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物质的分离 课件(共5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6 物质的分离 课件(共5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8-31 17:15: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物质的分离

NO.1 知识梳理
2
一.物质的结晶
1.晶体是指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的固体,有一定的熔点。不同的晶体具有不同的形状。
2.结晶是指从饱和溶液中析出固态溶质的过程。获得晶体的两种方法:
(1)蒸发溶剂。这方法一般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如氯化钠等。
(2)冷却热饱和溶液。这种方法一般般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物质,如硝酸钾等。
注意点:
(1)工业生产中常将两种方法综合使用,即先通过加热溶液使溶液浓缩,再将溶液冷却,从而使溶质结晶。
(2)蒸发时在有较多固体析出时即可撤去酒精灯,利用余热蒸发,目的是节约能源,防止过干时晶体飞溅。
3
一.物质的结晶
3.有些晶体里结合了一定数目的结晶水,则这种物质就叫做结晶水合物,如五水硫酸铜(俗称胆矾)、二水硫酸钙(俗称石膏)。有些结晶水合物会在空气中失去水分,产生风化现象,有些则会吸收水分变得潮湿,产生潮解现象。
4
二.沉淀与过滤
5
1.沉淀法是指使水中的杂质沉淀到水底的方法。常加入明矾、活性炭等凝聚剂,使水中悬浮的杂质凝聚成较大的颗粒,加速沉淀。(凝聚剂具有吸附性)
2.过滤法是指把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与液体分离开的方法。
(1)使用漏斗过滤的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①滤纸低于漏斗边缘;②滤液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①倾倒滤液的烧杯口紧靠玻璃棒;②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的
③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二.沉淀与过滤
(2)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原因可能是:
①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②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③滤纸破损。
(3)常用具有吸附作用的活性炭等固体对水进行过滤,不仅能滤掉液体中的不溶性物质,还能吸附部分可溶性杂质和异味分子。
6
三.蒸馏法
蒸馏法是指利用液体里各种成分的沸点不同,控制一定的温度,使某组成成分汽化成气体分离出来,经冷凝获得纯净物的方法。
7
温度计

蒸馏烧瓶

冷凝管
接收器
锥形瓶
三.蒸馏法
(1)蒸馏可以把沸点不同的液体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也可把挥发性液体与溶解在液体中的不挥发性杂质进行分离。例如蒸馏水、从酒精与水的混合液中提纯酒精。
(2)蒸馏装置有酒精灯、蒸馏烧瓶、温度计、铁架台、冷凝管、接收器、锥形瓶等。烧瓶中应放几粒沸石(或碎片),防止加热时暴沸,冷凝管的水流方向是由下而上。
8
四.物质分离的应用
1.粗盐的提纯:溶解、过滤、蒸发。玻璃棒在三个步骤中的作用分别是:加速食盐溶解、引流、搅拌液体使液体受热均匀而防止液体或固体飞溅。
2.实验步骤:(1)溶解:将所取粗盐用药匙逐渐加入预先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中,边加粗盐边用玻璃棒搅拌,直至不再溶解为止。
9
(2)过滤:先组装好过滤装置,将上述食盐水过滤,若滤液浑浊,应再过滤一次。
四.物质分离的应用
(3)蒸发:将澄清的滤液倒入蒸发皿,加热,至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干,冷却至常温后,将食盐固体转移至一个干净的烧杯中。此时得到的固体中仍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
(4)再溶解:将所得固体重新加水溶解。
(5)蒸发结晶、过滤:将上述液体倒入干净的蒸发皿中,
加热,到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趁热过滤出固体。
10
四.物质分离的应用
3.粗盐提纯中玻璃棒的作用
(1)溶解时搅拌,加速溶解。
(2)过滤时引流,使液体沿玻璃棒缓缓流入。
(3)蒸发时搅拌,使受热均匀,防止暴沸
11
四.物质分离的应用
4.水的净化:沉淀、吸附、过滤和蒸馏。实际应用中可单项使用,也可组合使用(如在自来水厂)。
12
用具有吸附作用的固体过滤液体,不仅可以滤去液体中的不溶性物质,还可以吸附掉一些溶解的杂质,除去异味
活性炭
净水器滤芯
四.物质分离的应用
(1)物理阶段:通过过滤和沉淀等方法除去水中的固体颗粒。
(2)化学阶段:通入氯气或漂白粉等杀死水中的微生物。
(3)生物学阶段:借助于微生物除去水中的有毒物质。
最后,经过化学检测,证明水是洁净的之后,这些水才被送到用户家中。
13
自来水厂全貌
过滤和结晶、蒸馏的比较
14
{69C7853C-536D-4A76-A0AE-DD22124D55A5}方法
原理
适用对象
基本操作
过滤
根据物质的溶解性不同
分离液体中不溶性固体(或两种固体,一种可溶,一种不可溶)
溶解、过滤
