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同步跟踪练习
第一课时
4.5、透镜(1)
【课堂学习】
1、自主学习:自己阅读书本P88相关内容并尝试完成以下问题:
1.透镜通常可以分为____ 和 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 叫凸透镜,它的符号是 。
3. ________________ 叫凹透镜,它的符号是 。
4.生活中常见的眼镜的镜片就是透镜。请你辨别:患有近视眼的学生配戴的近视眼镜的镜片是_______ 透镜;而患有老花眼的老年人配戴老花镜片是______ 透镜。
2、透镜特点的探究
(一)活动:通过透镜来看字
你的发现:分别通过让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书上的文字(透镜距离书本较近)
得到: 通过____透镜,所看到的物体的像是放大的;
通过____透镜,所看到的物体的像是缩小的。
(二)观察一束平行光透过透镜发生的现象
活动:一束平行光(如太阳光)通过凸透镜,将会发生什么现象?
一束平行光(如太阳光)通过凹透镜,将会发生什么现象?
我们看到:凸透镜对光有__________作用,凹透镜对光有__________作用。
所以:凸透镜又叫____________透镜,凹透镜又叫____________透镜。
(三)活动:小组讨论:如何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你们组有哪几种方法?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以凸透镜为例自学透镜相关名词:
光心(O):
主轴:通过光心且垂直于透镜平面的直线称为透镜的 ,简称主轴。
焦点(F):跟主轴平行的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在主轴上的F点
焦距(f):
与凹透镜主轴平行的入射光经过凹透镜后将变成发散光线(如下图)。将这些发散光线反向延长也会交于主轴上的F点,由于这一交点F不是光线实际会聚的点,因此叫做凹透镜的虚焦点。
3.尝试练习
[课堂反馈]:
1.透镜是利用光的 规律制成的,透镜有两类:一类是中间比边缘厚的透镜叫做 ,如 镜片,这类透镜对光有 作用,又叫 透镜;另一类是中间比边缘薄的透镜叫 ,如 镜片,这类透镜对光有 作用,又叫 透镜。
2.凸透镜将平行于主光轴的平行光 于一点,这一点叫凸透镜的 ,该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叫 若太阳光射到凸透镜上时,在镜后10cm处的纸光屏上形成一个亮点,则这个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3.如图4-4所示的两个透镜 ( )
A.都是向右凸出的,都是凸透镜 B.都是向右凹进的,都是凹透镜
C.a是凸透镜,b是凹透镜 D.b是凸透镜,a是凹透镜
4. 画出图4—6中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5.下列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 )
4.5、透镜(2)
【课前活动】
1.通过透镜观察邮票上的图案,如所看到的图案的像是缩小的。则此透镜一定是__________;如所看到的图案的像是放大的。则此透镜一定是__________。
2.将凸透镜的一面正对着太阳光,另一面正对一张白纸,改变透镜与白纸之间的距离,观察白纸上的光斑最小、最亮,这时镜片与纸间的距离近似等于凸透镜的__________,平行光线会聚的这一点叫做__________。一般的凸透镜有_______个这样的点。
3.试画出与已知光线对应的入射光线或出射光线。
【课堂学习】
1、活动4.5探究透镜的奥秘
观察一束激光通过三棱镜后,出射光线将向哪个方向偏折?
请同学们再做刚才实验的光路图,注意,这里有两次光的折射。
得出:一束光线经三棱镜后,画出这束光在三棱镜内和离开三棱镜后进行的路径。结果表明,出来光线向_____________偏折 。然后再由同学们完成图的两个光路图,联想成凸透镜和凹透镜,体会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画出平行光线经下图1中后的大致光路图:
图1
2、讨论:
⑴一束光在空气中经凸透镜折射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是会聚光束 B.一定是发散光束
C.可能是会聚光束或平行光束,不可能是发散光束
D.可能是会聚光束,也可能是平行光束或发散光束
⑵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和会聚光束有区别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反馈]:
1.为了防止森林火灾,在森林里不允许随地丢弃透明的饮料瓶,这是由于雨水进入饮料瓶后对光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_镜,它对太阳光的_________作用,可能会导致森林火灾
2.一块矩形玻璃切割成甲、乙两块,其形状如图4-3所示,那么能使光线发散的是 ,能使光线会聚的是 .
