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课标解读
时空坐标
1.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通过历史解释认识其主要特点。2.从史料实证中了解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认识其对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作用。
知识点一 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
1.古希腊时期:基层治理依靠村社进行。村社实行自治,村社大会是村社最高权力机关,处理与村社有关的事务。
2.西欧封建社会
(1)庄园是主要的基层单位。
(2)10—11世纪,城市里的手工业者和商人组成行会或商会,其上层分子把持城市政权,行使城市治理的职责。
(3)基督教会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近代
(1)背景:近代民族国家产生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2)表现
①英国在1835年颁布法律,确立了英国近代自治市制度。
②美国建国后,基本保持了地方自治的传统,乡镇是最基本的地方自治单位,承担着除司法之外的所有公共服务功能。
③法国大革命后,形成了以自治市镇为基层单位的制度,每个市镇的市长和市议会都由普选产生,市长同时对中央政府和本地选民负责。
4.二战后
(1)表现
①社区成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
②社区在政府不同程度的管理和组织下,实行居民自我管理。
③社区不仅提供各项服务,还参与相关的城市规划、土地政策等地方政府的决策。
(2)作用:缓和了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
5.20世纪80年代以后
(1)更加强调政府、社区和非政府组织的共同作用。
(2)社区承担了更多的政府功能。
(3)公众、志愿者和私人部门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使得基层治理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知识点二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1.西方国家
(1)建立与发展
①17世纪初,英国颁布济贫法。此后,欧洲各国纷纷建立济贫制度。
②19世纪80年代,德国初步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涉及疾病、工伤和养老等方面。
③1935年,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标志着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最终确立。
④二战后,英国率先构建了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了全民覆盖,大大推动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⑤此后,瑞典、挪威、芬兰、丹麦等国家和澳大利亚等国都建成了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
(2)评价
①积极
a.它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b.改善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经济发展。
②消极
a.过度的社会保障,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
b.容易助长懒惰行为。
2.现代中国
(1)1951年2月政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是新中国制定的第一部社会保险法规。
(2)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也日趋成熟,取得了重要进展,保障水平稳步提高。
1.结合教材P104导入部分的插图和文字,思考:教会在中世纪的欧洲起到怎样的作用?
提示:教会在西欧社会基层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影响渗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2.阅读教材P105“历史纵横”,思考: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联合国对基层治理的重视;社区已经成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强调自治成为各国基层治理的共同特点。
3.阅读教材P105“学思之窗”,你怎么看待这种基层治理方式?
提示:这种模式就是社区治理模式。政府不提供个别服务,而是关注整个地区居民的幸福,关注社区整体经济、文化与自然的健康和谐发展;社区主要依靠居民自我管理。这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社区治理”模式提高了地方政府的运作水平和效率,解决了基层民众最为关心的问题。
4.阅读教材P107“思考点”,思考: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重要作用?
提示:减轻了人们的后顾之忧,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促进了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
[思维导图]
西方社区管理
材料一 20世纪末,西方发达国家发起新一轮的“社区复兴”运动,旨在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落实社区主义,带动居民参与基层治理,建设政府与社区的合作伙伴关系,以此恢复社区活力、推动政府改革和社会发展。借助社区复兴和都市更新等计划的实施,发达国家更新了社区治理的图景。
——《政治学研究》
材料二 美国社区里的事务通常由社区的最高权力机构——社区董事会(社区委员会)来进行自我管理……社区董事会在政府与社区居民之间起桥梁和沟通作用。社区董事会不向市政府负直接责任。市政府指导社区的发展,但是不直接干预社区内部的事务。
——《美国社区治理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分析“社区复兴”运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提示:带动社区居民参与基层治理,恢复社区活力、推动政府改革和社会发展。
(2)根据材料二,分析美国社区的管理模式是怎样的。在此管理模式下,政府扮演什么角色?