结晶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不同
分离两种可溶性固体,其中一种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
加热溶解、冷却结晶
蒸馏
根据液体混合物的沸点不同
分离液态混合物
加热蒸发、冷凝
题模一:晶体的分离
1.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的溶解度大于c的溶解度
B.在t1℃时,a、c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C.c的不饱和溶液由t2℃降温至t1℃时,变成饱和溶液
D.要从b溶液中得到b,通常可采用蒸发溶剂结晶的方法
15
题模一:晶体的分离
2.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A物质在t3℃时溶解度为_______________。
(2)P点表示______________。
(3)t1℃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
(4)t3℃时将45gA物质放在50g水中,充分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
(5)要从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得到A物质,可用的方法是______,要从B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得到B物质,可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果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和C物质,可用______的方法得到较纯的A
(7)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升高到t2℃时,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
16
题模二:粗盐提纯的步骤
3.氯化钠是生活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提纯含少量泥沙的粗盐,一般经过以下操作流程:
(1)操作①中必须用到的一种仪器是____(填序号)。
A.研钵 B.量筒 C.烧杯 D.试管
(2)操作④中需要将圆形滤纸折叠处理,下列图示中不该出现的情形是____(填序号)。
17
题模二:粗盐提纯的步骤
(3)操作⑤中除用到三脚架、酒精灯、玻璃棒、坩埚钳外,还需要用到____等仪器。该操作中容易造成食盐固体飞溅,为尽量减少飞溅,除连续搅拌外还可采取_________等措施。
(4)实验结束后称量获得的精盐,并计算精盐的制得率,发现制得率较低,其可能原因是________(填序号)。
A.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即过滤 B.蒸发时食盐飞溅剧烈
C.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 D.器皿上沾有的精盐没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
18
题模二:粗盐提纯的步骤
4.实验室欲除去粗盐中混有的少量不溶性杂质,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①溶解;②____;③蒸发.
(2)上述三个步骤中都须使用的一种仪器是____(填下列有关序号)。
A.烧杯 B.漏斗 C.蒸发皿 D.玻璃棒
(3)在(2)选用的仪器中,在粗盐提纯步骤②的作用是____。
19
题模三:粗盐提纯的注意事项
5.实验小组的同学欲对一粗盐样品进行初步提纯.所用实验仪器或用品如下:
(1)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2)提纯的步骤是:溶解、过滤、__________、计算产率;
(3)“过滤”操作的要点可概括为“一贴、二低、三靠”,其中“二低”的含义是_________;
(4)实验小组通过正确的计算发现,所得实验结果对与该粗盐的实际含量对比,实验测得的结果比实际偏低,请分析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
20
题模四:蒸馏
6.如图为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两处明显的错误:
①_______,②_______。
(2)A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B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
(3)实验时A中除加入少量自来水外,还需加入少量______,其作用是_____。
21
解析
1.【答案】BD【解析】A. 由于没有说明温度,故A错误;B. 由于在t1℃时,a和c的溶解度相等,即它们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B正确;
C. 由于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因此c的不饱和溶液由t2℃降温至t1℃时,不饱和溶液不可能会变成饱和溶液,故C错误;
D. 由于B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因此应采取蒸发溶剂的方法使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故D正确;
2.故答案为:(1)80g;(2)在t2℃时A和B的溶解度相等;(3)B>A=C;(4)44.4%;(5)冷却热饱和溶液;蒸发;(6)降温结晶;(7)B>A=C;B>A>C.
