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1)
课堂练习
1.在使用照相机摄影时,我们会发现这样的特点:
(1)物体离照相机镜头的距离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底片离相机镜头的距离;
(2)物体离照相机镜头越远,物体在照片上所成的像越 ;
(3)照相机底片上所成的像一定比物体 ;
(4)物体和像在凸透镜的 。
2.眼睛中的 和 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眼球后部的 形成物体的像,其成像原理类似于 ,物体在眼睛中所成的像为 、 、 像。
3.如果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睫状体疲劳过度,使其调节能力 ,会造成晶状体变得 .折光能力变 ,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的 .到达视网膜的是一模糊的 ,即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这样就形成 .我们可以利用 镜能使光线 的特点,使原本会聚在视网膜前面的光线会聚在 上,从而看清了远处的物体。
4.在图中填上合适的透镜,使成的像落在视网膜上
5.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0cm,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一个缩小的实像,若烛焰离透镜15cm,则烛焰经过透镜在光屏上 ( )
一定成缩小的实像 B.一定成等大的实像
C.可能成放大的实像 D.可能成虚像
6.远视眼产生的原因及其矫正办法是 ( )
A.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矫正的方法是配戴合适度数的凸透镜
B.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矫正的方法是配戴合适度数的凹透镜
c.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矫正的方法是配戴合适度数的凸透镜
D.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矫正的方法是配戴合适度数的凹透镜
7.图中的四幅图,分别表示来自远方物体的光经过远视眼、近视眼折光系统折射后的成像情况和对它们进行矫正的做法,其中分别表示远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 )
A.(D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课后巩固
8.某同学在学习眼睛和眼镜的知识后,制作了一个眼球模型,如图所示,模型中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烧瓶的后壁相当于视网膜,烧瓶里放有一种透明液体表示玻璃体,则图中表示的眼球模型和应采取的矫正措施分别是 ( )
A.远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
B.远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
C.近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
D.近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
9.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是焦距不同的四架相机,它们所用的底片规格是相同的.小红分别用它们在同一地点拍摄同一景物,得到A、B、C、D四个照片底片.我们可以确定,照片 是用相机甲拍摄的,照片 是用相机乙拍摄的,照片 是用相机丙拍摄的,照片 是用相机丁拍的.
10.关于眼睛的近点和明视距离,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正常眼睛的明视距离大约是20cm,近点大约在15cm处
B.正常眼睛的明视距离大约是25cm,近点大约在20 cm处
C.远视眼睛的明视距离大于20cm,近点在小于15cm处
D.近视眼睛的明视距离大于25cm,近点在大干20cm处
11.一凸透镜某次成像的情况如图所示,由图可知:这次成像中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 ( )
A.小于焦距
B.大于焦距小于2倍焦距
C.等于2倍的焦距
D.大于2倍焦距
12.集邮爱好者在用凸透镜作放大镜鉴赏邮票时,邮票应位于透镜的 ( )
A一两倍焦距之外 B.两倍焦距处
C.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 D.一倍焦距之内
13.某物体在距凸透镜16 cm处,通过透镜成放大的实像,则该透镜的焦距不可能是 ( )
A.10 cm B.20 cm C.30 cm D.8 cm
14.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当u=15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u=25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0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练习(2)
【课前活动】
完成表格,并回答问题
u与f关系 像的性质 v与f关系
正立/倒立 放大/缩小 实像/虚像
u>2f
U=2f
fU(1)凸透镜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是 。
(2)凸透镜成倒立实像和正立虚像的分界点是 。
(3)当凸透镜成实像时,如果增大物距,那么像距如何变化?像的大小如何变化?
(4)当透镜的位置不变时,上下移动蜡烛,观察屏上像的运动情况。
【课堂学习】
1、照相机与眼睛
(一)想一想:照相机与人眼睛所成像的性质是怎样的?
(二)观察与交流:看投影(照相机、人眼的结构)并交流
(三)自主学习:P95照相机与眼睛
照相机是利用 的原理制成的,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 ,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
(即 ),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 。
2、自主学习:生活&物理&社会
电影放映机与 相似,依据的是 原理;
在外界景物突然消失之后,视神经对它的印象还会延续 s左右。
3、视力的缺陷与矫正
(一)讨论:视力会出现哪些缺陷?产生视力缺陷的原因分别是?
