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论教养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8 论教养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01 08:31: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8.*论教养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处方(chù)    尴尬(gān)
慎重(shèn) 疲惫不堪(bèi)
B.愚蠢(chǔn) 恪守(gè)
允诺(nuò) 彬彬有礼(bīn)
C.汲取(jí) 谚语(yàn)
箴言(jiān) 矫揉造作(jiāo)
D.积淀(diàn) 不懈(xiè)
钥匙(yào) 自吹自擂(léi)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贸然  缺陷  扭捏作态  大发雷霆
B.涵养 暄哗 附庸风雅 漠不关心
C.谦让 妨碍 絮絮叨叨 习以为长
D.遗憾 遵循 随心所欲 徙有其表
3.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明末陈眉公在《小窗幽记》中说:“多躁者,必无______之识;多畏者,必无______之见;多欲者,必无______之节;多言者,必无______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言近旨远,值得玩味。
A.卓越  笃实  沉潜  慷慨
B.慷慨 沉潜 笃实 卓越
C.笃实 慷慨 卓越 沉潜
D.沉潜 卓越 慷慨 笃实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对于民生需求,有为的执政者绝不会漠不关心。
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要靠我们持久奋战,绝非轻而易举就可达成。
C.每逢税务大检查,总有一些不法商人随机应变,弄虚作假,妄图躲过应有的惩罚。
D.同学们都在争分夺秒地复习,他却沉迷于游戏,他的父母为此心急如焚。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学生写作文,要细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B.电影《绿皮书》的灵感来源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出版的一本专为黑人而设的旅行指南。
C.2019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重庆也将欢迎14个直辖日。
D.目前,我国各方面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
6.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无论接触的人年长还是年幼,是社会贤达还是平民百姓。
②对他来说,礼貌待人不仅习以为常,轻松自然,而且能让他心情愉快。
③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
④有教养的人会对别人一律谦让和礼让。
A.④②③①      B.④③②①
C.④①②③ D.③②④①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良好习惯的养成
胡 适
①良好习惯的养成,即普通所谓的人品教育,品性人格的陶冶。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都告诉我们说:人品性格是习惯的养成,好的品格是好的习惯养成。中学阶段是定型的阶段,中学生时期与其注重治学的方法,毋宁提倡良好习惯的养成。个人的坏习惯在中学还可纠正,假使在中学里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个人的前途便差不多算完了,在大学里可能不会是个好学生,在社会里可能不会是个有用的人才。
②我们的国家以前专注重文字教育,读书人的指甲蓄得很长,手脸都是白白的,行动是文绉绉的,读书可以从“学而时习之”背诵起,写文章摇摇摆摆地会写出许多好听的词句来,可是他们不能动手,也不能动脚,连桌凳有一点坏了,也不能拿起斧头钉子来修理。这种只能背书写文章的读书人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动手动脚的习惯。
③良好的习惯怎样养成呢?我在台湾大学讲《治学方法》时,讲到一个故事,宋时有一新进士请教老前辈做官的秘诀,老前辈告诉他四个字:勤谨和缓。这四个字,大家称为做官的秘诀,我把它看作做人、做事、做学问的秘诀。
④勤,就是不偷懒,不走捷径,要切切实实、辛辛苦苦地去做。要用眼睛的用眼睛,用手的用手,用脚的用脚。先生叫你找材料,你就到应该到的地方去找;叫你找标本,你就到田野、到树林里去找。无论在实验室里,在自然界里,都不要偷懒,一点一滴地去做。
⑤谨,就是谨慎,不粗心,不苟且。写汉字,一点、一横也不放过;写外国字,“i”的点、“t”的横,也一样不放过;做数学,一个圈、一个小数点都不苟且。不要以为这是小事情,做小事关系天下的大事,做学问关系成败,所以细心谨慎,是必须养成的习惯。
⑥和,就是不要发脾气,不要武断,要虚心,要和和平平。什么叫作虚心?脑筋不存成见,不以成见来观察事,不以成见来对待人。就做学问来说,要以心平气和的态度来做化学、数学、历史、地理,并以心平气和的态度来学语文。无论对事、对人、对物、对问题、对真理,完全是虚心的,这叫作和。