【解析】(1)从溶解度曲线可以得出A物质在t3℃时溶解度为80g;(2)根据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可以知道,P点所表示的意义为:在t2℃时A和B的溶解度相等;(3)t1℃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A=C;(4)t3℃时A的溶解度为80g,所以将45gA物质放在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只能溶解40g,此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0g/(40g+50g)×100%=44.4%;(5)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可以采取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来获得A物质;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所以应该采取蒸发的方法得到B物质;(6)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而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所以如果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和C物质,可以采取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7)t1℃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A=C;所以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将温度由t1℃升高到t2℃时,C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所以要析出溶质而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但是A和B的溶解度增大,但是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升高到t2℃时,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
22
解析
3.【答案】 (1)A (2)D (3)蒸发皿(4)来回移动酒精灯(5)A、B、D
【解析】 (1)量筒是用来量取液体的体积的,烧杯是用来做大量液体的反应容器的,试管可以加热h量的液体,这三种仪器都是玻璃仪器,用力撞击会损坏,要将大颗粒的粗盐变成小颗粒,需要一定的力量,经过排除法可知只有研钵,故选A,
(2)A、B、C 是滤纸的正确的折叠方法,D中的滤纸,接口处出现缝隙,液体会直接的进入下面的烧杯,故选D,
(3)在加热食盐蒸发时,除了所给的仪器,还需要盛放液体的加热装置,故答案为:蒸发皿,
使液体受热均匀就可以减h液滴的飞溅,所以既可以搅拌,也可以通过移动酒精灯来使溶液受热更均匀,故答案为:来回移动酒精灯,
(4)既然粗盐的产率低说明在提纯时,损失了精盐,
A、食盐没有完全溶解,会使精盐的质量减h,故A正确,
B、食盐飞溅了导致了精盐的减h,故B正确,
C、精盐很潮增大了精盐的质量,会使质量分数增大,故C错误,
D、蒸发皿中的精盐没有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会使精盐的质量减小,故D正确。
23
解析
4.【答案】 (1)过滤(2)D (3)引流【解析】 粗盐提纯一般要经过溶解-过滤-蒸发几个操作过程,要这几个操作过程中,都要使用的仪器为玻璃棒。
(1)为除去粗盐中混有的不溶性杂质对粗盐进行提纯,需要经过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过程;
(2)溶解过程需要的仪器为烧杯、玻璃棒,而蒸发和过滤时也需要使用玻璃棒;
(3)在过滤过程中,为防止液体直接倒入时冲破滤纸,需要使溶液沿玻璃棒引下。
(1)欲除去粗盐中混有的少量不溶性杂质,应先把粗盐进行溶解,以达到把食盐与不溶性杂质初步分离;然后进行过滤,彻底除去不溶性杂质;最后进行蒸发,把溶解在水中的食盐结晶分离出来,以获得食盐;
(2)溶解操作需要使用的仪器为烧杯、玻璃棒;过滤操作使用的主要仪器为漏斗、烧杯、玻璃棒;蒸发操作中使用的主要仪器为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因此,三个操作中都需要使用的仪器为玻璃棒;
(3)过滤操作中,应使待过滤的液体沿玻璃棒流入漏斗,防止直接倾倒时液体冲破滤纸;此时玻璃棒的作用称为引流。
24
解析
5.【答案】 (1)铁架台(2)蒸发(3)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滤液液面低于滤纸边缘(4)蒸发时,液滴飞溅;称量时操作或读数错误
【解析】 本题主要对粗盐的提纯实验进行了全面的考查,以及对实验数据所产生的误差能够正确的分析.