(二)自主学习:P96视力的缺陷
近视眼看不清 的物体,是因为晶状体的厚薄经过调节后,远处物体的像仍落在视网膜的 ;远视眼看不清 的物体,是因为晶状体的厚薄经过调节后,近处物体的像仍落在视网膜的 ;
(三)观察演示:用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来矫正近视与远视
结论:近视眼镜的作用是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 (前/后)移,从而使清晰的像落在视网膜上。远视眼镜的作用是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 (前/后)移,从而使清晰的像落在视网膜上。
【课堂反馈】
1.眼睛是靠调节______ ____的平凸程度来改变_______ 而获得清晰的像。
2.常见的视力缺陷有 和 ,这都是由于眼睛的调节功能降低,不能使物体的像清晰地成在 上引起的。
3.矫正近视眼所佩戴眼镜的镜片是 透镜,它的作用是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 _______(前/后)移,从而使清晰的像落在 上。
4.如图甲所示的是_________眼,应戴__________镜来进行矫正,乙图所示的是________眼,应戴___________镜来进行矫正。
5.关于照相机的成像性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照相机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虚像 B.照相机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C.照相机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D.照相机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6.数码相机是一种新兴的照相器材,它同普通照相机不同之处,在于它没有底片,而是通过一个特殊的感光层CCD,将图像的光信号转化成为数字信号保存起来.下面的表格是某数码相机的一些参数,请你根据这个表格,用所学过的知识来说明,感光层离开镜头的距离要满足什么条件:_________ ____;要成像,物体离开镜头的距离要满足什么条件:_ ____ _ ___。
型号 镜头焦距 光圈快门 CCD解析度
Sony-S70 34mm 8s-1/1000s 1024×768
7.在探究近视眼视力矫正问题时用下图的装置模拟眼睛,烧瓶中的着色液体相当于玻璃体,烧瓶左侧紧靠瓶壁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右侧内壁相当于视网膜。下面的四幅图是一些同学描绘近视眼矫正的方法和光路,其中能达到近视眼矫正目的的是( )
练习(3)
1.显微镜和望远镜中都有两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 ,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 ,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 .
2.同学们在观察细胞等非常小的物体时,往往就需要使用 .当把物体放在物镜的 处时,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成一个 的 像,这个像位于目镜的 以内,又通过目镜成一个 的 像,这样我们就能看清很微小的物体了.
3.天文爱好者可以使用 观察远处的物体,由于被观察物体在物镜的 以 外,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成一个 的 像,这个像位于目镜的 以内,又通过目镜成一个 的 像,观察者就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填“放大”或“缩小”,“实”或“虚”)
4.人眼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物体对于我们的眼晴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望远镜所成的像, 虽然比远方物体 ,但由于它离我们眼睛很 ,再加上 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 了.现代天文望远镜力求把物镜的口径做得很 ,比我们眼睛的瞳孔大得多,就可以 更多的光,以求观测到更暗的星体。
5.物体对眼睛的光心D所张的角,叫做视角,它与 和 两方面都有关.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的大小决定于视角,视角越大,所成的像越 ,眼睛看到的物体就 .同一个物体,离眼睛近时视角 ,这就是物体离眼睛近比离眼镜远时看得清楚的原因.
