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物质的溶解 课件(共6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5 物质的溶解 课件(共6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8-31 17:15: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物质的溶解

NO.1 知识梳理——溶解度
2
一.物质的溶解性
1.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溶解性不同,如常温下食盐容易溶解在水中,而碘几乎不溶于水。
2.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溶解性)不同。如常温下食盐容易溶解在水中,却很难溶解在汽油里;碘微溶于水,却易溶于汽油。
3.同一种固态物质在同一溶剂中(通常为液态)的溶解能力(溶解性)与温度有关。如硝酸钾在20℃,水中只能溶解31.6g。而60℃时,100g水中能溶解110g。温度升高时,大多数固态物质在一定量水中所能溶解的量也越多。一定温度下,大多数物质在一定量溶剂中可溶解的量是有一定限度的。
4.同一气态物质在同一液态溶剂中的溶解性除与温度有关外,还与压强有关。通常是温度升高,溶解性减小;压强增大,溶解性增大。
注:液态物质互相溶解的情况比较复杂,中学不讨论。
3
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溶质为气体时还需在一定压强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溶质为气体时,还需在一定压强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还能继续溶解时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4
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大多数情况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存在以下转化关系(溶质为固体):
但是,由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将氢氧化钙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在改变温度时应该是升高温度;将熟石灰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在改变温度时应该是降低温度。
5
三.浓溶液与稀溶液
浓溶液和稀溶液:溶有较多溶质―――浓溶液;溶有较少溶质―――稀溶液
注意: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
6
四.溶解度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如果不说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7
五.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1.溶质、溶剂的性质。
2.温度: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钾);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如氯化钠);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8
三点剖析
9
一.考点: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二.重难点: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以及溶解度的四要素。
三.易错点:
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钾);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如氯化钠);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压强增大而增大。
题模一: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1.要使某固体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一定可行的方法是( )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增加溶质 D.增加压强
2.在一定温度下,某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
A.浓溶液 B.稀溶液
C. 不能再溶解溶质的溶液 D.不能再溶解该溶质的溶液
10
题模一: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3.在20℃时,向某氯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钠固体,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溶质质量一定增加 B.溶液质量一定增加
C.溶液质量百分比浓度一定变大 D.溶剂质量一定不变
11
解析
1.【答案】C【解析】 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一定可行的方法是加溶质,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钾);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如氯化钠);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2.【答案】D【解析】 在一定温度下某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不能再溶解该溶质的溶液。
3.【答案】D【解析】 原来的某氯化钠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12
题模二:溶解度四要素
4.影响固体物质溶解的因素是,影响气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是:_______和_______。
5.使冰糖快速溶解于水中的对应方法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6.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你回答:
13
(1)t1℃时,甲的溶解度_______ (填“>”、“<”或“=”)乙的溶解度;
(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是_________
解析
4.【答案】 温度和压强【解析】 影响气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和压强。
5.【答案】 粉碎、搅拌和升温【解析】 使冰糖快速溶解于水中的对应方法有粉碎、搅拌和升温。
6.【答案】 (1)<;(2)甲【解析】 如图所示,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甲的斜率大,说明甲受温度影响变化大。
14
NO.2 知识梳理——溶解度的应用
15
一.固体的溶解度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质量。
2.四要素:
(1)温度:必须指明具体的温度,溶解性才有意义。
(2)溶剂的质量是100g。
(3)固体溶解在溶剂中,必须达到饱和状态。
(4)溶解度的单位通常是g。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
