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第2节
一、细胞发现史:
(阅读P37)
1、1665年,[英]罗伯特?
胡克发现了细胞。
2、1831年:英国科学家布朗发现了植物细胞内有细胞核。
3、19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创立了“细胞学说”。
4、19世纪60年代:德国科学家魏尔啸提出:
一切细胞来自细胞。
软木塞的细胞壁结构
1、所有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所构成
2、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3、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
胡克所用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
观察工具发展史
细胞发现史
实验室中的显微镜
精子细胞
平滑肌细胞
色素细胞
石细胞
毛细胞
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各种形状的细胞:
洋葱表皮细胞
神经细胞
精子和卵细胞
导管和筛管细胞
肌细胞
二、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
细胞核
细胞质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液
泡
叶绿体
细胞壁
动物细胞
植物细胞
完成书本P39读图
动物细胞结构和功能
细胞膜
细胞核
细胞质
作用:保护细胞并控制细胞与外界之间物质交换
作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内含遗传物质.
作用:是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
蛋白质在细胞质中合成;动物靠内外骨骼顶天立地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液
泡
叶绿体
保护、支持细胞,使植物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
充满细胞液
光合作用的场所
(内含叶绿素)
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只有成熟的植物细胞才有大液泡
黄豆种子和小麦根尖无叶绿体;植物靠细胞壁顶天立地
1、西瓜的汁来自哪里?
植物细胞中的液泡(内含细胞液)。
2、植物的叶为什么通常是绿色的?
植物的叶片细胞中有叶绿体,内含叶绿素。
3、高大的树木之所以能“顶天立地”,与植物细胞中的什么结构有关?
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壁由纤维素组成,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使植物细胞有一定的形状。
1、组成动、植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2、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是什么?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细胞
3、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结构是什么?
细胞壁、叶绿体、
液泡
小结:PAGE
3
第2节
细胞
【教学分析】
本节教材选自浙教版七年级科学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细胞的知识越来越重要,是学生所要了解的基本知识。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要对细胞进行观察,学生需要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这也是中学科学中学生要掌握的另一项操作技能。本节课内容也是学生学习后面相关内容的基础。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了解细胞发现的过程,认识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功能;②知道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③能说出动物、植物细胞的区别,了解细胞学说。
通过观察、比较的方式,认识动植物细胞的区别。
感受观察工具的使用及
发展对提高人类认识自然的能力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功能;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区别。
教学难点:运用细胞结构及其功能的知识解释某些生命现象。
【教学内容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知识回顾多媒体展示两张图片判断:西瓜汁来自哪里?绿叶为什么是绿色的?
学生回答:液泡学生回答:叶绿素
学生通过预习可以简单回答者两个问题,但还是有疑问,以此导入。
二、思考引入带着这两个问题,步入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教师讲述:细胞是什么?细胞又是怎么一步一步被发现的呢?
学生自由发言,讲述自己对细胞的认识
思考引入教学内容,同时,对学生前概念的知识进行了解。
三、细胞的发现任务阅读:阅读书本37页的内容,认识在细胞被发现的过程中有哪几位科学家做出了重大的贡献?1、秦汉时期
《尔雅》记载了590多种动物和植物,并纳入一定的分类系统。2、17世纪前
人们试图回答植物和动物的组成,但受观察工具的限制。3、1590年
一位荷兰人用两块透镜制造出了第一台显微镜。4、1665年:英国科学家胡克发现了细胞。5、1831年:英国科学家布朗发现了植物细胞内有细胞核。6、19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提出,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
——细胞构成的。7、20年后,魏尔啸进一步提出:一切细胞来自于细胞。总结归纳:完善的细胞学说内容:1、所有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所构成;2、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3、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讨论]
从胡克发现细胞到细胞学说的提出,前后经历了近200年时间,其间凝聚了许多科学家的探索成果。对此,谈谈你的想法。教师讲述:科学的发展需要几代人或同代人的协同工作和孜孜不倦的努力。
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讲述细胞发现史中几位重要的科学家学生讲体会
学生阅读的方式,增强学生信息的处理能力和知识的总结能力。
四、细胞的形态通过多媒体图片展示不同细胞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到细胞形态的多样性。问题:精子细胞呈什么形状?
洋葱表皮细胞呈什么形状?
平滑肌细胞呈什么形状?
学生回答:蝌蚪状、方形、
梭形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
五、细胞的结构多媒体展示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学生进行细胞结构的辨认教师提问:这些结构有什么功能呢?教师设疑: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有什么区别?教师讲述:相比之下,植物细胞多了细胞壁、液泡、叶绿体这三个结构。但是不是任何一个植物细胞都会有叶绿体,比如根部的细胞不需要进行光合作用,就没有叶绿体,液泡对有些植物细胞也是没有的,比如根尖的部分细胞中就没有液泡,但是细胞壁是植物细胞都有的结构。问题辨析:1、什么叫细胞液?细胞液和细胞质一样吗?2、叶绿体和叶绿素有何不同?3、高大的树木之所以能“顶天立地”,与植物细胞中的什么结构有关?4、植物的叶为什么通常是绿色的?
