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诗词三首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3 诗词三首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01 08:35:2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3.诗词三首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歧路(   )    酬赠(   )
烂柯人(   ) 琼楼玉宇(   )
绮户(   ) 婵娟(   )
金zūn(   ) 投zhù(   )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玉盘珍羞直万钱________________
(2)直挂云帆济沧海________________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________________
(4)暂凭杯酒长精神________________
(5)不应有恨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行路难(其一)》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李白仕途受挫后所作,全诗感情充沛,波澜起伏,抒写世路艰难,功业难建的苦闷心情。
B.诗中“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词,形象地显示了诗人因内心苦闷而表现出来的动作神态,感情激荡。
C.“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引用典故表达诗人的愿望,显示出其对前途和未来并未失去信心。
D.从整首诗可以看出,诗人内心的苦闷和矛盾、失望与希望、自信与忧伤相互交织,可见当时诗人的思想是消极悲观的。
4.下列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诗作于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后,返回洛阳,途经扬州时。从诗的标题来看,这是诗人写给好友白居易的回赠。
B.首联写作者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一来一往,显示出朋友之间推心置腹的亲切关系。
C.颈联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白居易,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
D.尾联笔锋一转,相互劝慰。诗人对生活并未丧失信心,虽然心绪难平,但并不消沉,反而有种刚健昂扬之气。
5.下列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望月怀人之作,全词情理交融,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B.“我欲”“又恐”“何似”几个词语,写出了词人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纠结心理,表现了词人对现实的逃避。
C.“何事长向别时圆”,作者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无理的语气衬托出其思念胞弟的手足情深。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达了美好祝愿,表现了作者的旷达和智慧。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行路难(其一)》中诗人引用两个典故,表示世路虽艰,但自己对前途并未丧失信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所发表的演讲中引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来寄语中俄关系将继续破浪前行。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两处用典,抒写自己归来后的感触,对同时被贬的旧友的怀念,以及人事沧桑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作者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5)《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既富有哲理又能体现诗人豁达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对天下离别之人的美好祝福。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行路难(其一)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7.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人们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通过全诗,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0.本诗中颔联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有人说,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被贬的苦闷之情,你怎么认为?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
苏 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3.开头四句借幻想中的月宫仙境,发出了“明月几时有”“今夕是何年”的疑问,反映了词人怎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请赏析“起舞弄清影”中“清影”一词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一句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天末怀李白①
杜 甫
凉风起天末②,君子③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④,魑魅⑤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⑥。
【注】①这首诗为诗人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时所作。当时李白因受牵连而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还至湖南。②天末:天边。③君子:指李白。④文章憎命达:意谓文才出众者总是命运多舛。⑤魑魅: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⑥汨罗:屈原在汨罗江含冤投水自尽。
16.下列关于诗歌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古代一些物象常常被寄予特定的含义,如“鸿雁几时到”中的“鸿雁”就因为有借雁足传信的说法,常常被用来借指书信。
B.意象与意境是诗歌鉴赏的重要元素,本诗在“风”“水”物象前分别添加“凉”和“秋”两字,形成意象,构建了共同的意境。
C.“知人”是一种诗歌鉴赏的方法。诗人视李白为知己,首联在看似不经意的寒暄中表现出诗人对李白的关切。
