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北京人、山顶洞人时期用的生产工具是什么?
打制石器
河姆渡人、半
坡人时期用的
生产工具又是
什么?
磨制石器
石器时代
夏商西周时期用的生产工具又是什么呢?
青铜器
青铜时代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出现
——
发展
——
繁荣丰富——
我国青铜器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原始社会末期
商朝以后(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
商周时期(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超)(规模宏大,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能够制造出大型器物)
“鼎”是古代贵族烹饪祭祀用的器具,一般为圆形,多为三足两耳,也有四足两耳。西周时,以所用鼎的大小及多少代表贵族的身份等级。《公羊传》何休注云:“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
商朝以后,青铜器的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思考:“鼎”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你知道哪些与鼎有关的成语典故呢?
一言九鼎、问鼎中原、三足鼎立、大名鼎鼎、鼎力相助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礼器
兵器
食器
兵 器
农 具
金童鸡
青铜人头像
青铜立人像
“三星堆”文化”
青铜神树
1.制模;2、雕刻纹饰;3、翻制泥范;4、高温焙烧(工匠先用1000℃的烈火,把混合在陶钵中的铜、铅、锡按一定比例熔化。)
5、熔化后的浇注金属液体。
6、金属冷却变成固体后,便打破模型进行加工修整,这样,便制成了各种青铜器。
商代青铜器制造过程:泥范铸造法
司母戊鼎,也有学者称为“后母戊鼎”,1939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武官村,这是商王为了祭祀其母亲而铸造的礼器。高1.33米,长1.1米,重832.84千克)。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每个坩埚(gān
guō)能冶炼铜12.5千克,铸造该鼎需要80多个坩埚。铸造这样的大鼎,需要二三百人同时操作。
司母戊鼎
1.33米
1.1米
蕉叶形
纹理清晰
四只大卷角羊
羊的前腿
四羊方尊
酒器
人
牛
水
日
上
下
明
射
试试看:你认识这些字吗?
刻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王懿荣:
一片甲骨惊天下
甲骨文被谁发现的?
安阳殷墟发现甲骨文
甲骨文记载了哪些内容?
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气象等
甲骨文被发现有什么影响?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造字方法: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方法
这是甲骨文表示交通工具的两个字,你认识吗?能说出他们的造字方法吗?
象形
舟
车
象形
木
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
法,用图形、线条把物
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
指事
指事是指用一种指示性符号表示某一事物或概念。
本
末
1.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会意
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
休
形声
形声最为进步,用声符来注音,用一个字表示类别,组成新字,能造出大量文字,现代汉字很多都是形声字。
杆
木
干
形旁
声旁
日
月
明
会意字
“木”部形
声字
形旁
声旁
案
木
安
杆
木
干
栏
木
兰
样
木
羊
……
……
……
形声字
试试看:你认识这些字吗?
利簋及其铭文
这是1976年陕西临潼出土的西周时期的利簋及其腹内壁底部的铭文拓片。簋内的铭文记载了周武王伐纣,建立周朝的事迹。
这种铸刻在铜器上的金文,叫铭文,也叫钟鼎文。
甲骨文
文字演变过程
金文
篆书
隶书
楷书繁体
简体
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