学生辨认结构名称学生思考辨别
通过对一个细胞结构名称的认识到两种不同细胞结构差别的比较,增强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认识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能掌握使用显微镜的技能;②通过显微镜的使用观察,了解显微镜的成像特点。
通过图物对照,知道显微镜各结构的名称,并了解它们的功能。
让学生认识到对事物的认识需要通过科学的实践过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显微镜的结构及各结构的功能,显微镜成像特点。
教学难点:根据显微镜的成像特点,进行具体的实验操作。
【教学内容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知识回顾多媒体展示两张图片判断:哪一个是植物细胞,哪一个是动物细胞?教师追问:蜗牛的体细胞类似于哪一种?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有何区别?问题:细胞的基本结构有哪些?这些结构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通过知识的回顾,加强巩固
二、思考引入问题引入:我们要观察这些细胞结构,需要什么工具?教师讲述:显微镜有什么结构特点,如何使用,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学生回答:显微镜
思考引入教学内容,同时,对学生前概念的知识进行了解。
三、显微镜的结构活动1:对着实物图,认识显微镜的各个结构,有些结构可以让学生讲述知识检测:请同学们找一找目镜放置的位置,物镜,物镜转换器,遮光器,反光镜,粗准焦螺旋。活动2:仔细观察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上面写着什么?它代表什么?活动3:物镜、目镜的长短和放大倍数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回答:放大的情况物长目短
通过学生照结构的方式,让学生对刚才显微镜结构加以巩固
四、显微镜的使用使用步骤: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让学生对着这五个步骤一步以步完成各项操作教师提醒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活动4:观察“E”字装片,书写下你看到的像,并分析成像特点问题:慢慢向上移动装片,视野中的物像如何移动?慢慢向右移动装片,视野中的物像如何移动?当观察到的物像在显微
镜视野的左上方时,应如何移动装片,使它位于视野中央?
学生动手实验操作学生回答:倒立缩小的像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共46张PPT)
1
2
6
4
5
3
1
2
3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目镜
镜筒
物镜
转换器
载物台
压片夹
载玻片
通光孔
反光镜
遮光器
载物台
光圈
观察
仔细观察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上面写
着什么?
想一想,它代表什么?
放大倍数
放大倍数
放大倍数
放大倍数
目镜的比较
放大倍数
放大倍数
镜头长度
透镜大小
10x
12.5x
长
短
大
小
物镜的比较
放大倍数
放
大
倍
数
镜
头
长
度
透
镜
大
小
10x
40x
长
短
大
小
二、显微镜的使用
1、安放
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7厘米左右处,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
(1)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2)转动遮光器,使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3)转动反光镜,面向光源,使视野中出现一个明亮的圆形
低倍物镜
通光孔
载物台
三转
光线
载物台
通光孔
反光镜
物镜
白亮的视野
载物台
注意: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同时睁开,在目镜里看见一个圆形、明亮的视野。
光线暗时,大光圈、凹面镜
光线强时,小光圈,平面镜
3、放片
将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固定,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
注意: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
4、调焦(调距)
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到物像为止。
5、观察
物像不清晰时怎么办?
轻微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为止。
注意:
此过程不能转动粗准焦螺旋
1、将要观察的物象移到视野中间
2、转动转换器让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3、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放大倍数不够时怎么办?
——切换成高倍镜
当用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时,视野变暗,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变少
“切勿粗调”
视野中的物像
与原像的关系?
上
上
慢慢向上移动装片,视野中的物像如何移动?
目镜内看到的是:倒像
上下相反,左右相反
上
上
慢慢向右移动装片,视野中的物像如何移动?
上
上
当观察到的物像在显微
镜视野的左上方时,应
如何移动装片,使它位
于视野中央?
显微镜的使用
6.整
理
(1)取下装片
(2)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两个物镜位于载物台上通光孔的两侧,呈“八”字形
(4)镜筒下降至最低
(5)将反光镜转至与载物台垂直
——显微镜复原
(3)用洁净纱布擦干净显微镜,用擦镜布擦净目镜和物镜
1、要改变视野的明或暗,可调节显微镜的什么结构?怎样调节?
要想让视野变暗,可用平面反光镜或小光圈
要想让视野变亮,可用凹面反光镜或大光圈
2、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视显微镜的什么结构?为什么?
镜筒会下降,眼睛盯住物镜,以免物镜压碎玻片标本,并且损伤物镜。
3、慢慢移动载玻片时,可发现目镜中的物像移动方向跟载玻片的移动方向
(相同、相反),这说明显微镜中看到的确物像是原物的
(正像、倒像)。
相反
倒像
练习:
1、在光线较弱的情况下观察物像,最好使用(
)
A.低倍物镜,较小光圈,平面反光镜
B.高倍物镜,较小光圈,凹面反光镜
C.低倍物镜,较大光圈,凹面反光镜
D.高倍物镜,较大光圈,平面反光镜
2、小明在显微镜的视野中看到一个“上”字。请问透明的纸上写的是什么?
上
3、用油性笔在载玻片上写了小小的“
F
”,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你看到的形状是什么?
F
4、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先用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这时观察到的表皮细胞数目和大小如何变化?(
)
A、细胞数目变少,细胞变大;
B、细胞数目变少,细胞变小;
C、细胞数目变多,细胞变大;
D、细胞数目变多,细胞变小;
显微镜序号
目镜
物镜
1
5×
8×
2
10×
40×
3
15×
10
×
4
20×
45×
5、用下面四台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的显微镜可能是哪一台?为什么?
画图:
1、大小适当,在纸上位置适中,一般稍偏左上方。
2、先用铅笔描轮廓,再画结构。务必使图形真实。
3、边沿用连续的线条表示,内部明暗用疏密不同的
点表示,暗的地方点密,亮的地方点疏。
4、字尽量标注在图的右侧,用尺引出水平的指示
线,然后标注字。在图的下方写上所画图形的名字。
5、画图时力争左眼观察右眼看着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