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 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 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9-01 08:34: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民主共和观念
深入人心
尊孔复古逆流
矛盾激化
两不相容
民族资本主义
进一步发展
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袁世凯妄图
复辟帝制实行独裁统治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1912年扩大总统权力,操纵内阁更迭
镇压革命力量
1913年迫国会选他为正式大总统
解散国会,解散国民党
1914年,制定中华民国约法,废除《临时约法》
1915年接受日本“二十一条”
1915年组成筹安会,鼓吹帝制
1915年11月选他为中华帝国皇帝
1916年登基洪宪皇帝
无量头颅无量血,
可怜购得假共和。
陈独秀
胡 适
李大钊
鲁 迅
兴起标志
口号(大旗)
活动阵地
代表人物
北京大学红楼
(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内容:
①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三从四德
“三从”是指妇女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是指妇容、妇德、妇言、妇功。
旧道德:指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其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
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通常指仁、义、礼、智、信。
新道德是男女平等、自由、个性解放等资产阶级的道德观念
男人也要有三从四德
“三从,是太太外出要跟从,太太的话要听从,太太讲错要盲从。
四德(与得同音)是太太化妆要等得,太太发怒要忍得,太太生日要记得,太太花钱要舍得。”
——胡适
  
民国初年,北京《中华新报》曾登了一则新闻,有一女子唐氏19岁,许配张家
,还未嫁过门,未婚夫就死了,为了做烈女,唐氏选择自杀殉夫,历尽了喝符灰水、吞金、上吊、投河及三次绝食,最后服用砒霜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唐氏自杀殉夫成就烈女称号
20世纪初之中国
旧道德草菅人命
材料:“我翻开历史一看,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是写着两个字‘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
《狂人日记》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
②提倡民主与科学
民主
科学
(德先生)
(赛先生)
口号:(旗帜):民主与科学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
③主张推到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推到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胡适
陈独秀
从前有个秀才到村里闲逛,看到一则征婚启事,上面写着:“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秀才觉得姑娘不错,就把她娶回家了,回家一看,秀才差点晕过去了。
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胡适邀请提倡维护文言文的黄侃先生做官。黄侃决定以“不去”为题,请学生用文言代拟回电……
文言文:“才学疏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
白话文:“干不了,谢谢。”
朋友
——胡适
两个黄蝴蝶,
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
一个忽飞远,
剩下那一个,
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时代的需求,先驱者的主张和奋争,白话文学的主张取得了胜利。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正式规定白话为“国语”,通令全国中小学采用白话课本。
中国第一首白话诗
新文化运动“新”的思想
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提倡民主
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
反对迷信
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评价:
(1)性质:
(2)积极性:
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3)局限性: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习近平
思考:如何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
精华:刚健自强、刻苦勤劳
天下大同、以天下为己任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天人和谐,
“民本”与“德治”

尊老爱幼
糟粕:
纲常礼教、“存天理、灭人欲”
“三从四德”、
“八股取士”
迷信思想、奴才意识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与时俱进
近代化重大探索
梦想
重大探索
代表人物
学习内容
自强求富梦
李鸿章
变法强国梦
康有为
民主共和梦
孙中山
民主科学梦
陈独秀
先进技术
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
思想文化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