(1)根据题中所给的装置及常见的化学仪器进行分析,
(2)根据粗盐提纯的步骤进行解答,
(3)根据过滤时的操作要点进行分析解答,
(4)可以从导致精盐减少的原因进行分析解答,
(1)A是用来支撑装置过滤、支撑蒸发皿进行加热的,故答案为:铁架台,
(2)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需要将滤液蒸发水分后得到精盐,然后计算产率,故答案为:蒸发,
(3)两低主要是为了防止滤液漫过漏斗、漫过滤纸而起不到过滤的目的,故答案为: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滤液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4)精盐的质量偏少,在过滤、蒸发操作时损失了液体的质量,故答案为:蒸发时,液滴飞溅;称量时操作或读数错误
25
解析
6.故答案为:(1)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错误;冷凝管进水管与出水管的方向错误。
(2)烧瓶;冷凝管;
(3)碎瓷片;防止暴沸。
【解析】(1)温度计水银球应处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附近,图中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错误。
冷凝管应从下口进水,上口出水,以保证水充满冷凝管,起到充分冷凝的作用,图中冷凝管进水管与出水管的方向错误。
(2)A仪器的名称是烧瓶;B仪器的名称是冷凝管。
(3)实验时A中除加入少量自来水外,还需加入少量碎瓷片,其作用是防止暴沸。
26
NO.2 随堂练习
27
随堂练习
1.粗盐中含有较多的杂质,小林按照课本“活动与探究”的要求做粗盐提纯实验。
(1)仪器B的名称是_____,在实验中用得最多的仪器是_____(填序号)。
(2)称量食盐应放在仪器A的_____盘,蒸发时防止液滴飞溅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活动与探究”中,操作步骤有:①计算产率、②过滤、③溶解、④蒸发,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8
随堂练习
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提纯实验,如图是同学们作粗盐提纯的实验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③中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2)操作⑥中的错误是:____________。
(3)粗盐提纯实验中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_(填操作序号),以及称量精盐并计算产率。
(4)操作④中,当观察到蒸发皿内____________时,停止加热,让余热蒸干剩余液体。
29
随堂练习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30
随堂练习
4.某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实验一】提纯NaCl
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②、③依次为下图中的(填序号)________。
(2)若得到NaCl的产率比实际值偏低,则可能的原因是(填序号)________。
A.过滤时滤纸有破损 B.蒸发时有固体溅出
C.蒸发时,看到晶体析出,立即停止加热
D.溶解11 g含有泥沙的NaCl时,加入的水量不足
(3) 用上述实验所得的氯化钠配制5%的氯化钠溶液50 g,不需要的仪器为(填序号)________。
A.量筒 B.天平 C.烧杯 D.漏斗 E.蒸发皿 F.玻璃棒 G.酒精灯
31
随堂练习
【实验二】溶解和结晶KNO3
请根据实验和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水的密度以1g/mL计):
32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实验操作
实验结果
取20mL水,加入5g KNO3,搅拌,恢复至20℃
全部溶解,得溶液①
再加Xg KNO3,搅拌
恰好饱和,得溶液②
再加5g KNO3,搅拌
得溶液③
加热
全部溶解,得溶液④
冷却至20℃
晶体析出,母液⑤
(4) ③中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填数字序号)________;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
(5)析出晶体的质量为(填序号)________。
A.5g B.(X+5)g C.(X+10)g
随堂练习
5.我国北方有许多盐湖,湖水中溶有大量的碳酸钠和氯化钠,那里的农民冬天捞碱(碳酸钠),夏天晒盐(氯化钠)。
(1)下图是碳酸钠和氯化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曲线,其中表示碳酸钠溶解度的曲线是 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从湖水中得到的碳酸钠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可以用________的方法得到纯净的碳酸钠。
33
解析
1.【答案】 (1)漏斗;F(2)左;用玻璃棒不断搅拌(3)③②④①
【解析】 此题考查了粗盐提纯实验,实验的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转移几大步。在每一步中都用到玻璃棒,在溶解中是为了加速粗盐的溶解;在过滤中是起引流的作用;在蒸发过程中是搅拌,起防止液滴飞溅的作用。
2.【答案】 (1)加快粗盐的溶解速率(2)缺少玻璃棒引流(3)①⑤②③⑥④(4)出现较多量的固体
【解析】 (1)操作③是溶解操作,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加快粗盐的溶解速率.
(2)操作⑥是过滤操作,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
(3)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的过程)、称量精盐、计算产率,操作步骤的先后顺序是①⑤②③⑥④.