(1)内因:溶质性质、溶剂性质;
(2)外因:温度一般来说,温度越高,固体的溶解度越大。
16
一.固体的溶解度
4.溶解度的相对大小:温度是20℃,并且溶剂的质量是100g。在20℃下:
17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溶解性
难溶
微溶
可溶
易溶
溶解度(20℃)
<0.01克
0.01克~1克
1克~10克
>10克
一.固体的溶解度
5.有关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常见试题(见图);A、B、C代表三种物质。
18
(1)t3℃时A的溶解度为 80g 。
(2)P点的的含义是:在该温度时,A和C的溶解度相同 。
(3)N点为 t3℃时A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 加入A物质,降温,蒸发溶剂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溶液。
(4)曲线上的点代表对应温度的饱和溶液,曲线以下的点代表对应温度的不饱和溶液。
(5)加溶质相当于把点向正上方移动(但是点不能被移动到图象上方),加溶剂相当于向下竖直移动,降温相当于向左水平移动,升温相当于向右水平移动。
一.固体的溶解度
19
(6)t1℃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B>C>A 。
(7)从A溶液中获取A晶体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获取晶体。
(8)从B的溶液中获取晶体,适宜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获取晶体。
(9)t2℃ 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克,降温到t1℃会析出晶体的有 A和B ,无晶体析出的有 C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 A(10)除去A中的泥沙用过滤法;分离A与少量B的混合物,用结晶法。
(11)氯化钠等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硝酸钾等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它们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大。
(12)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二.气体的溶解度
1.定义: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气体的溶解度没有单位。
2.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内因)气体的性质、水的性质;
(外因)温度、压强。
一般来说,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度越小;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度越大。
20
三.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1.常见的分离方法:
(1)分离可溶物和不溶物:过滤法(溶解、过滤、蒸发或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2)铁屑和其他固体:用磁铁反复吸引
(3)除去氯化钠中少量的硝酸钾:蒸发溶剂结晶法(蒸发溶剂)
(4)除去硝酸钾中少量的氯化钠: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法(高温溶解、降温、过滤)
(5)结晶:热的溶液冷却后,已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这一过程叫结晶
21
三.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2.蒸发溶剂时饱和溶液浓度不变,冷却热饱和溶液时溶液浓度变小。
(1)在一定温度和溶质相同的条件下,100g的饱和溶液和200g的饱和溶液,二者都蒸发10g水,析出晶体的质量相等。
(2)在60℃和溶质相同的条件下,把100g的饱和溶液和200g的饱和溶液降低到20℃,若前者析出晶体的质量为M,后者析出晶体的质量为N,那么N=2M。
22
四.溶解度计算
1.溶解度计算公式:
23
五.溶质质量分数
1.(1)计算公式:
(溶质的质量分数常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它是个比值,没有单位)
(2)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还可以用溶解度来计算:
2.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3.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
24
b.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
溶解度
溶解度+100克
六.模型解题
用“一分为二”的“模型”解溶液计算题
有关溶液的计算是中学阶段的一个重点知识,然而由于其计算较为抽象,学生不容易找到其中的量的关系,如果把溶液“一分为二”看待,并建立相应的“模型” ,则会使问题简单化,所谓“一分为二”是指把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分割”开来,即把溶质、溶剂 “看成”是溶液中两个“独立”的部分去分析溶液并解决相关问题,则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掌握。如下图所示,如果是饱和溶液,就可看做像影剧院中对号入座一样,溶质、溶剂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但要注意不是相等关系。如果是不饱和溶液,则可以看作溶剂“多”出一部分来建立“模型”。
25
六.模型解题
26
三点剖析
27
一.考点:
1.溶解度的四要素
2.利用溶解性曲线,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度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
4.溶解度曲线的题型
5.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二.重难点:
1.溶解度的四要素 2.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3.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三点剖析
28
三.易错点:
影响固体溶解度的主要因素有溶质的种类、溶剂的种类、温度,比较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前提条件是三个因素中必须有两个相同,因此不能直接比较不同温度时不同固体的溶解度。
题模一:溶解度的概念
1.下列对“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的解释正确的是( )
A.20℃时,31.6g硝酸钾溶解在水中
B.20℃时,100g溶液中含31.6g硝酸钾
C.31.6g硝酸钾溶解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
D.20℃时,31.6g硝酸钾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达到饱和状态
29
题模一:溶解度的概念
2.下列关于溶解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通常用溶解度来表示物质的溶解性
B.改变温度能改变物质的溶解度,同理,改变溶剂的质量也能改变物质的溶解度
C.一切物质的溶解度只受温度的影响,不受压强的影响