提示:自治型管理模式。政府不直接干预社区内部的事务,只是在政策制定、财政支持和监督管理上发挥作用。
西方社区管理的模式、特点和作用
(1)西方社区管理模式
①自治型管理模式。自治型管理模式下政府与社区行为相对分离,政府主要职能为协调以及提供保障。
②行政型管理模式。政府行为与社区行为结合较为紧密。
③混合型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是自治型与行政型的综合。
(2)西方社区管理特点
①组织体系完善,政府与企业、社会组织密切合作。
②法律法规健全,社区管理依照法律法规和制度运行。
③服务理念突出,社区设计、设施建设强调人性化。
④资金渠道较广,政府购买和公益捐赠成为主渠道。
⑤专业要求较高,社区工作人员具备较高专业素质。
(3)西方社区管理作用
①有利于给居民生活带来便利,在提供就业、缓解矛盾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②调动了居民参与社区管理和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培养社区成员民主自治的主体意识和能力,提高社区管理水平。
③既节省了政府开支,降低了行政管理费用,又提高了效率。
1.下列关于二战后西方国家社区管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
B.在政府的直接指导下开展工作
C.参与地方政府的决策
D.得到联合国的认可
B [由所学知识可知,西方国家政府基本不直接干预社区事务,社区主要依靠居民自我管理,故B项说法与实际不符,符合题意。]
2.20世纪八九十年代,英国颁布法律,把医院管理、社区服务、社会治安和教育等都交给相关公司承担。下面对社区管理中引入企业进行管理的办法描述不当的是( )
A.有利于社会的有效分工
B.提高了地方政府的管理效率
C.有利于社区的发展
D.增加了政府开支
D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社区管理中引入企业进行管理的方法,通过市场竞争机制,提高了管理效率,从而降低了成本,故D项符合题意。]
用唯物史观评价西方社会保障制度
1.积极影响
(1)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稳定。
(2)调节社会需求,推动经济发展。
(3)促进社会服务,缓解就业压力。
(4)扩大公民自由,体现团结互助。
(5)巩固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体制。
2.消极影响
(1)庞大的福利开支使资本主义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严重地妨碍了经济的增长和对高新技术的投入,成为社会持续充分发展的障碍,效率与公平之间的矛盾凸现。
(2)助长了社会成员的闲散性,福利制度被讥讽为“培养懒汉的制度”。
3.1933年,美国政府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组织失业者进行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1935年又颁布《社会保障法》,该法规定“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废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据此可知,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是( )
①以立法的形式建立 ②由政府主导 ③实行“以工代赈” ④致力缩小贫富差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A [材料中“美国政府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颁布《社会保障法》”,说明美国社会保障是由政府主导的,并以立法的形式进行,故①②正确;政府拨款用于“组织失业者进行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体现了“以工代赈”的特点,故③正确;致力缩小贫富差距与史实不符,④错。故A项正确。]
4.20世纪80年代初,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宣称:“(我们的)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工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所谓“梯子”和“安全网”分别是指( )
A.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和“福利国家”政策
B.提高劳动者积极性以刺激经济的持续发展
C.社会保障制度和传统的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
A [英国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国家的福利制度也建立的较为完善。“梯子”代表的是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财富和地位的上升;“安全网”则是一种社会保障机制,对于极端贫苦的人们给予最低的生活保障。“梯子”不仅仅是狭义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或者自由主义经济,而是广义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7/7课时分层作业(十八)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建议用时:35分钟)
一、选择题
1.“凡父母双方均为公民者有公民权,公民在十八岁时在他们村社的名簿中登记。”这一规定最有可能出现在( )
A.古代埃及
B.古代印度
C.古代希腊
D.古代中国
C [古希腊众多城邦中影响最大而又最具典型意义的是雅典。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以成年男性公民的直接参与为核心,直接民主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由题干可知,“父母双方均为公民”的人年满十八岁经过登记后可以享有公民权,这符合古希腊民主政治的特点。故答案为C项。]
2.西欧封建庄园具有司法权,设有庄园法庭。下列关于庄园法庭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主持法庭的是领主或他的管家
B.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基本手段通常是处以罚金
