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2019)历史 选择性必修一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课件(41张)+学案+课时练(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统编版(2019)历史 选择性必修一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课件(41张)+学案+课时练(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9-01 17:51:44

文档简介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课标解读
时空坐标
1.从时空观念的角度了解晚清、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官员选拔和管理制度的历史变革进程,概括出该制度变革的知识要点。2.从历史解释角度了解官员选拔和管理制度变革的历史背景,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政治、经济、文化等时代因素对选官制度的影响。3.从家国情怀角度,引导学生增强对当今中国制度建设与发展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知识点一 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
1.科举制度的变化
(1)背景:西学的传播和洋务运动的开展。
(2)表现
①1898年,清政府加设经济特科,选拔经时济变之才。
②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
③戊戌变法失败后,所有考试悉照旧制。
④1901年,各省书院一律改为大学堂,各府、州、县学改为中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
⑤1906年起,科举制度被废除。
2.选官制度改革
(1)新政开始后,规定凡学堂考试合格毕业者,均给予贡生、举人、进士等出身,成绩优秀者可以“酌加擢用,优予官阶”。
(2)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学堂选官制度正式建立。
(3)1904年后,清政府又确立了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每年举行一次归国留学生考试,结果分最优、优、中三等。
(4)1905年后,学堂选官和留学毕业生选官一直是清政府官员选拔的主要方式。
知识点二 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
1.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1)依据: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
(2)内容
①在官员选拔方面,以考试制度为主,国家建立考试院,主管人才的选拔和任用。
②完善国家政治制度,建立文官的培养、任用、监察等方面的运行机制。
(3)意义: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对日后民国文官制度建设产生重要影响。
2.北洋政府时期
(1)北洋政府时期,选拔官员主要采用考试和甄别两种方式。
(2)1913年颁布了《文官考试法草案》等法案,标志着文官考试制度的建立。
(3)甄别是指对已经在文职官位上工作的人,通过各种检验、调查、检查等决定其能否留任。这是旧人事制度向现代文官制度转变的一个重要措施,意在保持行政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1)1929年国民政府制定《公务员任用条例》,1933年颁布《公务员任用法》。
(2)公务员选任由考试院负责,“所有公务员均需依法律,经考试院考选、铨叙、方得任用”。
(3)1929年,国民政府公布第一部《考试法》,允许女子参加考试,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和平等性。
知识点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
1.干部制度
(1)新中国成立后,沿用民主革命时期的干部制度。后来,我国又建立了分类管理的干部制度。
(2)改革开放后,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此时,干部制度进入改革和进一步完善阶段,逐步实现了干部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现代化。
(3)中共十八大以来,干部队伍建设更加规范化、制度化。
2.国家公务员制度
(1)1993年,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随后,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建立。
(2)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标志着国家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公务员考录工作正式进入法制化轨道。
1.阅读教材P39“史料阅读”,扼要指出袁世凯的主张。
提示:科举制为人所诟病,开设新式学堂势在必行;新式学堂能让海外留学生潜心研修所学,最大限度发挥其才干;设立学堂能够培养人才,开启民智,促进教育的发展。
2.阅读教材P40“历史纵横”,思考: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的文官制度有什么共同点?
提示:实行等级制度。
3.阅读教材P41“史料阅读”并结合教材内容,思考:从《考试法》可以看出南京国民政府选拔应试人有何特点?此法有什么进步性?又有什么局限性?
提示:(1)特点:对应试人的资格有明确的要求,如教育部承认的国内外院校的相关证书等。
(2)进步性:允许女子参加考试,具有强烈的开放性和平等性。
(3)局限性:实施过程中漏洞百出,任用私人现象始终无法杜绝。
4.阅读教材P42“思考点”,思考: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建立公务员制度的意义是什么?
提示:有利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的建设;促进了初级阶段宏伟战略目标的实现。
5.通过学习本节课内容,你认为中国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有何区别?