D.10℃时,50克水中溶解了60克硝酸铵,则10℃时,硝酸铵的溶解度是120克
30
题模一:溶解度的概念
3.打开啤酒瓶盖时,你会发现啤酒会自动喷出,喝了啤酒后又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溶解性与外界的压强和温度有关,下列关于气体溶解度说法不正确的是( )
31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A. 压强减少,气体溶解度增大
B. 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减小
C. 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
D. 温度降低,气体溶解度增大
题模二:溶解度曲线
4.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t1℃时,A和B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将t2℃时A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得到A的不饱和溶液
D.t1℃时,在100g水中放入25gA,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25%
32
题模二:溶解度曲线
5.如图表示a、b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20℃时,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
C.在t℃,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当a中含少量b时,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
33
题模三: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结晶)
6.下图表示A.B.C三种溶液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34
(1)t3℃时A的溶解度为 __________________ 。
(2)P点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N点对A的含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通过____________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
(4)t1℃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从A溶液中获取A晶体可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方法获取晶体。
(6)从B的溶液中获取晶体,适宜采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获取晶体。
解析
1.【答案】D【解析】 溶解度是随着温度变化的,所以在提到溶解度的时候必须指明温度。
2.【答案】A【解析】 B选项错误,因为改变溶剂的质量不改变物质的溶解度。C选项也错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受到压强的影响,D选项错误,因为没有说是恰好溶解。
3.【答案】A【解析】 CD两个选项是一样的
35
解析
4.【答案】B【解析】 A.温度低于t1℃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温度等于t1℃时的溶解度AB相等;温度高于t1℃时,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故A说法不正确。
B.t1℃时AB的溶解度相等,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故B正确。
C.温度降低A的溶解度减小,A的饱和溶液会结晶析出晶体得到的仍是饱和溶液,C不正确.
D.t1℃时A的溶解度是25g,说明该温度下100g溶剂水中可最多溶解25gA,所得溶液溶质质分数为 ,故D不正确。
36
解析
5.【答案】A【解析】 A、时,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上方,溶解度b>a,故A错误;
B、由图可知,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故B正确;
C、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C正确;
D、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当a中含少量b时,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故D正确。
6.【答案】 (1)80g(2)在该点,AC两种溶液的溶解度相同(3)是A的不饱和溶液,加溶质,蒸发溶剂 (4)C>B>A(5)降温结晶 (6)蒸发溶剂结晶
【解析】 (2)两条溶解度曲线交点的意义;(3)在溶解度曲线上的点代表饱和溶液,在溶解度曲线下面的点代表不饱和溶液,需要通过加溶质或者蒸发溶剂变成饱和溶液。
(4)依据溶解度曲线比较指定温度下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5)通过图像可知随着温度升高,A的溶解度增加,要想得到A的晶体需要降低温度,A才会结晶;(6)通过图像可知随着温度升高,B的溶解度不变,要想得到B的晶体需要蒸发溶剂,B就会析出结晶。
37
题型四:溶解度表格
7.如图是固体甲和乙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20℃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会变为不饱和溶液
B.100℃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会析出晶体,但溶液仍饱和
C.20℃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乙溶液的溶解质量分数
D.20℃时,100 克乙物质加入 100 克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 50%
38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温度/℃
0
20
40
100
甲溶解度/克
0.173
0.165
0.121
0.076
乙溶解度/克
13.3
31.6
6.39
246
解析
39
7.B
题型四:溶解度表格
8.物质 M 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0℃时,12.6g M 溶于 150g 水中形成饱和溶液
B. 0℃时,M 形成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15.3%
C. 若要配制20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 的M饱和溶液,对应温度必须是 60℃
D. 0℃时,M 的饱和溶液 138.2g 降温至 40℃,析出晶体的质量大于 20.0g
40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12.6
15.3
20.0
25.0
38.2
解析
41
题型四:溶解度表格
9.如表所示为硝酸钾(不含结晶水)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关硝酸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以上温度范围内,硝酸钾属于易溶物质,且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加变慢??????????
