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写 作
议论要言之有据
【文题链接】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诚信,自古就是一种美德。欺诈、造假等不讲诚信的现象历来为人们所深恶痛绝。请以“谈诚信”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600字。
提示:
1.关于“诚信”,可说的角度很多,要深入思考,多方开掘,选定一个角度,形成一个明确的观点。
2.关于“诚信”的材料很多,注意围绕自己确定的观点,选取恰当的材料。
【写作指拨】
“劈柴看纹理,讲话凭道理。”这句民谚恰好说出了议论文写作的主要特点:言之有据,以理服人。议论的过程,就是证明的过程,就是向读者“摆事实,讲道理”的过程。要让读者相信“我的观点是正确的”,我们就必须着力把道理说正确,说深刻,说透彻。那么,议论做到言之有据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具体如下:
一、精准性。
论据运用的“精准”首先指论据本身的表述不能出现知识性错误,特别是不能出现常识性错误。无论是事实论据还是事理论据,都必须符合这一要求。如课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中,为了阐述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作者列举了王阳明院中静坐、面竹而思的故事,这个故事出自明人钱德洪《王文成公年谱》,有充分的历史依据,而非作者的杜撰,因而能使人信服。同时,要注意名言的积累,在平时积累中要弄清所积累的名人名言或经典词句的出处及基本意思。
二、典型性。
“典型”意指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或事件。论据的典型,首先要求所引事实、事理有一定的知名度或公认度,可查证或让人信服。应注意的是,我们要引用在正常情况下,用来说明普遍道理的话语;不要引用在特殊场合,说明特殊情况的话语。同时还要注意,不能随意将别人的话都引用为论据,比如老师、家长的话,用来充当论据就没有多少说服力。
三、鲜活性。
“鲜活”主要指选用的论据要力避陈词滥调,寻找新鲜素材或对常见素材作全新审视。有些同学的作文,只记住几个经典素材,如司马迁、居里夫人、张海迪的事迹,然后就变换着角度使用,把他们当作“万金油”。这些论据即便典型,也不能引人注目。相反,选取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论据说理,势必使阅卷教师顿感“时有幽花一树明”。如优秀作文《绽放》,其中用到了“杭州外卖小哥雷海为边送外卖边熟记诗词,最终获《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总冠军”的事实论据,选用时下备受关注的事例,可以增强说理的针对性、时代感,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四、丰富性。
“丰富”既包括论据数量上的优势,也包括形式上的多样。从数量上讲,论据越多,意味着论点成立的可能性越大。此外,列举多个论据,既可以涵盖不同社会领域,兼顾不同时空和文化背景,又能展示学识才气,如果修辞得当,还能营造语势增添文采。从形式上讲,可以用历史故事、生活事例、统计数据等做事实论据,用名言警句、民间谚语、精辟的理论等做道理论据,还可以将两者交替使用。如《敬业与乐业》中,作者以百丈禅师不做事就不吃饭、佝偻丈人专心承蜩、总统与黄包车夫做各自工作的例子作为事实论据,还引用了《礼记》、孔子、朱子的论述作为道理论据,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都很充分,综合运用,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佳作借鉴】
谈诚信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为成功而拼搏,就像去一个遥远的圣地,道路崎岖而漫长,要想到达成功的彼岸,需要各种法宝,如勤奋、谦虚、诚信等,其中诚信是必不可少的。诚信是一种无形的语言,它能消除彼此间的隔膜,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它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具有的品德。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诚信,小信诚则大信立。商鞅立木取信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商鞅任秦孝公为相,欲为新法。孝公有些担心,犹豫不决。商鞅最终说服秦孝公实行变法。为了取信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招募百姓中能把此木移到北门的人,并给予十金。百姓对这种做法感到很奇怪,没有人敢去移动这根木头。商鞅再次布告国人,并将奖励的金额提高到五十金。有个胆大的人试着移动了这根木头,商鞅马上给了他五十金,以表诚信不欺。这一立木取信的事实,终于使百姓确定新法是可信的,从而使新法得以顺利推行。
诚信是一种美好的品德,但并非人人都有。失掉诚信的人,往往得不到别人的信任。明代刘基《诚意伯文集》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商人渡河时翻了船,攀附在浮动着的干枯树枝上,大声哭叫。有个渔人划船去救他,还没到跟前,商人急着喊:“如果你能救我,我将酬谢你百金。”渔人救他上了岸,他却只给了十金。渔人说:“你原先答应给百金,现在却只给十金,恐怕不行吧?”商人生气地说道:“你是个打鱼的,一天能挣几个钱,你突然得到十金,还不满足吗?”渔人默不作声,没精打采地走了。过了些时日,这个商人渡河时又翻了船,又碰见了那个渔人,渔人认为这个人不守信用,就把船划到岸边,没有救他,于是商人被淹死了。
商人之所以有这样的下场,是因为他不懂得诚信是不能和利益一样放在天平上去称的。诚信就像一面镜子,一旦有裂痕,就难以复原。生活中,我们只有真诚待人,才会得到别人的信任。
一个人的伟大不在于财富和地位,而在于可贵的行为和高尚的品性。诚信是一个人极为重要的品性之一。让我们都真诚待人,发扬诚信这一美好的品德吧,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成为一个诚信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才会成为一个诚信的国家。
【精彩点评】
层次分明、言之有据。本文开篇提出论点“诚信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的品德”,主体部分列举事例进行论证,末段发出呼吁并指出其意义所在。整体给人以层次分明、言之有据之感。
论据典型,论证有力。作者选取商鞅立木为信和刘基《诚意伯文集》中记载的故事作为论据证明观点,由于论据典型,不仅增加了论证的力度,而且使得所论述的道理更加令人信服。
【写作特训】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佛家经典《百喻经》中有一个故事,大意是:有个人,肚子饿了,到饼店去买煎饼吃,他一连吃了六个,觉得还是不饱,就再买第七个,刚吃了半个,就觉得很饱了,他心中很懊恼,用手打着嘴巴说:“我是这样的愚痴不知节约,早知道后头的半个煎饼可以吃饱,那么,我只要买这半个煎饼就是了,前头六个煎饼不是多吃了吗?”
当代社会,不少人急功近利,只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和故事中的这个人一样可笑,请你写一篇文章,向世人阐释“日积月累,才能成功”的道理。
要求:①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完成写作任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有可能泄漏考生信息的真实人名、地名、校名。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工于论人者,察己常疏。(张栻)
释义:巧于议论别人的人,很少省察自己。
【材料二】君子以细行修身,不以细行取人。(魏源)
释义:品德高尚的人在小事上时时严格要求自己,但不以小事来苛求别人。
读了上面两则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礼记·虽有嘉肴》)
上面几则有关反省的经典言论,带给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任选一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