提示:权利和义务方面:首先,西方各国强调地方公务员的权利和义务一般仅限于服务的地区范围,而在我国,所有的公务员根本不受服务地区的范围限制;其次,西方各国强调公务员“政治中立”,不介入政党活动,在我国,则是要求全体公务员都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
在公务员的录用考核方面:西方各国对公务员的选用以公务员是否具有职务上所需要的知识能力为标准。西方各国对公务员的考核侧重于功绩的原则;我国对公务员的年度考核要坚持的原则,一是客观公正的原则,二是民主公开原则,三是依法考核原则。西方对公务员的考核主要是考勤和考绩,不问政治;而我国要求德才兼备。
[思维导图]
 中国近代文官制度
材料一 北洋政府时期颁布了《文官高等考试令》《文官普通考试令》等700多种行政法规文件,初步形成了近代化的文官管理法规、法令体系。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行政范围和行政规模日益增加,急需一大批懂业务、有专长、技术娴熟的专业行政官队伍来有效执行中央号令。国民政府考试院陆续颁布各种相关法规,应该说南京国民政府正式建立起了一整套以西方文官制度为模板的近代文官制度。
材料二 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考选制度……吸收了科举环环相接、细密有序的特点,最重要的是对科举公平竞争、平等开放、择优录用、机构公正等选才精神的继承使公务员考选制具有了名副其实的科举特色……较大限度地网罗了一批高素质人才,许多没有背景的考生,因成绩优异而得以入选,为各阶层知识分子参政提供机会。
——以上均据陈小锦《南京国民政府公
务员考选制的科举特色》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考选制度的背景。
提示:背景:科举制的历史影响;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北洋政府奠定的文官考试基础;国民政府建立后的行政需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考选制度的特点及影响。
提示:特点:将西方文官制度与传统科举制度相结合。影响: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行政效率。
多角度认识中国近代的文官制度
(1)中国近代文官制度的转型:中国近代文官制度构建既有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因子,又有近代外国文官制度的异质细胞。晚清封建专制与吏治腐败的社会形势,迫使清政府展开对科举考试制度改革,废除科举制度。文官任用、考绩、俸禄、惩戒、培训等方面改革相继开始。
(2)中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创立: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文官管理思想、对文官制度的设计完成了从科举考试到文官考试的对接,开创了我国文官制度之先河。
(3)中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发展:国民政府的文官制度进一步发展,涉及文官考试、任用、考绩、奖惩、培训及官等薪俸、服务与保障等方面,该时期的文官制度形成正式公文和法律。
1.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指示国民政府发出训令,规定各机关用人三项标准:第一项,“须注意其人在党内之历史,曾效忠党国而无反革命之言论者”;第二项,“务必每人专任一事,不得身兼数职”;第三项,“须真正觉悟,奉行本党主义,忠实努力者”。这样做的目的是(  )
A.维护国民党党员队伍的纯洁
B.努力践行三民主义
C.确保政府机关任命的公务员均忠于国民党
D.提高公务人员的素质
C [国民政府发出的训令,对所用之人做出明确规定,必须是“效忠党国而无反革命之言论者”,而且“须真正觉悟,奉行本党主义,忠实努力”,由此可知C项正确;A、D两项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虽然与题干有关,但不能全面概括题干主旨,故错误。]
2.1935年国民政府颁布的《公务员任用法》规定,“致力国民革命十年以上而有功劳者,经证明属实”即可免试任为公务员,重要职位的公务员“应由该党长官,促研究党义,随时介绍入党”。这一规定(  )
A.调动了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
B.促进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C.有利于国民党对政府的控制
D.剥夺了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权
C [国民政府时期的人才选拔制度在近代中国制度转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由题干材料可知,致力国民革命十年以上而有功劳者可免试入职公务员,同时积极鼓励现有公务员队伍中占据关键职位者加入国民党,这些规定有利于国民党员在政府部门中所占比例的扩大,因此C项正确。]
 以唯物史观全面认识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时间
选官制度
特点
原因
作用
晚清
废科举制,学堂选官和留学毕业生选官制
浓厚的封建性
自然经济逐渐瓦解;民族危机加剧;西方宪政思想影响;科举制弊端
促进思想解放;推动工业化进程;推动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民国
文官考试制度
浓厚的西方化
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
为知识分子参政提供机会,体现政治民主。无力发挥实际效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完善;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增强
初步建成规模大、门类全、素质高的人才队伍,基本满足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3.学堂选官和留学毕业生选官制的最大相同点在于(  )
A.都有清政府颁布施行
B.将考试结果划分等级
C.根据孙中山的考试思想而定
D.都杜绝了徇私舞弊现象
B [古今中外的选官制度都由政府颁定,A项不是最大相同点;C项说法与实际不符,因为当时还是清政府统治时期;D项说法过于绝对化;学堂选官制度将毕业考试结果分最优、优、中、下、最下五等,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将考试结果分最优、优、中等三等,故B项正确。]