3.要想利用凸透镜使小灯泡发出的光线变成平行光,应该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 上.
4.在圆形鱼缸中喂养着的鱼,看起来要比真实的鱼大,这是因为圆形鱼缸相当于一个_ 镜.
5.下面是生活中常用的镜子,其中属于凸透镜的是( )
A.潜望镜 B.汽车的观后镜
C近视眼镜 D.远视眼镜
6.下列关于透镜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
B.把凹透镜对准物体,透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正立、缩小的像
C近视眼镜是用凸透镜制成的
D.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7.图4-2中N是一个水平放置的长方形暗盒,盒内有水平向右的平行光,P为暗盒右侧平面上的一个圆孔,M是一个与暗盒右侧平面平行的相间一定距离的光斑.若从外径与圆孔P相同的厚平板玻璃、凸透镜、凹透镜这三个光学器件中取一个嵌入圆孔P中,发现在光屏M上呈现一个比圆孔P大的圆形光斑,则嵌人圆孔P的那个光学器 ( )
A.只能是凹透镜 B.只可能是凹透镜或厚平板玻璃
C.只可能是凹透镜或凸透镜 D.凹透镜、凸透镜、厚平板玻璃都有可能
8.在图4-5中填上合适的透镜。
9.在图4-7中,完成光线从左边射向凸透镜折射后,再射向凹透镜折射后的光路.
4.5、透镜(3)
1.透镜是利用光的 规律制成的,透镜有两类:一类是中间比边缘厚的透镜叫做 ,如 镜片,这类透镜对光有 作用,又叫 透镜;另一类是中间比边缘薄的透镜叫 ,如 镜片,这类透镜对光有 作用,又叫 透镜。
2.凸透镜将平行于主光轴的平行光 于一点,这一点叫凸透镜的 ,该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叫 若太阳光射到凸透镜上时,在镜后10cm处的纸光屏上形成一个亮点,则这个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3.如图4-4所示的两个透镜 ( )
A.都是向右凸出的,都是凸透镜 B.都是向右凹进的,都是凹透镜
C.a是凸透镜,b是凹透镜 D.b是凸透镜,a是凹透镜
4. 画出图4—6中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5.下列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 )
6.人们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安全问题.根据所给材料回答问题:
2000年11月27日(广州日报)报道,香港近郊一价值逾千万元的住宅发生罕见火警.在周围没有火源的情况下窗帘布自行起火,险些将此豪宅付之一炬.消防队员在窗帘布外向阳的窗台上发现一透明水晶球工艺品,有关专家断定此水晶球即为罪魁祸首.请你结合所学物理知识,简要分析一下起火的原因.
课后练习
1.一束光在空气中经凸透镜折射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是会聚光束 B.一定是发散光束
C.可能是会聚光束或平行光束,不可能是发散光束
D.可能是会聚光束,也可能是平行光束或发散光束
2.图4-2中N是一个水平放置的长方形暗盒,盒内有水平向右的平行光,P为暗盒右侧平面上的一个圆孔,M是一个与暗盒右侧平面平行的相间一定距离的光斑.若从外径与圆孔P相同的厚平板玻璃、凸透镜、凹透镜这三个光学器件中取一个嵌入圆孔P中,发现在光屏M上呈现一个比圆孔P大的圆形光斑,则嵌人圆孔P的那个光学器 ( )
A.只能是凹透镜 B.只可能是凹透镜或厚平板玻璃
C.只可能是凹透镜或凸透镜 D.凹透镜、凸透镜、厚平板玻璃都有可能
3.一块矩形玻璃切割成甲、乙两块,其形状如图4-3所示,那么能使光线发散的是 ,能使光线会聚的是 .
4.要想利用凸透镜使小灯泡发出的光线变成平行光,应该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 上.
5.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对光的会聚能力不同,短焦距的凸透镜对光的会聚能力比长焦距的凸透镜________
6.在圆形鱼缸中喂养着的鱼,看起来要比真实的鱼大,这是因为圆形鱼缸相当于一个_ 镜.
7.在图4-5中填上合适的透镜。
8.为了防止森林火灾,在森林里不允许随地丢弃透明装液饮料瓶,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图4-7中,完成光线从左边射向凸透镜折射后,再射向凹透镜折射后的光路.