B.?4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4%
C.?若要从硝酸钾溶液中得到硝酸钾晶体,只能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D.?若要将30℃含50克水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至10℃,可析出12.5g晶体
42
题型四:溶解度表格
10.20℃时,四个实验小组分别取不同质量的NaCl,逐渐加入到各盛有50g水的烧杯中,不断搅拌直到不再溶解为止,然后分别称量剩余NaCl的质量。记录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20℃时,50gNaCl饱和溶液中含有18gNaCl
B.用蒸发的方法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第二组所得溶液的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9:25
D.相同温度下,NaCl在水里的溶解度与水的质量无关
43
解析
44
题型四:溶解度表格
11.硫酸镁在工农业以及医疗上有广泛应用,其溶解度如下表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10℃时,27.7克硫酸镁和72.3克水可配制成质量分数为27.7%的硫酸镁溶液
C.50℃时,100克硫酸镁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49:100
D.70℃时的硫酸镁饱和溶液升温至90℃,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45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温度/℃
10
30
50
70
90
溶解度/g
27.3
39.3
49.0
54.1
51.1
解析
46
NO.3 随堂练习
47
随堂练习
1.炎热的夏天,打开冰镇可乐的瓶盖,有大量的气泡产生,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气体是二氧化碳
B.瓶内气压减小使该气体的溶解度变小
C.温度升高使该气体的溶解度变小
D.剩余可乐是该气体的不饱和溶液
48
随堂练习
2.小明用50℃的水泡了一杯蔗糖水,充分搅拌后,发现杯子底部还有部分蔗糖不能溶解.已知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下列能使杯底的蔗糖继续溶解的方法是( )
A. 把蔗糖水放入冰箱
B. 给蔗糖水加热
C. 往蔗糖水里继续加蔗糖
D. 把蔗糖水放在通风处
49
随堂练习
3.增大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的条件是( )
A.高温高压 B.低温低压 C.高温低压 D.低温高压
4.气体的溶解度与气体性质、溶剂有关,还与外界条件有关.“打开汽水瓶盖,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种现象与下列外界条件存在主要关系的是(  )
50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A. 压强
B. 温度
C. 汽水瓶
D. 光照
随堂练习
5.根据如图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51
A.60℃,向100g水中加入100g硝酸钾充分搅拌后形成饱和溶液
B.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
C.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时,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获得较纯净的氯化钠
D.t℃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溶解度增大,溶质的质量分数却不变
随堂练习
6.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52
A.50℃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C>B
B.50℃时把50g A放入10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2
C.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采用降温结晶方法
D.将5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时,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
随堂练习
7.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合理的是( )
A.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根据气体溶液度的影响因素,贮存时要阴凉密封B.只能通过冷却的方法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
C.在相同温度下同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浓度可能比饱和溶液浓度大
D.氯化钠在 20℃时的溶解度是36g ,该温度下,100g 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氯化钠36g
53
随堂练习
8.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恒温蒸发部分溶剂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不变
B.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
C.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大
D.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54
解析
1.【答案】D【解析】 大量溶质析出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2.【答案】B【解析】 能够使蔗糖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的是升高水的温度。
3.【答案】D【解析】 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压强增大而增大。
4.【答案】A【解析】 解:汽水是将二氧化碳气体加压之后制成的,打开汽水瓶盖,压强变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故有大量气泡从瓶口逸出,说明了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5.【答案】D【解析】 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所以向l00g水中加入100g硝酸
钾充分搅拌后形成不饱和溶液,故A错;
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当温度低于t℃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钠的溶解度,故B错;
C.分离两种可溶性且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差别大的固体时,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先将其配成热的饱和溶液,然后降温使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大的物质析出即可.由此可知析出的主要是硝酸钾,而不能除去氯化钠,故C错;
D.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曲线向上倾斜,说明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升高温度后,溶质没有析出,溶剂不变,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D对。
55
解析
6.【答案】B【解析】 A、50℃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故错误;
B、50℃时A的溶解度是50g,所以50℃时把50g A放入100g水中能恰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50g:100g=1:2,正确;
C、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要使其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降温的方法,降温其溶解度变大,不会析出晶体,故错误;