(4)蒸发时,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的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
故答案为:(1)加快粗盐的溶解速率;(2)缺少玻璃棒引流;(3)①⑤②③⑥④;(4)出现较多量的固体时
34
解析
3.【答案】D【解析】 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液体受热不均匀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4.【答案】 (1)CBA(2)BD(3)DEG(4)26.32g;①;②③⑤(5)A【解析】 (1)操作①、②、③依次为溶解、过滤、蒸发;(2)A选项,过滤时滤纸有破损,过滤后有泥沙残留,产率将偏高;B选项,蒸发时有固体溅出,产率偏低;C选项,蒸发时,看到晶体析出,立即停止加热,会导致固体中有水分残留,产率偏高;D选项,溶解时加入的水量不足,有部分氯化钠为溶解,产率偏低;(3)配制溶液时不需要漏斗、蒸发皿、酒精灯;
(4)20℃时KNO3溶解度为31.6g,20g水中溶解6.32gKNO3达到饱和,故,③中溶液的质量为,②③⑤为饱和溶液,①为不饱和溶液,④可能不饱和也可能恰好饱和,②③⑤均20℃时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5)溶液②恰好饱和,因此第三步加入的5g KNO3不能溶解,加热后KNO3继续溶解形成溶液④,溶液④冷却恢复至20℃时加热时所溶解的5g KNO3又全部析出。
35
解析
5.(1)②(2)冷却热饱和溶液
【解析】(1)溶解度曲线可以得出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
(2)降低温度碳酸钠的溶解度减小并受温度影响很大,但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降低温度几乎不会结晶析出,故冷却热饱和溶液碳酸钠会大量的结晶析出但氯化钠不会析出。
36
NO.3 课后作业
37
课后作业
1.海水晒盐的原理是(  )
A.海水分解 B.日晒使海水中的氯化钠大量蒸发
C.海水晒盐时,氯化钠溶解度减小,所以氯化钠结晶析出
D.利用阳光、风力使水分蒸发,氯化钠结晶析出
2.下列关于结晶和晶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
B.降低饱和溶液的温度不一定有晶体析出
C.从溶液中析出的晶体不一定有结晶水
D.把溶液的溶剂蒸发一些一定会有晶体析出
38
课后作业
3.按环保要求:凡是有颜色、异味的工业废水都禁止排放。净化此类废水可采用的方法是(  )
A.沉淀 B.过滤 C.吸附 D.静置
4.世界各国频发地震。为防止震后疾病传染须对饮用水源进行处理,采取的措施有:
①煮沸;②消毒;③过滤;④自然沉降。合理处理的顺序是(   )
A.③①②④ B.②④③① C.④③①② D.④③②①
39
课后作业
5.“粗盐提纯”的实验中,蒸发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多选)
A.把浑浊的滤液倒入蒸发皿里加热蒸发
B.开始析出晶体后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液体
C.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就停止加热
D.待滤液完全蒸干时,才停止加热
40
课后作业
6.蒸馏可降低水的硬度。在实验室可用如图装置制取蒸馏水。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
a._______;b._______;c._______;d._______。
(2)得到的蒸馏水在_______中(填仪器名称)。
(3)仔细观察d仪器,它起到_______作用。冷水进入d仪器的方向如图所示,如果改为从上端流入,下端流出行不行?_______(填“行”或“不行”)。
(4)水在_______(填序号,下同)中由液态变为气态,在_____中由气态变为液态。
41
课后作业
7.蒸馏是净化水的方法之一,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蒸馏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用酒精灯加热时要用其 ________(选填“外焰”“内焰”或“焰心”)进行加热;
(2)蒸馏烧瓶中自来水的体积不超过其体积的2/3,烧瓶中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__;
(3)冷却水从冷凝管的________(填“a”或“b”)口进入;
(4)蒸馏后收集到的蒸馏水是 ________(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5)自制的简易净水器常常用到活性炭,主要是利用其具有________性。
42
课后作业
8.生命离不开水,生活中也离不开水:
①水可以用来洗涤,这说明水具有_____性质;
②我们一般用到的水往往都是自来水,如图是课本中“自来水厂生产流程图”:
43
课后作业
44
(1)自来水从水源引进的水进行处理时,一般分为物理和化学两个阶段,图中五个步骤中属于化学处理阶段的是__________,该步骤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
(2)步骤四的作用与实验室的_______(填物质分离操作名称)作用相似。
(3)该图中“未净化的污水”最好改为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作业