D.“论世”也是一种重要的鉴赏方法。诗人在动乱年代与李白一起被流放,所以才由李白的遭遇联想到自己的遭遇,感慨万千。
E.诗歌采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通过一“憎”一“喜”的对比,主要写出了诗人对自己命运坎坷的无尽感叹。
17.诗人为什么说“应共冤魂语”?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落日怅望
[唐]马 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18.本诗以“落日怅望”为题,从全诗内容看,作者惆怅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对“孤云归鸟”“微阳秋山”创造的意境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若颔联和颈联对调次序,在谋篇布局上和原诗相比,哪个表达效果更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菩萨蛮①
李清照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②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注】①这首词写于词人晚年流落浙江绍兴、金华期间。②沉水:沉香的别称,是一种名贵的熏香。
21.请对“睡起觉微寒”中“微寒”一词进行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香消酒未消”一句表达了词人的哪些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千里共婵娟”里的“婵娟”指月亮。月亮的别称还有玉兔、嫦娥、金乌和曦和等。
B.中秋节又称团圆节。中秋节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一般认为该节日与纪念屈原有关。
C.古代文人在名之外,一般都有字号,如刘禹锡字乐天,号易天居士;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等等。
D.“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此中的“竹”增加了景物层次,清新雅致、安闲淡泊。竹还有正直、奋进、虚怀等象征意义,竹与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
参考答案
1.qí chóu kē qióng qǐ chán 樽 箸
2.(1)羞,同“馐”,美味的食物;直,同“值”,价值。
(2)渡。
(3)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4)增长,振作。
(5)怨恨。
3.D 【解析】 D项,此诗作于诗人在政治上遭受挫折后,由于世路艰险,功业难就,内心十分苦闷。但诗人并未因此放弃对理想的追求,而是依旧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坚信远大的抱负终究会实现。
4.C 【解析】 C项,“沉舟”“病树”是作者自比,并非比喻白居易。
5.B 【解析】 B项,词人用“我欲”“又恐”“何似”几个词语,写出既留恋人间又向往天上的矛盾心理,这种矛盾能够更深刻地说明词人留恋人世、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显示了其开阔的心胸与超远的志向。
6.(1)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2)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3)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4)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5)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6)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7.诗人运用典故,自比姜尚“垂钓”及伊尹“梦日”,表达了其期望有朝一日能得到明主赏识,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的强烈愿望。
8.人们一般在处于困境或遭遇挫折时,抑或是在想要奋起前行,追逐梦想时会引用这两句诗。因为这两句诗抒写了诗人在长安历经仕途险恶时的深切体验,表现了诗人摆脱苦闷,相信理想终会实现的自信与乐观。
9.通过全诗,我看到了一个虽饱含苦闷、愤懑、迷茫之情,却又充满信心,执着地追求理想、满身豪气的诗人形象。
10.写作手法:用典。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旧友的怀念之情,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11.诗人通过写沉舟侧畔仍有千帆竞发和病树前头依旧万木皆春的情景,表达了自己身处逆境仍能保持自信乐观的豁达洒脱的情感。
12.我认为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豁达乐观(积极进取)的态度。本诗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前四句写了诗人被贬的苦闷,后四句中的“千帆过”“万木春”“长精神”一洗之前的伤感低沉,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豁达乐观(积极进取)的态度。
13.这些疑问,反映了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政治上的失意,现实的冷漠使他得不到安慰和满足,因此萌生了乘风归去的梦想。
14.“清影”意为清冷的影子,营造出一种孤独、凄清的氛围,表现了词人的孤独、苦闷之情。
15.表面上看,好像是对月亮的责怪和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抒发了词人思念亲人的感情。
16.DE 【解析】 D项,理解错误,诗人当时是弃官远游客居秦州,并未与李白一起被流放,也没有联想到自己的遭遇;E项,赏析错误,这首诗通过一“憎”一“喜”的对比,主要写对李白深切的牵挂、怀念和同情,并为他的悲惨遭遇愤慨不平。
17.这一句是诗人的想象之词,他揣摩着李白亟思平定安史之乱,一清中原,结果获罪远谪,虽遇赦而还,但仍满腔怨愤,应该与投身汨罗的前贤屈原有相似的心境。全诗抒发了诗人对李白的牵挂与思念。
18.客中久滞、思乡情切;年华渐老、感时伤逝。
19.孤云归鸟、微阳秋山营造出了秋日傍晚的萧瑟与清冷,寄托着作者的伤感之情。孤云归鸟:晚云孤飞于天际,归鸟投宿于林间,这种景象触发诗人乡关之思、伤感之情。微阳秋山:夕阳西下余晖返照秋山之景,不但加重了诗人的乡愁,而且更深一层地触发了诗人内心深处感时伤逝的情绪。
20.原诗最好。诗人见景生情,诗歌景、情分写,层次鲜明。一、三句景,二、四句情。相间写来,诗情就被分成两步递进:先是由落日时,云去鸟飞的景象,勾起思乡之念;继而是夕阳下山、日光返照的情景,唤起迟暮之惊。有曲达其意之妙。如改成前半景后半情格局,则失去这层妙处。
21.此处运用双关手法,点明早春的季节特点(天气微冷)及词人的凄凉心情,是词人思乡的情感触发点,为下文抒情作铺垫。
22.思乡之情(思念亲人),亡国之恨(对朝廷的不满、对时局的担忧)。
23.D 【解析】 A项,“金乌”“曦和”均是太阳的别称;B项,与纪念屈原有关的节日是端午节;C项,刘禹锡字梦得,乐天是白居易的字,晚年自称“庐山人”,被人称“庐山居士”。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