C.法庭审判依据习惯法或村法
D.庄园法庭只是维护封建领主利益的工具
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庄园法庭的成员是领主或他的管家,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庄园法庭的处罚方式通常是处以罚金,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庄园法庭的法律依据是习惯法或村法,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也有利于维护佃户的权益,同时庄园法庭也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3.10—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对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城市位于封建领主的土地上
B.城市主要居民是手工业者和商人
C.取得自治的城市不再受国王和领主的约束
D.城市的自治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
C [由所学知识可知,城市从国王或领主那里获取特许状,享有一定程度的自由,故C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4.对于行会组织,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是在中世纪后期,城市兴起后产生的
B.行会是一个团体,是为了反抗基督教会的欺压而成立的
C.行会保护本行业手工业者的共同利益
D.手工业者按照不同行业组成行会
B [行会是为了反抗封建领主的欺压而成立的,不是为了反抗基督教会的欺压而成立的。]
5.美国乡镇是最基本的地方自治单位,下列对其乡镇自治意义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是美国民主政治的源头活水
B.是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主要平台
C.有益于爱国心的培养
D.普及了公民的司法常识
D [美国的乡镇不承担司法服务功能,故D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其他三项都属于美国乡镇自治的意义,不符合题意,排除。]
6.英国于1835年实行《市镇自治机关法》,创设了自治市,市区创设于1872年,为自治团体的性质,乡区创设于1894年。1894年的《地方政府法》规定,郡议会管辖区域内设立自治市、市区和乡区层级的自治政府。这不能说明( )
A.英国地方自治制度的早期发展
B.英国地方自治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过程
C.英国以立法维护地方自治
D.自治市政府由当地选民选举产生
D [经过对题干材料的分析,A、B、C三项内容都能从材料中得到说明,不符合题意;D项说法本身正确,但题干材料不能体现此项内容,符合题意。]
7.资中筠《美国十讲》中说:他(罗斯福)最大的作用是进一步提高了人权,把社会向平等的方向推进了一大步。下列能说明这个观点的是( )
①他扩大了总统的权力 ②他加强社会保障措施,为老人、残疾人、失业者和儿童提供社会保障 ③他推行“以工代赈”,为失业工人创造就业机会 ④他调整税收政策,降低工人税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C [本题要求找出罗斯福“提高了人权”、推进平等的证据,显然①不能体现这一点;②体现出罗斯福重视社会保障、重视人权;③突出的是维系社会平等;④也体现出社会公平。故本题选C项。]
8.1949年,社会保障支出在英国政府财政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仅为13.5%,到1997年已经上升到32%,成为英国财政支出中比例最大的一项,几乎等于教育支出的三倍。从1978年到1997年,英国社会保障的实际支出水平平均每年增长4%,其增长速度高于其他任何一项政府支出,因此英国推行福利制度改革。英国福利制度改革的直接原因是( )
A.社会欺诈现象严重
B.政府的财政负担严重
C.经济发展缓慢
D.阶级矛盾的缓和
B [福利国家制度的推行为低收入群体提供了保障,对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起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社会保障支出过于庞大,渐渐成为西方各资本主义国家的财政负担,影响了国家的发展。因此,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开始进行福利制度改革。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9.20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经济陷入“滞胀”。里根总统上台后,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并鼓励私人企业投资社会保障行业,提倡由“福利国家”过渡为“福利社会”。这表明里根政府( )
A.放弃国家干预经济的做法
B.减少货币流通量应对通货膨胀
C.进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
D.国企私有化减轻财政负担
C [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进入“滞胀”阶段以后,国家干预政策逐渐失灵,20世纪80年代逐渐减少了国家干预,而不是放弃了国家干预的做法,A项错误;由“福利国家”到“福利社会”,与货币流通量无关,B项错误;由国家承担主要的福利责任转向社会福利,是一种新的自由经济政策的表现,是主张利用社会经济手段来承担起社会福利的职责,C项正确;由材料看不出国企私有化,D项错误。]
10.1988年,英国政府实行养老金改革。国家只提供最基本的养老金,同时强制所有企业一律推行职业养老金制度。政府还规定任何职工按期缴付一定费用,到退休时,由国家负责支付个人养老金。这一改革旨在( )
A.减少国家干预,缩减福利规模
B.加强社会保障,缓解失业压力
C.节省政府开支,放弃社保责任
D.扩大政府职能,缩小贫富差距
A [材料“只提供最基本的养老金,同时强制所有企业”体现了20世纪80年代后政府减少福利支出,故选A项;减少福利支出不是加强保障,故排除B项;材料“由国家负责支付个人养老金”,体现政府的责任,故排除C项;减少国家干预不是扩大职能,故排除D项。]
11.1881年11月17日,俾斯麦向帝国议会宣读了由他起草的《皇帝诏书》,开始实施他的“社会立法”计划,包括《疾病保险法》《事故保险法》和《老年人与伤残者保险法》等文件和福利待遇。下列对此理解合理的是( )