9.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溶液配制和粗盐初步提纯实验。
Ⅰ.他们利用图①所示仪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
(1)图①中有一种塑料仪器,其名称是_________;还缺少一种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其名称是_________。
(2)图②中的操作错误是______;若按图②操作,取用的氯化钠实际质量为__________g。
(3)量取蒸馏水的体积读数如图③所示,则该实验小组原计划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水的密度为1g/cm3)________________。
45
课后作业
Ⅱ.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
海水“晒盐”得到的粗盐中含少量泥沙,为除去粗盐中的泥沙,他们设计了如图④所示的实验操作:
(1)图④中标号仪器的名称分别是:
a.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
(2)三步操作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操作二中的一处明显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操作三中,当看到 _______ ,停止加热;取下b时需用到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 。
46
课后作业
10.结合下列初中常见的实验仪器图回答后面的问题: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C__________;
(2)在粗盐提纯实验中,在进行________操作(填操作名称)是要用到仪器B;
(3)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时,要用到如图中所给的______(填序号)仪器
47
课后作业
11.根据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和溶液的配制实验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操作④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
(2)若按照②③①步骤配制50g16%的NaCl溶液,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操作⑤中停止加热是时间是____(填序号);
A.蒸发皿中液体完全蒸干时 B.蒸发皿内有大量晶体析出时
48
课后作业
(4)除去粗盐中难溶性的杂质并计算精盐的产率,其正确操作步骤为②③①④⑤②。以下操作中可能会导致精盐产率(产率=×100%)偏小的有____(填序号)。
A.操作①中有少量溶液溅出烧杯
B.操作③中仰视读数
C.操作④中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D.操作⑤中没有使用玻璃棒搅拌
49
解析
1.【答案】D【解析】A、海水晒盐的原理是蒸发海水,得到食盐晶体,不是海水受热分解,故A错误;B、氯化钠受温度影响不大,升高温度,不会降低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故B错误;
C、氯化钠受温度影响不大,温度升高,也不会使食盐的溶解度增大,故C错误;
D、由于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小,从食盐溶液中获得食盐主要利用阳光和风蒸发水分,使氯化钠成晶体析出,故D正确.
2【答案】D【解析】A、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说法正确,故A正确;
B、只有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的物质,饱和溶液当温度降低时一定会析出溶质;则降低饱和溶液的温度不一定有晶体析出,如氢氧化钙降温,就无晶体析出,故B正确;
C、从溶液中析出的晶体不一定有结晶水,说法正确,故C正确.
D、把溶液的溶剂蒸发一些一定会有晶体析出,说法产物.故D错误.
3.【答案】C【解析】净化水时,一般是用活性炭来吸附水中有颜色、异味的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水的目的.
50
解析
4.【答案】D 考点:专题:实验设计题.
【解析】:净化水常用的方法有沉降、吸附、过滤、蒸馏、消毒杀菌.分析水处理措施的作用,对处理措施进行排序.①煮沸,通过加热煮沸,杀死水中病菌以便饮用;②消毒,利用消毒杀菌剂杀死水中病菌;③过滤,除去水中不溶性固体物质;
④自然沉降,通过静置,把水中不溶性固体与水初步分离;
因此处理水的合理顺序为:④③②①;
【点评】净化水常用的方法有沉降、吸附、过滤、蒸馏、消毒杀菌,在这些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为蒸馏。
5.【答案】BC【解析】A、把还浑浊的滤液倒入蒸发皿里加热蒸发,操作错误;
B、开始析出晶体后,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液体,操作正确;
C、蒸发皿中出现多量固体时,就停止加热,操作正确;
D、待滤液完全蒸干时,才停止加热,操作错误.
