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苏教版化学必修1同步练习
专题二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二)
一、教学内容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二)
溴、碘的提取
氧化还原反应
二、考点清单
1、了解从海水中提取溴、碘的过程,认识溴、碘及其化合物的用途;
2、了解工业上从海水中获取溴单质和从海带中获取碘单质的基本方法;
3、掌握氯、溴、碘间的置换反应;
4、学会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角度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5、学会用“双线桥”法分析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并判断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三、全面突破
知识点1:溴、碘的提取
1、溴、碘的提取
(1)海水中的溴主要以Br-形式存在,从海水中提取溴的一般过程为
说明:
(1)从海水中提取溴,一般要经历浓缩、氧化和提取三个步骤
①浓缩:海水中的Br-的含量一般为0.067g·L-1,经过海滩晒盐提取NaCl后得到的苦卤中Br-的含量一般为6g·L-1
②氧化:要将苦卤中的Br-氧化成游离态的溴,需要加入氧化剂Cl2,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Cl2 + 2KBr = 2KCl + Br2
③提取:产生的溴单质依然溶解在苦卤中,利用溴的挥发性,鼓入热空气或水蒸气,将溴单质分离出来。
(2)从海水中提取碘
①干海带先要灼烧,其目的是把海带中的碘元素灼烧成I-
②用萃取的方法提纯碘
③萃取剂的选择必须符合以下条件:a:与水不互溶 b:被萃取物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 c:被萃取物质与萃取剂不反应。
2、溴、碘的性质和用途
溴 碘
物理性质 深红棕色,密度比水大的液体,强烈刺激性气味,易挥发,强腐蚀性。 紫黑色固体,易升华。气态碘在空气中显深紫红色,有刺激性气味。
在水中溶解度很小,易溶于酒精、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
化学性质 能与氯气反应的金属、非金属一般也能与溴、碘反应,只是反应活性不如氯气。氯、溴、碘之间能够发生置换反应:氯能把溴和碘从它们的卤化物中置换出来,溴能把碘从它的卤化物中置换出来,即氯、溴、碘的氧化性强弱为:Cl2>Br2>I2
用途 染料、防爆剂、胶卷感光材料、杀虫剂、红药水、镇静剂,催泪性毒剂等。 重要的化工原料。配制碘酒和碘化物,食用盐中加KIO3,碘化银用于制照相底片和人工降雨。
说明:
①液溴具有挥发性,贮存液溴时要在液溴表面加少量水,注意密封。液溴的腐蚀性很强,不能用橡皮塞
②Br2是唯一的一种常温下呈液态的、易挥发的非金属单质
③I2能使淀粉溶液变为蓝色。该性质可用于碘和淀粉的相互检验。用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Cl2也基于该原理。
④用CCl4和苯等有机溶剂可萃取溴水和碘水中的溴和碘。
⑤溴和碘在不同溶剂中的颜色
溴 碘
水中 橙色 褐色
有机溶剂中 橙红色 紫红色
3、Cl-、、I-的检验:
①取少量试液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产生白色沉淀的为Cl-、产生淡黄色沉淀的为Br-、产生黄色沉淀的为I-。
NaBr + AgNO3 = AgBr↓+ NaNO3
NaI + AgNO3 = AgI↓+ NaNO3
②取少量试液滴加氯水或通氯气,再用CCl4或苯萃取,有机层呈橙红色的为Br-、有机层呈紫色的为I-。
【典型例题】
例1:甲、乙、丙三种溶液各含有一种X-(X-为Cl-、Br-或I-),向甲中加入淀粉溶液和氯水,则溶液变为橙色,再加乙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则甲、乙、丙依次含有 ( )
A. Br-、Cl-、I- B. Br-、I-、Cl-
C. I-、Br-、Cl- D. Cl-、I-、Br-
解析:甲溶液与氯水反应变为橙色,因此,甲中含有Br-,Br-与Cl2反应生成Br2。若甲是含I-的溶液,则I-与Cl2反应生成的I2遇到淀粉溶液会变为蓝色。再加乙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说明乙中不含I-,因为I-与Br2作用生成I2,所以乙溶液含有Cl-,则丙溶液含I-。
答案:A
例2:工业上从海水中提取溴可采取如下方法:
(1)向海水中通入Cl2,将海水中的溴化钠(设为NaBr)氧化,其化学方程式为
(2)向上述混合液中吹入热空气,将生成的溴吹出用纯碱溶液吸收,其化学方程式为
(3)将(2)所得溶液用H2SO4酸化,使NaBr、NaBrO3中的溴转化为单质溴,再用有机溶剂提取溴后还可得到副产品Na2SO4,写出这一过程的化学方程式
(4)这样得到的溴中还混有少量Cl2,怎样除去这些Cl2?
