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比多少
教学目标 1.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学会比较物体的多少。
2.探究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经历观察、操作、体验等数学活动,初步掌握解决简单问题的方法。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比较的方法。
难点: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学内容 对应教材第6页内容、第7页“做一做”和第8页“练习一”的第3、4题。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二次备课
回顾旧知 引入新课
(6分钟) 1.回顾前面所学知识,完成下题。
看图圈数。
2.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同学们,伸出我们的双手,请大家看一看,是左手的手指多,还是右手的手指多,还是一样多呢?你是怎么知道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比较多少。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2分钟)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2分钟) 课件出示教材第6页内容及情境图。
(1)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这幅情境图。
同桌之间相互说给对方听一听。
指名同学说一说,全班交流。
教师对回答的好的同学予以表扬。
教师给学生讲故事。
在一条蜿蜒的小河边,小动物们正忙着盖房子。它们有的搬着砖,有的扛着木头。河里的小鱼被这热闹的场面吸引了,禁不住蹦出水面,瞪大眼睛想看个究竟。小动物们还在桌子上摆好了水果和蔬菜招待客人。
(2)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根据图中内容,先数出图中各物体的数量,如小兔、小猪、砖、木头等的数量。
分小组数一数,一名同学数小兔的数量,另一名同学数砖的数量;一名同学数小猪的数量,另一名同学数木头的数量;……然后再比一比各物体的数量。
小组汇报交流,全班订正。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表扬。
(3)引导学生理解同样多。
把小兔和砖一个一个地对应起来,4只小兔对4块砖,都没有剩余,就说小兔和砖同样多。
(4)引导学生理解“多”和“少”。
一只小猪对应1根木头,观察发现木头余下了1根,我们就说木头比小猪多,小猪比木头少。
(5)提问:图中还可以比什么?
引导学生分组交流讨论。
教师提示:可以动物与动物之间进行比较,也可以动物与水果或其他事物之间进行比较。
学生交流,举手回答:兔子和胡萝卜同样多,木头和小板凳同样多;兔子比花少,反过来也可以说花比兔子多;小猪比鱼多,反过来也可以说鱼比小猪少……
教师对举手回答的同学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
课堂练习 巩固提高
(8分钟) 1.完成教材第7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8页“练习一”第3题。
3.完成教材第8页“练习一”第4题。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4分钟) 1.(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
2.布置作业。
见本书配套练习题。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学生在入学前,通过对各种物体的感知,已经积累了有关“比多少”的感性经验,教材又为学生提供了生动有趣的情景。本节课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放手让学生去观察、去操作、去尝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能主动地学数学。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