51
解析
6【答案】(1)酒精灯,蒸馏烧瓶,铁架台,冷凝管;(2)锥形瓶;(3)使水蒸气冷却得到水,不行;(4)b;d【解析】(1)据图可以知道,a是酒精灯,b是蒸馏烧瓶;c是铁架台;d是冷凝管。
(2)得到的蒸馏水在锥形瓶中;(3)冷凝管能使水蒸气冷却得到水,冷水要从下端管口进从上面的管口出,不能从上端流入,这样会降低冷凝的效果。(4)水在圆底烧瓶中由液态变为气态,在冷凝管中由气态变为液态;
7.答案:(1)外焰;(2)防止爆沸;(3)b;(4)纯净物;(5)吸附。分析
【解题方法提示】根据酒精灯火焰的温度最高分析;根据过程中加碎瓷片可防止爆沸分析;根据冷凝管中冷凝水的方向为下进上出分析;根据蒸馏水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分析;根据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分析。
【解析】(1)由于酒精灯外焰的温度最高,用酒精灯加热时要用其外焰加热;
(2)蒸馏烧瓶中自来水的体积不超过其体积的23,烧瓶中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爆沸;
(3)为了使冷凝的效果更好,冷却水从冷凝管的下口即b口进入;
(4)蒸馏后收集到的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
(5)自制的简易净水器常用到活性炭,主要是利用其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异味等。
52
解析
8.【答案】①溶解(1)步骤五,杀死水中的微生物(2)过滤(3)自然界较为纯净的水源
【解析】自来水生产时,尽量从污染少而较为纯净的水源处引水。生产过程主要分为物理和化学两个阶段,物理阶段指用过滤和沉淀等方法除去水中的固体颗粒,化学阶段指通入氯气和漂白粉等杀死水中的微生物的过程。
【方法归纳】实际的自来水生产原理和工艺过程要复杂的多。我们要了解自来水生产过程中的两个主要阶段,理解物理阶段和化学阶段的主要目的和方法。
53
解析
9.【答案】 Ⅰ.(1)药匙;玻璃棒;(2)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3)18%。
Ⅱ.(1)a漏斗;b蒸发皿;(2)溶解 过滤 蒸发;(3)漏斗下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4)蒸发皿中有大量晶体析出时 ; 坩埚钳。
【解析】 Ⅰ.(1)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量和取水体积,最后进行溶解;在这些操作中需要的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和玻璃棒,图①中缺少一种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2)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
若按图②操作,由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可知:砝码质量=药品质量+游码的质量,所以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即药品质量=15g-3g=12g。
(3)该实验小组原计划所取氯化钠的质量为15g+3g=18g;量取蒸馏水的体积读数如图所示(即量取水的体积为82mL=82cm3,其质量为1g/cm3×82cm3=82g),则该实验小组原计划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54
解析
Ⅱ.(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可知:a漏斗;b蒸发皿。(2)粗盐提纯的基本步骤包括:溶解、过滤、蒸发。(3)漏斗下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这样液体易溅出。(4)蒸发时蒸发皿中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运用余热将水分蒸干.取下b时需用到的仪器名称是坩埚钳。
10.【答案】 (1)酒精灯(2)过滤(3)AD
【解析】 (1)仪器的名称:酒精灯;(2)在粗盐提纯实验中,进行过滤时用到仪器B;
(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时,需用到上述图示所给的烧杯、天平
11.【答案】 (1)引流 (2)偏大 (3)B (4)AD
【解析】 本题比较全面考查了食盐提纯的操作,难度不大.知道粗盐提纯的步骤、熟悉玻璃棒的作用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在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的作用;
(2)在量取液体时,若俯视读数,所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少,会使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3)在蒸发食盐中停止加热是时间是: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
55
解析
(4)A.操作①中有少量溶液溅出烧杯,会使得到精盐的质量偏小,会导致精盐产率偏小;
B.操作③中仰视读数,会使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多,对精盐的质量无影响,不会导致精盐产率的变化;
C.操作④中液面高于滤纸边缘,部分杂质进入滤液,会使精盐的质量偏大,会导致精盐产率偏大;
D.操作⑤中没有使用玻璃板搅拌,会使液体溅出,得到的精盐的质量减少,会导致精盐产率偏小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