解析:(2)Na2CO3溶液显碱性,Br2与碱发生歧化反应生成溴化物,另外生成的是次溴酸盐还是更高价态的溴酸盐呢,由(3)的叙述中可知生成的是溴酸盐,CO32-则转化为CO2;(3)Br-、BrO3-和H+作用生成Br2和H2O;(4)要除去液溴中少量的Cl2,应加适量KBr固体,使Cl2被转化成难挥发的KCl,再通过蒸发使溴挥发即可。
答案:(1)2NaBr + Cl2=====Br2 + 2NaCl
(2)3Na2CO3 + 3Br2=====5NaBr + NaBrO3 + 3CO2
(3)5NaBr + NaBrO3 + 3H2SO4=====3Na2SO4 + 3Br2 + 3H2O
(4)在所得溴中加适量可溶溴化物(如KBr)充分反应后蒸发,再收集溴蒸气。
例3:某同学为了验证海带中含有碘,拟进行如下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第1步:灼烧。操作是将足量海带灼烧成灰烬,该过程中将使用到的硅酸盐质实验仪器有 (填代号,限填3项)。
A. 试管 B. 瓷坩埚 C. 坩埚钳 D. 铁三脚架
E. 泥三角 F. 酒精灯 G. 烧杯 H. 量筒
(2)第2步:含I-溶液的获取。操作是 。
(3)第3步:氧化。操作是依次加入合适的试剂,下列氧化剂最好选用 (填代号)。
A. 浓硫酸 B. 新制氯水 C. KMnO4溶液 D. H2O2
理由是 。
(4)碘单质的检验。取少量第3步的溶液,滴加淀粉溶液,如果溶液显蓝色,则证明海带中含碘。
解析:(1)灼烧操作需用到的仪器有酒精灯、瓷坩埚、铁三脚架、泥三角、坩埚钳等,其中瓷质和玻璃仪器属于硅酸盐质,即酒精灯、瓷坩埚和泥三角。
(2)应用适量蒸馏水溶解,充分搅拌,再过滤即可。
(3)主要从氧化过程中不引进杂质、不产生污染,以及不能氧化碘等角度考虑,如新制氯水虽然能氧化I-,但只能适量,过量的氯水会继续氧化单质碘。
答案:(1)BEF;
(2)将灰烬转移到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充分搅拌,煮沸,过滤;
(3)D 过氧化氢是绿色氧化剂,在氧化过程中不引进杂质、不产生污染(不会进一步氧化单质碘)
知识点2:氧化还原反应
(1)基本概念:
①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
非氧化还原反应:没有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
②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类基本反应的关系: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与分解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③氧化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电子的物质是还原剂,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
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电子的物质是氧化剂,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与化合价升降的关系
说明:
①判断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是: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发生变化(特征)
②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3)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或得失)的表示方法
①双线桥法:表示同种元素在反应前后得失电子的情况。
双线桥法书写:1)标出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的化合价。
2)画双线桥,箭头要指向同一种元素。
3)线桥上要标明“得”、“失”电子,且数目要相等。
②单线桥法:表示反应物中氧化剂、还原剂间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单线桥法书写:①标出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的化合价。
②单线桥箭头从失电子元素指向得电子元素(都是反应物)。
③单线桥上只标明电子转移的数目,不需标明“得”、“失”电子
(4)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判断氧化性、还原性的相对强弱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如:2KI(还原剂)+Cl2(氧化剂)I2(氧化产物)+2KCl(还原产物);氧化性:Cl2> I2
【典型例题】
例1. 下列微粒中只具有还原性的是( )
A. Cl- B. Cl C. H+ D. H2O
解析:对于物质是否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判断的依据:元素的化合价为最低价态,则只有还原性;元素的化合价为最高价态,则只有氧化性;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对于化合物,则考虑所有元素的价态,如H2O中H元素+1价为最高价,O元素-2价为最低价,所以H2O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答案:A
例2. 在KClO3+6HClKCl+3Cl2↑+3H2O中,转移的电子数目是( )
A. 5e- B. 10e- C. 6e- D. 12e-
解析:对于同种元素的氧化还原反应,产物的判断要遵守不能交叉原则,即KClO3中+5价的Cl化合价降低到0价,HCl中-1价的Cl化合价升高到0价,若KClO3中+5价的Cl化合价降低到-1价,HCl中-1价的Cl化合价升高到0价,则化合价升降交叉了。所以转移电子为5e-