D、AB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C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且饱和溶液中溶质的 质量分数的计算式是,即溶解度大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将5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时,AB析出晶体,依然是饱和溶液,C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与降温前相等,而20℃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大于50℃时C的溶解度,所以降温后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故错误;
7.【答案】A
56
解析
8.【答案】A 【分析】 A、根据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取决于该温度下的溶解度计算.B、溶液的浓稀是相对的,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进行解答;C、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来分析溶液的改变;D、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来解答;
解答 解:A、饱和溶液恒温蒸发部分溶剂后有溶质的析出,得到的溶液仍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解度保持不变,因此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故说法正确;
B、若低温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和高温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相比,溶质质量分数有可能大、可能小、也可能相等,因此必须强调同温度下,故B说法错误;
C、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若通过改变温度,溶液质量不变,故C说法错误;
D、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有多种方法,如增加溶质的量或减少溶剂的量可以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但当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时,若降低温度使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故说法错误;
57
NO.4 课后作业
58
课后作业
1.某溶液将达到饱和,要使其转变成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 )
2.为了增大熟石灰的溶解度,可采用的方法是( )
59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A. 加热蒸发
B. 增加溶质
C. 降低温度
D. 升高温度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A. 加固体熟石灰
B. 升高温度
C. 加入水
D. 降低温度
课后作业
3.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
(1)3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___;
(2)50℃时,将20克乙物质分散到40克水中,可配得溶液质量是______克;
60
课后作业
4.在一定温度下,将少量生石灰放入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搅拌并冷却至原来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5.已知在时,某物质溶于水得到质量分数为的饱和溶液,则时此溶质的溶解度为( )
A. B. C. D.
61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A. 溶剂质量不变
B. 溶质质量增加
C. 溶液浓度不变
D. 溶解度增大
课后作业
6.某温度时,把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50g分成两等分,一份蒸发掉5g水,再恢复到原来的温度,可形成饱和溶液;另一份加入2g硝酸钾晶体,结果有未能被溶解,则硝酸钾在该温度时的溶解度是( )
62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A. 16g
B. 20g
C. 32g
D. 64g
课后作业
7.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1℃时,A.C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5%
B.t1℃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B物质
C.t2℃时,C物质的饱和溶液能用降温的方法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D.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63
课后作业
8.如图表示M、N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t1℃时,M和N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B.当M中含少量N时,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方法提纯M
C.升高温度可使M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D.在t2℃时,将均含100g水的M、N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时,两溶液中析出的晶体质量相等
64
解析
1.【答案】B【解析】 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一定可行的方法是加溶质。
2.【答案】D【解析】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答案】(1)3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丙甲乙;(2)56g【解析】 50℃时,乙的溶解度为40g,那么4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16g,形成溶液56g。
4.【答案】C【解析】 将生石灰(CaO)放入石灰水中,CaO与溶剂水反应:CaO+H2O==Ca(OH)2,溶剂质量减少,而原溶液是某温度下的饱和石灰水,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因此溶质减少,浓度不变。
5.【答案】C【解析】 设溶解度为S,则有解得,由于m和n在数值上相等,所以上式中的m和n可以互换
6.【答案】C【解析】 根据题中所给的条件,可知1.6g硝酸钾恰好可以溶解在5g水中,于是在100g水中可以溶解32g硝酸钾
7.【答案】A【解析】 A.t1℃时,A.C的溶解度是25g,该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故错误;
B.t1℃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B物质,正确;
C.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t2℃时,C物质的饱和溶液能用降温的方法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正确;
D.A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B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正确;
65
题型四:溶解度曲线
66
12. 将某温度下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逐渐冷却至室温,下列有关量随时间变化趋势的图像不正确的是(  )
解析
【考查点】 饱和溶液降温后相关量的变化曲线。
【命题意图】 结合饱和溶液降温后各量的变化曲线,考查对溶解度、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理解。
【思路分析】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将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至室温,有硝酸钾晶体从溶液中逐渐析出,但溶剂的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不断减小,因此析出晶体的质量从零开始不断增大,溶质的质量分数不断变小。
所以选D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