????????????C. 飘动的白云?????????????D. 烟雾? 
11 
课前检测 
7.如图所示的四幅图是表示物体运动的路程(s)或速度(v)与时间(t)关系的图象,能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2)和(4) B.(2)和(3) 
C.(1)和(4) D.(1)(2)(3)(4) 
12 
课前检测 
8.甲、乙两物体运动路程之比是2:3,所用的时间之比是3:2,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  ) 
A. 1:1?????????????B. 9:4?????????????C. 2:3?????????????D. 4:9???? 
13 
课前检测 
9.物理兴趣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以判断(  ) 
A.0-2s内,小车作加速直线运动 
B.2s-5s内,小车在做2m/s的匀速直线运动 
C.0-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为0.4m/s 
D.5s-7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为3m/s 
14 
课前检测 
10.一列长200m的列车,以43.2?km/h的速度在匀速通过一座长2200?m的桥梁,则列车全部通过桥梁所需的时间是多少秒? 
15 
NO.2 什么是力 
16 
导入 
我们在这一章中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力。力是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个概念,也是科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这一章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力的一些知识。 
17 
思考与讨论 
想一想:力是什么? 
例如:说服力,想象力,冲击力,战斗力这几个力直接有没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18 
思考与讨论 
19 
我们都在电视上看见过神舟五号、神舟七号火箭发射到太空,那么火箭发射是靠什么力量飞上天的? 
一、什么是力 
思考与讨论: 
我们先来看以下一组图片,它重现了同学们每天都会做的事,并讨论以下问题 
20 
先推门进教室 
拉开椅子准备坐下 
然后提起书包放在课桌上 
最后压平课本准备预习。 
问题1: 
同学们在做以上这些动作时,手臂肌肉是否会有一定程度的紧张感?在这个过程中,门 、椅子、书包、课本它们原先的运动状态是否发生改变?这说明了什么? 
21 
问题1: 
同学们在做以上这些动作时,手臂肌肉是否会有一定程度的紧张感?在这个过程中,门 、椅子、书包、课本它们原先的运动状态是否发生改变?这说明了什么? 
22 
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由静止—运动, 
手臂肌肉会有一定程度的紧张感; 
这说明:力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原因。 
由此可见:人能对其他物体施加力的作用 ,在上述事例中如果说人是施力物体,门 、椅子、书包、课本就是受力物体。 
问题2: 
人能对其他物体施加力的作用,在上述事例中人是施力物体,门、椅子、书包、课本就是受力物体。那么物体与物体之间是否也会有力的作用呢 ?你能说出下面这些例子中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吗? 
23 
二、力的定义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上图中 车------------推 --------------土 
上图中 车------拉----------------故障车 
上图中 起重机---------吊-----------重物 
上图中 压路机------压--------------路面 
 物体 作用 物体 
24 
讨论: 
问题1:力涉及到几个物体? 
问题2:力可以离开物体单独存在吗? 
问题3:两个物体不接触,能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问题4:两个相互接触物体,一定能产生力的作用吗? 
25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6 
1、每一个力都涉及两个物体。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 
2、力是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的某种作用。 
3、力的作用方式是多样的。 
4、力的作用分为接触作用和不接触作用。(例如磁铁吸螺钉就不需要接触) 
27 
针对练习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力只能产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 
B.有受力物体,就必有施力物体 
C.施力物体施力在先,受力物体受力在后 
D.力是一个物体就能产生的,而并不是一定要其他物体的存在 
28 
针对练习 
2.用手拍打课桌,手是____________物体,课桌是 ___________物体;同时手感到疼痛,说明手受到了___________对它施加的力的作用,由此说明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_的。 
3.用绳子系住水桶, 手抓住绳子从井中提水, 手会受到竖直向下的拉力, 这拉力的施力物体是 ( ) 
A.地球 B.水桶 C.绳子 D.水 
29 
NO.3 力的作用效果 
30 
思考与讨论 
观察图片,你能说出力的作用效果吗? 
31 
思考与讨论 
观察图片,你能说出力的作用效果吗? 
32 
橡皮泥和弹簧发生形状改变 
球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弓形状发生了改变 
思考与讨论 
你知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什么吗? 