A.统一后的德国注重推进法制建设
B.近代西方的社会保障体系较为完善
C.关注民生是德国对内政策的重心
D.实施社会立法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D [“《疾病保险法》《事故保险法》和《老年人与伤残者保险法》等文件和福利待遇”能够缓和社会矛盾,明显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故D项正确;A项不能体现题干主旨,排除;B项说法片面,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排除。]
12.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下列关于西方“福利国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目的是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B.是对社会财富的再分配
C.涉及医保、养老、住房、教育等方面
D.增加了政府财政负担
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从而使“福利国家”发展起来,而不是实现共同富裕。故选A项。]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有着深厚的地方自治传统,被誉为“地方自治之母”。都铎王朝时期(1485-1603年),地方自治开始向近代转变,治安法官取代郡长,逐渐拥有广泛的行政权力。斯图亚特王朝时期(1603-1688年),经历两次内战和共和国的实验,地方自治权限得到很大发展。18世纪,治安法官按照地方习俗进行管理,完全不受议会法令的影响,地方自治发展到鼎盛时期。随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9世纪后期开始出现国家立法机关主动控制地方自治主体的现象。1835年市政法案规定由领取薪水的行政人员来执行地方政府的工作,并对郡治安法官进行分权;1888年,英国下院通过了《地方政府法》,规定郡议会每年集会四次,居民成为自治主体;1894年制定颁布了《区、教区、乡议会法》,规定民选议会作为地方权力机关。随着各种机构的不断设置,地方逐步仰仗中央财政支持,中央政府加大对地方的行政监督。
——摘编自孙宏伟《英国地方自治体制研究》
材料二 西方地方自治观念传入中国,始于道光年间,在内忧外患之下,1907年清政府的地方自治序幕在江苏的上江(上元和江宁)两县拉开,自治局、调查局、调查官署局等自治机构先后成立。同年,清廷令各省设立咨议局。1908年开始,清政府先后颁布《各省咨议局章程》《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府厅州县议事会议员选举章程》等,从而形成了由城镇乡自治到府厅州县自治的等级地方自治架构。但地方自治未脱离官治,自治章程严格规定业务范围、活动规则;在相关政策的宣讲过程中出现了民众误会、反对等现象。1909年,各省议员赴京请愿速开国会,遭到清廷坚决拒绝,矛盾很快激化,地方自治运动逐渐脱离政府的控制。
——编自丁旭光《近代中国地方自治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地方自治制度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地方自治与近代英国地方自治的相同之处,并说明造成不同结果的原因。
[答案] (1)特点:以自治传统为依托;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地方自治性由强转弱。
影响:促进了民主政治建设,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增强了民众的民主管理意识,推动了近代化进程,为其他国家的地方自治提供借鉴。
(2)相同:都以国家颁布的法律为依据;都建立自治机构,体现了民主管理色彩;中央政府有效组织及管理;都推进了近代化进程。
原因:中国:小农经济为基础,清政府以巩固封建统治为目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影响;民众缺乏民主及自治意识。英国:以资本主义为基础;以发展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为目的;自由主义、民主政治思想的影响;民众自治意识强烈。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83年,帝国议会通过了第一部国家社会保障立法《医疗保险法》,矿工、农工、仆役、船员、教师、手工业者,都必须进行强制保险。保险费的三分之二由个人承担,三分之一由雇主支付。保险包括免费医疗、病中休养等。1885年有467万人参加疾病保险,1895年上升到800万人。1884年颁布《事故保险法》,保险费由雇主承担,赔付金额包括医疗护理、现金抚恤等。1889年通过《养老保险和残疾保险法》,保险费由雇主和雇员各承担一半,规定年满70岁即可享受老年赡养费……用暴力控制社会是必要的,但只能维持一时;社会福利制度用非暴力手段促进了社会控制。俾斯麦说:“只有现存国家去实现社会主义要求合理的东西,才能制止社会主义运动。”
——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材料二 在俾斯麦的推动下,《医疗保险法》《事故保险法》和《养老保险和残疾保险法》的推动,标志着现代福利国家在德国的开始。俾斯麦之所以要建立一个社会保障体系,不是因为普遍的贫困和社会改革者的呼吁打动了他,而主要出于政治考虑,尤其是对工人阶级运动的愈发忧虑。俾斯麦的根本目标是希望在社会政策的帮助下,摧毁社会民主党和工会。最终,他甚至成功地让雇主相信,通过对所有工人做出让步是可以摧毁社会民主党的。
——钱乘旦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
(1)根据材料一,归纳德国福利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德国福利改革的影响。
[答案] (1)特点:涉及对象广泛;通过立法,强制保险;费用由个人和雇主承担;内容涉及范围广泛,形成社会保障体系。
(2)积极影响:德国民众生活得到保障;协调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维护资产阶级统治;刺激消费,促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开创社会福利制度,为后世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消极影响:降低人们工作积极性;增加企业支出;可能导致社会矛盾;本质上维护的是统治阶级利益。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