⑦缓,这个字很重要,“缓”的意思是不要忙,不轻易下结论。如果没有缓的习惯,前面三个字就不容易做到。譬如找证据,这是很难的工作,不花时间,就不能做到“勤”的工夫;忙于完成,证据不够,不管它了,这样就不能做到“谨”的工夫;匆匆忙忙地去做,当然不能做到“和”的工夫。所以证据不够,应当悬而不断,就是姑且先挂在那里。悬而不断,并不是叫你搁下就不管,是要你勤,要你谨,要你和缓,就是南方人说的“凉凉去吧”,缓的意思是要等着找到了充分的证据,然后根据事实来下判断。无论做学问、做事、做官,都是一样的。达尔文写生物进化论,费了三十年的工夫,他到四海去搜集标本,做研究,并与朋友们反复讨论。朋友们都劝他发表,他仍然不肯。后来英国皇家学会收到另一位科学家华莱士的论文,其结论与达尔文的一样,朋友们才逼着达尔文把研究的结论公布,并提出与朋友们讨论的信件,来证明他早已获得结论,于是皇家学会才决定同华莱士的论文同时发表。达尔文这种持重的态度,不是缺点,是美德,这也是科学史上勤谨和缓的实例。值得我们去想想,值得把他作为榜样,尤其青年学生们要在中学里便养成这种习惯。有了这种好习惯,无论是做人、做事、做学问,将来不怕没有成就。
(有删改)
7.从全文看,围绕“在中学生里提倡良好习惯的养成”这个观点,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本文谈良好习惯的养成时,第②段提到“专注重文字教育”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章第⑦段画线句子“有了这种好习惯,无论是做人、做事、做学问,将来不怕没有成就”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作者认为“要以心平气和的态度来学语文”。请联系上下文,结合下面链接材料,谈谈你从中获得的有益启示。
【链接材料】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个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教学,社会生活实践。
学语文为的是用,就是所谓的学以致用。经过学习,读书比以前读得透彻,写文章比以前写得通顺,从而有利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这才算达到学语文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为弘扬中国的礼仪文化,学校准备举行以“礼文化”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参加。
(1)【礼仪板报我设计】为营造浓厚的礼仪文化氛围,你班准备出一期以“礼仪”为主题的黑板报,请身为宣传委员的你设计三个版块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礼貌用语我知晓】从括号中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入横线处。
你被评为校“礼仪之星”,学校委托你邀请市礼仪专家梁教授来校讲座。
①见面时,你会说:“梁教授,________(久违 久仰)大名!”
②呈邀请函时,你会说:“梁教授,敬请________(莅临 光临)指导!”
③临别时,梁教授赠书一本,你会说:“您的大作一定认真________(阅读 拜读)!”
(3)【礼节习俗我评说】聪聪家来客人时,妈妈总喜欢给客人夹菜以表示热情。这种待客礼节你赞成吗?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基础自测】
1.D 【解析】 A项,处方(chǔ);B项,恪守(kè);C项,箴言(zhēn),矫揉造作(jiǎo)。
2.A 【解析】 B项,喧哗;C项,习以为常;D项,徒有其表。
3.D 4.C 【解析】 C项,随机应变:跟着情况的变化,掌握时机,灵活应付。用在此处属于褒贬不当。
5.B 【解析】 A项,否定不当,应删除“切忌”或“不要”;C项,搭配不当,应将“欢迎”改为“欢庆”;D项,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的需求”。
6.D
【阅读感悟】
类文阅读提升
7.一方面论述“以前的读书人没有养成良好习惯”,另一方面论述“良好的习惯要从勤、谨、和、缓四方面来培养”。
8.采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通过描写以前读书人只能背书写文章而没有养成动手动脚的习惯,从而突出了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9.不能删去。这句话通过阐述好习惯对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重要影响,点明了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总结了上文,点明了中心,也与题目“良好习惯的养成”及文章的开头相呼应。
10.(示例)生活无处不语文,我们应将语文素养视作一项重要的技能进行培养;同时,学习语文要放平心态,虚心学习,也要积极应用,让语文的学习“活”起来。
【拓展空间】
综合性学习
11.(1)(示例)①礼貌用语大串联;②礼节规矩我传承;③礼仪知识我知晓;④生活处处有礼仪;⑤知书达理赢天下。
(2)①久仰 ②莅临 ③拜读
(3)(示例一)我赞成。中国是礼仪之邦,热情待客是中国人的传统礼仪,客人来了帮其夹菜,正显示出主人的热情好客,能让客人感觉亲切、温暖。(示例二)我不赞成。主人不知道客人的喜好,如果夹的菜客人不喜欢吃,又不好拒绝,会显得尴尬。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