33 
静止变为运动 
运动变为静止 
速度大小改变 
运动方向改变 
运动状态改变 
思考:下面小车的运动状态改变了吗? 
甲 
乙 
80千米/小时 40千米/小时 
50千米/小时 
50千米/小时 
归纳总结 
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2)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35 
针对练习 
1.下列各种现象中,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发生变化的是( ) 
A.冬冬沿不太光滑的直滑梯匀速滑下? B.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匀速转动 
C.沿平直轨道上正在进站的火车? D.公共汽车正在减速转弯 
2.下列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了吗?请说明理由。 
(1)在草地上越滚越慢的足球 
(2)从树上下落的苹果 
(3)绕着地球匀速飞行的人造地球卫星 
(4)匀速直线下降的跳伞运动员 
36 
NO.4 力的测量 
37 
思考与讨论 
我们无法看到力,如何感受到力的存在呢? 
38 
思考与讨论 
风使树枝弯曲 
60岁巨型龙虾夹扁可乐 
风看不见,摸不着,那我们是如何感觉到它的存在呢? 
思考与讨论 
我们无法直接看到力,却能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来确认力的存在。 
科学方法: 
根据某事物所产生的效果来确认该事物的存在。 
思考与讨论 
一起来看看力的作用效果,感受它的存在!这两幅图中有力的作用吗? 
一、力是有大小的 
42 
健身器上装 一 根弹簧 ,只 要用较小的力就可拉开 ;如果装上三根弹簧 ,就 要用很大的力才能拉开它。 
二、测力计 
根据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人们制成了各种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 ,如图所示的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几种测力计。 
43 
二、测力计 
(1)弹簧测力计 
刻度盘 
吊环 
弹簧 
指针 
挂钩 
①.主要结构 
弹簧测力计主要结构 
二、测力计 
②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越长,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就越大。 
45 
若力的单位用N表示,你能读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吗? 
试一试 
46 
_____N 
_____N 
_____N 
三、力的单位 
47 
力的单位:牛顿 
国际单位制中力的计量单位 
是牛顿 ,简称牛 ,符号是 N。 这个名称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科学家牛顿而命名的。我国也用牛顿作为力的单位. 
牛顿 
思考与讨论 
你知道1N的力有多大吗? 
48 
1N的力大约等于你拿起两个鸡蛋所需的力。 
学生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1、实验目的 
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学习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 
2、实验器材 
弹簧测力计 ,铁架台 ,细绳 ,一根长头发。 
3、实验步骤: 
(1)使用前,认清分度值和量程; 
49 
②量程: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例如右图测量范围:0~5N 
学生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2)调零 
把测力计的圆环固定在铁架台的铁杆上,观察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处,若不是,则应抽动刻度板进行调整。 
(3)体验力的大小 
用手指捏住测力计的挂钩缓慢拉使指针先后指在1N、 2N、 3N的刻度处,体验 1N、 2N、 3N的力分别有多大。 
(4)使测力计放在水平位置,抽动刻度板调整指针零位,然后把一段细绳的一端系在教室门的把手上,另 一端扣在测力计的挂钩上,使测力计沿垂直于门的水平方向拉教室门 (门的锁舌不要扣住 ),看拉开教室门需用多大的力。 
50 
学生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4、注意事项: 
(1)测量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勿使弹簧或弹簧指针与外壳接触摩擦; 
(2)测量时,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3)测量时待指针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 
51 
针对练习 
1.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________,一个鸡蛋受到的重力大约是_____N。 
2.关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测量前不用将指针调零 
B.读数时,视线应穿过指针与刻度盘垂直 
C.使用弹簧测力计可以测任何大小的拉力 
D.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必须竖直提着用 
52 
针对练习 
3.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 ),分度值为( )。图中所示的弹簧测力计拉力的读数为( )。 
53 
针对练习 
4.下列情况中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  ) 
A.汽车起动 B.汽车拐弯 
C.汽车减速上坡 D.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 
5.在科学学习过程中,经常要进行估测,以下估测合理的是( ) 
A.一块橡皮的重力为1N 
B.一个中学生书包重5N 
C.一个中学生受到的重力约为50N 
D.一只梨的重力为2N 
54 
小结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一个力必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3.力的符号:F 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表示. 
