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新课导入
第8课
百家争鸣
老子
孔子
墨子
孟子
荀子
庄子
韩非
一、老子
姓名:
时代:
籍贯:
著作:
身份(或地位):
老子(姓李名耳)
春秋时期
楚国
《道德经》
道家学派创始人
一、老子
(2)思想主张:
顺应自然;认为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1)政治主张:
无为而治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朴素辩证法思想
“福”与“祸”是其对立,在一定情况下“福”可以转化为“祸”,“祸”也可以转化为“福”。
体现的观点是: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转化的。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靠近边塞地方住着一位善于推测吉凶祸福的人。他家的马无缘无故跑到胡人那里去了,大家都安慰他。他父亲说:“这怎么就知道不是福气呢?”过了几个月,他家的马带着胡人的骏马回来了,大家都祝贺他。他父亲说:“这怎么就知道不是祸患呢?”家里多了良马,他的儿子喜欢骑马,有一次从马上摔下来折断了大腿骨,大家都安慰他,他的父亲又说:“这怎么就知道不是福气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侵入边塞,壮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参战,住在边塞附近的壮年男子百分之九十的人都因战争而死去,因为他儿子腿瘸的原因,父子的性命都得以保全。
理论联系实际
老子被世人称为哲学之父,智慧之父,是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老子像
我受中国孔子、孟子影响很大,受老子影响巨大。
——托尔斯泰
老子的哲学和希腊哲学以其作为世界哲学的源头。
——黑格尔
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二、孔子
核心
思想
核心思想是“仁”
提出“仁者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政治主张
政治上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政(为政以德)
有利于我们今天改善民生、弘扬正气。对我们提倡以德治国、建设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人
人
爱心、同情心
和谐相处
教育思想
(1)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
(2)注意“因材施教”,主张启发式教学;
(3)学习态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思结合
实事求是
不耻下问
文化成就:
整理古籍
《诗》、《书》
编《春秋》
言论记录在《论语》(由孔子的弟子整理而成)
孔子的学说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
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所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孔子故居
孔子讲学图
孔子和儒家学说
三.百家争鸣(阅读课本P38-P39上面两段找出:)
1.百家争鸣的背景:
2.百家争鸣的代表学派,以及各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代表学派: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等
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
阅读课本P38-39页,完成下列问题,时间4分钟。
完成下列表格。
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墨家
道家
法家
兵家
儒家
独立自学二
总计53篇,大多为墨翟弟子及其后世门人对墨翟言行的记述。
墨
子
思想主张
著作
“兼爱”、“非攻”、“尚贤”
墨子(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年)名翟,战国时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
《墨子》
生平
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年
墨家学派代表人
三、百家争鸣
战国时的道家
代表人物:庄子
主张:强调治国要顺应自
然和民心,不要加重人民的负担。追求精神自由和独立
人格。
姓名:
生活时期:
学派:
主要思想:
历史地位:
孟子
战国
1、“仁政”;
2、“民为贵,社稷次之,
君为轻”;
3、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
争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儒家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战国时的儒家
姓名:
生活时期:
主要思想:
历史地位:
荀子
战国
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
人物
主张:强化中央集权和君主权力,实行法治。
法家
代表人物:战国末期韩非子
孙子(约公元前535-?
)名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人。春秋末期著名军事家,中国古代军事学的奠基人
。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
生平
思想主张
著作
孙子
兵家学派代表人
约公元前535-?
学派
代表
人物
主
要
观
点
墨家
儒家
道家
法家
兵家
墨子
“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反对不义战争
荀子
“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庄子
顺应自然和民心
韩非
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孙武
《孙子兵法》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百家争鸣的主要内容
归纳总结:“兼爱”“非攻”墨主张,“仁政”“礼治”孟荀提;道家代表是庄子,强调民心
与自然;法家代表为韩非,反对空谈倡“法治”。
猜猜以下的治国主张是他们中谁的观点?
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国家务夺侵凌,即语之兼爱、非攻。
儒家孟子
儒家荀子
墨家墨子
道家庄子
法家韩非子
法不阿贵。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
得礼义然后治。
⑴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⑵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百家争鸣的影响
1、老子的学说记录在(
)
A.《道德经》
B.《尚书》
C.《论语》 D.《春秋》
2、根据孔子言论整理成的书是(
)
A.《春秋》
B.《尚书》C.《论语》D.《诗经》
3、“光盘行动”就是提倡我们吃饭的时候要不留剩饭,养成节约的好习惯。在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中提出节捡的是(
)
A、孟子
B、墨子
C、庄子
D、韩非子
A
C
B
C
4、儒家学派孟子的主张是(
)
A.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B.主张改革、提倡法制
C.反对非正义战争、主张仁政
D.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5、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有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
觉到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这是
因为战国时期出现了(
)
A.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
B.诸侯争霸的局面
C.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D.商业繁荣的局面
B
6、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是人类的共同追求。我国战国时期,提出“兼爱”“非攻”,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的是( )
A.墨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
7、商鞅实行变法是哪家思想的具体实践(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8、下列内容不正确的是(
)
A.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
B.孙武的著作是《孙子兵法》
C.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D.孔子提出了“仁政”治国的学说
A
D
D