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4古诗三首《夜书所见+夜雨寄北+秋夕》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4古诗三首《夜书所见+夜雨寄北+秋夕》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01 07:16: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精读引领课
——《夜书所见》+拓展文章《夜雨寄北》《秋词》
教学目标
1.会认多音字“挑”,会写“送、挑”两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夜书所见》,读懂《夜雨寄北》《秋词》。
3.能借助注释、图画、生活经验理解诗意,体会诗歌蕴含的情感。
教学重点
1.会认多音字“挑”,会写“送、挑”两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夜书所见》。
教学难点
1.背诵《夜书所见》,读懂《夜雨寄北》《秋词》。
2.借助注释、图画、生活经验理解诗意,体会诗歌蕴含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回顾切入,整体感知
1.同学们,说到秋天你们会想到哪些词语?学生自由说,老师相机补充出示“日积月累”词语。你们还能想到哪些古诗?学生背诵。
2.过渡:是的,秋天有别样的美!同样是秋天,杜牧感受到了它枫叶似火的美,苏轼感受到了它橙黄橘绿的丰收。每一位诗人笔下的秋天是不一样的,下面我们来看看这几首诗词所描绘的秋景是什么样的。
(二)学习《夜书所见》
还记得上节课我们是怎样学习古诗的吗?集体梳理课件出示。这节课,请同学们按照这样的方法自主学习这两首古诗。
1.自主学习,读熟古诗。
(1)学生介绍诗人,老师补充。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正确。
(3)同桌互读互评。
2.集体交流,指导朗读。
(1)指名读,学习多音字。
挑(tiǎo) 挑促织:即捉蟋蟀
挑(tiāo) 挑担子
(2)指导朗读,读出节奏。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3.自悟古诗,小组交流。
(1)学生借助插图和注释理解词意,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大致说诗意。
(2)小组交流读懂的和不懂的,老师巡视参与交流。
(3)集体交流,相机补充。
让小组代表说说本组读懂了哪些问题,怎么读懂的?有哪些疑惑?结合出示插图,课件出示预设的关键词意。
(4)总结方法:借助插图、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古诗词句。
(5)再读感悟,体会诗情。
引导学生再看插图说诗意:脑海中出现了什么情景?假若是你诗人,看到这些情景是什么心情?
4.熟读成诵,指导书写。
(1)采用自由练读,指名读,集体读,比赛读等方式背诵。
(2)指导书写:“送”半包围结构,“辶”第三笔稍平;“挑”左右结构,左边稍高。
(三)整合阅读《成长的时光》第63页《夜雨寄北》
其实呀,思乡思亲是古诗中的一大主题。古代交通不便利,信息不发达,一别家乡久了,亲人无法相见,只有通过文字来表达情感。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李商隐的《夜雨寄北》,看看谁最先读懂古诗,体会到诗人的情感。
1.学生自读自悟。
2.集体交流读懂和没读懂的内容。相机梳理总结,课件出示。
3.总结理解诗词的方法:借助注释、图片和想象画面。
4.指导朗读,积累名句。
(四)整合阅读《成长的时光》第62页《秋词》
《夜书所见》《夜雨寄北》这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在秋天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多少有些悲秋的情绪。请大家再来读一读图书中的《秋词》这首诗,完成泡泡语中的思考题:这首诗和刚才两首诗有什么不同呢?你读后有什么感受呢?
1.学生借助注释和译文自读自悟。
2.交流读后感受,相机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五)布置作业。读读图书中的《秋夕》,试着借助注释理解诗意,背背名句。
板书设计
4.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 夜雨寄北 秋词
所见 所见 巴山夜雨 景:晴空 鹤排云上 碧霄
追忆 留恋 所听 无限思念 情:激扬奋进
所想 所想 共剪西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