4.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速度和方向) 
5.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55 
NO.5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56 
知识导入 
57 
台北市长柯文哲拍桌子 
施力物体:手 
受力物体:桌子 
用力拍打桌子,手有什么感觉?为何有这种感觉? 
手感觉疼是因为:桌子对手也同样有力的作用 
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活动一:互拉弹簧测力计 
58 
沿着同一轴线水平方向拉动 
一、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实验过程:取两把量程相同的弹簧测力计 ,把它们的挂钩勾在 一起用两手分别拉住测力计的两个圆环沿水平方向往外拉 。 
想一想 
当一个测力计的示数先后为 3N、 1N时 , 另一个测力计的示数是多大 ? 
59 
一、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实验结论:一个测力计的示数先后为 3N、 1N时 , 互拉的另一个测力计的示数是也是3N、 1N 
60 
归纳总结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且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 
活动二:演示磁铁和铁块互吸引 
61 
(1)实验过程: 
两辆实验小车A和B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 ,在小车A上放一条形磁铁 ,小车B上放一块质量与磁铁相近的铁块 ,使两小车靠近到一定距离时由静止放开 ,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活动二:演示磁铁和铁块互吸引 
(2)实验现象 
当两小车靠近到一定距离时由静止放开:此时条形磁铁和铁块互相吸引而靠近。 
(3)实验结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62 
活动三:互相推 
63 
这一实验说明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以上三组实验的结果 ,与我们的生活经验是一致的。 
64 
例如:当你用力提起重物时 ,会感到重物也在把你的手往下拽 。 
这说明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也就是说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小结 
作用力反作用力 
(1)定义: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若其中一个力叫作用力,另一个就叫反作用力。 
(2)相互作用力特点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65 
NO.6 课堂练习 
66 
课堂练习 
1.小军用手猛拍了一下墙,他感到手非常痛,事后他仔细琢磨这件事,有了如下一些想法,其中正确的是 (  ) 
A.墙对手的作用力一定大于手对墙的作用力 
B.手一定是受力物体,墙一定是施力物体 
C.轻轻拍墙,手就不会受到墙的反作用力 
D.手对墙的力和墙对手的力是相互的 
67 
课堂练习 
2.小明用桨向后划水,使船前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  ) 
A.船桨 B.船 
C.小明 D.水 
3.用手拉长弹簧测力计越来越费力,是因为( )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因为人是受力的物体,所以感到费力 
C.弹簧越来越紧,阻力大,拉起来费力 
D.弹簧的伸长越长,所需拉力越大 
68 
课堂练习 
4.如图所示,关于“力的作用效果”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渔线对渔竿的拉力使渔竿发生形变????????????? 
B.瓶对海绵的压力使海绵发生形变????????????? 
C.球拍对乒乓球的作用力改变了乒乓球的运动方向????????????? 
D.脚用力踢足球时,能使足球飞出去,说明力改变了物体的形状? 
69 
课堂练习 
5.NBA(美国职业篮球联赛)马刺队邓肯的45°角擦板进球堪称经典。篮球擦板时,篮板的主要作用是(  ) 
A. 改变篮球的运动方向?????????????B. 改变篮球的运动快慢????????????? 
C. 改变篮球的运动时间?????????????D. 改变篮球的质量大小???????? 
70 
课堂练习 
6.如图所示,在两个靠得较近的小车上分别放一块磁铁,同时松手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 
A.两车都向左运动 
B.两车都向右运动 
C.一车先运动、另一车后运动 
D.甲车向左运动、乙车向右运动 
71 
甲 
乙 
课堂练习 
7.阳光动力2号太阳能飞机,是一架长航时、不必耗费一滴燃油便可昼夜连续飞行的太阳能飞机,飞机上的太阳能电池是将 能转化为电能.飞行时,飞机上的双翼螺旋桨向后推动空气,使螺旋桨获得向前的力,说明力的作用是_______的。以飞机为参照物,飞机里的蓄电池是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