答案:A
例3. 下列化学方程式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都表示不正确的是( )
解析:MnO2是氧化剂,在反应中得电子;HCl是还原剂,在反应中失电子,A选项对。Cu是还原剂,在反应中失电子;HNO3是氧化剂,在反应中得电子,B选项对。NH4NO3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其中NH4+中的N元素化合价升高,NO3-中的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C选项对。KClO3中Cl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到0价,因为同种元素化合价的升降要遵守相互靠近、不能交叉的原则,所以D错。
答案:D
例4. ClO2是一种杀菌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的水处理剂。实验室可通过以下反应制得ClO2:2KClO3 +H2C2O4 + H2SO4 △ 2ClO2↑+ K2SO4 +2CO2↑+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KClO3在反应中得到电子 B. H2C2O4在反应中被氧化
C. ClO2是氧化产物 D. 1mol KClO3参加反应有2mol电子转移
解析:本题以氧化还原反应为命题背景,考查学生将基本知识与题给信息相联系的应用能力。由题意可知,KClO3中氯元素从+5价降低为+4价,1mol KClO3得到1mol电子,KClO3被还原,得还原产物ClO2;H2C2O4中碳元素从+3价升高到+4价,H2C2O4被氧化。
答案:A、B
四、应考锦囊
本讲所涉及到的知识点都是高考的重点和热点,卤素是元素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的考点有:①氯、溴、碘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②Cl-、Br-、I-的检验;③Cl2、Br2、I2的提取。在选择题和综合题中都有出现,要求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全面系统地掌握与运用。氧化还原反应是重要的基本理论,是高考的必考部分,主要考查的是一些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及转移电子的定量计算,在选择题及解答题中出现较多。只有理清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及转移电子之间的关系,才能正确解答。
五、本讲小结:
1、溴、碘的提取:
2、氧化还原反应
六、超前思维:
期中复习
复习的内容:
(1)有关物质的分类与转化:
(2)有关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
(3)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4)常见物质(离子)的检验
(5)原子结构
(6)Cl2的性质与制备
(7)溴、碘的提取
(8)氧化还原反应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正确答案)
1、在抢救大出血的危症病人时,常需静脉点滴,输予0.9%的氯化钠溶液(俗称“生理盐水”)是由于人体血液的“矿化度”(即无机盐的相对含量)为0.9%。另有研究表明,30亿年前地表原始海水的矿化度即为0.9%。对此,下列猜测或评论中,不足取的是( )
A、人类祖先可能是从原始海洋中逐渐进化到陆地上的
B、人体血液和原始海水的矿化度均为0.9%纯属巧合
C、人体血液和原始海水之间存在着某些尚未被认识的关系
D、人体血液仍然带有原始海水的某些印痕
2、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加碘食盐”、“增铁酱油”、“高钙牛奶”、“富硒茶叶”、“含氟牙膏”等商品。这里的碘、铁、钙、硒、氟,应理解为( )
A、单质 B、分子 C、元素 D、氧化物
3、溴与氯同属“卤族”元素,其单质在性质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但Cl2比Br2的活泼性强,下面是根据氯气的性质,对溴单质性质的预测,其中不正确的是 ( )
A、溴单质可以和烧碱溶液反应
B、溴单质只具有氧化性
C、溴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1个电子
D、溴离子可以用硝酸酸化过的AgNO3溶液来检验
4、把碘从碘水里分离出来,有下列基本操作:①静置后分液 ②充分振荡 ③把碘水倒入分液漏斗,再加入萃取剂四氯化碳。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③① D、③①②
5、在4份碘化钾淀粉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能使溶液变蓝的是( )
A、氯化氢 B、溴水 C、氯气 D、溴化钠溶液
6、鉴别NaCl、NaBr、NaI三种溶液可以选用的试剂是( )
A、碘水、淀粉溶液 B、溴水、汽油
C、氯水、四氯化碳 D、硝酸银溶液、稀硝酸
*7、为实现中国在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卫生部规定食盐必须加碘,其中的碘以碘酸钾(KIO3)形式存在。已知在溶液中IO3-可和I-发生反应:IO3-+5I-+6H+3I2+3H2O。根据此反应,可用试纸和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进行实验,证明在食盐中是否存在IO3-。可供选用的物质有:①自来水;②蓝色石蕊试纸;③碘化钾淀汾试纸;④淀粉;⑤食糖;⑥食醋;⑦白酒。进行上述实验时必须使用的物质是( )
A、①③ B、③⑥ C、②④⑥ D、①②④⑤⑦
8、方志敏烈士生前在狱中曾用米汤给鲁迅先生写信,鲁迅先生收到信后,为了看清信中的内容,使用的化学试剂是( )