6.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视野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视野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的 ( )
A.2个 B.4个 C.16个 D.32个
练习(4)
1.使用显微镜时,观察的物体必须放在物镜的焦点以______ (填“内”或“外”),并且离焦点很近的地方。
2.显微镜和望远镜中都有两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靠近眼
下的凸透镜叫做______,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凸透镜叫做______。
3.用放大镜接近细小的指纹,可以观察到指纹的______、______、的______像。
用放大镜看窗外较远的树,可以看到树的______、______、的______像。
4.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能成______、______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5.关于显微镜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人眼从目镜观察的是虚像
B. 显微镜载物台下的反光镜具有会聚光线的作用
C.镜成的是放大像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积
6.放大镜中间__________、边缘_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镜。 放大镜的原理:当物距_________时,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像。
7.__________能使很远的物体成像在眼前,就象物体被拉近了,其跟显微镜相似,也是由______镜和______镜组成。
8.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镜,胶卷相当于_______。工作原理是: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_____________之外时,成______、_______的____像。
9.投影仪上有一个用_______镜做的镜头,屏幕相当__________,投影片作为__________(物体、像)。工作原理是: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应_____________ 时,成______、_______的____像。
10.投影仪是教学中常用的仪器,如图所示是投影仪的结构图,在水平放置的凸透镜的正上方有一与水平面成45°角的平面镜,右边竖直放一屏幕,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和平面镜后,可在屏上成一清晰的像。一教师在使用投影仪时,发现在屏幕上的画面太小,正确的调节方法是( )
A.减小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下调凸透镜,减少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
B.减小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上调凸透镜,增大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
C.增大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下调凸透镜,减少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
D.增大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上调凸透镜,增大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
11.用凸透镜观察书本上的字,先把凸透镜紧贴书本上的字,看到的字是放大的吗 _______;让凸透镜逐渐远离书本,通过凸透镜观察到的字有什么变化 __________;当继续远离时,还能看到字吗?_________;当通过凸透镜观察到的字被放大到最大最清晰时,测量出凸透镜与书本之间的距离U跟凸透镜的焦距f的大小进行比较,关系是_____________。
练习(5)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提供的器材有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还缺少的是 .
(2)实验中要调整 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把蜡烛放在适当的位置,沿直线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明亮的烛焰的像,观察光屏上的像是 ,测出 的距离,并与焦距,二倍焦距相比较.
(4)如果实验中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是20 cm。
①想在光屏上看到—个缩小的像,应该把蟥触放在离凸透镜 的地方;
②如果把蜡烛从离凸透镜40 cm的地方移到离凸透镜25cm的地方,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像的大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③想用凸透镜观察到一个正立的像,蜡烛应该放在离凸透镜 的地方.
(5)从实验得知:
物体成放大虚像的条件是:
物体成放大实像的条件是:
物体成缩小实像的条件是: .
2.下列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
A.小孔成像 B.海市蜃楼 C.对镜梳妆 D.立竿见影
3.关于凸透镜成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成实像时,像一定比物小
B.成虚像时,像一定比物大
C.成实像时,像和物一定在透镜的两侧
D.成虚像时,像和物一定在透镜的同侧
4.一凸透镜某次成像的情况如图所示,由图可知:这次成像中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 ( )
A.小于焦距
B.大于焦距小于2倍焦距
C.等于2倍的焦距
D.大于2倍焦距
5.集邮爱好者在用凸透镜作放大镜鉴赏邮票时,邮票应位于透镜的( )
A一两倍焦距之外 B.两倍焦距处
C.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 D.一倍焦距之内
6.某物体在距凸透镜16 cm处,通过透镜成放大的实像,则该透镜的焦距不可能是 ( )
A.10 cm B.20 cm C.30 cm D.8 cm
7.将一点燃的蜡烛放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前,在镜后的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放大的像,则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及烛焰成像的情况是 ( )
A.20 cm以外,成倒立的像
B.20 cm以外。成正立的像
C.20 cm与10 cm之间,成倒立的像
D.20 cm与10 cm之间,成正立的像
8.如图所示是教学中常用的投影器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关于投影器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螺纹透镜对灯泡发出的光具有发散作用
B.透明胶片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
C.在屏幕上可以观察到胶片上符号的虚像
D.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9.小华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先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缩小的像,再把光屏与烛焰位置对调,结果应在光屏上 ( )
A.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B.、形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C.形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不能成像
lO.下图中A′B′是物体AB经凸透镜成的像,正确的是 ( )
11.有甲、乙两块凸透镜,焦距分别是f甲、f乙,将它们分别放在光具座上做烛焰成像实验.若两次实验中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都相等,实验结果是:用甲凸透镜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用乙凸透镜时成正立放大虚像,则( )
A.f甲<f乙 B.f甲>f乙
C.f甲=f乙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图甲
图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