10.探索设计题?
小宇最喜爱的玩具是叔叔送给他的生日礼物,那是三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凸透镜,分别由玻璃、水晶、塑料制成.现在小宇想要探究“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凸透镜的焦距与制作材料是否有关”,请你帮他设计这次探究的全过程,完成如下的工作:?
(1)这次探究所需要的器材有哪些?请你写出来.
?
(2)请你写出探究的主要步骤.
(3)请你设计出实验现象或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第二课时
4.5、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
1.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称为 ( ),像到透镜的距离称为 ( ).
2.通过课堂实验,请你将下表补充完整: f=10cm
实验次数 物距U/cm 像的性质(正倒、大小、实虚) 像距与焦距的关系
1 30
2 20
3 12
4 8
3.小华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另一侧距地面5cm的地方呈现出最小极亮的一点,则f= cm,如果要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应把物体放在距凸透镜 范围内;如果将它作为放大镜使用,应把物体放在距凸透镜 .
4.小明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光屏上已得到烛焰缩小的像,如果小明使物体远离凸透镜,则应使光屏应 (填“远离”、“靠近”或“不变”)凸透镜,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在只用一个凸透镜成像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实像总是倒立的,虚像总是正立的 B.实像可以是放大或缩小的
C.成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小 D.成虚像时,像与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侧
6. 某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下图,先后使烛焰位于a、b、c、d四处,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实验后,他归纳出以下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A. 使烛焰位于a处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 B. 使烛焰位于b处时,成缩小的实像
C.使烛焰位于c处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 D. 使烛焰位于d处时,成放大的实像
7.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在实验时,应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
(2)当蜡烛在凸透镜左侧距凸透镜20cm的时候,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 cm;当蜡烛再向凸透镜靠近5cm时,所成的像的性质是 、 、 。
8.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若仅用不透明纸板遮去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物体在光屏上成的像有什么变化?
4.5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
1、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蜡烛与光屏分置于
凸透镜两侧,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蜡烛放在如图
所示的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
(1)当蜡烛位于______点时,屏上出现放大的像;(2)当蜡烛位于______点时,屏上出现缩小的像;
(3)当蜡烛位于______点时,屏上出现等大的像;
(4)当蜡烛位于______点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找不到像.
2、小明和小刚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在实验过程中,蜡烛由于燃烧会逐渐变短,则蜡烛成的像在光屏上的位置将会 。(选填:“操持不变”、“逐渐上移”、“逐渐下移”。)
(2)小明和小刚在实验过程中突发奇想:“假如用手将凸透镜遮挡一半,还会成完整像吗?”
小明:“不能成完整的像,因为透镜被手挡住了一半。”小刚:“能成完整的像,但是像的亮度将变暗一些。”请你仔细分析一下,你支持 的观点,理由是 。
(3)如果实验过程中,有一只飞蛾落在凸透镜上,蜡烛能成完整像吗?光屏是否会出现飞蛾的像?为什么?
3、如图所示,在薄板上挖一个小孔,正好放入一凸透镜,设透镜与光屏相距为d,在透镜左侧主光轴上距透镜d/2处放一点光源S,在光屏上恰好得到一个与孔等大的光斑,那么此凸透镜的焦距应为多少?
[讨论交流]请你们设计实验方案,有哪些方法测定凸透镜的焦距?