A、碘化钾 B、碘酒 C、溴水 D、碘化钾淀粉溶液
9、下列物质与其用途相符合的是( )
①Cl2—作消毒剂;②AgBr—制胶卷,感光纸;③AgI—人工降雨;④加碘食盐—预防甲状腺肿大;⑤淀粉—检验I2的存在;⑥NaClO—漂白纺织物
A、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全部
10、在甲、乙、丙三种溶液中各含一种卤素离子,往甲中加淀粉和氯水,则溶液变为蓝色,再往丙中加淀粉和氯水,无明显现象。则甲、乙、丙依次含有( )
A、Br-、I-、Cl- B、Cl-、I-、Br-
C、I-、Br-、Cl- D、Br-、Cl-、I-
**11、KCl和KBr的混合物3.87克,溶于水并加入过量的AgNO3溶液后,产生6.63克沉淀,则混合物中含钾为 ( )
A、24.1% B、40.3% C、25.9% D、48.7%
二、综合题
12、已知:①A、B、C、D四种物质均含有元素X,可能还含有元素Y或Z。元素Y、X、Z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且不超过20。② X在A、B、C、D中的化合价分别为0、-1、+1、+5。③室温下单质A与某种常见一元强碱溶液反应,可得到B和C。④化合物D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受热分解,可制得元素Y的单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元素X、Y、Z的元素符号:X: ,Y: ,Z 。
(2)写出A、B、C、D的化学式:A ,B ,C ,D 。
(3)写出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写出④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3、在实验室里制取某些有毒气体时,为了尽量防止毒气逸散造成空气污染,有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Ⅰ]。并设想用[Ⅱ]或[Ⅲ]两种简易装置代替[Ⅰ]的b~c部分。
试回答:(1)若用[Ⅰ]制取氯气,b瓶中加入的液体一般为 ______________。在选取试剂正确且适量的前提下,反应开始后,当关闭活塞K时,如若发现c中液面不明显上升,你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检查的简单方法是 。
(2)装置[Ⅰ]中b能防止多余气体逸散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欲用[Ⅱ]或[Ⅲ]代替[Ⅰ]中的b~c部分(选用液体相同),是否可行?说明理由。
[Ⅱ]是否可行(填“是”或“否”) 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是否可行(填“是”或“否”) 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 。
14、海水占地球总储水量的97.2%。若把海水淡化和化工生产结合起来,既可以解决淡水资源缺乏的问题,又可以充分利用海洋资源。试回答下列问题:
(1)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钠。氯化钠中的金属元素化合价为 。
(2)目前国际上实用的“海水淡化”主要技术之一是蒸馏法。蒸馏法是将海水变成蒸汽,蒸汽经过冷却而得高纯度淡水,由此可判断蒸馏法是 (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3)工业上利用电解饱和食盐水可制得重要化工产品,反应式为:
食盐+H2ONaOH+H2+Cl2(未配平)。该反应中食盐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利用电解所得气体制36.5%的浓盐酸100t,最少需要消耗食盐 t 。
(4)近年来有人提出了一种利用氯碱工业产品及氯化钠循环治理含二氧化硫废气并回收二氧化硫的方法,该方法流程如下:
写出①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15、海水中的溴常以NaBr的形式存在,从海水中提取溴的方法之一是:①通入Cl2至浓缩的溴化物溶液中,氧化海水中的Br-,然后用空气把生成的溴吹出。②以氢氧化钠溶液吸收Br2 (Br2跟烧碱生成NaBr和NaBrO3)。③向所得含溴化合物溶液中加稀H2SO4,溴又重新析出。要求:(1)写出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提示:第③步反应中生成物有硫酸钠)
(2)经分析得知海水中含溴0.0065%,则海水中含NaBr的质量百分含量为多少?试计算多少吨海水可制得1.0t溴?(假设提取过程中溴无损失)
【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正确答案)
1、B 2、C 3、B 4、B 5、B C 6、CD 7、B 8、B 9、D 10、C 11、B
二、综合题
12、(1)Cl;O;K (2)Cl2;KCl;KClO;KClO3
(3)Cl2+2KOH=KCl+KClO+H2O ⑷2KClO3 2KCl+3O2↑
13、(1)饱和食盐水;装置漏气;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先靠近各瓶接口处检验,漏气处试纸变蓝 (2)关闭活塞后,若a中仍有气体产生,气体压强增大。将b中液体压入c中,整个装置成为储气装置,故不会有气体逸出。 (3)是,原理与装置I同;否,由于c瓶密闭,体积不能改变,压强增大时有危险
14、(1)+1 (2)物理变化 (3)NaCl 58.5
(4)2NaCl+2H2OH2↑+Cl2↑+2NaOH,H2+Cl22HCl
15、(1)2NaBr+Cl2=2NaCl+Br2;6NaOH+3Br2=5NaBr+NaBrO3+3H2O;
5NaBr+NaBrO3+3H2SO4= 3Na2SO4+3Br2+3H2O
(2)0.0084% 需海水的质量为15384.6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