4.我国公务员制度(  )
A.是一种非常完善的考试制度
B.通过考试录用不同层次的公务员
C.彻底解决了用人制度中的不合理现象
D.处在不断完善之中
D [公务员制度和考试制度是两种不同的制度,而且也不能说考试制度已经“非常完善”,A项错误;我国通过公开考试的办法,择优录取的是担任主任科员以下以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B项错误;C项说法与实际不符,排除;我国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于2005年,因此它正处于逐渐完善过程中,D项正确。]
7/7课时分层作业(七)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建议用时:35分钟)
一、选择题
1.关于清末废除科举制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西学的传播对科举制形成巨大冲击
B.科举制度赖以存在的根基被削弱
C.仁人志士积极入世注重经世之学
D.清政府选官制度改革印证了科举制的不合理性
D [随着近代社会的发展,科举制度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而且社会经济基础发生变动,不利于科举制的继续存在;在民族危亡日益严重的情况下,科举制已不适应救国济世的社会要求。据此分析,A、B、C三项都是科举制被废除的原因,故不符题目要求。清政府选官制度改革与科举制之合理不能形成印证关系,况且科举制积弊由来已久,只是近代以来更加突出,所以D项说法欠妥,符合题意。]
2.1906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关于这一举措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
A.冲击了“学而优则仕”的儒家思想
B.开启了教育发展的新篇章
C.推动了文化的新发展
D.巩固了清政府的统治基础
D [1906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后,1912年清政府宣告灭亡,所以D项的说法存在问题,符合要求,故选D项;A、B、C三项说法皆属于废除科举制的影响,叙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3.学堂选官制度是清末选官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关于对它的认识,下列说法不当的是(  )
A.与科举制相比是一个历史性进步
B.使官吏教育与学堂教育合二为一
C.对中国封建官员的素质现代化有重要意义
D.说明清政府找到了选拔人才的最佳途径
D [学堂选官制度是清政府对选官制度的重大改革,虽然它有一定的进步性,但不能说是“最佳途径”,因为当时选官制度和改革也在进行中,故选D项。]
4.晚清选官制度是国家整个政治体制的一次大变革和大调整,其规模、深度、广度为前代所无。以下对这次变革的错误判断为(  )
A.是清政府在面临各种复杂形势下作出的积极政治反应
B.改变了封建专制主义的政体
C.不纯粹是政治舞台上的骗局和闹剧
D.是各种政治力量较量的结果
B [选官制度的改革不会改变清朝的国家政体,故B项说法与实际不符,A、C、D三项都是正确评价。]
5.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不包括(  )
A.官员选拔应在“五权宪法”框架之中
B.建立文官的培养、任用、监察等方面的运行机制
C.奠定了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
D.要完善国家政治
C [C项说法是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的意义而非内容。]
6.北洋政府在官员选拔方面主要利用考试和甄别两种方式,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
A.这种制度存在性别歧视
B.所有在文官职位上的人都必须经过考试入职
C.这种文官制度优点不是太多,不值得称道
D.这种制度确保了行政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A [北洋政府的《文官考试法草案》规定,女子不得参加文官考试,因而体现了性别歧视的特点,A项正确;有不少人在考试制度出台前已经入职文官职位了,故B项错误;尽管北洋政府文官制度有各种不足,但它毕竟是我国人事制度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C项说法不正确;D项说法有夸大的成分,故错误。]
7.1913年,北洋政府颁布《文官考试法草案》等,标志着文官考试制度的建立,这说明(  )
A.文官制度比科举制更为进步
B.中国文官制度借鉴了西方文官制度的经验
C.近代中国文官考试思想开始形成
D.北洋政府重视人才的选拔
D [A项说法本身正确,但题干未涉及科举制,故无法比较,排除此项;B项说法本身正确,但由题干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此项;C项说法本身有误,排除;自1913年初开始,北洋政府颁布一系列关于文官考试的法令、制度,这说明北洋政府对文官人才选拔的重视,故D项正确。]
8.从《公务员任用条例》到《公务员任用法》,南京国民政府的公务员制度得以建立,这种文官选任制度具备了现代文官制度的根本特征,下列哪一项不是该制度对中国政治人事制度改革的贡献(  )
A.一定程度上使公务员考试和任用有法可依
B.对于社会风气的好转和政治民主化起了一定的作用
C.在一定程度上为重才而用、提高工作效率制造了条件
D.它受其政权性质的制约和影响
D [A、B、C三项都是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制度的意义,但D项是其特点,故选D项。]
9.南京临时政府和北洋政府在文官选任方面相比较得出的正确结论不可能有(  )
A.对在职文官人员采取甄别措施
B.都充分体现了开放性和平等性
C.对研究中国的人才选拔制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D.在当时条件下不可避免地出现漏洞
B [1913年,北洋政府颁布的《文官考试法草案》明文规定只有年满21岁的民国男子才有资格参加文官考试,说明此草案体现出一定的不平等性,故而B项说法不是二者的共性。]
10.关于新中国干部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照搬了苏联的制度