方法1:
方法2:
方法3:
[课堂反馈]: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焦距为10cm,当光屏上成一缩小、倒立的烛焰的像时,烛焰(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为( )
A.大于20cm B.等于20cm C.大于10cm且小于20cm D.小于10cm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烛焰M位于距离凸透镜一倍焦距内时,人眼观察到烛焰成像的情形是图中的( )
3.小周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与烛焰等大的像(如图).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缩小的像,他必须 ( )
A.让蜡烛远离透镜,同时让光屏也远离透镜
B.让蜡烛远离透镜.同时让光屏靠近透镜
C.让蜡烛靠近透镜,同时让光屏也靠近透镜
D.让蜡烛靠近透镜,同时让光屏远离透镜
4、用凸透镜在屏上已得到了烛焰所成的像,现用一块圆形黑纸糊上凸透镜中间部分如图所示,那么在屏上所成的像( )
A.像没有了 B.像的中间看不见了
C.像比原来变暗,大小不变 D.成的像与原来没有变化
5.小明同学是一位集邮爱好者,他用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去观察邮票,
(如下左图)邮票与放大镜的距离应该是_______10cm(选填“大于”、“小于”
或“等于”),所成的像是放大、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6.如图,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若把蜡烛放在凸透镜的 ,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无法在光屏上找到像。但眼睛从A、B、C中的_______点透过凸透镜观察,可以看到烛焰放大的像。
4.5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3)
【课前活动】
1、如图所示,F、F'到凸透镜的距离均等于焦距,P、P'到凸透镜的距离均为2倍焦距。那么,烛焰在光屏上成的应是倒立、_______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若把蜡烛移到P与F之间,调整光屏后,在光屏上得到的像将会_______ (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a、b、c、d、e五个位置,如图所示,其中蜡烛放在____处所得到的实像最小,放在____处所得到的实像与烛焰大小相同,放在____处所得到的实像比烛焰大,放在_____处能看到放大的虚像.
3、一支蜡烛位于凸透镜前,调节好透镜和光屏位置后,在光屏上呈现放大、倒立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在光屏上( )
A.无法成像 B.呈现放大、正立的像C.呈现放大、倒立的 D.呈现缩小、倒立的像
【课堂学习】
典型例题
1、用一个凸透镜成像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成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大 B实像总是倒立的,虚像总是正立的
C 成虚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远,像越大 D 实像和虚像都可能是放大或缩小的
2、在一张透明的塑料薄膜上滴一滴小水珠,双手拿着塑料薄膜靠近报纸,透过小水珠看到报纸上的文字是 ( )
A 倒立缩小的虚像 B 倒立放大的虚像 C 正立缩小的虚像 D 正立放大的虚像
3、有一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将物体放在离透镜15cm处时,在另一侧的光屏上可得到一个 ( )
A 倒立缩小的实像 B 倒立放大的虚像
C 倒立放大的实像 D 正立放大的实像
4、小明在光具座上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当烛焰放在距透镜20cm处,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实像,由此判断,他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 ( )
A一定大于20cm B一定小于8cm
C一定在10cm—20cm之间 D一定在8cm到10cm之间
5.小明在光具座上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当光屏及烛焰的相对位置如图,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他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 )
一定大于20cm B.一定小于8cm
C.一定在10cm到16cm之间 D.一定在8cm到10cm之间
[课堂反馈]:
1.当烛焰离凸透镜30cm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可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该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
A 40cm B 30cm C 20cm D 10cm
2.某同学拿着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用一张白纸在透镜的另一侧来回移动,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得此时光斑到透镜光心的距离为6cm,该同学用此透镜观察较小的文字时,看到了正立较大的字,则较小文字到透镜的距离( )
A 等于12cm B 大于6cm小于12cm C 小于6cm D 大于12cm
3.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纸时,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 ( )
A 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些
B 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近一些
C 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近一些
D 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远一些
4.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安保工作中将采用人脸识别系统,如图,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可自动将镜头前lm处人脸拍摄成数码相片,通过信号线传递给计算机识别,摄像机的镜头
A.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1m
B.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为0.1m
C.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5m
D.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6m
5、透过圆形的鱼缸看里面的金鱼时,看到的金鱼比实际的要大,则此时:①鱼缸相当于一个凸透镜②鱼缸相当于一个凹透镜③所看到的是金鱼的实像④所看到的是金鱼的虚像.其中正确的表述是 ( )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5.小丽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请你根据所学知道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应首先调节蜡烛的焰心、 、光屏的中心,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2)改变蜡烛的位置,使其位于20cm刻度线外,再移动光屏,可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3)在实验(2)的基础上,将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 (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实像
(4)改变蜡烛的位置,使其位于56cm刻度线处,小丽从透镜的左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清晰的正立 (填:“放大”或“缩小”的虚像。利用这种成像规律可制成 镜。
F
F
O
F
F
O
O
F
F
F
F
O
图4-1
F
F
F
F
图4-5
图4-5
图4-1
图4-5
D
C
B
A
M
M
M
M
F
F
A
B
C
20cm
16cm
PAGE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