B.借鉴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经验
C.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干部”的含义有天壤之别
D.改革开放后发生了质的变化
B [我国的干部制度沿用民主革命时期由中共中央及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统一管理的经验而建立,故B项正确;我国在建立干部制度时是向苏联学习过,但不是“照搬”,A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干部”一词的含义变化不大,C项错误;改革开放后,干部制度进入改革完善阶段,但不会发生质的变化,D项错误。]
1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打破老框框,勇于改革不合时宜的组织制度、人事制度”“关键要健全干部的选举、招考、任免、考核、弹劾、轮换制度”。在这一思想指导下(  )
A.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
B.国家直接从各项工作的积极分子中选拔人才
C.中国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迅速展开
D.我国干部录用工作逐步进入规范化轨道
C [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是在1993年,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B、D两项均应发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排除这两项;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干部人事制度进入改革和进一步完善阶段,在干部选拔、任用、考核、奖惩、离退休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故C项正确。]
12.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其第二十一条规定:“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在我国的全面推行和实施(  )
A.从源头上确保了公务员队伍的高素质
B.对公务员队伍结构的变化影响不大
C.避免了腐败现象的滋生
D.极大地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
A [因为选拔人才的流程严格,所以有利于被选拔人员素质的提高,故A项正确;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极大地促进了公务员队伍结构优化,B项错误;腐败现象并没有因为考试录用制度的实施而得以避免,C项错误;女性地位与此制度的推行并无必然联系,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8年12月,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中国。随着考试院的成立和《公务员考试法》《公务员任用法》《公务员考绩法》《公务员惩戒法》等一系列法规的颁布,公务员制度逐渐形成和完备。
材料二 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包括考选制度和铨叙(旧时一种叙官制度,按资历或劳绩核定官职的授予或升迁)制度两大部分,由考试院具体负责管理公务员的考试、任用和铨叙(审查考核)。1933年颁布《公务员退休法》,1947年《公务员退休法》提高了公务员退休薪资待遇。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华民国史
档案资料汇编(第二辑)》
(1)根据材料一,概括国民政府时期公务员制度的特点。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对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做出评价。
[答案] (1)特点:通过法律手段确立;制度逐渐完备。
(2)评价: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公务员选拔任用体系,有利于提高公务员的素质,有利于国家机构的正常运作;强调资历和劳绩,有利于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末新政前后,清政府开始设立经济特科取士;废除八股后,又采取学堂育才选才和留学生毕业录用等措施。到了北洋政府时期,受国内外诸种因素的影响,以强化文官立法为特点,中国近代文官制度进一步趋于完善。这些近代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具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可供借鉴之处,并且在某些方面还显示出了其所特有的时代价值。
——摘编自关学增《近代中国官
员选任制度及其得失》
材料二 以1994年《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正式颁布为标志,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正式建立。该规定实施20年以来,一大批优秀人才陆续进入国家机关工作,为国家公务员队伍建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摘编自韩达亮《当代中国公务员
考试录用制度浅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期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变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实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意义。
[答案] (1)历史背景:清政府统治的危机;科举制无法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新式学堂的出现;留学潮的出现;民国政治的发展。
(2)意义:推动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有利于人才的选拔;有利于干部制度的年轻化和专业化。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